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内在逻辑、现实依据与时代内涵
——基于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实践的思考

2015-04-18 01:16涛谌玉梅
福州党校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战略布局四个全面中国共产党

方 涛谌玉梅

“四个全面”:内在逻辑、现实依据与时代内涵
——基于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实践的思考

方涛1谌玉梅2

(1.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2.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 长沙410006)

摘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治国理政实践的新总结、新认识和新概括,抓住了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明确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主攻方向、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把握“四个全面”,须从内在逻辑、现实依据和时代内涵三个维度切入,妥善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正视现实问题,着力提高各项重点任务的系统性、协调性,努力使“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励精图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直面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统筹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书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在两年多的执政实践中,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总结经验,注重顶层设计,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路更加清晰。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四个全面”。[1]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年贺词、1月19日至21日云南调研、1月23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2月11日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和“两会”期间一再强调“四个全面”,并提出这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集中论述了“四个全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专门阐述“四个全面”,向党内外、国内外阐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完整理解“四个全面”,须从内在逻辑、现实依据和时代内涵三个维度加以把握,这对于贯彻落实好“四个全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内在逻辑:有机的统一体

“四个全面”当中,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涉及的具体内容不同,看似是把不同类属的概念放到一起,似乎是简单罗列。但如果仔细分析,它们之间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一环紧扣一环,相互嵌入,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体。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共十八大确立的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的作用,直接关系着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一个“全面”与后三个“全面”,是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关系。[2]就是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采取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大战略性举措。后三个“全面”共同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包括了法治建设的内容,同时要求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路径、关键一招和强大动力,本身也包含了法治建设和从严治党的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可靠保障,包括了180多项改革举措,要求以法治思维推进改革,完善党内法规体系。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推进前三个“全面”,离不开党的有力领导。可以说,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3]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对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者之间不可分割、不可偏废。[4]

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相互依赖,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是一对姊妹篇,体现的是“破”与“立”的辩证统一。全面深化改革是以“破”为主,“破”中有“立”;全面依法治国是以“立”为主,“立”中亦有“破”。中国的改革,是在现行宪法、法律的轨道上进行的,不是要改弦更张,而是要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来保障。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凡属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先立后破,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发展改革决策同立法决策更好结合起来。对于改革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5]如果没有法治的保障,改革就会偏离方向,就会乱作一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样也需要深化改革。四中全会决定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也是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根本途径在改革,必须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四中全会提出改革举措,纳入改革任务总台账,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

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又必须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从严治党,必须要通过改革的办法推进,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具体而言,包括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各级腐败协调小组职能,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现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的全覆盖。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包括完善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改革会议公文制度,改革政绩考核机制,探索实行官邸制等。同时,全面从严治党,还贯彻法治的要求,做到依规治党。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6]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必须不断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二、现实依据:应对现实问题的客观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中共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虽然在不断推进,取得重要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不足。[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8]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要破解“四个全面”中的各种问题,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感、顽强的意志品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不断以改革发展的新成绩筑牢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

就全面小康建设情况看,尚有不少短板和瓶颈。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繁重;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社会矛盾依然存在;部分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任务艰巨等。[9]可以说,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到了决定性阶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0]2015年1月19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新年的首次外出考察,就来到云南调研扶贫开发工作。他强调,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11]在会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时指出,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12]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13]在参加广西代表团时强调,“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14]

就改革情形看,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已难以奏效,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三十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才能够确保各项改革相互配合、协同推进,形成改革的强大合力,有效解决现实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从改革的目标来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就法治建设情况看,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人民群众期待、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尚未完全落实,主要表现在: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委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15]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就从严治党情况看,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扎紧制度的笼子,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查处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党的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然而,这些成绩还是初步的,基础并不稳固。作风有所好转,“四风”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有些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觉尚未完全形成,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破解。[16]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17]

三、时代内涵:“全面”一词的多层意蕴

“四个全面”,其共同点是都有“全面”一词,这是点睛之笔。正是有了“全面”一词,赋予了新的内涵。从语义上看,“全面”与“片面”相对,意指各个方面的总和,要统筹兼顾。在“四个全面”的语境中,“全面”至少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在主体上全覆盖,包括执政党、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各个群体等;二是在内容上不留空白和盲区,从各个方面、领域整体推进;三是在力度、广度和深度上空前,全力以赴,一以贯之,不动摇、不懈怠、不松劲。“全面”一词,彰显了党中央的坚定决心、战略定力和使命担当,宣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勇气和高度自信。具体来讲,“四个全面”对应的内涵又有不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于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正式提出。小康社会,在1982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大被确立为20世纪内的战略目标,就是要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02年11月,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考虑到当时的小康仍是低水平、不全面和发展很不平衡,中共十六大提出了21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18]2007 年10月,中共十七大在十六大的基础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主要包括: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19]在不断接近全面小康目标之时,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相比一般的小康,全面小康惠及的群体更广,涵盖十几亿人民;更加全面,不仅是经济上协调性增强、注重质量,而且在文化、社会、民主、法治等方面也有具体标准;水平更高,不仅满足于解决温饱,而且追求有尊严的生活。

全面深化改革,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和牵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协调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制度等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具体来讲,就是“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要坚持整体推进,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配套和衔接,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21]要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耦合性,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关系,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产生共振效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反映法治工作基本格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具体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2]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把依法治国渗透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全方位覆盖国家、执政党、政府和社会各个层面,更加注重法治建设的全局性、整体性与系统性,更加注重法律制定与法律实施的协调性,更加注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共同发力,更加注重法治民主性与科学性的内在统一,更加彰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相辅相成,更加强调依法“治官”与依法“治民”二者不可偏废。[23]

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10 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的。这次大会不仅总结了自2013年6月开始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包括活动取得的重大成果、积累的新经验、存在的不足,而且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八点要求。这八点要求,涉及到各个方面,也就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内容。包括: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24]这八点要求,在内容上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在主体责任上强调各级党组织必须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做到聚精会神抓党建;在力度上强调从严,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治国理政实践的新总结、新认识和新概括,抓住了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明确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主攻方向、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表明,在执政两年多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方略臻于成熟,思路更加清晰、布局更加完善。着力把握“四个全面”,须从内在逻辑、现实依据和时代内涵三个维度切入,妥善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正视现实问题,着力提高各项重点任务的系统性、协调性,努力使“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 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4-12-15.

[2]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N].人民日报,2015-02-03.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实践指南[N].人民日报,2015-03-06.

[4]曲青山.“四个全面”,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J].党建,2015(2).

[5][6][15][2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

[7]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

[8]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 代表中共中央,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致以新春的祝福[N].人民日报,2015-02-13.

[9]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12.5.

[10]习近平到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 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千家万户[N].人民日报,2012-11-31.

[11]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 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15-01-22.

[12]“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侧记[N].人民日报,2015-01-23.

[13]习近平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分别参加全国两会一些团组审议讨论[N].人民日报,2015-03-07.

[14]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5-03-09.

[16][24]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17]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5-01-14.

[18]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11-18.

[1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2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4.

[23]封丽霞.依法治国,该如何理解“全面推进”[N].解放日报,2014-10-31.

责任编辑:陈振锟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72(2015)03-005-05

收稿日期:2015-04-2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新形势下党应对‘四大危险’的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3XDJ019)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方涛(1985-),男,江西九江人,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生,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谌玉梅(1985-),女,湖南安化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

猜你喜欢
战略布局四个全面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试论“四个全面”战略与中国梦的关系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作用研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