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低成就感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动机

2015-04-17 20:20福建省厦门市禾山中学肖雪梅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生活课堂

◎福建省厦门市禾山中学 肖雪梅

激发低成就感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动机

◎福建省厦门市禾山中学 肖雪梅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合作化、教学生成利用化、教学延伸常规化、教学评价过程化及教学“留白”常态化等一系列教学措施,有利于激发低成就感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动机,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

成就感;学习动机;生活化课堂;合作学习;教学评价

成就感是指一个人力求实现有价值的目标,获得新的发展地位和赞扬的一种内在推动力,实际上它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感觉。当人在学习或工作中取得成功、愿望达成时就能产生满足感,也就是成就感。有关研究表明:成就感越强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的内在潜力就发挥得越好。低成就感学生很难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总是百无聊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无所谓;有时像行尸走肉,有时又会采取相当偏激的行为。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具体的方向,所以他们学习不上心,对人生没有积极的追求,日子就一天一天在浑浑噩噩中度过!

低成就感学生的教育转化问题,一直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心中的一大难题,它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直接关系着素质教育的实施。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本人觉得要从多方位关爱低成就感学生。现在以“厦门五缘湾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教学为例,阐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低成就感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育家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生命线,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失去了教育。”他极力倡导“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借助生物学科的生活化特点,把身边的一些现象或素材转化成课堂互动的有效资源,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生活化课堂,使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教学时,以厦门五缘湾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为例,分四个主题:(1)圈地以前五缘湾湿地是怎样的?(2)采取什么措施修复和整治五缘湾?(3)还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对策?(4)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你有什么主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调查,收集图片、数据、资料等,分析整理成报告。课堂上进行小组展示、交流、讨论和答辩,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答辩及“生成”情况进行补充和渗透。

这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构建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生活为支撑的课堂,有机地将知识与生活结合,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教得容易,学生学得轻松。课堂内外的各种活动,由于学生切身参与体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主动构建相关知识,积极探索相关内容。更重要的是,充分激发了低成就感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进一步让他们形成关注社会、乐于学习和热爱生活的优秀品格。

二、教学过程合作化

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以生为本,合作学习。课前分8个小组,让低成就感学生当组长,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图片、数据、资料等整理成报告;课堂大胆展示,热烈交流,积极思考,辩论质疑,调整修正;教师适时补充引导,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解身边生态工程的问题,理性看待政府的改善行为,提出有科学依据的看法和见解。

让低成就感学生当组长,好生帮忙,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报告。在展示这个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试讲,小组成员相互探讨、相互补充,经历初稿→讨论→纠错→完善→定稿的过程,然后再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和补充。学生不仅从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也加深对知识内涵的领悟,增加成功的机会。

创新的学法沟通了课堂内外,关注了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终身能力的发展,使情、意和行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这是落实三维目标和发展性教学的有益、有效的探索。特别是对低成就感学生,更能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生成利用化

根据身边熟视无睹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有些学生住在五缘湾湿地附近,但知之甚少。有些学生看到过栗喉蜂虎这种小鸟,但从来没有关注过,更不知到它们的生存危机。有些学生知道水质不好、游人过多、摊贩很多、游人的不文明行为等,虽然也有抱怨,但总以为与自己无关,很少去考虑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该怎么做。

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提问和辩论中的“生成”问题,适时地、恰当地补充相关知识,或提出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争辩。如在欣赏美丽的栗喉蜂虎的同时,思考它的生存处境;厦门“观鸟协会”的成员天天去守候那座山,经过两年多艰难曲折的历程,终于保住了栗喉蜂虎繁育的那个山头。深切体会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艰难及每个人身上的责任,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担当能力。

教师学会倾听学生发言,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挖掘学生发言的价值,巧妙应对,促进精彩生成。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才是一种“跟着学生走”的先进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学习共同体”。

四、教学延伸常规化

在准备阶段设置四个层层递进的主题,将调查分析整理成报告,从学生报告的展示中,一步步将教学导向深入。如在课堂辩论中,有一组讲到五缘湾的水质问题,列举了一些治理措施。有学生提出现在五缘湾水质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目前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治理?显然,发言组没有实地考察得那么深入。于是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普遍认为这是周边居民大幅度增加,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五缘湾所致。现在最主要的措施是每天换水——在天圆桥下面有一个水坝,根据涨潮退潮时间通海水。但是这种方法科学吗?环保吗?进一步引导学生课后去思考和探究。

讲到水质问题,自然就联系到环境污染。老师强调:很欣赏有位学生说“垃圾桶明明就在旁边,而垃圾却躺在‘家’的外面”!你去五缘湾会乱扔垃圾吗?在我们学校呢?在我们班呢?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事业。再如教师投影2005年报纸,展示当时的规划(注:一教师收藏此报纸来验证政府工作是否能如期完成)体现真实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当时民众的关注点。

在教学中,及时抓住和利用生成的相关知识,延伸发展,使之与学生生活更接近。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教育延伸到课外,也让学生思维更开阔,思想更深入!关注身边熟悉的实例,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五、教学评价过程化

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影响着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以知识的多少论水平,不以成绩的高低论能力,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看其是否联系社会和生活体验,是否能够针对某种生物学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设计探究方案、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课标要求,专题四、专题五都采用小组分工合作、课堂展示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每班分8组,2组一个主题,资料收集整理成的报告,展示或者答辩,学生互评给分。教师可从他们的报告质量、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课堂表现进行评分。

这样的评价方式,考察的不仅仅是学生记忆的知识,更关键的是学生能否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特别关爱到了低成就感学生,使每一位学生真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主动快乐地投入到学习探究的活动中。整节课轻松愉快,高潮迭起,且张弛有度,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个心灵碰撞、快乐发展的过程。

六、教学“留白”常态化

教学中,教师只是引领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会提问,也要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时间,让质疑问难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每组展示完后,都留些时间给学生提问、交流和答辩,让学生进行自我知识梳理。比如讲完五缘湾的历史,留白几秒钟之后,学生的问题就来了:那地方原本是钟宅的,什么时候改为五缘湾的?为什么要改名为五缘湾呢?有什么含义?同一个主题的另一组成员有所准备,解决了相关问题:原来和我们一水之遥的台湾关系密切。

下课前留下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设置“畅所欲言”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总结和反思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学习体会,或者让学生根据所学,自由发问与本节课有关的生产生活问题,相互解答,疑难之处再由教师点拨。把所学知识直接用于日常的生活中,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让他们深切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必要性。有这个留白时间,使学生有时间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敢于质疑。留点时间给他们,也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越发勤学好问。

教学的适时留白,为学生预留出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空间,避免学生在课上一直进行快节奏、高强度的学习,张驰有度,既可以让学生及时将知识内化,顾此不失彼,又让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关注学生主体的思维动态,同时也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可谓是是师生的双赢。

总之,每个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如果一个人长期缺少成功的满足,就容易自暴自弃。在学习中,若得不到成功的机会,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情绪。通过生物课的教学让低成就感学生从郁闷中走出来,快活地学习,认识到原来自己也很棒,自信心明显加强,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学习能力也有所加强;他们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经常展现出开心的笑容!长此以往,相信他们能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陈欣)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生活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