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化工专业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杜朝军史政海张群安谢英男
(南阳理工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4)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着脱离工程实际、实践教学薄弱、工程训练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南阳理工学院专业建设的实际,谈一谈新建本科院校化工专业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省级立项2014SJGLX325。
根据目前各新建本科的办学理念与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毕业生应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即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国际公认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着脱离工程实际、实践教学薄弱、工程训练不足等问题[1-5],严重影响着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南阳理工学院专业建设的实际,谈一谈如何加快新建本科院校化工专业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我校化工专业实习教学进行改革的原因
目前不仅我校其他新建本科高校一样,所开设的工科专业,特别是化工专业大都存在着专业实习体系不够完善,师资队伍薄弱,实习经费不足,实习基地没保证,缺乏合适的实习指导书及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估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大大影响了实习的效果,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目标及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这也是我校专业实习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迫切所在。
2、我校化工专业实习教学进行改革的内容、目标
化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它要求该专业毕业生能够很好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工程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勇于实践,善于实践。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工程意识、技术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性环节特别是实习环节的教学。以适应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适应新的、现代化、工业化化学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缩短就业适应期,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化工专业实习教学项目设置不科学,实习教学内容不优化
现有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独立分开,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连续性、系统性较差。从已有的实习教学项目看,实习项目内容彼此之间有重复现象,有的实习内容无法真正实现,有的无法真实还原实际工程环境,实习教学所需的知识、技术的储备不足等等。
(2)师资队伍不强
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大,青年教师接触企业少、锻炼少,缺乏实践经验,工程素质、能力较弱,不能完全胜任实习教学。
(3)专业实习教学学校不重视,未纳入统筹规划,实习基地不稳定
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加强了技术保密,并把搞好生产放在首位,受技术保密、安全责任、经济效益等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与限制,企业怕麻烦、怕影响生产而不愿意接受教学实习;企业与学校互动不足,企业对学校的支持大,而学校对企业的支持少,未能体现出合作双赢的原则与精神,致使企业对接受学生实习不感兴趣或者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学校对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基地建设还停留在教学单位各自为政、指导教师各自为战的阶段,未纳入统筹规划建设中等因素导致了工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出现了越来越难的状况。
(4)实习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内容不完善,实习的教学质量不高[6-7]
原来的实习主要注重结果考核,不注重过程和企业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原因是企业忙于生产,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实习指导,对企业来说,学生只要在厂安全就行,至于实习收获企业也不想去管。
科学设置实习教学项目,优化实习教学内容;锻造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师资队伍;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完善实习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内容,提高实习的教学质量。
3、我校化工专业实习教学的具体改革与实践情况
本项目开展研究以来,项目组成成员围绕研究内容进行了广泛的调研,一是定期举行校企联谊会,对用人单位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邀请了河南天冠集团、湖北鄂中化工有限公司、南阳晨光化工有限公司等化工企业的技术骨干及领导,就企业对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广泛的讨论;二是进行毕业生追踪工作,加强往届毕业生对本专业学生所必须的工程意识、技术知识、能力反馈信息的搜集整理。根据企业的需求、毕业生反馈的信息,结合学科专业特点,针对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及实习基地的建设,我们进行以下工作。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计划”或者“蓝图”,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化工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应用性”、“复合型”的特点。
于2012年我们以学校立项的形式,进行了《12级化工工艺本科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研究,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合理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强化和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重点是完善实践、实习教学体系。紧紧围绕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由实验课程、实习实训、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及设计等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注重强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对化工相关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有直观了解,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增加相关实训,科学设置化工专业实习教学安排,把实际工厂运行状况分解成几个可行的单独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这样的环节训练后,把各个环节有机的统一起来就是可展现工厂的运行状态。
具体做法为在《认识实习》的基础上,增设《化工过程仿真实训》,弥补学生实习时无法动手的不足,又使学生掌握现代化企业自动控制的现实和趋势;增设《化工设备拆装实训》,使学生真实了解、感受常用的化工设备、零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形成合理科学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使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两环节呼应衔接,使学生动手能力、工程意识、技术能力、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渐进化、系统化。进而解决认识实习着重于现场观摩、与化工原理等理论知识建立面上的印象,与生产实习除要求学生快速、准确地建立感性认识,巩固专业思想,获得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外,还需将理论知识牢固掌握与实践转化,这一两者要求跨度大、不科学而又现实的矛盾;解决与传统培养计划中相比目前设置的生产实习时间短,达不到培养计划应有要求的矛盾。
注意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定期举行校企联谊会、毕业生座谈会和毕业生追踪工作,从用人单位和往届毕业生对毕业生所必须的工程意识、技术知识、能力反馈的信息入手,优化实习教学内容,并加强相关静设备、动设备、各类阀门、控制阀、传感器等直观形象的实践教学素材的搜集与完善,整理出含盖面广、应用性好、针对性强的化工专业的实习指导书,夯实实习教学所需的知识、技术的储备,目前项目组成员编写的《化工实习实训指导》已被化学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
当前实习教学的困境是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大,青年教师接触企业少、锻炼少,缺乏实践经验,工程素质、能力较弱,不能完全胜任实习教学。
为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密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2010年之初,南阳理工学院便提出实施“星月计划”战略,即在科研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捐资助学、招聘就业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选派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和实践单位参加实践,通过挂职锻炼、参与项目或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推动产学研的结合,通过此战略的实施,可充分利用高校人才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建立校地人才共建机制,为学校服务社会、优化师资队伍、整合校地人才资源建立稳固实效的合作平台,锻造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能够在生产、开发、服务、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
同时积极开展请进来的工作,以全面、系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将与南阳理工学院有着长期合作的企业,如南阳天冠集团、湖北鄂中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生产一线的高工、技术骨干聘作学院兼职教师,来强化实习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近年来,根据南阳理工学院外聘教师管理暂行办法,我院先后聘任杜风光、易家胜等10名企业生产一线的总工、高工聘作学院兼职教师。
企业兼职教师的建设目标是建设三个层次的企业教师队伍。一是企业实习教师,主要以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为主,主要指导学生实习工作,保证学生实习质量;二是企业授课教师,需拥有较为深厚的工程实践背景,具备大学本科学历的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或中高层领导,主要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为学生授课;三是企业导师,应是具有较为深厚宽广的工程实践背景,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级工程师或企业中高层领导,对工程实践具有全面、系统性的掌控能力,主要指导学生开展企业工程实践和完成毕业设计或相关研究。
近年来,为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切实加强我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校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通过积极宣传,及时汇报,获得学校领导及有关行政部门重视、支持和关心,学校开展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并制定了《南阳理工学院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实习基地建设纳入了学校统筹规划中,解决基地建设停留在教学单位各自为政、指导教师各自为战的困局。并于2014年10月17日组织召开了首届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立项评审会,与我院长期合作的南阳天冠集团列为首批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试点。
再者我们又着重从专业示范性、互惠共益、优势互补等原则出发,采取自然模式、出击模式和应邀模式等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结合实习企业的具体情况,加大为企业服务力度,根据需要定期不定期给企业员工进行理论、技术培训,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的技术改造及产品研发上,增加企业与学校互动力度,获得企业对学校的支持,实现合作双赢,下大力气逐步建设好校外实习基地,解决目前在市场经济日益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建设实习基地困难的现实。
原来的实习主要注重结果考核,不注重过程和企业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原因是企业忙于生产,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实习指导,对企业来说,学生只要在厂安全就行,至于实习收获企业也不想去管。
通过努力,获得了企业对学校的支持,采取了一定的机制和措施,将企业评价和校内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增加受聘企业指导人员对学生在实习中的工作态度、完成任务量、完成质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意见。改变学生的实习考核主要由实习带队老师从实习考勤、实习纪律、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讨论、实习检查及收获等方面进行评定的现状。解决仅从实习报告材料等从实习结果进行评定的现象,实施实习过程与结果同时考核,提高了实习的教学质量。
4、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果和效果
由于社会体制问题,我国目前高等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着脱离工程实际、实践教学薄弱等问题,专业实习教学的研究一直很薄弱,现实表现为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惑、盲目,教师感到浮躁无力。通过本项目的改革与实践,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我们首先研究了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计划中的合理设置,使认识实习、计算机模拟仿真、设备拆装实训、生产实习有机结合,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科学的实习教学体系,整理出使用面广、应用性好、针对性强的化工类专业的实习指导书,夯实实习教学所需的知识、技术的储备;探索了校企间建立稳定实习基地的方法和途径;采取走出去迎进来的方法,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习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内容,提高了实习的教学质量,改变过去的结果控制为过程、结果控制,使学生由被动实习变为主动实习,是我们的亮点。通过近年来的改革与实践,提高了学生工程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缩短了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期,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戴传波,潘高峰.化工专业实习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管理,2014,1.
[2]赵立军,郭春梅,陈进富.石油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3,3.
[3]邓俊飞.浅谈高校实习教学[J].科技信息,2014,13.
[4]刘立波.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才智,2013,32.
[5]陆国栋.长时间实习:多方合作、深度互动的育人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
[6]梅锦.高校教学实习权保障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4,7.
[7]宋歌.完善高校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