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网络学习专家

2015-04-20 02:55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群学数位评量

黄利锋:在认识林教授之前,我们在2012年10月接触了群学网,在网站上开设了第一个课程“我的生日我做主”,试用的感觉是:群学网是一个类似于Moodle的课程管理平台,其操作流程对教师的网络课程设计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就像WebQuest有固定的模板,教师只需要把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填进相应模块,就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课程设计。林教授,请您介绍一下当初开发群学网的思路是什么?它的使用对象有哪些?能够实现哪些功能?

林奇贤:互联网的兴起,对各专业领域与生活型态的影响都很大,但对教育的运作却显得停滞而有气无力,其中的影响因素固然很多,但未找到相对应的教学应用方法 (Pedagogy)可能是一个主因。后来我注意到了主题探索课程(Project-BasedLearning,PBL)在美国兴起,便进行了解,也做了许多相关的实际应用研究,认为它符合以学生为中心 (Learner-centric)的教育理念,而且较易于和信息科技的特性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功能。在2008年左右,美国微软公司开始推动所谓的未来学校(SchoolsoftheFuture)这个概念,引起教育与科技界很大的注意。后来微软也想在台湾地区推动未来学校的计划,并找了数名专家学者组成一个小组来负责这项方案的推动,而我便是成员之一。由于我对主题探索课程很有信心,而主题探索课程也正好可以落实未来学校的理念,便将主题探索课程做为发展台湾未来学校的主轴。而为了易于进行教师培训工作,我便着手设计以主题探索课程的设计与应用为特色的群学网(http://cop.linc.hinet.net/),开始进行教师的培训工作。目前微软的未来学校计划虽已停止运作,但在我个人历经数年的努力经营之后,群学网目前已是一个功能完善的学习平台。

我一直认为教学或学习的情境,应由实体的教室情境,延伸至虚拟的网络或云端应用情境,学习科技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而创新学习模式也才能形成。但目前在实施主题探索课程时,一般仍以教室教学的情境为主,但教室中的应用情境缺乏学习社群的元素,学习者的学习历程与学习档案也未能充分数字化,更未能发挥网络时代应有的Anytime、Anywhere之特色。群学网便是补强这些缺失,亦即群学网是一个数字化学习环境,它不但具有虚拟教室的功能,更可以实施跨班、跨校,甚至跨国的主题探索课程,并且让家长参与学习历程,而且群学网鼓励教师与学生应用“数位叙事”(DigitalStorytelling)来记录与分享学习历程与成果,这是一个很先进的概念,可以培养学生的21世纪关键能力(21stCenturySkills)。群学网网址中的COP,即是CommunityofPractice,而LINC代表Learningin NetworkedCommunity,这个网址已很传神地表达了它的特色。

群学网设定的使用对象主要为中小学学生,但教师也可以应用它来进行教师培训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群学网的目标是在为华人中小学生建构一个数字化或云端化的学习环境,因此,不仅台湾的师生与家长可以使用它,也欢迎大陆的教育界来共襄盛举。

学习网站的内容(Content)应分为两类:一类为数位内容(Digital Content)。另一类为人资内容(Human Content)。这两种皆不可偏废,可惜目前大部分学习平台仅重视数位内容的建置,对人资内容的运用所知有限,而群学网的特色便是在发挥人资内容,亦即学习社群的应用。

为了补强群学网的学习社群与同侪评量的功能,我们团队最近又发表了myPAD新网站(http://mypad.linc.hinet.net/),这个网站主要是担负SocialNetworking的功能。而为了更强化学习社群与适性学习的服务,我们团队正结合大数据(BigData)与LearningAnalytics的概念,全力发展学生仪表板(Students Dashboard)与教师仪表板(Teachers Dashboard)的功能,相信我们的网络学习服务将更为完善与专业。

黄利锋:林教授在教育技术领域一直走在前沿,引领台湾的数字化学习研究,尤其注重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实践研究,建立了六大在线学习社群,群学网是其中之一。请林教授谈谈六大在线学习社群分别肩负什么样的教学使命,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林奇贤:我们团队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小学的虚拟学习(Virtual Learning),研究重点包括数位学习内容设计、学习社群经营、学习性计算机游戏设计与虚拟学习环境建置。我们目前经营以下六大学习平台:①行者数位学园。前身为创立于1997年的探路者网络学校,由于广受好评,于2000年商业化为行者数位学园,它为台湾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中小学学习网站,不但数位学习内容丰富优质,更拥有网络家庭联络簿与在线测验系统等先进的学习社群工具,因此屡次获选为优质的数位学习平台。②APECCyberAcademy,为一个全英文的学习网站。它创始于2002年,曾获亚太经合会(APEC)经费补助与支持,并与美国教育部进行合作,其主要任务为推动以英文进行的国际网络合作学习活动,表现与成果享誉国际中小学教育界。③群学网。它提供全球华人中小学校最佳的数字化教学与虚拟学习环境,也是教育云应用的最佳范例。该网站倡导主题探索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数位叙事与学习社群在中小学教育上的应用,除了班级的教学活动外,它还可以让教师进行跨班、跨校与跨地区的主题探索学习活动。④九品俱乐部。它为一多人角色扮演模拟游戏,以明清科举制度中人物之生活情境为游戏脚本,让玩家体验明清社会典章制度与中华历史文化,并以古籍导读为学习目标。⑤花果山。它为一游戏社群平台,并融合了虚拟货币的概念,以鼓励学习者在行者数位学园、群学网、APEC Cyber Academy与九品俱乐部等网站中进行学习活动,让学习者以学习点数换取游戏中的身份等级与技能。⑥myPAD。这一网站由微网志、作品分享平台、社群群组管理与徽章系统等四部分的功能所组成,其目的除了强化行者数位学园、群学网、APEC Cyber Academy与九品俱乐部等四个学习平台的社群功能之外,主要是提供学习者在这四个学习平台所产出的学习作品之分享与同伴反馈渠道。

这六大学习网站系因应不同的需求所独立设计,目前为了因应中小学云端时代的新学习需求与大数据的应用趋势,我们正努力整合这六大网站的功能,以发挥它们的整合学习服务功能。

黄利锋: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反映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学生从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和自我发展三个领域挖掘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活动的形式一般是三到五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发挥团队智慧,共同探究。活动的方式有观察、实验、调查、采访,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根本。林教授,在台湾地区的中小学课程体系中,是否也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学网在台湾地区中小学中的实施效果如何?有没有对参与教学实验的老师采取相应的培训?

林奇贤:和美国一样,台湾地区并没有特别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是鼓励所有教师与所有课程全面使用创新教学方法,而主题探索课程是一种受肯定的创新教学模式,因此主题探索课程在台湾很受欢迎,各学科皆可应用主题探索课程来实施。但可惜的是,目前仍受教学制度与行政的限制,在台湾所见到的主题探索课程仍以在教室情境中实施为主,完全看不到学习社群的应用,并未能充分运用网络的特色,而且课程规模或学习活动仍不甚精致。因此,群学网虽有些知名度,但叫好不叫座,台湾目前仅有少数教师与学校使用群学网。不过台湾已制定了十二年义教新课纲,教育改革的步伐正稳健前行,前景还是乐观的。

台湾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培训工作,因此,中小学教师普遍会接受一些关于主题探索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培训课程,但因缺乏新的专业知识与工具的协助,这些由学校或地方政府主导的培训课程良莠不齐,往往只是让教师增加了新知识而已,缺乏实做与落实的能力,效果有限。我们团队也经常举办系列性的师资培训,这些培训课程较有系统性,而且配合群学网的应用,故效果较好。

我个人的研究专长领域为学习社群的应用,而在谈到学习社群应用时,必须认识到学习社群分为实体学习社群与虚拟学习社群两类。一个好的数位学习环境,必须能让这两类社群成员积极互动,而我个人坚信,信息科技的极致,便是在建构一个完善的社群体系,而主题探索课程必须善加运用学习社群的特色,才能达到培育学生21世纪关键能力的目标。我们团队正努力朝这个方向努力。

黄利锋:PBL作为一种学习模式,可以运用于各个学科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摆脱传统的知识教育,但在大陆还仅限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用。在群学网的“数位图书馆”中保存有各个学科领域的主题探索课程,请林教授讲解如何来设计PBL课程。

林奇贤:主题探索课程的理论结构与学习历程可用下面的流程图来表示。

流程图呈现了主题探索课程在实施时的五个要素与程序:①呈现学习问题与情境:将学习主题以生动活泼的情境与问题的形式来呈现。②讨论解决途径:将学习者分组,并让他们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探讨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与途径。③寻找资料:根据讨论后的共识,进行问题解决方案之资料的搜集工作。④尝试解决问题:学习者分析与整理搜寻到的资料,并尝试利用现有资料来解决学习问题。⑤呈现学习成果:每个小组完成活动任务之后,将成果展示出来让其他人观摩评量。透过这样的程序,学习者可反复地与同伴讨论与观摩,进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在设计主题探索课程时,设计者必须呈现并依循上述的元素与流程。为了协助教师设计主题探索课程,群学网开发了一个设计模块,我们称之为“主题探索课程编辑工具箱”,教师只要依照这个工具箱的引领,便可以轻易地完成主题探索课程的设计。

群学网试图整合主题探索课程与数位叙事技术二者的优点,因此,当作者在设计主题探索课程的学习任务时,群学网除了会在“主题探索课程编辑工具箱”中提醒课程设计者,尽量要求学生将数位叙事技术用在记录、呈现与分享主题探索学习的历程及成果(此称为“数位专题报告”)上,并提供了制作“数位专题报告”的指引文件。

“主题探索课程编辑工具箱”可让课程设计者暂存未完成的设计作品,更可随时修改课程的设计内容。等到课程作品设计完成,“主题探索课程编辑工具箱”可让设计者预览完成的作品,在确定无误后,便可将所完成的主题探索课程送至群学网的“专业教师”之专属园地中,等专业教师进行质量审核。经专业教师审核通过的主题探索课程便会被送至“数位图书馆”中存储并分享。

黄利锋:我们课题组的4所实验学校参与了由林教授举办的2014年全球中小学校学习社群创新学习模式竞赛活动,在群学网上建立了三个虚拟学校课程,分别是“零食与健康”、“小手机,大世界”和“童年的游戏”,吸引了苏州、常州、广东和台湾的多所学校参与,参与学生人数达500人之多,相当于三个小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了有效指导各校学生参与在线学习,我们课题组制作了群学网学生使用指南,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的讨论交流。学生在在线学习中会产生很多信息,如登录次数、学习时间、作业数量、发帖、点评等,还有教师的作业评价,如何从这些信息中评价一位学生的学习质量?林教授也在前文中提到了大数据分析技术,作为课程指导老师,该如何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林奇贤:您所提出来的这些数据指的是学生在网络上的学习行为或学习历程的内容,这是很新的概念,也是实施创新学习模式。例如,主题探索课程所引发出来的新议题,这涉及学习评量模式的变革。这些数据代表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Learning Engagement),学习参与度代表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努力的程度,它和学习表现(Learning Performance)是成正相关的,故我们当然应该重视这些数据,这也是Learning Analytics这个新领域正在研究的内容之一,原则上,这必须透过教育大数据的技术来协助处理,而非任课教师所能独立执行的。

学习评量模式永远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传统的中国科举制度也是一种学习评量模式,但这种重视知识记忆与制式表达方式的评量模式,虽有其公平性,但它限制了创造力的展现,因此戕害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创新能力。很遗憾,我们目前学校教育评量模式仍是强调公平性,因此,我们仍是采用纸笔测验来评量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这和科举制度并无不同。

面对21世纪的信息快速流通与职业内涵变动的现实,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是在灌输学生静态性的知识,必须转而培养学生21世纪的关键能力,亦即问题解决能力(Complex Problem Solving)、独立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团队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沟通协调能力(Communication)与创新能力(Creativity)的5C关键能力。主题探索课程便是在培养学生这五种能力,而这五种能力便展现在学习历程中。在云端或网络的数位学习环境中,学习历程将可以数字化,并且记录下来。但如何去分析这些数字化的学习历程资料呢?这便是目前教育大数据的课题,也就是所谓的Learning Analytics新领域。

美国刚公布并积极推动它的国家共同核心课程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这个崭新的课程标准是美国教育改革与现代化的核心,而这个课程标准的精神和主题探索课程的特色不谋而合,因此,美国许多专业组织与企业已发展出许多主题探索课程教材,并研发评量上述5C关键能力的评量工具。例如,Complex Scenario Test(CST),以及许多的评量参考指标。但这些评量工具仍是透过教师进行评量,还未达到完全数字化的境界。另外,美国有些比较先进的学区已在推动混成式的学习模式,亦即大量采用网络学习平台来实施教学,并积极研发Learning Analytics的技术,但这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

根据我个人长期研究与发展虚拟学习的经验,我们可以用下列这项原则来评量学生在云端或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表现:MoreSharing=Better and Faster Learning,亦即学生分享得愈多,他们学得愈快,也愈好。作为一个网络学习平台开发者,我们希望结合教师来提供能达到这种理想的云端学习环境。

黄利锋: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学生在尝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能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积累科学探究的经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精神和品格。要求综合实践指导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点,从问题出发,设计探究支架,提供活动资源,开展实践活动。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如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学段目标,校内实践的课时不足,校外活动的安全问题等。不知道台湾的主题探索课程在实施中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又是如何来应对的?

林奇贤:任何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不只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学校的管理与教育制度也需配合因应。主题探索课程是一个崭新的创新学习模式,尤其当它融入了信息科技的运用,此时我们不仅是要翻转教室,更是要翻转学校。您所提出的问题,正是我们目前教育制度跟不上时代发展趋势的现象。

我在前面已指出,主题探索课程虽然受到各国教育专家的肯定,但目前的实施情形仍不甚理想,主要仍以教室内的教学情境为主,即使在美国仍有这些问题。因此,为了能让信息科技与创新学习模式发挥其功能,培养学生21世纪的关键能力,美国现已出现了许多新式的学校,这就是翻转学校或New Schooling的趋势,而背后的推手,往往是私人企业结合政府来共同进行。

要解决您所举出的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造目前的学校教育模式。美国的新式学校主要是倡行混成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主张减少学生花在教室里听讲的时间,而增加学生上网与实地考察的时间。为了实施混成式学习的教育模式,学校的组织与运作模式必须调整,甚至与社区或私人教育机构合作。这种运作方式可能在华人地区会引起很大的冲突与争议,但我们别无他途,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让私人企业和社区参与教育事业,否则我们将在世界角力战中败下阵来。

猜你喜欢
群学数位评量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相同数位相加减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分清数位 照“位”读写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你了解“数位”吗
对齐数位 看前顾后
基于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思考
小学语文课外“群学”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