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文 培养学生的作文素养

2015-04-18 06:17福建省长汀县濯田中学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人性课文作文

◎福建省长汀县濯田中学 林 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学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听说读写的系统训练,达到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而作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现行初中语文课文(人教版2013年起用)精品甚多,因而,用好课文,培养学生的作文素养就显得尤为必要。

在笔者看来,作文素养应具有人文性即“人”性(人品)和“文”性(写作能力)两个方面。下面以课文教学为例谈谈培养学生作文素养的几点做法。

一、人性的培养

人性决定文性。苏轼说,文如其人。鲁迅先生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养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性。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性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先决条件。

人性就是说不管谁写作文最终都得写给人看,达到看过文章后的人都有所收获。要么给人以情感人,要么以理服人,要么给人以知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人性。而人性应具有真、善、美三个方面。

“真”就是要真情、实在,尊重自然,正视现实,有合乎人类“大道”的是非感、正义感。叶圣陶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单是有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世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状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惰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以写作讲,要诚恳、严肃,不取油滑、轻落、卑鄙的态度”。“求真”之心乃教育成功之基础。

“善”,就是要友善,有一颗仁爱之心,以孝敬父母之心爱普天下的父母,以对待兄弟姐妹之情爱普天下的兄弟姐妹,以哺育子女之心爱普天下的子女。心存积德,对人充满善心、善待他人、乐于助人。这就要求在作文上,写作者应抱着仁爱之心去发掘人间的大爱。“向善”之心乃教育成人之关键。

“美”,就是要把最好的东西展现给大家。自然造化之美,社会风尚之美,逻辑思维之美,语言文字之美等都是我们的习作要展示的。写作者应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美,并用优美的文字再现于习作中,使读者得到感官及心灵的涤荡。“爱美”之心乃教育成长之动力。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性,让“真”“善”“美”在学生的习作中自然绽放。

《散步》是一篇尊老爱幼的颂歌。如今“爱幼”较成共识,但“尊老”可能就大不如前了。为此,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让学生调查(实地及网络查询)了解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状况。学生很快发现,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但其精神生活却难以提升;特别是农村,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或经商,无法享受子女的孝心,有的甚至凄惨地离开人间。教学时,既展开又聚焦,最后集中于“我”的“孝敬”上面。要使学生明白,一家三口散步随处可见,但一家三代四口散步就并不多见;散步时,背着小孩的情景随处可见,但背着老人的情景就少见了;从而悟出“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中华之瑰宝“孝心”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对金钱过度追求正在渐渐流失,进而让学生感悟到中华传统“孝道”的珍爱和坚守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促使学生思维碰撞,想于动笔。

教学《秋天的怀念》,要读懂“母亲”,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边读边做记号。要使学生明白,只有母亲才真正理解子女,这是一种无私的呵护,是对子女永远的牵挂。再激发学生思考:难道就仅这些?不,多了,还有很多很多……因为她太博大了。同学们,把眼睛闭起来,想想自己的父母吧,记住他们。学生在探究史铁生母亲的言行中感受到了母爱的坚强、伟大。是啊,一个出色的孩子背后往往挺立着一个出色的母亲。因此,对于母爱,我们不容忽视,应该学会珍爱和感恩。在此基础上,学生也能更加读懂史铁生,学会面对挫折,面对人生,珍惜当下。课后要求撰写并演讲“我最喜欢的_____”的文章。

用好课文,学生在不断熏陶与思索的过程中,人性也随之不断提升。

二、文性的培养

文性(作文能力)包括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写作,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校园有新闻,家庭有趣事,社会有热点,无一不可入文。关键在于你有否锐利的眼光由现象看到本质,即看你的思维能力如何了。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获得有用的素材,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充实素材,从思索到甄别,最终谋篇布局。再则是语言的表达能力。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来记事状物表情达意的,能否准确、生动流畅地遣词用语,有无画龙点睛、传神明意之笔,也是衡量一篇作文优劣的重要标准。一些名家的斟字酌句、反复推敲,甚至几易其稿,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素材源自生活和书本,因此,要感悟生活,广泛阅读。因为课文是经过许多专家精选的经典之作,所以特别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素材,借鉴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此外,通过写作还可进一步促进阅读,加强对作品的理解。没有读,写作无蓝本;没有写,读文无着落。为写而读,读是手段,故要读得全、读得透,文中自有作法,文中自有营养;为读而写,读是目的,故要写得勤、写得深,写出读文的体悟,写出读文的境界。读写一体,才能不断提高。

如《散步》一文就可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抓住时代脉搏,为表达“家庭伦理的理想”弘扬“孝道”的大主题,从而让学生慢慢感悟到“文章合为时而著”的道理及写作中选材要以小见大的技法。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就事适时发表自己看法的写作技法,如篇末写到“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学生在优秀课文品评中懂得作文主题的重要及写文章在选材上的要求,以及在叙述、描写中发表看法等写作能力,同时还能品味到南方初春田野的对称描写,感悟到景物描写的诗意美。

用好课文,学生自然会不断明晰写作要有思路和有点文采的能力。

再如教学《背影》,当作者朱自清读到父亲“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来信时,泪水夺眶而出,想起父亲待“我”的幕幕往事,写下了自己难以抹灭的那回“背影”。学生不难明白:自发的写作才充满生命力。在感情波澜时,不妨拿起手中的笔书写自己心灵的轨迹吧。父亲对朱自清的好处很多,而作者却只能选择一个最佳表现角度“背影”(在家庭最为落魄——父亲公职没了,祖母去世的环境中)来写,激起读者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选好表现角度,这可是写作的重要法宝。文中“背影”文字出现了四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作文点题及详略的技法。经典之作是写作的源泉,处处都有耀眼的光芒,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精读经典,不断挖掘,细细鉴赏,化大师之法为己习作所用。用好课文是语文教学之根本。

用好课文,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写好文章,引导学生借课文之技法,倾听时代足音,把握时代脉搏,承担起时代的责任和使命。用好课文,连接地气,开放感官,燃烧激情,释放正能量,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性,其作文素养就一定会有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人性课文作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背课文的小偷
人性的偏见地图
背课文
功能与人性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