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标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工处,江苏 南通 226007)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研究
孙 标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工处,江苏 南通 226007)
在分析学风建设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关系的基础上,阐明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对学风建设所起的作用。同时指出,高职院校要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主体性教育、建立学生自治组织等方式激发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促进学风建设。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
学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风涵盖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风气;狭义的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态度、方法、能力和目标等。本文的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近年来,受生源素质持续下降、师资力量薄弱、社会负面舆论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尽快破解学风建设问题,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教师与学生始终是对立统一的两个主体,教师怎样教与学生怎样学关乎学风建设的具体成效。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实施者,教师的主导性从未受到过质疑。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应重新认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在教育思想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对基本矛盾,经历了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矛盾的双方,在矛盾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会有所不同[1]。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分工决定了其在教学活动中理应起主导作用,具体表现为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课前撰写教案、设计教学情境,课堂上进行组织实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效果。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讲授内容的认知和接受,从而内化为自身素养,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程度决定了其接受教学的效果。教师主导作用的实施决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即教师的教学组织实施得越细致、越科学,学生就越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同时,在学生主体意识越强烈的情况下,教师就会更精心地去准备,越能促使教师主导性的发挥。
实践中,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大小对学风建设的影响非常明显。换句话说,教师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
1. 教师的教学设计决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面对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实际,怎样将枯燥的理论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强他们的接受度,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增强师生互动的教学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但是,有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陈旧,每年都是用同样的教案,不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改变,课堂教学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让学生觉得自己看书也可以获得相关知识,学生自然不愿意去听讲,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师的责任意识决定课堂教学的秩序
与中学教师不同,绝大多数高校对专任教师没有坐班的硬性要求,上完课就可以离开学校,这使得一些教师上完课拎包就离开,不愿意把时间奉献给学校,反映出他们的责任意识淡薄。专任教师在课堂上除了需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学生的课堂管理者[2]。但是相当一部分教师觉得大学生已经成年,有自主决定学与不学的自由,不应该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只顾自己把规定的授课内容讲完。还有一部分教师担心对学生严格管理会影响评教结果,不敢对课堂进行严格管理,对课堂中出现的迟到、旷课、玩手机、睡觉等现象熟视无睹,导致更多的学生去效仿,严重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3. 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的学习自律性
高职院校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但是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明显。假如某教师上课经常迟到、课堂上随便接听电话,当他对学生迟到、上课玩手机等行为进行管理时,学生明显会有抵触情绪。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身体力行对学生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自然会被感染,照着教师的言行标准去做,服从教师的教育管理。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认为,如果学生不愿意读书,任何处罚都无法逼他们就范。只有当你想让学生做的事情更能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时,学生才会按照你说的去做[3]。
1. 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自我判断
学生的迟到和旷课率、课堂互动积极性、听课专心程度等能够反映学生对某门课程的喜欢程度,而学生对该课程的喜欢程度直接反映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可以发现,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上某教师的课时表现积极,而在上另一教师的课时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精神面貌,这就是学生学习自主性选择的重要表现。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每学期学生的选课都会出现一种现象,一些教师开设的课爆满,而另一些教师的课因选择人数较少,最后不得不取消。
2. 学生有选择学习某方面知识的主体意识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并不完全说明学生不愿意学习,更多的是学生对自身的专业认识不足,缺乏专业学习兴趣,认为教师传授的知识对他们将来发展没有实质性帮助。学生有一定的理性思维,会自主选择对于自己有利的事情去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投入十足的精力。我们发现,现在有很多学生入学初就准备通过转专业、自考、专转本等途径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从而为将来就业增加竞争力。
3. 学生有自主设计、自我管理的内在需求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还是一种大众模式教学,缺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学生参与自主设计的个性化教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渴求形式独特、自身参与设计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比如,学生喜欢借助新媒体手段进行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希望教师能够为学生而改变自己,将新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去。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运用控制理论,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和思维去学习。而学生往往厌倦扮演被管理的角色,更多希望进行自我管理,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他们在校期间选择参加各类学生自治组织,通过自我管理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满足自己内在需求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还有一些学生选择在校创业,在积累社会经验的同时,也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要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获得实际成效,高职院校必须充分意识到两大主体的互补作用,坚持双管齐下,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1. 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要重视师德建设工作,以教学带动学风建设。高职院校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师德行为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定期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对师德高尚、师生都认可的教师进行宣传,树立起广大教师学习的榜样。其次,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请校内老教师为年轻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年轻教师为老教师讲授新媒体知识;选派教师外出培训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最终培养出适合高职院校教学需求的“双师型”教师。再次,要加强对教师教学的监管与成效考核。采取安排教学督导员随机听课的方式,督导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根据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实际效果进行考核,并将教学考核与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加强责任意识,钻研业务,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最终实现以优良的教师素质促进学风建设。
2.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和深刻变革。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应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教学设计要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企业的生产实际,通过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创造真实的工作情境,实现工学结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师根据教学安排设计实践项目,学生参与实践,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知。
3. 对学生进行主体性教育引导
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一种潜在的意识形态,需要通过一些措施将其激发出来。主体意识的激发并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能够激发出来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听取学生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感。教师的课后活动参与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足够的指导,从活动的组织、实施、参与等方面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地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能够促使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养成。
4. 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作用
学生自治组织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的重要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自治组织基本是各级学生会和各类学生社团,其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学生的学术型自治组织普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高职院校要加强学风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必须重视学术型自治组织的建立。学校要在制度和组织建设上给予保证,明确要求有条件的专业应建立相应的学生学术自治组织,在指导教师的选配、组织的运行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性意见。由教务部门统一管理,让学生在学术自治组织中找到专业归属感,发挥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潜能。
[1] 盛育冬.试论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学生主体[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6):87-88.
[2] 张超.不同角色教师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学理论,2014(6):260-261.
[3] 常生龙.满足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N].中国教育报,2011-04-14(6).
江苏省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2014SJD634);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校级教育研究课题(FYJY/2014/08)
孙 标(1982—),男,江苏建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E-mail:93916811@qq.com
G715
A
2095-3860(2015)05-03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