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两点思考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第二中心小学 杨美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小学英语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内容之一,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教学环境,开展行之有效的训练,不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更高起点上提升小学英语教学的水平。
思维能力;小学英语教学;提升
小学英语教育专家龚亚夫指出,思维方式的培养已深入西方国家英语外语教学理念,但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尚未实现。所以,新《英语课程标准》就强调,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超越不假思索的器物模仿,通过学习策略、阅读策略、听力策略的运用,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思辨能力,从而实现基础教育培养“健康的人”的目标。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沃土。在课堂教学上,老师要努力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自觉自主的教学环境,扩展学生思维发展空间。要懂得让位给学生,让学生来当主角,自己甘当配角。通过交流情感,建立师生亲密关系,鼓舞和鼓励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勇气和信心;通过沟通、启发、补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通过活泼开放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搭建讨论、争论、辩论的平台,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例一:以开放式情境,激发学生去想象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之所以在小学英语阶段十分强调情境教学,主要就是想让孩子们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有助于孩子们灵感的产生,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闽教版小学英语第四册Unit8 The Spring Festival时,我在课前先播放一首“Happy New Year”英文歌曲,让学生走进英语的课堂,在授课中用英语与学生对话。教授各种关于春节活动的短语,如:have a big dinner,make rice cakes,make dumplings,get pocket money…并进行快速操练,接着我在课件中播放春节活动的各种图片,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走入情境,然后进行问答训练:
S1:How do you spend the Spring Festival?
S2:We have a big dinner and make rice cakes.
S3:How do you spend the Spring Festival?
S4:We get pocket monkey and watch New Year programs on CCTV.…
学生在这样开放的情境中进行问答,思维很快就被激活。
潜在智慧的启迪,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不仅为孩子们的思维提供了“资源”,而且热烈的情绪使孩子们的思维活动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形象思维积极活动,联想、想象活动随之展开,给孩子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另一方面,由于形与情的作用,孩子们的抽象思维由难变易,加深了对语言蕴含理念的理解。
例二:以开放式媒体,调动学生去探究
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它能够极大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小学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以教学创新来引导、启发、推进孩子们的学习创新。
在教闽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Home》这个单元时,我制作了一个时尚的课件,课件里有孩子们喜欢的“home”,“home”里有sitting room,dinning room,bedroom,kitchen,bathroom,study。我让孩子们跟着课件“Welcome to sally’s home”,学生在参观“sally’s home”的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家里各个房间的英语单词,接着利用课件设计装饰每一个房间,要求学生运用课文句型Put__in the__.()把物品放进房间(),学生很感兴趣,热情高涨。最后让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home”并装扮好每一个房间,用画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在精美的课件的指引下,孩子们不知不觉掌握了房间的英文名称,并表达出对自己理想的家喜爱,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也如泉水般涌出来,经常听到他们说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英语句子。
正是因为有了多媒体技术的生动展示,使得学生从丰富多彩、活灵活现的音乐、图片、动画中直观地感受到与自己生活相接近的场景,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大大增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成就感,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三:以开放式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
科学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从提问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不能起步。一个老师如果在教学活动中不善于提问题,就不能引导孩子们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通过提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以探索的精神,审视的态度,在教材上圈出重点,画出难点,开动脑筋,展开思考。
在教完12个月份的英文单词以后,我让学生回答“What’s your favorite month?”学生说出自己的喜欢的月份,为了丰富问题的回答,让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我又让学生说出了“Why?”。学生七嘴八舌说出她们各自的理由:My favorite month is April because my birthday is in April.My favorite month is June because Children’s Day is in June.…我肯定了孩子们所说的句子,并在班上大力表扬孩子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们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发散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更多的与书本不同的精彩句子。在教与职业有关的单词时,我和孩子们做Guessing game游戏,我说职业的一些关键词或句子,让学生来猜职业,我问:“She works in a hospital.What does she do?”有学生马上说出“She is a nurse.”有学生说“She is a doctor.”但有一位学生回答出另外一种答案:“She is a cleaner.”因为她的姑姑在医院当清洁工,我马上肯定了孩子的回答,这就是孩子难能可贵的发散思维。
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重视引导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是通过思维再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要有效地再现和运用知识,就必须指导孩子遵循正确的思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样在培养孩子的思维上才能更全面、更缜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的活动,把“火把”点燃。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地开展一些训练。人的天性对思维能力具有影响力,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个新人。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引导学生多方位、系统化地思考问题。
1.活化图文,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在小学教育阶段运用最广泛,在各种思维训练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表象进行取舍时形成的,是只要用直观形象的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加强对孩子们形象思维训练,从而为教学活动添翼加彩。当前,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配图,但是在教学中没有用活这些配图,仅将这些配图作为一个创设情景的辅助手段。其实,这些配图向我们传递了大量的信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内容,然后对图中的疑点发问,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o are they?What are they doing?…等,这样既让学生对课文的难点、疑点有了大致的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教材中的图文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如果教师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其他如电影、录相、幻灯片等辅助教学手段,让静态的图文“动起来”,那么课堂就会变得多彩多异,趣味盎然,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润物无声中提到锻炼提高。
2.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发散思维,表现为思维轨迹的多方向发展,即思路从某一中心向不同层次、不同方向辐射、延展,从而引出许多新的信息,并能主动灵活地转换问题的思考方式,从多个角度对话题展开立体分析。多向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占重要地位,是创造性思维最明显的标志。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激发想象是培养孩子们发散思维的良好方法。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现有小学英语教材的课文大多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可以根据这些课文语言材料言尽而意未尽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训练发散思维。如《The Tiger and the Monkey》故事课,当课堂教学进行到猴子带老虎到河边,对老虎说:Look into the river.See his white teeth?时,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If you are the tiger,what do you think?What do you want to do?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同时给孩子们更多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的机会。而在故事的结尾,可以问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再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扩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按各自的理解去表达,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3.引异标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个人没有创新精神,就很难有创造性的成果。创新精神要有创新思维作为支撑。创造思维是人们在前人或个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想法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崭新的,超前的,科学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人脑的智力活动。因此,我们要根据创新思维特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孩子们从小就建立最佳的智能结构,逐步培养创新型思维品质。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英语又缺少语言环境,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他们好奇性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又富于联想。这些正是创新型思维的品质,也正是学习外语的优势。我们应抓住小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扩展教材内容或活动步骤,充分激发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向、新颖独特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倡一题多议,敢破常规,使教学向纵深发展。如闽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这样一组对话:A:Can you singdance…?B:Yes,I can.刚开始我先让学生按照课文的套路回答,到最后我故意问学生Can you fly/lay eggs…?使其无法用Yes,I can.来回答。这样就激发学生根据对话的实际情况去思考,去判断,做出与课文不同的新的回答方式:No,I can’t.I can’t fly/lay eggs.…等等。实施创新思维训练还有许多方法手段,比如给故事续尾,打破思维定势;巧妙用词,串词成段等等。但是,最重要的应该是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养成的和谐、民主、安全、幽默、开放、温暖的教学氛围,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观念,不过早下结论、作判断,鼓励学生的创意,强化学生不平凡的意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善设疑点,训练学生深度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地去探索、去思考,以解决问题,实现心理平衡。同时,开展疑问式训练还能培养学生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建议,并运用各种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在教学中,我们不妨经常设疑置问,引导学生的思考向深度进发。如在教《The Frog and the Birds》故事课时,老师在呈现故事的过程中,分阶段层层设置How many animals are they in the story?Who are they?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 frog? How did the frog fly?等问题,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同时,逐步融入故事情境中。开展这样的训练,老师要多设计一些巧妙的、有针对性的、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而不能是一些明知故问或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好的问题提出以后,老师还要善于进行启发,以诱导思维、打开思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
5.加快节奏,训练学生敏捷思维
思维的敏捷性也就是一个人的反应能力,一个人处理事情时,如果能够迅速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那么这个人的思维就是敏捷的。思维敏捷与思维轻率不同,思维轻率的人虽然反应也快,但他们通常是根据最初走进头脑中的假设计划和措施来作决定,不观察、不思考,马马虎虎,草率从事。学习语言对思维的敏捷性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口语交际中,思维敏捷的人可以将思维快速向言语转化,这是非常重要的思维品质,也是衡量一个人口语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也要把敏捷性作为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训练中,可以对学生的思维时间进行适当限制,在课堂活动中,Guessing game游戏、What’s missing?游戏、抢答、限时作答、I say you do、做相反的动作等,都是训练学生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作为小学英语老师,要自觉转变观念,充分挖掘现有教材的智力因素,紧密结合现代生活实际,在孩子们小小的心灵里埋下思维的“种子”,并千方百计进行启发、引导、训练,让“种子”生根发芽、健康生长,从而为培育出无愧于时代发展要求的有用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闽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