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梁庆荣
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探究
文 | 梁庆荣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国家财政对中小学的投入与往年相比,加大了很多,而且处于一种逐年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中小学的各个方面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着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学校的固定资产规模同样快速的增长着。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就会导致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一定问题。有效地管理好固定资产,不仅能保证其能被安全和良好地被利用,还能促进教育工作更好的进行。为此,必须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管理。
中小学 固定资产 管理 策略探究
随着各项制度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管理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管理好一个学校的固定资产是保证其安全良好进行下去的前提。学校的主要领导应该清楚地了解与认清学校固定资产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及相应的改进对策。采取正确的管理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
目前,学校主要领导管理责任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信息失实等原因,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处于一种混乱状态,账实不符等问题。此类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学校的正常运行,并且也间接地影响了教育管理。下面是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单位领导对资产管理不重视
学校领导对有严格制度的收支管理十分重视,然而却忽略了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小学是我国非盈利性组织,虽然纳入预算会计体系,但是在管理上,学校管理与企业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多学校一般只会关心教育管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却时常忽视,这就说明了,中小学校领导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匮乏,很容易给学校带来损失。
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学校领导缺乏责任意识,对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导致资产管理出现各种问题。一些学校主要领导只为了个人的短暂利益,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听从学校的安排,管理混乱。有的学校甚至允许同一人完成固定资产的采购、保管和领用等一系列任务,完全忽视了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性。
会计核算信息失实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这一问题存在于很多中小学校中,多数学校固定资产只有总账,却没有设置明细账。部分学校经常会发生固定资产已投入使用,但没有计入固定资产账,固定资产已损坏无法使用,但没有按规定程序报废处置等情况,财会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没有足够的相互沟通和衔接,导致账实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阻碍学校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和正常的教育管理,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事关学校发展大局,触及到学校的教育环境方面。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力度,健全和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办事能力。
提高学校领导责任意识
提高学校领导责任意识,是改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重要举措。中小学领导应该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并且学校应该将其纳入领导的工作考核和任期审计。首先,学校主要领导应该学习并且掌握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和相应法律法规,争取做到不做外行人;其次,学校要安排有关人员,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切实合理的管理制度,增强对其关注度。
健全完善管理和监督制度
各中小学应当加强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对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明确资产的调剂、租借、处置等的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
提高会计和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做好资产清查工作
学校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此操作保证会计资料的可靠性,同时保护了中小学校的财产安全,所以每年至少一次财产清查是十分必要的。定期清查盘点资产,才能确保帐实相符。
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对学校开展工作,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学校相关部门应加以重视。想要庞大的固定资产发挥其本身的最大效益,就必须做到专业化和全员参与,全过程监督。随着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严峻,但同时也迫在眉睫,只有真正做到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才能稳定的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西庄中学)
[1]朱永红.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管理.《经济师》,2010年3期.
[2]胡新荣.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管理研究.《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