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东新小学 杨云彬
生成资源
——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
因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东新小学 杨云彬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言语、行为,随时都可能给预先设计好的课堂教学带来意外,形成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资源。如果教师灵活地运用课堂生成资源这一瑰宝,就会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乐趣,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生成;巧释;引导;激发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堂的生成性,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而,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关注我们的预设之外,也要将目光投向课堂的现场生成,以追求生成状态下那“难以预约的精彩”。
在语文课堂中,往往精彩之处在于“意外”,在于老师或学生的灵光一闪。教师如果能捕捉这些“意外”或瞬间的“灵光”,巧妙加以地运用,并且加以引导,一定能给课堂增色不少。
我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目的是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课文,从中理解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感受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我是这样进行教学预设的。
师:这座桥的设计独特在哪?(课件出示赵州桥图片)
生:这座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桥洞。
师:这座桥又是多长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描写桥长的句子。
生:桥长五十多米,……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我们站在桥下,看到37米的河面上,横跨在50多米的河上: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生:这座桥非常的雄伟。
这时有一位学生突然回答:哪会雄伟呀,还不如我们的梅列区五路大桥呢……
学生的回答,让我顿悟,现在的孩子怎能明白一千多年前与现在的差别呢?“雄伟”“创举”这些词,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于是,我灵光一闪,马上利用电脑查找出梅列区五路大桥图片,让学生进行对比,从图片上看出梅列区五路大桥确实比一千多年前的赵州桥更宽大、雄伟。再让学生对比现代建筑,以及现代桥梁建筑,让学生了解这些都是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一步步改进,发展起来的。而一千年前,在没有可借鉴的情况下,劳动人民凭着聪明才智,设计出前无史例的赵州桥,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经过对一千多年前与现在的劳动工具、当时的赵州桥与今天的梅列区五路大桥,以及学生见过的其它桥的比较,这就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了起来,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使整个课堂瞬间被点亮,变得生动起来。“赵州桥太雄伟了”,“当时的劳动人民真是太聪明了!”这样的认识已经不是课文中的语言或教师强加的印象,而是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深切的感悟体验的表现。通过这种联系实际的对比,自然而然产生了深刻的体验,继而深深地对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产生了敬佩之情,同时也解决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开放的氛围,鼓励学生“异想天开”。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古怪的、奇妙的问题。我们应该格外珍惜、爱护。哪怕是稚嫩的创新萌芽,也要进行精心呵护,及时进行“修枝剪叶”,这样定能培养出“参天大树”。
一位教师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文时,问:“那条肮脏的小路去哪了呢?”有的学生回答是垃圾被清理了,肮脏的小路就不见了;有的说小动物互相督促,讲卫生了,肮脏的小路不见了;还有的说聘请了大象当督导员,大家被大象的高大折服,不再乱扔垃圾了。突然,有个学生说:“肮脏的小路害羞,藏起来了。”听了这句话后,我因势利导:“能说说吗,它为什么会害羞呀?”“因为小动物们知道自己错了,改正了缺点。肮脏的小路觉得见不得人,就藏起来了。”听了那位同学的话,我很受启示,于是,我并不急于原先的教学预设,而是围绕“肮脏的小路害羞了”进行追问,教学效果显著。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要求按照“预设”的“条条框框”,不许学生“越雷池半步”,这样的教学,在强加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教师应该容许学生在课堂中“节外生枝”,从中挖掘节外生枝中的“生成”资源,让学生在相互探讨、争论中,有所感,有所悟。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因“节外生枝”而显得更加精彩多姿,让课堂的“节外生枝”变成意想不到的精彩。
我在教学唐代诗人柳宗元《江雪》这首五言诗时,突然一学生问:“老师,这位老翁为什么这么冷的天还要去江中钓?”一生满脸疑惑。有的学生说:“因为老翁爱吃鱼。”“是因为老翁家里穷,要钓鱼去卖。”……我顺势引导:“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老翁真的是为了钓鱼吗?不是又是为了什么呢?”学生用质疑的眼光看着我,我及时抓住这一“节外生枝”介绍了柳宗元当时的作诗背景,再让学生进行交流。一生说:“老人是在欣赏雪景。”一学生说:“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全诗开头的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真是绝妙的发现。一生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诗人那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心迹不正隐含在其中吗?
韩愈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课堂中,教师偶发失误,让老师感到尴尬是很正常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老师发挥教育机智,充分利用偶发事件,机智地弥补,不但不失面子,而且还能使课堂变得更深刻、更精彩。
一位教师在教学书写“缠”这个字,可能是因为这个字比较容易写错,教师就指导学生通过组词来记忆,学生组了“缠住”“缠绕”,老师在板书时特别注意让学生不要少了“缠”字头上的一点,可老师在写“绕”字时却阴差阳错地随手加上了一点,写错了。“老师,写错了,多了一点。”学生指出了老师的错误,老师却理解成是“缠”字多了一点。”“没错,缠字上面有一点,不是特别提醒你们了吗?”“不对,老师,是‘绕’字多了一点。”老师这才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停了一会,他说:“这个词真是太难记了,老师也把它们弄错了。让我们再想想,这个词中哪个字有点,哪个字没点?可别像老师这样,没点也乱加呀。”同学们都笑了,这位老师马上用红笔把“缠”字的点加重,并指导学生书空练习一遍,化解了尴尬,也使学生加深了对这个字的印象。
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我认为课堂上出现的这种错误是美丽的,我们把它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并利用错误激发探究兴趣、激活创新思维、提高反思能力。让意外的错误变为了课堂上的财富。
在一次课堂听写后,教师发现一再强调“口渴”的“渴”字,部分学生还是把它写成了“喝”。面对学生的这种不应该的错误,教师立马在黑板上并排写上“口渴”“喝水”这两个词。
师:同学们,老师来考考大家的观察能力,你们把黑板年的两个词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异同点,要怎么记住它们?
生:这两个字都有相同的一边是“曷”。
生:这两个字很像,“渴”有三点水,“喝”是口字旁。
生:“口渴”了需要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嘴,所以是“喝”字是口字旁。
师:同学们说得好!老师再请几个同学在黑板听写有关这两个字的词语,谁愿意来?
通过分辨之后的学生纷纷举手,都要求到黑板前听写词语了。这样的错误,何尝不是一笔宝贵的课堂财富。
总之,生成性资源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动力性资源,和课堂预设一样重要,这些动态的生成性资源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课堂中教师只有更多地关注学生,准确把握课堂中的每一个精彩生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才会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