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战略的SWOT分析与选择

2015-04-19 01:55:00汪张林汪守霞汪子微
学术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专利申请专利

汪张林,汪守霞,汪子微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战略的SWOT分析与选择

汪张林,汪守霞,汪子微

新能源汽车产业承载着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历史使命,建立和以专利战略为基础的知识产权战略是实现其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战略的制定必须深入分析企业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遇、威胁,只有在此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和建议才是科学、可行的。

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战略;SWOT分析;战略选择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和实施以专利战略为基础的知识产权战略。只有在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车才能够在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优势上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弯道超车”的历史使命。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战略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战略的选择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战略的优势

(一)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积极性高,产业化已取得一定成效

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也是汽车产业未来的利润增长点。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大汽车企业纷纷开展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呈现产销两旺的局面。2014年全国共销售新能源汽车7.4763万辆,同比增长3.2倍;工信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5.36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与国外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用全球少有的加速度驶入世界第一阵营,成为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载体。

(二)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加大,技术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

技术创新是提升新能源汽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的投入,特别是国内比较大的汽车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的投入。截至2012年,上汽集团已投入46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十二五”期间计划再投入60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吉利汽车2012年已完成投资10亿元,计划近两年在电动汽车领域投资20亿元[1](P30-35)。

“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在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和“863”计划等项目支持下,我国形成了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条路线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及其控制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电动汽车研发格局[2],并且形成了主要由整车企业牵头、零部件厂商配合、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模式[3]。

(三)企业专利数量增长较快,技术研发取得一定成果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和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专利申请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专利申请数量增长很快。

表1 我国新能源汽车国内专利申请量 单位:件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各年的申请数量呈现递增趋势,2008年前后增长速度加快、专利申请数量增多。自2008年专利申请量突破1000件后,此后每年均以超过1000件以上的速度递增。由于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是纯电动汽车,因此,纯电动汽车专利的申请量增长最快,比重最大,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果。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战略的劣势

(一)专利质量不高,自主知识产权不足

我们在看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专利申请量增长的同时,还应看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专利质量不高。专利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最能体现技术创新成果的是发明专利,特别是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

表2 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专利质量

从表2可以看出,与日本、美国、欧盟、韩国企业相比,我国企业专利数量虽多,但发明专利所占比重较少,大量的专利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此外,发明专利授权率、平均引用专利次数和专利平均被引用次数均能体现专利质量的指标,而在这些方面我国企业均比较靠后。由此可见,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二)国内专利增长很快,但国外专利严重不足

如果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倡导下,在国内专利申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欧美、日本等国外专利申请则严重不足。

表3 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专利布局 单位:件

表3标明,中国企业除了在本土专利拥有量较大外,在海外申请才刚刚开始。与此相反,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国的企业不仅注重在本土拥有专利,也重视国外的专利申请。这充分说明这些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早就开始了全球的专利布局,而我国的企业还仅仅停留在为了申请专利而申请专利的阶段。

(三)专利数量虽多,但分布较散,缺乏领军企业

我国企业专利数量特别是国内专利拥有的数量较大,但专利申请人较多,既有企业,又有高等学校,还有研究机构等,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虽然占有专利较多,但缺乏领军企业。

表4 前10名专利申请人在华专利情况 单位:件

从表4可以看出,尽管奇瑞、比亚迪、吉利等作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很早就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在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自占有的专利数量较少,均不足以成为领军企业。而国外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如日本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形成集团化优势,全球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三的申请人均为日本企业丰田、日产、本田,且丰田公司独占各技术领域申请量首位,其持有的专利申请量占到全球总量的24%[4]。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战略的机遇

(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视与扶持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早,1992年就把电动汽车的开发列入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始了我国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开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大力推进,通过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等战略规划,明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5],通过发布《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财税政策和措施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二)国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投入力度

技术创新是专利取得的前提,专利是技术创新成果的确认和保障。为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投入。2011年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更是提出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等渠道加大支持力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了贯彻落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化进程,经国务院批准,2012年9月20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颁发《关于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的通知(财建[2012]780号)》,并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通知和办法发布后,各企业积极申报,经过专家评审,一大批企业和项目获得资金支持。

(三)国家积极推进与实施专利战略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

2008年6月,国务院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知识产权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七年来,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步伐,我国逐步踏上了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的征程。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达63.74,较2013年增长0.98。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环境水平稳步改善,各项指数基本呈现平稳增长。2014年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际排名进步显著。2015年3月2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一步强化了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作用。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不仅提出要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而且要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即加强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储备,构建产业化导向的专利组合和战略布局。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培育一批具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的优势企业,支持组建知识产权联盟,推动市场主体开展知识产权协同运用。

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战略的挑战与竞争

(一)各国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力度不减

国外汽车产业在能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下,寻找清洁能源、替代能源已经经历很长时间。近年来动力电池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在新能源汽车多种技术路线中“汽车电动技术”脱颖而出。美国总统奥巴马明确提出“美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方向是插电式电动车”,这一观点很快被广泛认同。汽车动力技术革命的亮点很快被当作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各大汽车生产国和汽车厂商行动之迅速、力度之大、步调之一致,是前所未有的。它已演变成一场争夺未来汽车产业制高点的竞争。2009年9月,美国发布的《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中拨款20亿美元支持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和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英国提出“绿色复苏计划”,在选定的2~3个城市只运行电动汽车,以电动汽车的市场化为推进重点,加快普及电动汽车。德国出台《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Ⅱ》提供5亿欧元资金支持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推广[6]。日本政府对于个人消费者购买包括混合动力在内的环保车减免车辆购置税和重量税,对于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给予同级传统车差价50%的优惠补贴[7]。

(二)国外汽车企业纷纷登陆中国市场,本土化生产势头强劲

由于中国是全球较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一,加之中国政府又强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国外汽车企业纷纷登陆中国市场,充分利用中国的资源优势进行本土化生产。丰田虽然目前在中国主要以普锐斯等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作为其市场主力,2013年其旗下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已达2万辆,但下一步丰田将重点推动混合动力技术在中国的本土化,已发布合资自主品牌“朗世”和纯电动车车型发展计划。大众前期在华推广蓝驱技术为主,下一步将以插电混合动力作为推广重点。2014年初,大众与上汽、一汽签署协议,将在燃料电池、插电式混合动力方面合作,这标志着大众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本土化的启动。

(三)国外汽车企业专利布局意识与能力较强,专利数量和质量明显占优

新能源汽车是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外企业传统汽车发展较早,技术实力雄厚,发展新能源汽车起步也较早,并且在注重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技术成果的专利化,企业专利布局和专利运营意识与能力较强,专利数量和质量明显占优。

表5 前10名专利申请人全球专利布局 单位:件

从表5可以很明显看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与国外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差距,对我国企业来说不仅是技术创新能力上存在不足,而且是专利战略意识与能力的不足[8]。中国企业要想缩小与国外企业的差距,首先要提高专利布局的意识,提高专利布局的能力。

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战略的选择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建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SWOT矩阵如下[9],见表6。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战略SWOT矩阵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战略选择的建议

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整体环境以及专利现状的定量分析,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自身优势与劣势并存,外部机会与挑战共有,但机会大于挑战。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的使命,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战略应该采用SO战略模式——以进攻型专利战略为主,同时兼顾其他战略模式[10],即突出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机会。通过结合与互补,强化优势,吸引优势资源,化解劣势,可以更好的规避威胁。为此,我国新能源汽车汽车企业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技术创新是专利产生的前提,专利是技术创新的产权化和法律保障。除了国家继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外,企业更要自觉进行技术创新,要舍得将企业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要彻底改变我国传统汽车“代工”生产的模式,不仅要追求生产和销售量的增长,力争成为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更要注重核心技术的开发、占有和品牌的塑造,使新能源汽车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2.提高专利布局的意识,加大国外专利申请的力度。在国内都非常重视专利资源的今天,企业申请专利的目的不是为了装潢门面,也不是为了区区几个补贴,而是为了着眼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为此,企业不仅要及时将研发的成果申请专利,而且要从战略的角度进行专利的布局,既要着眼现有的研发实力,也要考虑未来竞争的需要。在加强国内专利布局的同时,尽快加大国外专利申请的力度,特别是对欧美、日本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专利申请的力度。也许有些企业目前的市场是在国内,但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产权规则全球化的时代,追求进步的企业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作好进军国际市场的专利储备和应对专利侵权的防范措施。

3.尽快建立专利联盟,利用联盟的力量快速提升技术研发的实力、提高专利的质量。专利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专利持有人就专利的许可事项达成的合作协议,其中许可包括联盟之间的专利许可和对外的许可[11]。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专利数量虽然呈上升趋势,但专利分散,缺乏领军企业。因此,必须建立专利联盟、通过“抱团作战”将分散的技术创新力量和专利成果汇集成具有与国外企业相抗衡的技术实力和专利能力,利用联盟内专利的交叉许可增强联盟内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利用联盟对外的专利许可扩大企业的影响力,进一步汇集开放创新的资源。

4.加快专利融入标准的步伐,占领新能源汽车竞争的制高点。在“标准制胜”的时代,技术专利化已不能完全符合竞争的需要,而专利的标准化和标准的许可化才是市场竞争的最高形态。因为当一个新兴产业技术发展逐步成熟,技术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确立该产业主要(核心)技术标准,而标准中融合的专利技术则将为专利所有人带来整个行业的垄断优势[12]。新能源汽车虽然在国内外都没有完全实现产业化,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但是知识产权时代的竞争规则决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也是技术标准的竞争。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应该树立“标准制胜”的意识,不仅要重视一般的标准化工作,更要将专利融入技术标准,通过专利的标准化抢占新能源汽车竞争的制高点,只有这样,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才能真正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汽车的发展之路。

[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万钢.我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交通与运输,2008,(2).

[3]姜江,韩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J].改革,2011,(7).

[4]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专利统计简报[R].2012,(3).

[5]汪张林,李国富,张芳.知识产权视角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完善[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6]马春梅.从国外的经验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J].学术交流,2011,(12).

[7]曾耀明,史忠良.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比分析[J].企业经济,2011,(2).

[8]汪张林.自主知识产权与我国汽车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J].价格月刊,2011,(3).

[9]刘平,鲁卿.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专利战略制定研究[J].管理学报,2006,(4).

[10]汪张林.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状况个案研究[J].经济纵横,2011,(6).

[11]李薇.技术标准联盟的本质:基于对R﹠D联盟和专利联盟的辨析[J].科研管理,2014,(10).

[12]李薇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标准化战略制定与实施[J].中国科技论坛,2012,(6).

[责任编辑:刘烜显]

汪张林,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教授,管理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硕士生导师,安徽芜湖241000;汪守霞,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安徽 芜湖241000;汪子微,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上海 200062

G306;U469.7

A

1004-4434(2015)08-0063-0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构建与实施研究”(13BGL01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专利申请专利
专利
水运工程(2022年7期)2022-07-29 08:37:38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发明与专利
传感器世界(2019年4期)2019-06-26 09:58:44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河南科技(2016年8期)2016-09-03 08:08:22
专利申请三步曲
发明与创新(2016年5期)2016-08-21 13:42:50
付于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十三问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
专利
国外专利申请如何尽快被授权
发明与创新(2013年1期)2013-03-11 15:53:28
China handles 467,000 patent app lications in H 1,up 9.6%on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