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茳
〔关键词〕高三;学科教学;心理辅导
高三总复习阶段,很多科任老师在紧张的备考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这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学科教学只有和心理辅导互相结合、互相渗透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对考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是高三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与课堂教学同样重要,而且在关键时刻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在给学生做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很多科任老师都有一些困惑,甚至有时会无意识地走入误区。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课题。
一、针对学生的“高原现象”予以辅导
在高考前的复习中,许多学生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成绩很难有较大提高,甚至忽高忽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原现象”。
这种现象对学生心理是极其有害的。因为越是临近高考,学生就越是感到时间的宝贵,倘若迟迟不见进步,就会有再学无用、空耗时间的错误认识,从而放松甚至放弃对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这也是造成许多学生本来成绩不错而高考成绩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克服“高原现象”,第一,要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弱点”。为此,可指导学生对平时每次检测的得分情况分项进行详细记录,然后对统计的数据逐项加以整理,将其中明显偏高或偏低的数据去掉,计算出其余数据的平均值,使学生看出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将自己的“弱点”找出来。第二,针对学生的“弱点”,准备一些质量较高的训练材料。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材料的选择也应因人而异。第三,拿出一定时间,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定点训练,时间以一个月左右为宜,分三个阶段进行。前7天用于定点专题训练,然后选择一套难度适中、质量较高的综合题进行自测(最好是高考题)。最后对自测结果做补缺练习。这样做的效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阶段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理性地分析自己的问题,克服焦躁不安的情绪,从而使学生增强信心。
二、对阶段考试成绩不佳的学生的心理辅导
高考前学生往往会把阶段考当作高考的演练,同时也会以此来衡量自己的实力。如果阶段考后成绩相对低一些,或是距自己心理期望的目标相差较远,或是与别人相比相差较远,有的学生就会有高考即将失败的预感,甚至从心理上开始体验失败。这种心理体验最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并伴随着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如害羞、不安、内疚、忧伤、失望等。其实考试成绩的起伏完全属于正常现象,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不要把每一次考试都当成衡量自己真实水平的量标。如果把每次考试成绩都看成是高考的成绩,必然会使自己过于紧张,产生焦虑情绪,影响自己日常的心情和复习安排,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辅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同学生一起寻找失败的真正原因。寻找失败原因的过程也是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过程,学生通过分析自己在考前和考中的表现,可以对自己进行重新评价。正确评价本身就能减轻失败受挫的心理,如果以前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而现在正确地评价了自己,就不会有失败的体验了。
其次,鼓励学生宣泄内心的不快乐感受。内心失败受挫的感受,会在宣泄中得到缓解和消除。如果学生在向我们倾诉的过程中伤心流泪,我们不要去阻止他,应让他尽情宣泄。如果学生不愿向老师倾诉,我们可以建议他和自己的好朋友谈一谈,做一些体力活动等。
再次,给这样的学生留一些相对容易的作业。当阶段考不理想时,不要总是让学生追忆考试过程,也不要经常和学生谈论此次考试。如果反复找学生谈话,本来很正常的事都会让学生感觉不正常。也不能什么事都不做,最好让学生多做一些自己平时做得好的事情,使他们找回自信。做一些相对较容易的作业,不要放弃努力。
最后,我们应引导学生关注任务,避免过多地关注自我。关注任务可以使学生专注于学习任务本身,通过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来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而自我关注会导致学生专注于学习结果,通过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来判断自己的能力高低,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所以我们在和学生谈心的时候,应讨论分析的是复习、考试的过程,而非讨论考试的结果。
三、用平常之心对待“尖子生”,用关注之心对待“中等生”,用宽容之心对待“后进生”
尖子生在备考中的压力往往要大于一般学生,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父母、教师对他们的期望也很高,在这种氛围下,尖子生容易出现焦虑、偏激、心理承受能力弱等问题。每年都有尖子生考砸,他们大多输在心态上。我们开导尖子生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先要做到以平常心对待他们。对于尖子生,我们要做的不是施压,而是积极地给他们减压,允许他们偶尔失误,不要对他们生活中、学习中的任何波动都表现出极大的关心,不能从言行上过于关注他们,不要使他们处处以为自己很特殊,应当不断淡化他们的“优越”意识。教师要训练并强化他们的耐挫力,引导他们学会坦然面对挫折、打击。我们对尖子生既要默默地关注,又要像对待一般学生那样充满爱心、热情呵护。
中等生,特别是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是一个更需要关注和鼓励的群体。中等生缺少尖子生的自信,又具有后进生所不具备的自觉,因而,中等生的学习包袱往往是沉重的,在一次次的打击中,他们渐渐退缩,产生畏难情绪和怕挫折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使用略带夸张性的语言去鼓励他们,坚持以鼓励为主,实行分层评价。分层评价会使学生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赏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果我们对中等生多给予关注,平时多和他们谈谈心,对他们的学习多提些建议,中等生完全可以激发出潜能,获得很大进步,甚至转变为优等生,最终推动整个班级的进步。
后进生面对着来自教师、家长及社会的压力,备感压抑。而后进生的进步对整个班级的学风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整个年级的备考工作与备考氛围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后进生的心理辅导上,不要急于求成,应多些宽容之心。宽容并非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相反,宽容是一种感情的投入,是一种对后进生的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多次受人宽容的人,情感会得到感化,从而产生自愧和负疚感,这种心理会使人产生动力,催人奋发,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有了情感上的碰撞,后进生便从心理上接受了我们的教育,这是成功的第一步。宽容对待后进生的学业成绩也是非常重要的,后进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也不好。所以,对他们的学业成绩不能要求过高,否则容易伤害、打击其自尊心,产生反效果、负效应。教师也不能只是表扬奖励优秀生,使后进生对奖励可望而不可及,甚至望而生畏,只要后进生和自己比进步了就可以奖励。一个高明的教师善于用放大镜去观察、发掘学生的优点,从而使后进生在一次次的赞扬肯定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四、对学科成绩有“瘸腿”现象的学生的心理辅导
总有一些学生成绩优良,但学科成绩不均衡,有明显“瘸腿”现象,这样的学生经常是教师头痛的对象。教师在对学生劣势学科的辅导过程中,如果发现通过各种学习方法的辅导仍收效甚微的话,那就应该考虑学生总学不好该学科,是能力问题还是心理问题了。当学生在某个学科上有多次失败体验后,会形成“我不行”的消极自我暗示,对自己失去信心,再次失败又不断地强化这种这些想法,最后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不能超越的高度。很多时候,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很认真努力在学的,但实际上他在心理上是退缩,甚至抵触的。对于这种情况的学生,首先要打开他的心结,其次才是学法上的指导。学科教师在多鼓励和肯定他们的同时,可以引导他们尝试通过积极自我暗示的方法改变自己对该学科的观念、心境和情绪,比如要求他们每天都在笔记、日记或作业本上写下一些鼓励自己的话。如英语学科“瘸腿”的学生可以写“我很喜欢英语”“我在英语学科上很有潜力”“我可以做得更好”“我对自己充满信心”等肯定自己、激励自己的语言。也许一开始会觉得有些违心,但是反复用这样的语言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它就会慢慢代替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消极想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自我期望,不断增强学生的信心,鼓舞学生的斗志。接下来再给学生布置一些适合他们的作业并进行学法指导,肯定他们每一次的进步,让他们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学会不放弃努力。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南宁,530031)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