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疆工业产业布局调整的优化对策分析

2015-04-18 11:46
经济视野 2015年3期

吴 迪

西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基于新疆工业产业布局调整的优化对策分析

吴 迪

西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工业产业布局是对工业生产力各种要素在空间上的部署和调整。合理的布局, 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建立合理的分工与协作体系。结合新疆工业产业布局的特点和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强调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布局是加快新疆工业化进程重要的战略性工作。

新疆 工业产业布局 优化对策

一、工业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

工业产业布局是指区域内工业中各个产业类型的分布状况。从动态方面说,就是各个产业根据生产要素、地理环境、区域政策而进行的自发的或者被引导式的分布与组合,形成整个区域工业的整体面貌的过程。工业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原材料、市场和运输。对于使用大量原材料的制造产业来说,特别是那些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将大大减低原材料的重量、体积及使用易变质的原材料,将此类产业建于原材料产地附近会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最终产品的重量,体积将大大增加,或产品易变质的情况下,将该类产业建在消费市场附近就比较有利。

(二)劳动力。劳动力因素对工业产业布局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质量。不同地区间的劳动力成本往往差异很大,这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费用要求,社会保障健全与否,工业化水平等都有关系。雇佣劳动力的难易程度也是布局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在城市原有大量的劳动力储蓄,雇佣成本相对较低;反之,企业可能会有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三)外部规模经济性。城市化规模经济性指由于建立在大城市中而对经营的好处,运输成本低,较大的劳动力储蓄,获得多种商业服务。本地化规模性指与其他同类或相关行业的厂商集中于同一区域经济而带来的好处:拥有高度产业化的劳动力队伍;利用区内高度专业化的销售、研发及劳动力培训服务;形成地区的专业化分工,存在大量的主要专业性厂商进行配套服务。

(四)政府职能与政府干预。政府对工业产业布局的影响有三种不同方式:直接划定布局政策,是一种由国家政府为刺激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自上而下制定实施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包括贸易政策与关税政策、国际政策;导出的布局政策,由于各地方政策对于吸引投资、开发本地经济的意愿,方法和政策存在不同,这种差异实际上造成了空间布局政策的效果。

二、新疆工业产业布局的特点

(一)工业经济产业布局与自然资源紧密结合。新疆工业经济兴起和发展是立足于本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上的,有相当规模的石油、化工和煤炭工业。

(二)工业经济产业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生产均保持较快增长。企业改革成效突出,已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了困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要进展,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三、新疆工业产业布局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工业产业空间布局有待于进一步平衡。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展开,新疆的工业产业布局得到了很大的优化,但在总体上还依然存在着较为分散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从区域分布看,主要聚集在南疆和北疆;从地区分布看,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大城市,而其他城市较少且较为分散;从城乡分布看,一些大中企业主要集中于城市,农村的乡镇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水平较低。

(二)地区间的产业布局分工弱化未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地区间缺乏合理的工业产业分工格局, 没有形成递进产业互补性关系,没有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协同发展局面。适应本地资源优势的产业所占比重普遍较低, 生产力在行业分布不均衡, 未能向加工工业集中, 如石油化工、农产品深加工和矿产资源深加工三个产业占比重偏小, 资源利用率低, 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非国有工业尽管在户数、资产等存量指标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与国有工业相比,其资产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明显不佳,非国有工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经济增长内生性的能力还明显不足。仍表现出所有制调整步伐不快,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等问题。所以充分调动全疆工业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是提升新疆工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四、新疆工业产业布局优化的对策分析

应按照合理分工、发挥优势、专业化协作、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产业集聚等要求,进行合理的布局。

(一)加快机制体制创新,规范新疆工业产业布局调整。建立有效的经济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有新的体制和机制来约束或激励企业节约资源的投入和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只有彻底摆脱旧体制的束缚,才能迸发活力。所以,应该建立一种有效的经济激励和惩罚机制,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可以设计一套补偿或交易机制,给予那些主动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或者购买节能减排技术的企业奖励。通过价格机制,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合理完善新疆工业产业布局。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发展,不仅是工业产业布局优化的路径,也是实现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支撑。从国际经验看,许多国家从初期的粗放型发展逐步转变为集约型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发展。新疆应该在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通过创建新兴产业和延伸现有产业链,促进企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推动产业结构内外的变革、优化和升级,形成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从而剔除工业化进程中产业发展的中间环节,带动新疆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培育创新型团队,为新疆工业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制定和优化人才战略规划,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共同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有效整合。在工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将项目、人才、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统一协调起来,实现集群效应,提高综合竞争力。完善聚集人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 切实解决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促进人才向企业聚集,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蒋金荷.我国高技术产业同构性与集聚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究,2005.

[2]周富国、陈玲.区域产业同构的演化轨迹及其原因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

[3]邓国取.我国农区畜牧业产业布局战略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

[4]付冶孟.关于工业产业布局理论发展的评述[J].企业导报,2010.

[5]吴殿廷、陈启英等.区域发展与产业布局的耦合方法研究[J].地域研究与发,2010.

[6]周一欣.西北地区工业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