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课堂师生互动方法的改进和革新

2015-04-20 18:57陈洁瑜
学子·上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业师生活动

陈洁瑜

小学教育是学生启蒙教育的关键环节,关于小学教育的创新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对此,学校和教育部门针对更高效的小学课堂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和革新措施,而师生互动则是其中的最佳策略之一。师生互动的创新是对应试教育观念进行革新的产物,如今的小学教育已经不再意味着过重的课业任务和题海战术,伴随着师生互动带来的课堂活跃性和多样性,学生能够更轻松地掌握教学、开发潜力。它需要在课堂的开放性、活跃性、自主性、竞争性、多样性等多方面进行协调创新,实现课堂实践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智力开发、潜力挖掘等综合素质的启蒙教育。

一、当前小学课堂的教学特征

1.实践性

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现在教学中受到重视的一个环节,因为他们正处于思想启蒙教育的时期,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观察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处事方式,并且在实际的活动中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2.互动性

小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贯穿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教师的有效提问和学生的开放性回答,以及课内外活动中的各种表现是最具体的表现形式。师生互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竞争环境下激发活力的同时养成学生的合作意识。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合作互利型社会,有竞争也有合作才能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力。

二、小学课堂的师生互动方法探究

对于教师来说,小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比较简单,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比较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提问

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问是最普遍的,但学生向教师提问却并不受重视。教师应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出发,重视学生的各种提问,并能够接受学生更多的见解和建议。如果学生的提问长期被忽略,会造成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不利于课堂的活跃性,也不利于思路的开拓。因此课堂的互动需要师生双方的沟通交流,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授课和提问。

课堂中的提问一般从回顾记忆、分析理解、评价运用等几方面,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地进行。目前小学课堂的教师提问多以“即问即答”的形式进行,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新的教学模式要想使提问达到更好效果,教师就不应再是课堂中的权威者,而要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中,采取多样的方式来提问。

2.课堂讨论

小学课堂已经不再局限于语数外最基本的课本教育,而是着重于学生更全方位的对社会的认知和处事能力。课堂讨论要让孩子们去认知“这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

在分组讨论时,教师要对每组成员的搭配进行合理安排,性格上外向与内向互搭,学业上优生与差生互配,实践能力上要协调互利。这样能够调动每一个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每一位成员在小组中的价值,更加促进学生对合作竞争精神的理解。

3.课堂活动

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课内外教学相结合,课内活动一般分为课题讨论、情景模拟、游戏互动、动手创作等,课外活动一般有工厂企业参观、自然景观观光、历史古迹实地体验等,使课本中的知识和教育的目的不再是枯燥的纸上谈兵。这样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课堂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师生互动方法的改进和革新的建议

1.课堂提问不要创新过度

现在的课堂教学一味追逐开拓创新,出现一系列千奇百怪的问题,不仅问倒了学生,更是考倒了学生家长,并一度在社会上引起高度关注。问题本身的教学目的是什么似乎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难倒学生。这样的提问让学生处于无论再怎样谨小慎微也无法得到正确答案的情境之下,会影响学生探索的精神。因此,不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课业命题,都应该在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的情况下适当创新,把握好创新的度。

2.课堂讨论不要顾此失彼

教学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对学生心理影响重大,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与批评也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不应单一地以课业成绩的打分来评定优生和差生,要能在学生体现出综合能力的时候及时予以肯定和赞扬,发掘学生的各方面潜力。

3.课堂活动不要顾表失本

课堂活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如果课堂活动只顾形式不顾本质,就会导致一些不愿学习的孩子们藏匿于课堂活动的空隙之下,而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因此,课堂活动不能单纯突出娱乐性,要在保证足够吸引学生的基础上有实质的课题探讨和综合评价。由于现代社会是信息科技时代,更多的小学生学会了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抄袭现象,因此,课堂活动的题目尽量不要在课后完成。

综上所述,小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已经在现代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更好地完成师生互动,才能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智力开发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课业师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游乐园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电气控制与PLC》课业探索与实践
麻辣师生
杭州市中职德育课“1+X”课业评价的设计与实践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