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及网络培育

2015-04-18 02:33牛文浩李晨曦付育久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
福州党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价值观核心

牛文浩 李晨曦 付育久(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 3002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及网络培育

牛文浩 李晨曦 付育久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 3002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哲学的方式反映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公平正义,和谐文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共同富裕,文化自觉的价值意蕴揭示了人类文化内核中所共有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在网络环境下需要从满足网络文化需要、建设并完善相应网络平台以及营造具有认同感的网络环境入手来实现其更有效的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意蕴;网络培育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体现了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如何在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培育的手段,使其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文化内核中孕育了“公平正义、和谐文明”的价值取向;在制度文明上体现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价值归依;在社会文明里促生了“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的价值信息;在公共文化中则为实现“共同富裕、文化自觉”搭建了平台,而它们共同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进程之中。

1.公平正义,和谐文明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一直以来的追求目标,它为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具有重要价值。党和政府一再强调要努力实现公平正义。党的十七大报告认为,“发展”是社会物质财富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是公平正义,社会和谐实现的重要外在条件;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反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涵则主要体现在公平正义与和谐文明层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由于改革配套措施的滞后,使得社会利益结构在重新调整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种不公平的现象。因此,社会主义本质可以归纳为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不仅如此,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曾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要义,在于要正视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发生的利益大调整局面,及时妥善处理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种矛盾,增加社会和谐因素。这不仅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而且更能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集体主义,爱国主义

从宏观层面来说,公平正义,和谐文明需要以绝大多数民众认同为实现基础,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单个个体不能独自担当公平正义,和谐文明的价值载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只有“社会人”才是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我们的祖先并没有个人主义一词,在他们那个时代,实际上并不存在不隶属于任何团体而敢自行其是的个人。”[2]这就是说,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当今时代推动各方面进步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意味着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服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大局;我们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凝聚力量,鼓舞斗志,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基础;由此必然得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价值认同。“集体主义所要求的公平正义,不同于个人主义所要求的公平正义,它是以最大限度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为起点和归宿的。”[3]

3.科学发展,改革创新

改革开放之初,基于我国贫穷落后的现状,我们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进而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都明确了我国不断“发展”的价值取向。时至今日,“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主题,同时它也成为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永恒动力,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义。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完善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我国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力挖掘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的氛围,不断破解前进中的难题,协调各方力量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从根本上破除阻碍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全面创新,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坚实基础。

4.共同富裕,文化自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但社会主义本质没有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需要蕴含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共享这种价值理念,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对此,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4]另一方面,文化自觉的价值理念不仅应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得到体现,更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念内核。在实现全民族文化自觉的过程中培育文化自信,优秀文化成果归全民共享。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问题看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这一过程的实现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共享与互动。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蕴从客观上揭示出人类文化内核中所共有价值标准,决定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所应具有的文化底蕴。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哲学化的表达形式向世人展现了伦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留下如何将这种先进文化进行有效传播的思考。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培育路径

随着网络对人们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如何通过这种新媒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传播出去,已成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果应满足网络文化的需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培育首先要从内容角度入手,应创作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产品。“网络文化产品又称数字内容产品,是以创新为核心、以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精神产品,类型包括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短信、网络广告、网络出版产品、网吧产品、网络文化会展产品、网络文化产业教育产品、手机3G综合产品等。”[5]“随着我国网民数量快速增加,当前我国网络文化产品与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关键问题在于‘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践基础,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追求国富民强的价值取向,这种意识形态对处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更具有重要的协调引导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其实践、传播、渗透须借助一定的载体。因此,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须在以产品的形式来运用这种意识形态,以达到“入脑入心”的目的。具体而言:

第一,网络文化产品的开发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充分展示我国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满足大多数网民的网络文化需求。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将创新能力与继承借鉴能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

第二,需要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表达形式,转化成合适的网络优秀文化产品。网络文化资源的开发应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创造的基础上,挖掘具有我国优秀以及世界先进水平的文化资源,开拓网络市场资源,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融合,最终取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式的网络文化成果。这种成果要通过网络平台转换为超文本的内容产品,形成基于网络条件的数字文化的新型文化产品。

第三,网络文化产品创作需要从创新品牌和网络游戏两方面进行有重点地宣传。创意创新在网络世界中处于核心地位。我国在创意创新领域与其他领先国家相比最主要的差距体现在缺乏国际性的网络文化品牌。而网络游戏则是当前网络创意创新较好的载体之一。当前我国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我国网络游戏与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差距,原因就在于其内容缺乏创新,不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核心内涵。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内容创新。即开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游戏,鼓励、引导、扶持相关企业开发能够反映民族精神及时代特色的网络原创文化产品。

2.建设并完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平台

作为文本生产和传播的空间与媒介,网络平台信息的传播基于全球海量信息并向海量受众者发布各类信息,同时得到及时反馈。在这一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也会以不同的形式在受众者之间进行传播并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社会主义价值观也要利用好网络平台进行传播,积极探索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种社会思潮,以达到使其更好吸收的效果。具体而言:

第一,打造专题网站这一显性平台。胡锦涛提出“要在网上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文化传播平台,努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7]红色专题网站(页)等形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阵地。这类网络平台以教育指引为导向,以政府和知名网络企业作为管理和技术保障,形成较为稳定的运营模式。但是,由于政策性与理论性较强,这类网站在内容和形式上缺乏较大的创新性,吸引力不足。所以,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应当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特殊性,不断借鉴其它类网站的成功经验,创新自身网络表达形式,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拓展,加大对现实生活的分析与解读力度,在形式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形成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全面统一,力争最大限度地增强其可视性及吸引力。此外,也要将宣传网络文化建设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争取让更多的人了解其建设进程,增强其全球知名度。

第二,打造舆论引导这一隐性平台。调查显示,网络传播方式越来越体现出融入网络论坛的趋势。这是因为,大部分网民很少主动浏览红色专题网站,而是更多地关注与自身生活工作相关的网络内容。生活类的网站由于具有图文并茂、音像具备的优势可以对用户传递和共享信息,从而产生“劝服影响”,这些都能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价值观进行培育。但是,网络自由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多元价值的混乱与冲突。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逐渐融入商业网站的传播内容之中,培养相关从业者的大局政治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传播“正能量”,打造红色专题文化的舆论隐性传播平台。

第三,打造网络互动这一活动平台。网络传播不同于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它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与主动性。网络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人际交互方面,即传播者与受众者都可以通过信息发布来实现平等交互。这种特性就为各种价值观的互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也进一步促进了网络平台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当利用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开展如党务政务公开在内的各种便民、惠民、利民的举措,通过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交流,以此来调动社会各阶层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在求同存异中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度与品牌影响力。

3.营造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网络环境

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优良的网络环境对于培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作用,而与之相反的网络环境则会将民众的价值观引向歧途。我国当前网络环境整体上是安全的,但仍存在以信息污染与泛滥为主的网络安全危机,它们在危害网络正常运转的同时也会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产生种种负面影响。因此,和谐的网络环境构建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信念和原则。所以,网络环境建设和管理要以此为统领,使各项工作清晰化并使我国网络环境体现出价值相承性与创新性。具体而言:

第一,强化对各种危机的防护力度。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对全球进行“网络文化殖民”,以达到推行其价值观的目的。受此影响,我国网络文化问题也层出不穷,面临严峻挑战。对此,我国应将阵地与安全意识放在首位,牢记国家利益,自觉抵制国外有害信息。在此基础上,要加快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和传递技术。此外,有必要建立网络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信息的分级管理实现对不良信息的过滤与反击,为完善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识别、处理功能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加强网络制度建设与完善,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设与完善网络制度是各国维护网络安全较为常用的做法。虽然公众行为发生在虚拟网络之中,但这同样存在规范的权利与义务,需要用法律和道德进行调节。然而,目前此领域内相关法律和道德规范明显滞后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因此,对网络环境中的政府、运营机构、网民等各参与主体加大管理力度,明确其权利与义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中去,以便在纠正网络失范行为时做到有理可依,实现网络个体自由与社会规范秩序的协调统一。

第三,加强对有害信息的监管力度。监管的责任主要落实到政府管理部门和网络运营服务商。政府部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网站的备案工作,从源头上规范网络服务主体行为。不仅如此,还要建立日常监管机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信息及时启动举报、纠察等机制,采取过滤、删除等手段及时处理。在此基础上,定期开展互联网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清查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内容。与此同时,政府有责任激励企业实行自我监管的措施,着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树立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念。

第四,弘扬文明风气,谴责不良言行。网民作为网络环境的参与主体,承担着对网络建设和维护的责任,同时对网络文明风气的维护负具有重大责任。网络文明风尚的形成最终还需广大网民的自律行为,而非仅仅通过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调整。当前网络环境与多数人的价值期望还有差距,原因就在于没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反思网络环境。所以,应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话语创新”,引导网民更多地从宏观角度反思网络生态现状,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激发其对网络不良言行的愤慨之情,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坚实的网络民意基础。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意蕴只有与发展日新月异的网络建设相结合,才能得到更好地传播。因此,要从网络成果、传播平台、网络环境三个维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与培育。通过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意蕴,这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中一个任重而道远的问题。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6.

[2] 托尔维克.旧制度与大革命[M].冯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34.

[3] 王中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还是其他[J].社会主义研究,2010(5).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73.

[5] 陆地,陈学会.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34.

[6]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18.

[7] 胡锦涛.在网上建设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文化传播平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J].中国信息界,2007(9).

责任编辑:倪 芬

D64

A

1674-1072(2015)05-062-04

2015-10-2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特色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项目号:14YJC710038)的阶段性成果。

牛文浩(1982-),男,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学法政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伦理、生态文明研究。李晨曦(1994-) 女,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付育久(1995-)女,河北人,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