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宪云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0
山西百强企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齐宪云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0
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大企业利财政,中小企业惠民生,百强企业则是众多经济发展主体中的典型代表,百强企业的发展现状映射了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从山西百强企业的分析来看,山西省大企业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百强企业 可持续发展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表明,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转折性的变化,企业经营环境从“旧常态”转变为“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条件下,中国企业将面临诸多矛盾:经济增速下台阶和增长质量上台阶的矛盾,规模越来越大和活力越来越低的矛盾,庞大生产能力和市场相对需求不足的矛盾,提高增长质量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当前正处于前期政策效应消化期、新政策理解消化期、自身改革和转型探索期,第一要务要适应新常态,转变增长模式,核心工作在于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降低盈利能力和水平对简单规模扩张的依赖程度,树立盈利模式从“速度效益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的理念。
2013年以来,山西省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煤炭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导致的煤炭等传统产品市场出现下滑,全省面临着少有的困难局面。在这一严峻形势下,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的政策,,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从山西百强企业的分析来看,山西省大企业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尽管山西省已经积极迈开了资源转型的步伐,但是山西作为资源大省,资源经济特征明显,资源依赖性短期内仍然难以改变,百强分析数据显示煤炭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占比75%,这足以说明煤炭及相关产业仍然是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在煤炭消费的增速放缓,产能建设超前,进口煤大幅增加的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煤炭市场下行,煤炭行业发展困难加大,煤炭企业亏损面扩大。居百强企业数据分析,我省煤炭及相关产业虽然营业收入占比高达75%,但其净利润占比却只有17.66%,从企业发展能力看,与煤炭相关的四个行业中,除炼焦、焦炭及煤炭加工行业外,煤炭开采、化学及化工原料、煤炭运销三个行业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呈现不同程度负增长,煤炭开采行业利润较上年下降89.35%,煤炭运销营业收入较上年下降78.60%,煤炭及相关行业下行压力加大。
山西省的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问题一直存在,尽管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初现成效,但产业结构重型化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山西省大企业中第一产业薄弱,,自百强评选以来,我省无一家农业企业进入百强,第三产业整体滞后,仅有16家入围企业,第二产业共有84家入围企业,轻工业只有一家,其他大多数都是以煤炭开采和机械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
我国自新世纪进入重工业化阶段以来,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建设为龙头,以矿产资源开发和能源为基础,以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重工业为支柱产业的产业结构模式,重工业化进入高速成长期,造就了一批重工业的大企业,但近3年来,伴随着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国际市场需求趋弱,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持续10多年的重工业化阶段接近尾声,重工业化的产业结构模式将发生改变,主导产业更迭,服务业将迎来发展的大时代。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区域发展差异是长期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世界上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甚至每一地区内不同行政区域之间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差异。
2014百强排名榜中,仍以太原为主,太原共有35家上榜企业,长治有17家、朔州有14家。从区域分布分析来看,以太原为中心的晋中地区实力较雄厚,以长治为主的晋南地区也相对较强,其中晋城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而除朔州外的晋北地区则相对比较落后。
尽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其客观必然性,但若对这种区域间的绝对差距不加以控制而任其发展,必将导致人力、物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非均衡聚集,如果区域间差距过大,超过了合理范围和区域实现发展所能承受的程度,将会严重影响到欠发达地区,由于人才、技术、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的单向流动而失去自我发展能力,最终发达地区也丧失发展潜力,加剧贫富悬殊,阻碍经济战略目标的实现。
有学者认为,山西80年代经历了两个增长波,一个是由煤炭产业自身的繁荣带来的,另一个是焦化、冶金、电力等煤系资源型产业的繁荣带来的。然而,这两个增长波是的经济要素的配置方式、结构和效率,乃至于整个产业生态都发生了彻底变化,对山西经济产生了吸纳效应和挤出效应两种。吸纳效应即煤炭产业自身生长和繁荣的同时,却呆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挤出效应即资源繁荣对管理、技术、人力资本的挤出作用。一方面表现为,资源产业的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高,前后向关联效应和正外部效应低,导致所在区域的其他产业发育不良以及教育、人力资本、研发创新投资不足。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源繁荣带来大量溢价收入,使得经济活动更加依赖于资源开发,抑制了技术创新活动。
2014山西百强企业标明研发费用的有11个行业59家企业,比上年度的48家增加了11家,但百强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由去年的1.1%下降到今年的0.71%,60%以上的行业研发投入强度下降,研发费用投入比例超过1%的仅有6个行业,煤炭开采业研发投入强度最高,但仅为3. 5%,没有一个行业研发费用在5%以上,就具体企业来看,研发费用率在5%以上的企业由2013的14家下降到2014的3家。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缺乏足够的技术创新能力,任由重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资源型产业畸形发展,就无法解决生态环境失衡问题,也挤压了富有创新活力和较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制约了山西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1]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
[2]汤谷良,游尤.可持续增长模型的比较分析与案例验证[J].会计研究,2005.
[3]郭泽光,郭冰.企业增长财务间题探讨[J].会计研究,2009.
[4]刘伟,张辉,黄泽华.中国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差异的考察,经济学动态.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