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4-18 11:46:00刘智源
经济视野 2015年3期
关键词:监督制度信息

刘智源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智源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完善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企业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而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内部控制的涵义及基本要素,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大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内部控制 制度 监督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管理制度日趋现代化,由此便催生了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利于企业预防风险,保障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但是,由于存在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重视程度不高,意识不强以及信息失真等问题,我国很多企业中仍然在内控建设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进行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制度保障,是现代化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由企业内部全体人员共同实行的,通过制度手段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而采取的一揽子有约束和规划作用的方法和措施。实际上,它是一个通过建立组织机制、创新管理方法、实行控制措施,包含了单位的所有经济业务和各个部门、岗位的一种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

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形成看,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主要包括内部环境、信息沟通、风险控制、内部监督等。其中,企业的内部环境是企业顺利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必不可少的基础,一般包括内部审计方法、员工的权责分配、人事管理、整体的治理结构、文化理念等;信息与沟通是也企业内部控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各类信息的获取及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有利于企业的正常顺畅运转和健康长远发展。因此,在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企业必须积极收集并在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传递各类有利的信息;风险控制则包括企业准确识别并详细分析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切风险,并据此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和风险预警机制;企业的内部监督具有形式上的独立性,主要包括内部审计等,它可以有效的制衡和监督决策者的权利,明确决策者、执行者各自的责任,有效监督和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从而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内各项组织机构执行职能的效率。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多,之前的企业发展体制不健全等因素使得企业的管理人员忽视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但是,从我国当前的企业现状来看,一方面,很多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很多管理者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缺乏现代企业资本运转的技术和长远发展的内部控制理念。另一方面,在企业风险控制方面,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观念,即使有这种观念,也大多是形式,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和专门的管理机构,未能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内控体系,使得企业当前所实行的方法、程序等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度,不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求,不利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二)缺乏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导致企业内部的产权关系不清晰,上下层人员的职责分工不明确,而且在很多企业中,控制活动过于形式化,应用时并不能产生其本身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环境的好坏,而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所有权人和管理者重合度过高,内部活动人为控制严重,监事会难以有效行使其监督职能,致使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和控制,内部控制起不到实际效果。

(三)缺乏有效的审计监控,对企业运营过程的监督乏力

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对企业控制制度的监督和控制都很薄弱。一方面,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前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没有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即使有也很难做到客观公正的审计。调查发现,很多企业内部审计几乎没有权威性,在一些企业中,企业的管理者专制了所有的大小事情,而企业的审计人员几乎没有发言权,更谈不上监督的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无效,只是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外部审计也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四)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的财务监控管理作为内控的一个重要环节,负责监督和检查企业的财务情况,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科学合理的内部监督机制对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及企业运营的规范化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很多企业财务人员是在负责人领导下做具体工作的,由于体制的原因,单位负责人直接掌握和决定着他们的经济利益,财务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无法真正行使监督职权。另一方面,有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在制度上存在漏洞。而建立了此机制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也没有严格执行该制度,无法起到监督的作用。这些都导致了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制衡和约束。

(五)企业内部没有畅通的信息流通机制

一个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的建立是保证企业内控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而这个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应是体现在能够明确企业员工各自的职责。但是在很多企业中总是存在事后推脱责任的情况。而且,各部门之间也过分顾及自己的私利,并不愿意公开本部门的信息,而这一情况又没有受到企业内控制度的管束,所以,久而久之,就导致了部门之间很多信息是闭塞的,甚至出现篡改部门信息的情况。企业内控制度的实施必须建立一个顺畅的信息沟通平台。信息沟通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同时,内部控制制度和信息沟通机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保障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首先,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对内控制度有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内控的作用。企业管理层应增强对风险的防控意识,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有利于企业严格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定,保证信息报告合法合理、真实可靠,能够减少和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和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保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其次,从普通员工来说,需要提高员工素质及其对内控的认识水平,企业应重视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宣传,必须对他们进行引导,加速他们思想观念的迅速转变,真正认识到内控制度的必要性,同时建立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机制,以促进企业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完善企业的内控环境是实施内控制度的重要一环。首先,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结构和权责体系。企业应根据其具体规模等实际情况,本着相互制衡和约束的方针,对企业各个部门进行重新的设置和优化,横向和纵向沟通与协调并重,通过权力的制约来确保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由多部门协调完善,从而对其行为进行管控。其次,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以此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最后,要充分发挥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能。具体可以通过调整人员配置来解决内部控制相关人员问题,可以通过提高监事会成员地位或者薪酬待遇等方法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三)强化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立足于企业内部,是内控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企业的综合经济监督部门,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控。因此,不断强化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对于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体系。可以由企业最高层统一布置审计监督工作,并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专职人员,确保其审计独立性。第二,内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既要查错防弊,又要提供内部控制评价与风险评估等咨询服务,将企业的内部审计与经营管理活动紧密结合,使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均处于内部审计的监控之下,真正发挥其监督服务的功能。第三,企业也要强化对企业的外部审计监督,利用其客观公正的优势,认真审查企业的会计信息,以保证这些信息的真实可靠。

(四)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企业内部的控制体系,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顺畅实施,以及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运转情况,对现有的业务环节进行全面的梳理,根据制衡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将企业的每项内部控制目标制定成具体的条款,真正把责任落到实处,建立起一整套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使管理人员在监督和管理工作中有具体的执行依据和制度保障。其次,企业要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各个岗位的职能要划分清楚,在企业具体的经济任务中,要做到不同工作人员承担的不同责任,建立起不同工作步骤、不同工作任务要由不同员工去执行的责任制,并对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工作业务加以监督,以真正起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最后,完善的财务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顺畅实施具有重要作用,是做好内部控制工作的前提。

(五)建立有效的内部信息沟通体系

企业应建立一套准确有效地信息沟通机制,以确保企业的各类相关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传送,防止出现由于不准确的信息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企业应将各项业务转化成信息化流程模块,将业务环节固化在信息系统中,将手工控制转化为自动化控制,提高执行效率,同时也能避免人为调控,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监管优势,使内控更简单、高效。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系统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的关键,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信息传递与沟通体系,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内部各种信息,而且还可以使企业及时收集和掌握相关的外部信息或市场信息,保障企业内控的顺利实施。

[1]李福武,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内部审计制度构建,中国外资,2013.21.

[2]田祥宇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会计研究, 2013.09.

[3]谢静,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财会研究,2007.08.

猜你喜欢
监督制度信息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夯实监督之基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1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监督宜“补”不宜“比”
浙江人大(2014年4期)2014-03-20 16: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