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大道延长线工程交通噪声预测结果比较分析
章欢
(东莞市环境科学学会,广东 东莞 500021)
摘要:根据东莞大道延长线的交通量、车型及车速等监测数据,应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推荐的噪声预测模式对工程的交通噪声进行预测,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道路交通噪声预测对比分析
在我国公路(道路)环境影响评价交通噪声预测中比较常用的预测模式主要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推荐的噪声预测模式。目前环境保护部于2009年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中推荐的噪声预测模式(以下简称“2009声导则模式”)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应用以上不同时期推荐的预测模式对已建成的东莞大道延长线部分路段进行噪声预测,并与路段的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据此分析在相同车流量、车型、车速等条件下各预测模式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异,比较不同预测模式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1、交通噪声预测模式.
表1 预测模式参数说明
标准名称项目比较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19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第i型车辆的小时等效声级(LAeq)i=LW,i+101gNiviT()-ΔL距离+ΔL纵坡+ΔL路面-13LAeqi=Lo,i+101gNiTVI+ΔL距离+ΔL地面+ΔL障碍物-16Leq(h)i=(LOE)i+101gNiviT()+101g7.5r()+101gψ1+ψ2π()+ΔL-16公路交通小时等效声级(LAeq)交=101g⌊100.1(LAeq)L+100.1(LAeq)M+100.1(LAeq)s」-ΔL1-ΔL2LAeq交=101g[100.1LAeq大+100.1LAeq中+100.1LAeq小]+ΔL1Leq(T)=101g(100.1Leq(h)大+100.1Leq(h)中+100.1Leq(h)小)汽车行驶平均速度计算小型车:YS=237X-0.1602中型车:YM=212X-0.1747大型车:YL(km/h)按中型车车速的80%计算。X—分别为预测年总交通量小型车和中型车的小时交通量(公式适用条件及修正见备注)vi=k1ui+k2+1k3ui+k4ui—y该车型的当量车数;ηi—该车型的车型比;ui=vol(ηi+mi(1-ηi))vol—单车道车流量,辆/h。m—该车型的加权系数;k1、k2、k3、k4分别为系数;νi—第i种车型车辆的预测车速,km/h;(公式的修正见备注)平均辐射声级计算(参考点在7.5m处)大型车 LW,L=77.2+0.18vL中型车 LW,M=62.6+0.32vM小型车 LW,S=59.3+0.23vS}(dB)小型车 Los=12.6+34.73lgVs+ΔL路面小型车 LoM=8.8+40.48lgVM+ΔL纵坡大型车 LoL=22.0+36.32lgVL+ΔL纵坡利用相关模式计算各类型车的声源源强,也可以通过类比测量进行修正。△L距离计算3.△L距离应按式(E1-4)计算:当r2≤di/2时:△L距离,i=K1K20lgr27.5(dB)当r2≤di/2时:△L距离,i=20K1K2lg0.5di7+lgr20.5diæèçöø÷(dB)K1—预测点到公路之间的地面状况常数,应按表E1-1取值;K1—与车间距di有关的常数,应按表E1-2取值。当行车道上的小时交通量大于300辆/h时,△L距离=10lgr0r当行车道上的小时交通量小于300辆/h时,△L距离=15lgr0r其中:r0———等效行车道中心线至参照点的距离,r0=7.5m;r———等效行车道中心线至接受点的距离,m。r=r1·r2式中:r1———接受(预测)点至近车道行驶中线的距离,m;r2———接受(预测)点至远车道行驶中线的距离,m;已体现在预测模型中:10lg7.5r()公路弯曲或有限长路段引起的交通噪声修正量(△L1)△L1=-10lgθ180……(dB)△L1=-10lgθ180……(dB)已体现在预测模型中:10lgψ1+ψ2π()适用条件预测点在距等行车线7.5m以远处;车辆平均行驶速度在20~100km/h之间。预测精度为±2.5dB。适用于双向六车道以及以下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其它公路可做参考;2、预测点在距等效行车线7.5m以外;3、车辆平均行驶速度在48~140km/h之间。———
备注:1、《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以下简称“1996模式”)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以下简称“2006模式”)中提出的公路交通运输噪声的预测模式均由《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 2.4-1995)提出的美国联邦公路局(FHWA)公路噪声预测模式导出。而 “2009声导则模式”本质上就是“2006模式”中提出的版本。
2、交通噪声预测
东莞大道延长线起点位于西部干道北海河大桥东岸,终点连接现在东莞大道与莞太大道立交处,道路全长约7.2公里。延长线的建设按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全宽约61.5米~65米,主车道设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80km/h。
表2 东莞大道延长线设计车流量
(1)计算方式1——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模式计算:
其中△L距离计算:①、当行车道上的小时交通量大于300 辆/h 时:△L距离=10lg(7.5/r);
②、当行车道上的小时交通量大于300 辆/h 时:△L距离=15lg(7.5/r)。
(2)计算方式2——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模式计算:
其中:①、“汽车行驶平均速度”、“平均辐射声级”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推荐模式计算;
②、△L距离计算:不论行车道上的小时交通量是否大于300 辆/h,均按△L距离=10lg(7.5/r)计算。
(3)计算方式3——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模式计算:
其中:①、“汽车行驶平均速度”直接按设计车速计算;“平均辐射声级”则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推荐模式计算;
②、△L距离计算:不论行车道上的小时交通量是否大于300 辆/h,均按△L距离=10lg(7.5/r)计算。
(4)计算方式4——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模式计算:
其中△L距离计算:
r2-预测点至噪声等效行车线的距离;
di,-i型车昼间或夜间的车间距。
表3 不同模式预测结果表 dB(A)
3、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
表4 预测结果对比表
图1 交通噪声按不同计算方式昼间 结果比较(2013年昼间)
图2 交通噪声按不同计算方式夜间 结果比较(2013年夜间)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1、计算方式1和计算方式4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2、计算方式3较其他计算方式而言,结果偏差较大,计算结果增加约7dB(A);
3、随距道路中心线距离的增加,不同预测模式的
计算计算结果差异逐步增加:计算方式1、计算方式2、计算方式4的计算结果比较,30米处差异约2dB(A);200米处差异约3dB(A);而计算方式3比其它计算方式的计算结果差异较大,30米处将增加约8dB(A);200米处将增加约10dB(A)。
4、结语
(1)采用计算方式1即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中提出的公路交通运输噪声预测模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偏差最小;
(2)采用计算方式3即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提出的公路交通运输噪声的预测模式,但“汽车行驶平均速度”直接按设计车速计算、“平均辐射声级”则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推荐模式计算的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的偏差最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B03-200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3]赵剑强、袁卫宁.公路交通噪声预测计算准确性分析,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1.
[4]王建辉,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对比分析,山西交通科技,2011.
[5]沈红霞.浙江大学,高速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分析比较研究,2003.
[6]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公路交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定研究报告,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