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元洪高级中学 薛建荣
过去的笔者以及现在不少的同行,在复习时侧重于教材、试题的分析与研究,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淡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这是片面的、不足取的。
毕业班的老师压力大,工作负担重,客观上造成少有时间去分析学情,但也有一些老师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情分析并不重要。结果他们往往高估了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尔后对学生的犯错感到不可理解,可能会不断地指责学生,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正常的教学。笔者是在几年前,发现不少学生将河流下游写成下流、知道昼夜等长而不能计算昼长为多少时,突然意识到了解学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有关学情的概念有很多,也有不同的分类。作为一线教师至少得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学段的学生在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控制能力、兴趣与动机、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现在的认知水平与认知能力、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习习惯与学习风格(个人与班集体)。教师可以通过平时的观察、跟踪记录、问询、问卷调查、学案等途径和方法深入了解学情,较细致地分析学情。
分析学情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开展教学的前提。脱离学情的教学,不是好的教学,它虚幻不实,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加学习负担,容易让学生生厌惧怕。了解学情,成功的教学完成了一半。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才能避免“满堂灌”;才能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互动,增进师生情感,充分挖掘学习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想学、乐学,实现教育功能。
它们是高考复习的依据和指南,不少教师并没认识到其重要性,一些老师甚至从不接触它们。考试说明是对考试大纲的具体化,其中的内容就是考点,作为高三年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一定要重视考试说明中的新变化,那都是要在今年高考中落实的要求。深刻把握考试说明中关于能力考查的层次和要求,结合学情,明确复习方向,避免盲目性。
一是研究全国卷,我省虽是自行命题,但要接受教育部的监督和评价,因此全国卷对我省乃至其他省区的高考命题具有参考价值。全国卷从2010年开始出现开放性题目,之后此类命题更加成熟和突显,并在2013年大为流行。我省2014年第37题第4小题第一次成了开放性题目,虽然给阅卷带来不少麻烦,但这是命题的一种趋势。这类题目能很好考查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二是研究近几年我省高考试题。我省从09年开始自行命题,对比分析这6年的试题,笔者发现试题稳中有变。稳的是:试题类型和风格(地球运动考点作为选择题的压轴题,设2至3道;第37题有4道小题,前两题多考查自然地理,后两题多考查人文地理)、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气候、地形、河流、地球运动、区位条件分析)、强调时代感、强调以能力立意、试题整体难度基本保持不变。稍有变化的是:地球运动的试题难度在降低(全国卷也一样,而且分值在减少,这值得我们重视)、淡化区域地理和识记知识的考查、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不断由粗犷向精细方向转变(重视小角度考查)。
还要研究省、市质检试题,它们凝聚了专家、名师的智慧,是对当年的高考进行的预测。教师要深入研究试题,及时掌握命题特点与趋势,要对教学重点了然于胸,并科学地制定复习计划,精选适合学生的试题,选择时机让学生体验高考真难,帮助学生对高考去神秘化。
高考突出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有的主干知识年年考查,如地球运动、气候、区位条件分析等;有的主干知识考查频率很高,如地形、河流、可持续发展等。因此,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教师应抓住主干知识,讲清、讲透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既要夯实基础,也要兼顾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地理的主干知识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植被、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以气候知识为例,谈谈如何建立知识体系。先是掌握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可以再复习影响气温的因素、气温时空分布特点,降水的形成条件、类型、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其次,追溯气候的上位知识,即分析气候的成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植被、地表物质组成等)、人类活动。根据成因分析气候特征;了解气候类型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最后,梳理其下位知识,分析气候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地形和地貌、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输沙能力)、植被(类型、分布、生长状况等)。气候还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最重要的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和不利),气候条件中的热量、光照、水分、水热组合、气温日较差、气象灾害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对概念理解不清、不透,甚至曲解,后续的学习就会很困难,容易出现思维混乱,难以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地理概念很多,不少又是易混的概念。因此,老师必须狠下功夫,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高考选择题多是考查学生对地理概念的辨析能力,每年试题中会出现一至两个新概念,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重视概念的教学,弄清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地理常见的、易混的概念如:位于与临近、海陆位置与海陆分布、位置与位置特点、0°经线与0时经线、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地形与地形区与地形特征、大坝与水库、港湾与港口、等压面与等压线、热量与光照、降水与水分与水源、流量与径流与径流量、河流与流域、水能与水电、含沙量与输沙量、荒漠化与沙漠化等等,还有很多,希望能引起老师们的注意。
图表是地理学的灵魂,承载着众多的信息。教师先教给学生每类图形的判读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图形,如等高线地形图、地球侧视图、投影图、光照图、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等。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绘制,因为通过绘制,能让学生明白图形的由来并能进行图形转换。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习得为目标。教师通过精讲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即所谓的建模。通过精选试题,检测反馈,再通过及时讲评,培养学生用模能力。在讲评时,要指导学生从文本和图像中获取信息,抓住设问中的行为动词、关键词、限定词,最后调用知识和技能规范答题。
有人说:高考七分考能力,三分考心理。更有人说:高考七分考心理,三分考知识。可见健康强大的心理对于学生何其重要。
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脆弱,情绪波动大,上课听不懂容易急,考不好就哭,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地发泄,很容易压跨我们的学生。因此,毕业班教师应当走进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的垃圾筒,成为学生精神家园的清洁工。教师应常常向学生投以关爱、赞赏、鼓励的眼神,多给他们积极温暖的心理暗示。在他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你得用你的阅历、较专业的心理知识疏导他们,让他们很快走出阴霾。精神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我们要真心关爱每位学生,真心呵护他们,让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也让我们幸福地实现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