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邵宇涵
(山东省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青岛266033)
高血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多因素疾病,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导致不同人群和不同个体罹患该病的危险性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衡量总体性肥胖的指标,国内外对BMI与高血压关系的报道也较多。与总体性肥胖相比,中心性肥胖对高血压的危险性可能更高,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则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良好指标[1-2]。家族史是遗传因素的重要标志[3],常作为替代指标研究遗传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已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家族史、WHR异常与高血压的发病相关,但对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发病影响的报道较少。为此,本文以青岛地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加模型分析高血压家族史与WHR异常的交互作用在高血压发病中的意义,旨在探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为其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2009年根据青岛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青岛胶南市、即墨市、黄岛区、四方区、市南区、市北区合计6个区(市)的6 000人为调查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 124份,应答率85.40%。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专门经过培训的“青岛市糖尿病项目”工作人员开展一对一的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问卷调查: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居住地、电话、婚姻状况、个人收入等)、相关疾病情况(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风、冠心病等患病情况及其家族史)、吸烟、饮酒情况、膳食回顾、食物频率表、饮茶情况、体力活动情况等;②体格检查:使用统一校正过的仪器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腰围取髂嵴上缘与第十二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水平,臀围即臀部的最大周径。每个指标测量3次,测量结果均精确到0.1 cm,取3次的均值。测血压时,调查对象坐位休息至少5min后测量右臂血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分别取Korotkoff's第1音和第5音,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30 s,取其均值;③实验室检查:现场抽取研究对象的空腹血样5m l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2 h后血糖2m l,经现场离心后,在冷链状态下送至青岛市糖尿病医院进行血糖、肝功、肾功等生化指标的检测。
高血压家族史定义为一级亲属(父母及兄弟姐妹)中至少有一位是高血压的患者;WHR异常值定义为男性≥0.90,女性≥0.85[4],WHR异常时即定义为中心性肥胖;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定义为高血压[5]。
所有资料平行双录入由delphi软件构建的数据库,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交互作用的分析选用Rothman和Hosmer推荐的相加模型[6-7]。
高血压患者2 402例,男性1 018例(42.38%),女性1 384例(57.62%),平均年龄(55.95±10.62)岁;对照组2 722人,男性999人(36.70%),女性1 723例(63.30%),平均年龄(54.22±10.25)岁。病例组522例(21.73%)有高血压家族史,对照组497例(18.26%)有高血压家族史,病例组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比例高于对照组(χ2=9.66,P=0.002)。病例组1 508例(62.26%)WHR异常,对照组1 194例(43.86%)WHR异常,病例组WHR异常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21,P<0.001)。
2.2.1 定性分析 以无高血压家族史、WHR正常组为对照,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家族史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OR=1.26,P=0.021),WHR异常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OR=2.16,P<0.001),二者同时存在时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增加( ^OR=2.84,P<0.001),二者对高血压的发病有正交互作用( ^OR(AB)> ^OR(A)+ ^OR(B)-1)。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控制年龄、性别、学历、月收入、婚姻状况、工作类型、吸烟、饮酒、饮茶、体力活动、尿素、肌苷、血尿酸、谷丙转氨酶、是否患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高血压家族史、WHR异常及二者同时存在的优势比分别为1.43、1.68和2.41。见附表。
附表 交互作用定性分析结果
2.2.2 定量分析 调整混杂因素前,高血压家族史与WHR异常对高血压发病的协同效应指数为1.29,归因交互效应为0.41,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为14.59%,纯因子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为22.52%;用Logistic回归调整混杂因素后,以上各指标分别变为2.18%,0.30%,12.67%和21.67%。
家系研究表明,高血压呈现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高血压家族史对高血压发病的遗传度达到60%,过半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与无高血压家族史患者相比,有家族史的患者高血压的发病年龄偏低,且血压水平较高,说明遗传因素可导致血压水平升高和发病年龄提前[8]。单卵双生兄弟或姐妹高血压相关系数可达55%,有家族史的子女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是无家族史者的2~5倍[9]。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AT1R基因、CYP11B2基因、AGT基因等均与高血压的发病相关,也说明个体易感性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10]。本研究结果也说明高血压家族史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高血压家族史阳性者的注意。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肥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由于亚洲人体型瘦小,脂肪易蓄积于腹部形成中心性肥胖。中心性肥胖不但会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还会使患者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目前,我国常用腰围值作为判断中心性肥胖的指标,但由于高身材人群的腰围往往要比矮身材人群的腰围粗,而WHR能够消除身高的影响,故本文选用WHR作为衡量中心性肥胖的指标[11]。研究显示,WHR异常者罹患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32~3.81倍[12-14]。本文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均说明WHR异常能够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研究表明生物学交互作用的评价宜基于相加尺度,且用相加模型探讨交互作用更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为此本文选用相加模型分析高血压家族史与WHR异常对高血压发病的交互作用[6-7]。本文交互作用结果显示,高血压家族史与WHR异常对高血压的发病呈正交互作用,即二者共同存在时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要高于两因素单独存在时的发病风险之和。鉴于高血压家族史不可控制,故建议社区居民通过调控饮食和加强锻炼等方式来避免中心性肥胖的发生,进而达到防止高血压发病的目的。
[1]吴国海,陈建明.腹型肥胖对血压,血糖,血脂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3):203-204.
[2]ZHAOWH,XU HQ,ZHANG X,et al.The association of BMI and WHR on blood pressure levels and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rural China[J].Biomed Environ Sci,2000,13(3):189-197.
[3]Report of 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R].Diabetes Care,1997,20:1183-1197.
[4]王文绢,王克安,李天麟,等.体重指数,腰围和腰臀比预测高血压,高血糖的实用价值及其建议值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16-19.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Guidelines Subcommittee,1999,17:151-183.
[6]HOSMER DW,LEMESHOW S.Confidence interval estimation of interaction[J].Epidemiology,1992,3(5):452-456.
[7]ROTHMAN KJ,GREENLAND S,LASH TL.Modern epidemiology,3rd ed[M].Philadelphia:Lippincott-Williams-Wilkius,2008:7l-83.
[8]刘东霞,华琦,郭金成,等.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高血压病患者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6,25(2):71-74.
[9]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对比研究协作组.9组人群血压及体重流行病学的对比研究[J].北京医学,1987,9:41-44.
[10]唐敏,戴勇,涂植光.原发性高血压基因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61-64.
[11]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要求[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12]叶浩风,赵小兵,吴伟峰,等.农村居民高血压与体质指数,腰臀比关系的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5,21(9):1288-1289.
[13]赵宏林,刘国玉,佟伟军,等.蒙古族高血压与体质指数及腰臀比交互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2):1456-1457.
[14]王文娟,王克安,李天麟,等.体重指数,腰围和腰臀比预测高血压,高血糖的实用价值及其建议值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