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款管理问题初探

2015-04-18 11:46
经济视野 2015年3期

曹 佳

中央财经大学

商业银行贷款管理问题初探

曹 佳

中央财经大学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企业发展也越来越快,资金流通加快,商业银行的信贷量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银行贷款管理问题也进一步的暴露出来,本文从银行信贷管理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献计献策。

商业银行 管理 贷款

1 、商业银行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授信集对象不合理

在我国,商业银行授信主要针对大企业,给予特殊的待遇,甚至会出现几家银行挣着我一家大型企业授信的现象,对中小企业却置之不理,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甚至由于资金周转困难而倒闭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商业银行普遍认为大企业不会轻易倒闭,这些大企业多数是上市公司或者国有参股、国有控股企业,还贷能力较强,因此许多大企业在贷款时审批程序比较宽松,很多重要程序被简化,银行监管不严,对于大企业盲目投资或者低成本扩张的现象置之不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将责任完全归咎与商业银行,社会担保体系不健全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特点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授信对象还主要集中于热门行业,频繁的更换服务对象,例如前几年商业银行主要授信与房地产、汽车行业,现如今又专享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重点投资项目。这样必然会导致商业银行的风险增加,因此银监会要求审时度势对于过热行业的贷款进行合理控制,防治信贷投放大起大落,实际收益甚少的现象出现。

1.2 审查不严不良贷款挤压严重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银行的资产总额作为衡量银行经营状况、实力是否雄厚的标准,商业银行为体现自己实力、扩大自身规模,在授信时,对授信对象的审查存在严重的弊端,商业银行重点审查企业贷款有无担保和抵押,对此许多企业提供虚假材料,对于实际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存在虚报、漏报、假报的现象,同时银行对担保人资格的审查存在漏洞,因此出现企业间好存在交叉互保、循环担保、多头担保的现象;在办理抵押登记,环节繁复,浪费时间精力却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审查不明的现象时有发生,抵押物的合法性、自身价值、是否易于保管和出售等问题常常被忽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不能够真是的反映,在这种对企业还款能力不明的情况下,银行为增加业务量和贷款规模,还继续向企业提供高额贷款,致使大量不良贷款长期积压,银行实际收益远远小于形成的不良贷款。

1.3 过分集中信贷审批权

近些年来,商业银行为降低信贷风险,减少不良信贷的发生,正逐步的上收信贷审批权,分支行的审批权逐步减少,这在降低信贷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首先,导致审批时间延长,由于很多信贷分支行没有审批权力,须报上一级进行审批,因此很多急需用款的企业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获得资金支持,致使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其次,导致中小企业贷款越来越难,由于商业银行总行主要、优先关注大企业,导致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时间更长,贷款量也逐渐减少,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最终不利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最后,造成信贷集中,由于审批权上收,因此上级银行在审批时不能够全面的掌握情况,对于地方性的,运营良好地中小企业不重视,只关注对大企业的授信,因此多家银行争着为一家企业授信的现象出现。

1.4 内控制度执行力不严

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设计严密,但现实操作中执行力不强,监控不严,具体信贷过程中,很多机构存在行长一人说了算的局面,贷前调查流于形式,贷后管理形同虚设。具体表现为,对于企业财务报表内容的真实性没有深入审核,对于企业的还款能力没有深入调查;对于企业更换工作地点、营业执照不进行年检、甚至企业营业执照被吊销的现象企业置若罔闻,漠不关心。造成这种现行的主要原因是贷款责任不

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主要是基层人员上报,由上级部门审批,贷款是否成功主要由信贷委员会决定,因此基层人员为增加信贷量,疏于调查,甚至出现信贷员为企业办好一切贷款手续的现象,因此贷款出现问题时,基层人员就把全部责任推到信贷委员会上,而信贷委员会则认为材料由基层人员提报,贷款出现问题主要原因出现在基层人员,双方不互相推卸责任。

2 、加强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策略

2.1 转变经营管理理念

商业银行首先要改变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改变片面追求业务的错误观点,注重信贷的质量。首先,银行管理人员要树立安全、效益观念,认识到贷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是银行长远发展的基础,其次,银行在获得最大利益的同时,还要实现银行的社会效益,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扶持中小企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积极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运用市场规律,发挥自身价值,最后,银行要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立足于自身发展现状,改变落后的发展模式,发展多元化的收费业务,开发中间业务,增加银行收入,实现银行盈利、服务双发展。

2.2 健全激励机制

完善银行的治理结构是现如今中国商业银行的首要任务,必须把风险内控管理纳入到考核体系,对信贷人员、风险管理以及高管人员进行严格考核,使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与银行的经营成果、贷款风险紧密结合,抑制过多的过多房贷款和过多承担风险的做法,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排查各类风险隐患,加大监督整改与责任追究落到实处,对于违规现象和违规问题坚决纠正、限期整改,对于责任人严肃惩处。

2.3 贷款审批实行差别授权

商业银行还要建立信用等级制度,把企业按照安全性和盈利性划分信用等级,把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作为主要的放款对象,压缩信用等级居中的企业,清理信用等级低的企业,这样有针对性的管理,可以提高银行贷款人的质量,避免不良资产的形成。同时对于不同的分支银行的不同状况,适当的授权,实行差别对待,减少因审查时间较长造成的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最后要加强监管力度,实施全程监督,重新外派力量,不受行长制约,避免行长独裁;建立分级检查制度,落实责任。

2.4 完善信贷制度,清收不良资产

严格既要杜绝不良贷款的继续发生,还要极大力度对不良资产的清收力度,首先严格执行信贷“三查”制度,强化问责制,强化贷前调查力度,严格贷时审核流程,加强贷后管理力度,杜绝由于管理制度监控不到位产生的不良贷款。同时银行加强不良资产的追查力度,银行要重逢发挥自身优势,引导企业改革经营体制,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对于破产的企业要依法进行清收。银行要认真认清当前形势,降低信贷风险,增肌经济效益。

[1]李亚林.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审计方法[J].审计月刊,2009,(11).

[2]周永发.西方商业银行发展动向[J].现代商业银行,2008,(1):10.

[3]李志刚.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多思维思考[J].现代商业银行,2007,(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