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露
(重庆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重庆 401331)
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以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为视角
黄 露
(重庆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重庆 401331)
马克思在其所著的《资本论》中所阐述了资本有机构成的相关概念,认为随着机器大生产不断发展与扩大,资本有机构成必然提高并产生相对过剩人口。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资本有机构成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新变化。正确认识新趋势,优化并调整产业发展结构,改进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学习与培养模式,使其与资本有机构成新的变化趋势相适应,对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资本有机构成;信息时代;大学生;就业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在大机器工业生产发展背景下,马克思分析得出科技在劳动条件中的运用所引起的不变资本增加和可变资本的相对减少的规律,揭示了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根本原因,为我们分析当今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背景下的资本有机构成与就业结构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解决我国目前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从两个方面对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从价值方面来看,资本的构成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或者说,是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的比率来决定的。从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方面来看,每一个资本都分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种构成是由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和为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而必需的劳动力量之间的比率来决定的。我把前一种构成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把后一种构成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二者之间有密切的相互关系。为了表达这种关系,我把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1](P701)
1.大机器工业生产背景下资本有机构成必然提高。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生产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都较为缓慢,在这样的生产环境下资本的有机构成并没有发生改变。当时主要通过大量扩张对劳动力的需求来满足生产需求,然而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以及劳动时间却受到来自自然和生理规律的制约。这个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的大机器工业生产时代的到来而得到解决。机器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劳动者减轻了劳动力的耗费,节约了劳动时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劳动的量比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量相对减少,或者说,表现为劳动过程的主观因素的量比它的客观因素的量相对减少。”[2](P718)即生产资料的量相较于推动它的劳动力的量而出现明显增长。机器逐渐代替人的手工劳动,不变资本不断增加,可变资本相对减少,使得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必要趋势,既是资本主义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2.信息时代背景下资本有机构成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降低。20世纪4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使得一批以科学技术为特点的新兴工业逐渐替代了传统工业,新能源、电子信息、空间技术等在这个时期广泛应用和发展起来,科技不断进行着革命和更新,给人类的头脑和思维带来了自由和解放,新的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产业格局。尤其是20世纪末,随着以现代通讯与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高新技术与知识型产业逐渐取代了劳动和密集型产业,其比重在社会经济中也日益得到提高。劳动力的要求也从之前仅仅只对体力的要求而转变为对智力脑力的要求。劳动力需要接收大量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以适应科技产业的日益发展,劳动力本身所具有的潜在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过度,更少的不变资本能够推动更多的可变资本,可变资本即劳动力在资本中的比重迅速提高,而不变资本即生产资料所占比例却不断下降。因此,在电子信息时代背景下,资本有机构成并没有呈现马克思所阐述的必然提高而呈现出波动中下降的趋势。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3],标志我国的经济正式进入工业化与信息化共同发展的阶段,我国的资本有机构成的发展趋势也相应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并存的特点。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不断地进行着调整,三大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农业为基础的第一产业贡献度逐渐降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明显下降;以工业制造业为基础的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并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但我国的第二产业的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科技水平、研发能力等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部分核心技术仍然被发达国家所掌握;大多数的工厂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仍是以加工制造为主。中低端的劳动力居多,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比例失调,从而导致冗员繁多。其中可变资本在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而相对减少,但绝对量却在不断增加。因为第二产业中的不变资本仍然是机械化机器工业为主,所以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占比大于可变资本,资本有机构成仍然呈现马克思所分析的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我国社会的就业也产生了双重性的影响:
第一,从短期来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引起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生产条件随着机器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生产步骤可以直接由机器所取代,这样就导致了这些生产环节的原操作工人分离出来,成为了失业人口。从我国2013年城镇登记失业统计来看,失业人数从2007年的830万人上升到了2012年的917万人[4](P12-13)。由此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在机器生产中的运用与发展对众多知识、技术水平不高的劳动者造成的失业危机不容小觑。
第二,从长期来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就业。马克思从长期的再生产方面辨析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对产业结构方面的影响,提出“虽然机器在应用的劳动部门必然排挤工人,但是它能引起其他劳动部门就业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新的生产装备水平的提高,以此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5](P92-93)。为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就必须实现扩大再生产,生产的进一步扩大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生产服务的相关行业也发展起来,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劳动力就业率的提升。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科技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加快了城市现代化进程,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第三产业也在此蓬勃发展起来。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第三产业产值增长迅速,其产值从2001年刚入世时的44361亿元增长到了2012年的231406亿元,快速的发展进程使得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提高。相较于第二产业机械化、工业化的特点,第三产业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仓库、储藏、运输等环节成为新的独立的产业,生产规模逐渐趋向小型甚至无形化,使得总资本中不变资本相对减少,可变资本逐渐增加,资本有机构成并未呈现总是提高的趋势,反而趋于平缓乃至下降。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以服务、中介、流通等领域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了知识、智力、信息等无形资产投入,对劳动者年龄阶段、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改变。2013年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在2012年中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达到27690万人,大大超过了第二产业的23241万人,不断革新的新技术、新事物为相对熟练并掌握现代信息科技的年轻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发展机遇,带动着我国就业总量的持续上升。
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2015年在此基础上仍有增长,预达到750万,加上13、14年尚未成功就业的大学生的人数,2015年成为继2013年后的“更难就业季”。在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我国的生产、经济等各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也愈发重要,大学生作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应当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机遇,结合我国资本有机构成发展的新趋势,应对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我国现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面临着加快工业化进程和信息化追赶的双重压力,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的第二产业还处于低端,仍然是属于“世界加工厂”,迄今为止国内所具备全球广泛影响力的公司和品牌少之又少,在创造力、竞争力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吸纳更多技术性的大学生人才,运用智慧的力量发展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力,不仅能够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给知识技术型人才,减少大学生就业压力。
经济发展能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新变化会促进新的行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很高,大约为0.75,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增加700万个就业岗位[6](P10-11)。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大力推进,不仅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要求,更是为大学生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的现实选择。我国的第三产业还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刺激着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扩充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通过大力发展包括金融、咨询、电子商务、保险、法律服务、中介服务等,不断扩大高端服务业的种类,提高高端服务业的实力,参与国际竞争,以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给高素质人才,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产业政策的实施需要人才的支撑,我国产业结构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的推进和优化升级,对高级综合性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改革现有的框架化的教育体制,推动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机制创新,建设多元化的弹性学生培养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培养“有用型”人才。同时,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也需要同产业结构相匹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了高新技术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对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作为知识型高素质人才,更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间接转化成为了技术,生产技术的提高对不变资本产生了影响,在减少生产资源的耗费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综上所述,资本有机构成与大学生就业存在着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当前,我国面临经济并不发达和大学生数量众多、就业问题困难的双重压力。我们必须把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由先进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其次,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劳动力吸收器”的作用。最后,高校和大学生也应注重提高专业认知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发展的规划,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1]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李鹏.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1995-9-25.
[4]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G].2014.
[5]苏秀颖.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与我国就业问题的探讨[J].管理纵横,2010(06).
[6]郑越隆.试论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与当前扩大就业问题的思考 [J].科技信息,2013(22).
(责任编辑:喻洋平)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Problem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Ag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s Theory of Capital Organic Composition
HUANG Lu
(Institute of Politics,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China)
Marx's Das Kapital expounds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capital organic composition: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machines,the capital organic composition will increase and bring about relatively surplus population.Bu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information,new change appears i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apital organic composition.To understand the new trend,optimize and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industry development,improve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concept,their learning and training mode,and make them adapt to the new trends of the capital organic composition,which are of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solving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employment.
capital organic composition;the information age;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C913
A
123(2015)02-0005-04
2015-01-06
黄 露(1989-),女,重庆⒗川人,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