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润华+吴文林
黑板的功能长期以来和黑板报之间是划上等号的,它的功用在日常教学中被隐性化和狭隘化了,而且班主任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先支配权。正因如此,黑板被赋予了更多浓烈的“政治色彩”,这块田地里时常“栽种”些知识性文章来增强班集体的文化氛围,进行文化熏陶,提高文化素养;或刊登批评、表扬和名言警句等进行德育教育。与快节奏、大容量、互动性强的多媒体相比,黑板又存在着明显的先天不足的劣势,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往往更青睐于前者而淡化甚至漠视了后者。
一言以蔽之,黑板的功能似乎与我们的作文教学渐行渐远,如何利用这块沃土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进行高效、高产的作文训练,优化作文教学,变“宝”为“宝”,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作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欲速则不达,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对黑板的利用进行长远的统筹规划,发挥了它的“轻骑兵”的作用。
第一个阶段:教师引导欣赏
我在每天上课前搜集一些文质优美的文章推荐给学生,材料主要来源于《读者》、《畅销书摘》等发行量较大的报刊文摘,这些文章篇幅短小、接地气,“短”、“平”、“快”是其特色。课前指定书写良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抄写在班级后面的黑板上。班级分为六个学习小组,每组各出一名学生负责抄写工作。完整的文章由我事先协调好每组的分工,实行承包制,这样六个小组整合在一起就是一篇完整的例文。利用早自习或课间十分钟抄写好后,上课的前五分钟由我主讲推荐的理由,主要从选材、语言、情感等角度切入,以给学生一些佳作美文的价值判断尺度。这样,学生心中有了关于“美文”的标准,才会认识到“美”在哪里。如果学生连美与丑的分界线在哪里都不得而知的话,要想去寻找“美文”的话,再多的眼睛也是徒劳的。
教师引导赏析只是抛砖引玉,是对学生关于美文的知识启蒙,在这种初级阶段,老师承担的任务会多些,同样老师的主动性要更强些,贵在坚持,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随意性的做法有时会毁了这项“长期工程”。
第二个阶段:学生推荐范文
有了教师引导赏析的铺垫,学生对于美文和佳作已初步具备一些感性认识,接下来的工作是让学生用自己美丽的眼睛去寻找和发现美丽的文字。从引导学生赏析到学生自己学会赏析,这一步的过渡尤为关键,因为教师不能替代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判断标准,从长远看,这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学生推荐的范文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即课内和课外。课内的范文以课文和补充读物为主,经典永远是经典,只有反复咀嚼,方能品出其中的醇香,学生独具的慧眼也许在不经意间会打开思维的“爆破点”,于作文,于阅读,有百利而无一害;课外的则兼采百花,满分作文、作文技巧、作文高招等皆为学生所用,甚至学生当中的佳作都可以在后面的黑板上登台亮相。品析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众评,精彩纷呈的活动背后跃动的是学生闪光的思维。学生推荐的范文主要是以精彩的片段为主,因为黑板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力的载体,虽然给学生推荐的范文留了空间,但不代表黑板上的内容全部属于我们的作文阵营,重视并不代表“越位”,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当然,确实具有代表性的范文进行连载也无妨。
第三个阶段:学生书写例文
学生书写例文则是由“动嘴”到“动手”的迁移过程,纸上谈兵只是柏拉图式的精神作文法,光说不练地停留在作文赏析的低级阶段,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实质性提高只能起到杯水车薪的微末作用。酒香也怕巷子深,家里的“丑”可以外扬,“美”则更需外扬,黑板的舆论导向作用便应运而生了。
学生的例文书写也需玩些小花样,可以像体育比赛中的跳水一样,有固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可以由教师指定命题,学生集中写作,然后选出其中的代表作,由作者本人亲自抄写在后面的黑板上,上课时由作者本人谈创作感想,再进入点评阶段;也可以由学生毛遂自荐,从自己的日记和随笔中挑出自己的得意之作让老师和同学共同解剖,真正做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学生所作例文最好能与我们的作文教学同步,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序列,一旦形成序列,其可操作性的优势就会被及时放大,进而产生强大的辐射效应,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自然是水到渠成的。
第四个阶段:“病文”升格阶段
黑板虽然黑,但它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作文的美与丑。优秀的作文大多是在反复的修改中升格的,因此,在黑板上匿名的刊登一些代表性的“病文”作为“正面教材”显得格外重要。
病文或是一两个句子,或是一个片段,有时也可以“破例”地展示完整的失误作文,让学生在由小而大、由少到多的修改过程中逐渐地驾驭作文的前进方向,关照细节,着眼全局。
错误需典型,小到作文的书写情况、标点运用、语句通顺,大到文章的谋篇布局、章法结构、语言特色,都是可以拿来作为“解剖”的原料的。
与此同时,教师有必要介绍一些病文的升格方法,学生领会其要领,学以致用,势必起到药到病除的功效。平时的病文不可怕,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考场的马失前蹄。升格的目的是为了“治病救文”,各种疑难杂症的祛除需要一个相对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需要注意的是,种好“黑板”这块试验田要坚持“双规”政策: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时间控制在课前十分钟之内,地点局限于黑板,在潜移默化中创设作文赏析与点评的氛围,经过初中三年的积淀,无论是学生作文的数量还是质量,定会实现螺旋式的上升。
让黑板在常态作文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语文教师来说,功在课堂教学,利在终端显示,何乐而不为?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鞍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