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洋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是人们千百年来通过生活实践归纳总结出来的一些自然规律和定理。学习物理的重要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人们更好地认识生活、了解生活、改善生活。初中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学习物理的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既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感观材料,同时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该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呢?
一、做好实验预习,钻研教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首先,学生实验前的准备。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进行正确操作、获得正确结果、了解演示实验的前提。通过实验前的预习,让学生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列出实验使用的器材,设计整理出实验步骤,还要能根据实验要求和需要记录的数据,设计记录的表格,这样在实验过程中以及观察演示实验时才会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
其次,教师实验前的准备。要求实验前认真阅读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目前学习状况,了解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了解所要做的实验的原理,采用的方法,安排的步骤。教师还要根据实验的内容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结合预习阅读思考,加深对原理、方法、步骤的理解。
二、就地取材,自制教具,丰富物理课堂教学
目前,很多基层学校普遍存在教学仪器陈旧和短缺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从生活中就地取材自制教具,丰富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电磁铁时,用几根不同大小的铁钉、铜线和干电池就可以探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取材方便,操作性强,这样学生课后都可以进行探究。在演示惯性实验时可以用教室中学生的课本、黑板擦、学生的文具盒、钢笔和纸等。老师把学生的几本书放在一张纸上,然后迅速的把纸从书本下抽出,让学生观察现象并用惯性知识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再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东西继续进行类似的实验。在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学生自制教具,自制实验用具,从设想到动手操作、试用、定型都要深入思考和反复实验论证。在整个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积极动手,就地取材的学习态度,因为这些事物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强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理论知识的兴趣,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提高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玩结合,玩中思考,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三、给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的探讨
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作实验时,我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我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接线柱的接法,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而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能自主探究其他电学实验。
四、利用好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和清晰度,优化实验操作步骤的讲解。例如,我们在演示动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实验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木球撞击弹簧片、弹簧片弯曲形变、弹簧片恢复形变反推木球的过程发生时间太短,学生根本就看不到实验现象。通过CAI课件,可以把它的过程放慢,让学生看到木球慢慢地撞击弹簧片,弹簧片慢慢变弯曲发生形变,老师再暂停动画讲解:此过程中木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片的弹性势能;老师再接着放动画,弹簧片恢复形变,将木球反弹回去,此过程中弹簧片的弹性势能又转化为木球的动能。这样通过CAI课件的慢放,学生也就详细地看到了整个实验的过程,较容易理解其中的能量转化。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课程资源。任何时候都应该十分重视实验的创新。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教师。要让学生具有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实施创造性教育。依靠具有创新的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学生,而教师对实验的创新又是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