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三部曲”

2015-04-18 01:37:30吴丽维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断句三部曲领悟

吴丽维

(罗源起步中心小学,福建 福州 罗源 350604)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并不简单,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古诗的词序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学生在初接触古诗时容易因古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产生混沌之感;其次,诗人丰富的情感寄托在寥寥数语中,遣词造句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学生在理解领悟上容易产生困惑之感:再次,古诗存在的年代之久远对于追求新奇事物的学生来说容易产生隔阂之感。因此,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古诗教学的有效进行成为语文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读”——读懂遣词造句

缺乏词汇量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一环,而古代诗词由于讲究情境创设、意境表达、字词句间的押韵,其在遣词造句上极其讲究,因此,小学语文课文古诗中不乏一些生僻字眼以及多音字词,甚至有些为了押韵、平仄的需要调整词序,使之与现代汉语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潋滟”一词,笔画较多,学生接触的次数较少,因此对于此类字词会稍显陌生。再如四年级下册的《渔歌子》一诗中,“鳜鱼”“箬笠”“蓑衣”等都是读音、字形较复杂的,学生在掌握此类字词上也会较吃力。字词掌握不牢固将直接导致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应当首先注重引导学生读懂整首诗的遣词造句,掌握整首诗的字音读形。其次,要读懂古诗中的断句。中国的语言文化讲究断句,学会断句是阅读古诗最基本的能力。学生掌握古诗的正确断句有助于理解整首诗的节奏韵律以及思想表达。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望天门山》一诗,教师在教会学生读诗的过程中,应该渗透进正确的断句方式,“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读懂诗,还能够初步领悟诗人的思想表达,为古诗教学的第二步—— “悟”做铺垫。

语文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学生“读”,读准字音,读懂词义,明白诗意,才能够使得学生顺句连篇,掌握整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因此,教师在教“读”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才能够引导学生慢慢品出古诗的妙处和精华。

二、“悟”——领悟意象、情感

每一首诗都包含和塑造了一定的艺术形象。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在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意思表达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领悟诗歌中的意象。从古诗中可见诗人情绪的表达方式皆较为含蓄,往往是借物表情或者借景抒情,诗人常常将自己的情感附着于某一具体的或者抽象的事物,即“意象”。例如,古诗中常借“柳树”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借“月亮”表达思乡之情,借“落花、流水”表达寂寥萧索之情等,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不能仅停留于字面的意思解释,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诗中诗人所塑造的各类事物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和分析,领悟诗人在诗中借此物表何情,描此景抒何意。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教学时可试着让学生把“绿”换成另一个字,对比是否更好?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诉学生作者曾经用过“入”“过”“满”“到”等字,体会更换之后的效果,使学生领悟到这些字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从而感受到“绿”字的传神,体会“绿”字的意境。其次,要教会学生在古诗中领悟图画美和音乐美。古代诗词仅凭寥寥数语便能够描图画景,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是音乐节奏的韵律之美,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领悟意象情感,而且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诗人借助诗词所描绘的图画。古诗教学过程是心灵的陶冶、生活的启迪、情感的抒发过程,这一过程如果教师掌握得好,学生便陶冶在古诗所描绘的图景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例如,四年级下册的《渔歌子》一词中诗人通过短短的二十七个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教学时,在学生理解字面的意思后进行历历在目地朗读,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西塞山?白鹭飞翔时的姿势?发出的声音?桃花的颜色,开得有多热闹?它们在风中的优美舞姿?流水的声音你听到了吗?水底的鳜鱼在干什么?还有那坐在船头的渔翁呢?斜风细雨又是怎样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想象下,在一次又一次的声情并茂地朗读中“听到了”,也“看到了”,更感受到诗歌中那空灵悠远的意境。

因此,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对古诗的“悟”,指导其反复体味、多次体察,才能够理解诗人浓郁的情感,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

三、“拓”——拓展语言能力

古诗教学的真谛并不是在学生的“读”和“悟”之后就戛然而止的。由一首诗拓展至另一首诗,由诗人的情感拓展至自身情感教育,由诗人的写作语言和手法拓展至自身能力的培养,这才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古诗学习的主要任务。

入选小学语文课文的古诗一般为五言绝句,其特点即为字数少,意思浅显易懂,阅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短短的二十几个字背后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读”,引导学生“悟”之后还应该致力于拓展相关知识以及诗意,而不仅仅拘泥于一首诗的掌握。首先,教师应该借助同类型诗歌拓展学生探究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和四年级上册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光从诗名上来看,两首诗似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王观和李白两位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教师在讲授古诗时可以将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在读懂、领悟这两首诗的基础之上进行分析,从而拓展学生分析古代诗词语言的能力。其次,教师还应该拓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古代诗词凭借其简洁精练的语言,含蓄内敛的表达,于只言片语中便能将自己的内在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会读、会说、会写,而且是读得通顺、说得流畅、写得漂亮。因此,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以作品为中心锻炼学生学会自己表达对诗词语言、形象、技巧等方面的看法,从而在分析中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古代诗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份特殊的文学标本,是历史长河积淀下的瑰宝和精华,对于学生语言文字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古诗教学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是对现代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和发展。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从“读”“悟”“拓”三方面入手,身体力行,更新观念,优化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古诗的熏陶中受到启迪,得到升华。

[1]朱光潜.诗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陈跟娣.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4(2).

[3]费田春.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语感培养之索隐[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4(3).

[4]曾宪春.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3(7).

[5]刘冬梅.浅谈小学古诗教学的入境方法[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3(2).

猜你喜欢
断句三部曲领悟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多么痛的领悟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断句” “密码”费人解(二则)
中华诗词(2017年3期)2017-11-27 03:44:18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0:07:00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三部曲
设计·教学·反思——唱好主问题教学“三部曲”
妙用标点巧断句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中国卫生(2014年5期)2014-11-10 02:11:34
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