耳穴贴压治疗肛肠术后尿储留180例患者效果观察

2015-04-20 18:35叶文君
医学信息 2015年12期
关键词:耳穴贴压利尿观察

叶文君

摘要: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用于痔瘘裂术后尿储留患者的作用。方法 对180例痔瘘裂手术后尿储留患者实施耳穴贴压法,观察排尿情况。结果 耳穴贴压结合护理干预对预防痔瘘裂患者术后尿储留发生有效。结论 耳穴贴压是缓解痔瘘裂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尿储留;耳穴贴压;利尿;观察

肛肠术后尿潴留是指患者在完成肛门手术后,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排尿不畅或不能自行排尿,而致膀胱过度充盈,引起下腹胀痛,甚则痛苦难忍。尿潴留是肛肠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52%[1]。另外术后尿储留会使患者出现心烦怒躁,全身不适等症状,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直接影响到手术后的恢复和创面组织的修复。为预防痔瘘裂手术后尿储留的发生,我科自2012年1月以来,将中医经络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对180例痔瘘裂术后患者采用耳穴贴压法进行治疗与护理,促使患者尽早排尿,取得较满意效果,先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80例均为我科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患者。其中男性134例,女性46例,年龄为(51.6±18.20)岁。

1.2方法

1.2.1穴位的选择 耳穴贴压治疗尿储留常选用的穴位是尿道、膀胱穴。

1.2.2材料 中华耳贴(医用耳穴定向磁珠贴压片)。

1.2.3操作方法 术后即患者返回病房后,局麻患者术后1h,腰麻患者术后6h进行。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穴周围皮肤,将磁珠贴压片贴在所选的耳穴上。指导患者用食指和拇指在籽丸处进行按压,时间为每穴按压30s,于饭后30min进行按压,按压3次/d,排尿前可增加按压次数,磁珠贴压片留置3~5d。按压手法由轻到重,至患者出现酸、麻、胀、微痛感觉即"得气"。

1.2.4疗效标准 以患者开始进行耳穴贴压治疗24~72h出现排尿顺畅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则为无效。

2 结果

经耳穴贴压治疗后180例患者中155例有效,25例无效,见表1。

3 讨论

3.1痔瘘裂术后发生尿储留的原因[2]

3.1.1术后疼痛 肛门与尿道括约肌均受骶2-4神经支配,两者神经纤维相混合,因此肛门术后疼痛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的同时也可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导致小便困难。

3.1.2麻药影响 麻药浸润到会阴体附近的肛门、泌尿神经吻合支,使膀胱逼尿肌张力下降,导致小便困难。而腰麻或局麻麻醉效果不充分时,也可引起排尿障碍。

3.1.3机械刺激 由于术中过多牵拉及术后因高位肛瘘挂线及内痔结扎线而使肛门有牵拉不适感,肛门直肠内填塞纱条、棉球过量、过紧,在肛门括约肌痉挛同时会导致小便困难

3.1.4年老体弱 年老体弱者腹肌、膀胱逼尿肌松弛无力及尿道狭窄,加之麻醉作用,更易导致小便困难。

3.1.5心理因素 患者因恐惧、过分紧张,引起小便困难。

3.1.6环境因素 患者不适应环境变化,在新的场合排不出尿,如不习惯卧床排尿,以及不习惯家人陪伴排尿。

3.1.7前列腺肥大 某些男性患者,素有前列腺良性增生,加之术后疼痛,使前列腺平滑肌收缩,增加后尿道的动力性梗阻而导致排尿困难。

3.1.8手术当日医生要求患者尽量不要排大便的情况下,因患者排尿时紧收会阴,使肛门括约肌收缩的同时,亦使尿道括约肌收缩,从而导致排尿困难。

3.2耳穴贴压依据及作用 一般临床治疗以诱导刺激为主,目前主要以导尿为主。但是导尿痛苦大,且易于感染,或造成尿道损伤,患者不愿意接受。而我们应用耳穴贴压预防尿储留发生,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外治法之一。根据中医经络理论,耳与脏腑关系密切,如尿道、膀胱穴位刺激后可直接影响患者生理、病理的反应进程。当它们受到局部压迫时,可以解除膀胱肌肉痉挛,增强肌束伸缩力,调节神经中枢排尿反射,具有疏通经络,通调下焦、气化膀胱之效,使膀胱括约肌收缩而利于排尿。这就是耳穴贴压利尿的中医原理[3]。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理论",采取循经取穴原则,刺激按压穴位,其效果是点小而集中,刺激作用明显,无需特殊设备、无付作用,疗效稳定而可靠,使用方便,易为临床护理人员及患者所掌握。

3.3耳穴贴压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是巩固疗效的关键

3.3.1选穴的准确性 穴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耳穴贴压的疗效。因此,操作的护士应具备比较扎实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

3.3.2贴穴部位的皮肤护理 在贴穴期间要指导患者勿用毛巾擦洗耳内或洗头,以免磁珠移位或胶布潮湿而脱落。对耳廓皮肤有炎症或胶布过敏者不能应用耳穴贴压法,以免影响贴压效果。

3.3.3加强护患沟通 排尿不畅的患者十分痛苦,心情烦躁,护理时应先安慰好患者情绪,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以免因焦急紧张情绪而加重尿道括约肌痉挛,使排尿更加困难。其次护士要体贴鼓励患者,主动与患者沟通,评估患者排尿情况,与患者交谈说明产生尿储留原因及对疾病影响程度,告之患者有的排尿不畅是暂时性的,经过中医治疗可促使排尿顺畅。而对于留置尿管患者在拔管前要给与正确训练膀胱功能方法的指导,掌握定时夹放尿管的方法。拔除尿管后并嘱患者先少量饮水,第1次解尿后适当多饮水,再配合正确的耳穴贴压治疗,能有效减少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不畅,护士在患者贴穴期间更要加强观察和指导,护患达到共识是耳穴贴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4 小结

耳穴贴压是缓解痔瘘裂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而结合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为患者做好解释、指导和观察,则治疗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刘德樑.尿路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10):112.

[2]曹永清.肛肠病防治百问[M].上海:上海中医药出版社,2002:115-116.

[3]黄丽春,主编.耳穴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1-12.

[4]沈曲,李峥. 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和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03):223-225.

编辑/哈涛

猜你喜欢
耳穴贴压利尿观察
穴位注射联合耳穴贴压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电针加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不同中医方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比较
瑜伽结合耳穴贴压法对女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实验研究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贵州民族药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三)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1例报道
通经草对小鼠的利尿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