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

2015-04-16 01:54王宗平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农村经济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王宗平

摘 要 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重庆市永川区位于长江上游北岸,重庆西部,虽然每年农业经济各项指标都在不断向前推进,但目前,仍然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基于此,重点分析了当前影响其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从农业人才匮乏的原因,农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农村劳动力缺失的现象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永川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农村经济;制约因素;对策建议;重庆市永川区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3-0-02

1 重庆市永川区概况及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永川区位于长江上游北岸,重庆西部,幅员面积1 576 km2,其中:耕地面积49 802 hm2,人均耕地面积613.3 m2。据重庆市统计局核定,2013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623 00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9%[1]。其中,种植业实现产值310 00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8%;林业实现产值13 000万元,按可比价算比上年增长4.0%;牧业实现产值257 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1%;渔业实现产值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2.0%。农业实现增加值29.2亿元,比上年增长6.2%。粮食产量达到50.02万t,比上年增长0.1%。由此不难看出,虽然永川每年农业经济各项指标都在不断向前推进,但仍存在农、林、牧、渔业之间存在发展规模、速度不平衡、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经济发展相对其他产业滞缓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及时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林牧渔业各项产业协调发展、促进永川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2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2.1 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农业专业人才匮乏

现如今,农村教育文化水平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受教育水平还是相对偏低,从事农业生产还是凭经验,缺乏科学种植技术;永川虽然是全国职业教育基地,“西部职教城”,有28所大中专院校有10多万学生,但真正从事农业方面的专家、教授却不到院校3%,学习农业的学生比例不足1‰。

2.2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协调,发展不平衡

首先,农民获得信息渠道有限,获取信息不对称。农民在农作物下种之前,没有准确分析农产品市场的判断力和前瞻性,这难免造成农产品供过于求,市场过剩。其次,农业增长受市场需求约束影响。中国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不断下降,必然会从社会大环境上带来人民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变化和影响农产品需求的扩张。

2.3 农村壮劳动力缺失

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居多,老人和孩子留守在家,“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这一现象使农村建设缺乏建设主体力量,新农村建设失去后劲。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这种农村 “老人经济”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3 破解农村困境的对策建议

一是倡导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巡回下乡入村活动,让“科技”真正“沉下去,落实处”。永川区不但要在各村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农家书屋”,更要开展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的“现场巡回演示观摩活动”,“手把手”、“面对面”近距离与农民亲切讲解,让农民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

二是发展特色职业教育,建立由国家财政全力支撑的专业农业技术免费培训机构,尤其是侧重开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高效农业的技术授课与现场实地培训[2]。鼓励大学生走进农村,扎根农村,这需要国家加大力度给真正有志愿、有本领、有技术的人士到农村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荣誉支持,真正解决其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

三是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生产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是弥补了这种缺点,它有几个益处: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渠道;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培养农民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场所,只要能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永川区的传统优势、资源优势,围绕永川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科学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项目和发展方向,努力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政策环境,定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这个工作要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牵头,亲自抓,具体抓,提供业务,技术上、信息上的帮助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得更好,更专业,才能增强农民抗风险的能力。

四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形成土地集约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3]。努力创造条件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以实现规模效益;再者合理、公平置换也是农民脱贫的出路之一。

五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户籍制度的壁垒。目前的户籍制度还不具备农业与非农业人口身份双向、自由、公平流动,这在一定制度上限制了农业与非农人口的职业转换,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分割无形中形成了制度壁垒和障碍,造成城镇居民和农民权利和发展机会诸多不平等、不合理;这也加剧了城乡结构的失衡,制约了现代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姣,刘士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

[2]秦山平,周宝同.基于重庆市永川区镇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3).

[3]杜家廷.重庆市永川区发展战略外部环境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8(33).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农村经济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