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芬
(平和广兆中学,福建 平和 363700)
让学生走上讲台上课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学生能充分展示自我,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这种“小老师上课”模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走上讲台,走进自主学习的课堂,演绎出英语课堂的别样精彩。
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特点,“小老师”上课采用小组竞赛来开展,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分担教学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都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各尽所能,以集体的力量打造精彩的英语课堂。具体做法如下: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6人,选两位口才好、能力强的同学当正副组长,组长要对每个组员进行分工,让每个组员都了解自己的职责,组员既要分工又要合作。上课时教师按组随机点名让学生上课,“随机”可以避免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局面。小组合作时,教师要成为小组活动的总指挥,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并促使活动有效进行。课后,老师和学生代表要对每个小组评价打分,一周后根据积分评出优胜组。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评选“最佳组员”“最有合作精神奖”等一系列竞争方法激励小组合作上课。刚开始采用学生上课的模式,教师有意让各小组的正副组长先上课,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再逐步过渡到全班同学,这样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习“上课”,又为英语教师培养了得力助手。小组合作上课可以促进同组同学互帮互助和共同进步。
为了“小老师”在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必须在备课方面下狠功夫,教师要悉心指导“小老师”。
1.确定“小老师”备课的形式。 “小老师”备课要以集体备课为主,个人钻研为辅,从而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
2.指导“小老师”备教材。教师要帮助学生吃透教材,了解课文中重点、难点和疑难点并针对课文的要点进行提问和设计作业。
3.指导“小老师”备口语。为了“小老师”上课时,他的英语能拿得出手,他的“学生”能听得懂,教师要指导“小老师”在备课时认真跟读录音并仔细模仿录音里的语调和语音,帮助他们掌握简单的课堂用语。
4.指导“小老师”备教具。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利用现有的教具,还要鼓励学生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自制教具,丰富多彩的自制教具常常给英语课堂带来别样的新鲜感。
5.指导“小老师”备教法。“小老师”掌握一些基本的教法,能为英语课堂锦上添花。如“问题教学法”就非常适合“小老师”上课,刚开始设计问题时,学生设计的问题可能较简单或不能切中要点,教师要一步一步教学生设置问题的技巧。上课时,教师要求第二个“小老师”不能重复第一个“小老师”的问题,以此类推。这样做既可以防止问题过滥,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备课时多方面设问。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写教学反思,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不断提高起自己的备课水平。
“备课”让学生由被动预习转化为主动预习,并在备课、上课过程中,体会到了教师的辛勤,增进了师生的情谊。
“小老师”上课,教师要由“教”变成“导”,引导学生演好上课这场“戏”。教师要帮学生确定上课的内容,如果教学内容较简单,教师可以放手交给学生,只需留几分钟的时间让教师或学生补充。如果教学内容相对较难,教师可以抽出部分适合“小老师”上课内容,让他们上课。而留下的难点和重点的突破,知识点的灵活运用等交给老师或特别优秀的“小老师”来完成。上课时教师要时刻关注班级的动态,当“小老师”上课,因为教学双方都是学生,彼此之间没有距离,常常会出现反转,变成台下学生连珠炮发向“小老师”提问,这时“小老师”往往招架不住而陷于尴尬状况,教师要及时给予解围;当“小老师”和同学互动过于激烈而陷于混乱局面,教师要及时制止;当“小老师”一时兴起而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出手,把主题带回正确的轨道;当“小老师”因语言诙谐、动作搞笑而让全班同学兴奋不已时,教师要及时降降温;对于“小老师”解释不到位的语言点,教师要及时补充。在学生上课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及时发现闪光点、鼓励、点评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
在英语课堂设置“求助”“质疑”“补充”和“点评”四个创意环节可以让课堂更出彩。在课堂上设置像电视节目中的“求助”环节可以让课堂教学有序进行,缓解“小老师”因不会回答问题产生的尴尬,把难题“转让”给同学或教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当“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碰到难题时,他可以先向同学求助,提供帮助的同学可以获得积分奖励。如果全班同学都不会,就由教师来解决。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1]有了疑难,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小老师”的课堂里设置“质疑”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上课思考的好习惯。传统的课堂里,大多数学生存在“迷信”教师的现象,他们不敢轻易质疑教师。而“小老师”的课堂里,平等的课堂氛围及中学生天生具有喜欢互相“刁难”的童稚促使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鼓励和促使他们敢问、爱问并引导他们会问。“补充”是“小老师”上课最重要的环节,是“小老师”课堂必不可少的收尾。当所有的“小老师”讲完后,可以先让学生对知识遗漏点进行补充,或者提出更好的问题。学生补充完毕后,教师再对整个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精心点拨。“点评”是对“小老师”上课的综合评价。可以先让小组长综合本小组成员的意见上台点评后,教师再进行补充点评。教师的点评侧重发现“小老师”的闪光点并对不足之处提出善意的建议。
“小老师上课”给初中英语课堂带来了无穷的精彩。当然,我们在肯定这种教学方式的同时也要尽力扬长避短。遇到学生活跃度不高、胆小不敢上台的情况,可能就会影响这种“小老师上课”教学模式的开展。再者如果学生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可能短时间内也难以适应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另外,也有可能出现学生一开始因为好奇而参与,后面却倦怠抵制,那么如何保证学生持续参与积极性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灵活使用该方法。具体可体现在“收放”二字。“收”意味着将这种方法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只作为辅助、增彩的部分。例如上习题讲评课,让学生参与部分课堂教学,而解题的技巧、错误分析、知识点的拓展等则由教师把控;“放”字则体现在大课堂的教学中,例如上新课,45分钟的课堂都由学生来把握。通过“收放”结合,才能灵活运用,达到最佳效果。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