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本《搜神记》三种复音词初探

2015-04-18 02:30张薇薇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关键词:复音词搜神记搜神

张薇薇(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敦煌本《搜神记》三种复音词初探

张薇薇*
(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敦煌本《搜神记》出自敦煌石室,未经后人改动,语料价值很高。文章从语法角度切入,对文本中出现的联合式、补充式和附加式三种复音词情况作一整理、分析和说明。

敦煌本;《搜神记》;复音词;联合式;补充式;附加式

《搜神记》原本三十卷,为东晋史学家干宝所撰。现在可看到的题名为《搜神记》的主要有三种本子,即二十卷本、八卷本(或称《稗海》本)和敦煌本(1)(或称句道兴本,仅有一卷)。二十卷本就是我们认为的干宝所作的传统的本子,对它的研究比较多,无论是从版本、作者、还是语言方面。八卷本的研究成果虽然没有二十卷本那样丰富,但也日益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在语言方面就有江蓝生《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汪维辉《从词汇史看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和王锳《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补正》等,分别以语法和词汇为侧重点分析了八卷本《搜神记》大致的时代。敦煌文献是一种重要的“同时文献”,敦煌学是二十世纪以来的国际显学。敦煌本即出自敦煌石室,是《搜神记》各本中现在所能见到的出书时代最早的写本(二十卷本和八卷本都是明代前后由后人辑录而成),且未经后人改动,语料价值很高。但是目前学界对于敦煌本的研究还很不够,尤其是从语言学角度,成果鲜见。本文拟以复音词为切入角度,对敦煌本《搜神记》的此类语法特征做一整理和说明。

一、联合式复音词

我们知道,先秦两汉的复音词主要是名名联合构成名词,动动联合构成动词,也有形形联合构成形容词,但是较前面两类就非常少了,其他形式则更加鲜见。在敦煌本《搜神记》中,除了以上几类先秦使用至今的联合式复音词外,出现了很多别的构形方式,我们具体看一下:

(一)名+名——名

1.家中富贵,所造棺.椁.坟.墓.,并自手作,不役奴.仆.之力。 (敦本2(2))

2.见一女子,姿.容.甚美。 (敦本13)

3.同行至定州主人家,饮酒契为朋.友.,生死贵贱,誓不可相违。 (敦本22)

还有,风云、肝肠、文书、信记、舍宅、晓夜、形体、衣冠、昼夜、父母、公婆、夫妻、姊妹、弟兄等等,这种构形方式的复音词在敦煌本《搜神记》中依旧十分活跃和普遍。

(二)动+动——动

1.必杀我二人,共作逃.避.之计。 (敦本7)2.其时正见秦文王夫人乘车入市观.看.,遂见金枕。 (敦本9)

3.天女当共三箇姊妹,出来暂於池中游.戏.,被池主见之。 (敦本23)

还有,改易、分别、忆念、拂摸、复苏、希望、侍奉、颠倒、冲突、聚集、流传、沐浴、牵缠、葬

(三)形+形——形

1.寮即愁烦,衣冠不解,一月余日,刑(形)体羸弱,人皆不识。 (敦本1)

2.其后广家大贫困,终日常行乞食而活生命。 (敦本8)

3.今见天衣,不知大小,暂借看之,死将甘美。 (敦本23)

此外,还有端正、哀怨、惊怖、安稳、浅薄、敬重、喜悦、卑小等等,这种构形方式也较常见,但是和前两种比较而言就少些。

(四)动+动——名

1.吾在此专待卿消息。 (敦本6)

2.今日我家大有饮食,故迎君来,兼有报上之物,终不相违。 (敦本11)

3.遂封度为驸马都尉,劳赐以玉帛车马侍从,令还本乡。(另:皓往自唤取去,请与侍从,子京必当欢喜而来。) (敦本22)

4.父母以珍学问浅薄,故遣我向定州边先生处入学,更无余事。(敦本22)

(五)名+名——副

昆仑生死不肯与天女,即共天女相将归家见母。 (敦本23)

翻译就是:昆仑死活也不肯给天女……“生死”类似于今天的程度副词“死活”。

(六)形+形——名

其家人大小闻哭声,并悉惊怖,一时走出往看。 (敦本8)

(七)动+形——形

遂有一玉版,上有金字分明。(敦本10)

(八)数+数——副

度再三从乞金枕,女郎遂不能违,即与金枕为信。(敦本9)

(九)方位+方位——名

1.内外诸亲,及州县官寮,悉皆怪之。 (敦本14)

2.王遂遣左右,且止其烛,莫交而入。 (敦本30)

二、补充式复音词

我们将补充式复音词大致归为两类:一类表趋向;一类表结果。

(一)表趋向

1.来

“来”文本中很常见,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属于补充式,用在方向词或者动词的后面。来补充说明动作或方向;另一种已经表现得十分虚化了,所以归入附加式,我们将在“附加式复音词”中具体阐述。先看补充式:

(1)吾梦见天人下来取我。 (敦本3)

(2)我渐出来看风。 (敦本10)

(3)从灵床上起来。 (敦本11)

(4)邻里闻声走来。 (敦本21)

2.去

(1)天遣我等取景公,如何走去? (敦本7)

(2)有一赤物大如屋椽,冲突出去上天。(敦本8)

(3)你若著天衣弃我飞去。 (敦本23)

3.上

(1)女郎遂於后床上,取九子鹿(簏)中开取 縤花枕。 (敦本9)

(2)渐欲天明,惠女尸边遂失衣裳杂物。寻觅搜求,遂向景伯船上得,即欲论官。 (敦本12)

(3)著紫锦帽子者,头上冠也。此是我怨家。 (敦本22)

(4)其夫问妻曰:“卿鲁市上得何消息?”(敦本32)

4.下

(1)天知至孝,当寮背下,感出鲤鱼一双。 (敦本1)

(2)卿昨日刈麦地南头大桑树下,有二人糊蒲博戏,今(卿)将酒脯往其处,酌合里置脯。 (敦本6)

(3)公堂舍西头壁下深三尺,有三个石龙,今日灾祸已过,慎莫发看,发看必令人贫矣。 (敦本8)

(4 )惟只阿 嬢床脚下作孔,盛著中央,恆在头上卧之,岂更取得。 (敦本23)

5.出

(1)其家人大小闻哭声,并悉惊怖,一时走出往看。(敦本8)

(2)在冢中发出棺木里得金钗无数,并金铤、绢两匹。(敦本13)

(3)开冢看之,玄石面上白汗流出,开眼而卧。(敦本19)

6.入

(1)神鬼覆荫,生人不见须臾之间,引入灵床上坐。其祭盘上具有饮食,侯光共欢即喫直净尽。 (敦本11)

(2)若三年即达,即与我太山主簿,如其不达,退入平人。 (敦本22)

(3)弟父今见身,实欲断入死簿。 (敦本22)

(二)表结果

1.得

(1)其美女者乃是 天女,其两 箇大者抱得天衣乘空而去。 (敦本23)

(2 )惟只阿 嬢床脚下作孔,盛著中央,恆在头上卧之,岂更取得。 (敦本23)

(3)於后,官众游猎,在野田之中,射得一鹤,分付厨家烹之。 (敦本23)

2.见

(1)吾梦见天人下来取我。 (敦本3)

(2)在外游学,来至雍州城西五里,望见四合瓦舍赤壁白柱,有青衣女郎在门外而行。 (敦本9)

(3)其昆仑欲就看之,遥见去百步,即变为三 箇白鹤,两 箇飞向池边树头而坐,一箇在池洗垢中间。 (敦本23)

3.为、作、成

(1)真即变为生人见身,道纬贪浊被枉杀臣,臣今录梁元纬罪状条目如右,伏愿陛下为臣究问。 (敦本15)

(2)举为郡,位至司徒也。 (敦本24)

(3)见病鬼作二枚虫,从景公鼻出,化作二童子。 (敦本7)

(4)枥上有一白马,忽然变作人面。 (敦本8)

(5)皓遂变成生人,威仪队仗,乘马而行。 (敦本14)

(6 )阿翁年老,虽有人状, 惛耄如此,老而不死,化成狐魅。 (敦本24)

三、附加式复音词

王力先生说:“汉语复音词的构成,可以分为三大类:(一)连绵字;(二)词根加词头、词尾;(三)仂语的凝固化。”[1]王云路说:“所谓词根加词头、词尾(也称前缀、后缀)又称为附加式复音词,是复音词的重要组成部分。”[2]370“附加式有两个特征:一是去掉词缀后,原词含义不变;二是去掉词缀后原词词性不变。”[3]结合以上观点和定义,我们根据附加式词缀的位置,分成前缀和后缀两种介绍。

(一)前缀

1.阿

(1)其妇惊惧,走告姑曰:“阿家儿昨夜有何变怪,今有一婆罗门胡,在新妇床上而卧。” (敦本21)

(2 )两 個阿姊当时收得天衣而去,小女一身邂逅中间,天衣乃被池主收将,不得露形出池。 (敦本23)

(3)新妇身是天女,当来之时,身缘幼小,阿耶与女造天衣,乘空而来。 (敦本23)

(4) 阿 翁年老,虽有人状, 惛耄如此,老而不死,化成狐魅。 (敦本24)

2.相

(1)今乃与君相逢,希为夫妇,情意如何? (敦本9)

(2)女郎是谁家之女?姓何字谁?何时更来相见? (敦本12)

(3)虽即官职有异,二人相爱,晓夜不相离别,天子已下,咸悉知之。(敦本14)

(4)二人同行,於路见金一段,各自相让,不取遂去。 (敦本29)

(二)后缀

1.然

在敦煌本《搜神记》中,“然”基本上都是单独使用,表转折。但也有几例可以认为是词缀。

(1)使君家内,安然无事,造作凶具,拟将何用? (敦本14)

(2)其妹虽然惭撤不看,不那肠中而出,遂即悲啼泣泪。 (敦本23)

文本中“虽然”和“安然”各自仅有一例,而“忽然”很多,比如:

(1)向者更无余事,直以怜卿好年少,明日午时忽然卒死,是故嗟叹也。 (敦本6)

(2)忽然不见瓦舍,唯见大坟巍巍,松柏参天。 (敦本9)

(3)执手分别,忽然不见。 (敦本12)(4)景帝收表讫,忽然不见孝真。 (敦本15)

2.家“家”一般认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名词性词缀。

(1)弟到家访觅怨家杀却,然得免其难。(敦本22)

(2)於后,官众游猎,在野田之中,射得一鹤,分付厨家烹之。 (敦本23)

(3 )遂即官家出 勑,颁宣天下,谁能识此二事,赐金千斤,封邑万户,官职任选。 (敦本23)

3.头

(1)卿昨日刈麦地南头大桑树下,有二人糊蒲博戏。 (敦本6)

(2)公堂舍西头壁下深三尺,有三个石龙,今日灾祸已过,慎莫发看,发看必令人贫矣。(敦本8)

(3)你等是甚人,向我前头? (敦本19)4.来

前面在介绍补充式复音词的时候,提到了“来”,下面介绍的是作为附加式复音词的“来”。大约到了隋唐时期,“来”已完全成为词缀,王云路在《中古诗歌附加式双音词举例》中说:“‘来’是一个极为活跃的虚语素,与表示时间的单音节语素广泛结合,即可与春、夏、秋、冬组合,可与朝、暮、辰、昏组合,可与今、明、古、昔组合,还可与年、月、老、小组合,可与‘比’、‘顷’等特殊的表示时间的语素组合。”[2]373在敦煌本《搜神记》中,“来”的这几种用法皆有。

(1)比来梦恶,定知不活,闻我精好之时,汝等即报内外诸亲,在近者唤取,将与分别。 (敦本3)

(2)朝来饮他酒脯,岂可能活取此人?(敦本6)

(3)以子京小来亲交,情同鱼水,若非实是好人,何敢诠举。 (敦本14)

(4)已早死来三年。 (敦本16)

(5)王更近来亲自执问判事。 (敦本22)

5.子

在敦煌本《搜神记》中,“子”俨然是一个成熟的词缀了。

(1)见病鬼作二枚虫,从景公鼻出,化作二童子,并著青衣,於景公床前而立。 (敦本7)

(2)希望娘子为道度向主人传语,乞觅一餐。 (敦本9)

(3)昔秦时韩陵太守赵子元出游城外,见一女子,姿容甚美,年可十五六矣。 (敦本13)

(4)州县诸子及子京家口儿子并言好客都来。 (敦本14)

(5)为主人煞我,埋在舍东园里枯井中,取绢东行南头屋里柜子中藏之。 (敦本17)

(下文即是:屋里南头柜中得本绢二十三匹,一如神梦之言。)

(6)著紫锦帽子者,头上冠也。 (敦本22)

(7)其蚊子亦不知头上有鸟,此是小鸟也。 (敦本23)

结语

1.联合式复音词能产性最强,出现频率最高,数量也高居各类复音词之首,这符合中古时期复音词的主要特征,沿袭了此时期的语法特点。新的联合式复音词格式也有出现,例如:名+名——副、形+形——名、动+形——形、数+数——副等。但是与老牌的联合式复音词相比,依然处于初级阶段。

2.补充式复音词从汉代开始有了较大发展,此类结构敦煌本《搜神记》中所占比例也较大,其结构形式较之上古汉语,变得更加复杂,例如出现有:下来、起来、床上、头上、树下等现代汉语里依然十分活跃的复音词,但是就其能产性和频率来说,相较于联合式复音词,明显处于弱势。

3.附加式主要有前缀“阿”“相”,后缀“然”“家”“头”“来”“子”等,既有上古汉语比较常见的“阿”“头”等,又有中古才开始从产生和发展起来新的附加式复音词。但是,通篇也未见一例“老”用作前缀的例子,文本中出现的“老”一律有实在的意义,诸如“老人”“老母”“老妇”等等,只有第23篇“田昆仑条”出现了一个名词“老”,据蒋礼鸿先生考证:“老,犹如说呆大,大概是骂她不中用,没志气之意。”[4]此处的“老”是否是前缀还有待考证,即使是前缀,整个文本仅出现一例孤证,也很难说明问题。新兴后缀“子”此时期已然十分成熟,如果说“女子”“儿子”中“子”还没有那么明显的脱离非词尾的性质,那么“柜子”“帽子”“蚊子”中“子”已经毫无疑问是词尾了。不过,此时期的传统老牌复音词依然占有一席之地,新兴的复音词构词能力还不强,与上古时期相比,附加式复音词的能产性持续降低。

单从这三种复音词的构成方式、使用频率上看,是契合中古汉语语法特征的,而且敦煌本《搜神记》的成书年代不会晚于唐初年。

注释:

(1)本文采用的《搜神记》版本:敦煌本,即句道兴撰《搜神记》,收入王重民等编的《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 出版社,1957年版。

(2)敦本2,即敦煌本《搜神记》第2篇的简略,以下与此同。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401.

[2]王云路.中古诗歌附加式双音词举例[J].中国语文,1999,(5).

[3]王云路.从《唐五代语言辞典》看附加式构词法在中近古汉语中的地位[J].古汉语研究,2001,(2):75.

[4]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59.

H03

A

1004-4310(2015)02-0056-04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5.02.013

2014-12-25

阜阳师范学院2014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敦煌本《搜神记》语法研究”(2014FSSK11);2014年度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搜神记》版本研究”(2014SK005)。

张薇薇(1983—),女,安徽寿县人,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埋、教习等等,也十分普遍。

猜你喜欢
复音词搜神记搜神
制造《搜神记》
《搜神记》的主要版本流传及研究概览
复音词单音化:当代汉语词汇发展中的逆向演进初探
由对立走向友善—《搜神记》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人怪关系
由对立走向友善
论《搜神记》中狐的形象类型及其文化隐喻
《诗 经》单纯复音词研究
《孟子》偏正式复音词词性研究
《西京杂记》中的复音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