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鹏
(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 福建福州 350116)
信仰教育与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的质量
赵 鹏
(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 福建福州 350116)
对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显示,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存在政治信仰和政治意识淡薄现象,而党员信仰教育中仍然存在发展党员组织程序规范,但实效性不强,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党员教育工作本末倒置,政治信仰成为一种资本,共产主义信仰氛围不能形成常态等不足。要强化信仰教育,提升青年教师党建工作质量,就要落实发展党员各个环节信仰教育,把好发展党员质量关;要打造多渠道宣传教育网络,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要不断开拓党员信仰教育平台,增强信仰教育影响力和实效性。
高等学校; 信仰教育; 青年教师; 党建工作
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接近、与学生接触较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更为直接。[1]加之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生力军和主力军,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所产生的思想影响力不可小觑。
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普遍重视的今天,青年教师党建工作却极易被忽视。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信仰是其思想政治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最大限度端正青年教师的政治信仰,才能从根本上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保证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终目标。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与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相结合,在提升高校青年教师信仰力的同时,提升青年教师党建工作质量,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开拓新的平台。
笔者所在课题组于2014年11月组织开展了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此次调查面向全省34所高校,共收回调查问卷2925份,其中,政治面貌抽样中: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约占70%,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占4.6%,群众占19.2%。调研问卷涉及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现状,尤其对高校青年教师政治信仰状况和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调研结果显示,高校青年教师多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端正、理想信念坚定;但也有小部分的高校青年教师在政治理想和政治追求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有无入党意愿这一问题中,虽然表示有意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教师占81.3%,但仍然有12%的人表示无意愿入党,7 %的人对是否入党表示无所谓,表示有意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教师中还有13%的人表示有意愿但是还未加入。在被问及影响教师入党意愿的最主要因素时,3%的青年教师认为身边党员干部先进性不明显,2.8%的青年教师表示自己对政治不感兴趣,2.7%的青年教师表示入党对自身发展意义不大。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青年教师在政治信仰方面具有一定的追求,但也有部分青年教师政治信仰和政治意识淡薄,对共产党的信仰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甚至把入党看做是自身发展的资本和筹码,具有一定的功利心理。另外,高校党组织在青年教师党建工作中也存在不足,有的单位对高校青年教师政治信仰方面的引导教育相对薄弱,尤其对具有入党意愿的青年教师缺乏相应的联系、帮助和引导,导致部分青年教师的入党意愿仅仅停留在初始状态;同时,由于有的高校党组织没有对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进行持续有效的引导教育,很多青年教师甚至在入党多年之后仍然存在政治信仰淡薄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结合调研结果,笔者以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质量的根本在于不断强化高校青年教师信仰教育,真正把党的信仰变成青年教师自身的信念信仰,只有统一了思想和信仰,才能真正实现高校青年教师政治信仰坚定、思想状况优秀的目标,才能真正发挥高校青年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是心灵的产物,由于人类的有限性始终存在,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总要追问世界的本源、反思生存的意义,在不断的追问中确立自身的价值目标。人类一旦有了信仰,就拥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具体体现为永不放弃的行动。[2]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信仰又分化为三个层次:政治信仰、民族信仰和道德信仰,前者解决政治认同,中者解决国家与民族认同,后者解决生命与人格认同。[3]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将这三重信仰合同并举,坚持以人为本、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
目前,争取广大青年教师的信仰,是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的根本和灵魂,是高校青年教师的信仰教育的重中之重。虽然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已经得到普遍开展,但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误区。
其一,发展党员组织程序规范,但实效性却有待提升。《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中指出,要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4]《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更是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预备党员的接收,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等等环节进行了明确严谨的规范。[5]目前,高校发展党员工作在程序上已经做到了规范严谨,值得肯定,但是每个程序和环节的落实是否到位值得商榷,其实效性有待提升。
例如,部分青年教师虽然产生了入党意愿,但想要进一步深入了解的时候,有的高校党组织却没有专门的人员或平台机制对其及时加以联系、引导和教育;也有部分青年教师早早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却迟迟得不到回应;还有部分青年教师按照发展党员程序一步步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在各种培训教育、思想汇报、组织生活中敷衍了事,或其培养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并没有按照规定对其进行教育引导,导致其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识一知半解,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在思想上却不过关。
其二,高校党员信仰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创新。《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中指出,高等学校党的组织应当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在信息海量袭来、价值多元化风卷全球的形势下,传统的党员信仰教育在方式方法上已经出现了滞后现象,直接导致了党员信仰教育实效性下降。
例如,有的高校党组织长期以来开展信仰教育的方式方法为集中政治学习、听取政治或学术讲座报告、参观博物馆或红色纪念馆等,形式或枯燥或流于形式,不能走进青年教师的心里和头脑,甚至会让部分青年教师产生厌烦和排斥心理。另外,一些学校的党支部立项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等也常常流于形式,难以取得良好效果。还有一部分党组织甚至长期没有开展组织活动,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每况愈下、令人堪忧。
其三,高校党员教育工作存在本末倒置误差因素。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不高、政治意识淡薄等现象,有研究认为,应当倡导高校党组织关注和解决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增强党组织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进而吸引高校青年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6]不能否认,高校党组织确实具有关心党员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职责,但是发展青年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是在思想和信仰上积极争取,而不是物质关怀和帮扶的交换,更不是情面上的难以拒绝。党组织在工作、生活中对青年教师的温暖帮扶只能作为展示党的先进性的一种方式,吸引青年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本上还是要靠更深层次的信仰教育。
另外,个别高校青年教师入党动机不端正,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工作职位,或能够在职务晋升中提升竞争力,或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博得领导青睐而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逐渐变成一种政治资本,趋向功利化,党员的信仰及理想信念自然逐渐弱化甚至缺失。
其四,优秀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彰显。有的高校相关部门和党组织在优秀青年教师中树立典型、打造平台,宣传发扬其先锋模范作用的措施和作为却不多。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甘作奉献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奖励,反而遭到部分群众的怀疑和嘲笑,认为这种苦干无获的精神不聪明,太傻,和当前的经济社会所谓的价值观不符合。因此,渐渐导致优秀青年教师不但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消极影响。
总体来说,高校中的校园文化和思想氛围积极向上,但不能否认,在谈及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的时候,部分青年教师仍会表现出一种或嗤笑、或自嘲式的不认同,他们认为高校共产党员就意味着多奉献少获得,责任多义务少,还要定期交党费。可见,在高校文化氛围中,共产主义信仰或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并没有形成浓厚的、常态的氛围,并没有有效地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信仰教育是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的根本和灵魂,目前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及高校青年教师在思想上的偏差皆可从加强信仰教育上入手,进一步统一思想,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最大程度争取和端正青年教师的政治信仰,努力在高校形成浓厚的、向上的思想信仰氛围。
(一)落实发展党员各个环节的信仰教育,把好发展党员质量关
党员的信仰教育贯穿于发展党员各个环节,从根本上强化党员信仰教育,就要从青年教师表达入党意愿那一刻开始抓起。笔者以为,针对目前高校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实际,应当从培训教育、培养联系人制度、审批前谈话以及思想汇报制度环节入手,提升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目前,高校一般会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分别开展培训班集中对其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作风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懂得党的性质、纲领、宗旨、组织原则和纪律,懂得党员义务和权利,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7]很多高校由于青年教师入党人数偏少,就安排青年教师与大学生一起接受入党培训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缺乏针对性,不仅不能引起青年教师的兴趣,更给青年教师造成自己不被重视的感觉,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因此,应当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为其单独开设培训,在培训中摒弃党课千篇一律、照本宣科的现状,以时事讨论、观看影片、思潮辨析等青年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注重思想的说服入心。
在入党培养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的选择上,应当更加慎重,选择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高、在青年教师中具有影响力的党员专家教授或党员领导干部担任其培养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8],培养联系人或入党介绍人应当尽职尽责完成培养任务,不仅要向青年教师宣讲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更要有效地、动态地把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一步步树立和巩固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形成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另外,在民主测评、群众座谈、审批前谈话和思想汇报等环节,也要努力克服人情关系、面子等问题,在一些是非问题上应当客观、理性、实事求是,从细微处督促青年教师不断改造自身的思想,不断提升个人政治素质和修养。
(二)打造多渠道宣传教育网络,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
思想观念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靠生硬的强迫灌输。思想的形成需要耳濡目染的环境和长期有效的熏陶。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推进青年教师党员信仰教育,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大环境,就要打造多渠道宣传教育网络,将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高校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努力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政治氛围。
所谓多渠道,是指党员信仰教育的开展不应当单单依靠高校党委、党支部,更应当联合高校人事、工会、团委等相关部门;不应当单单盯着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和头脑不放,更应当把党的关怀深入到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各个角落;不应当单单依靠为学习而学习的集中培训、集中参观等单一枯燥的方式方法,更应当将学习的渠道不断创新,拓宽信仰教育的方式和普及面。
因此,打造多渠道宣传教育网络,就要在制度上不断建立健全谈话谈心制度、干部联系青年教师制度,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最大程度赢得其认同和信任,在关怀帮助中建立良好的关系,让青年教师在被关爱和温暖中为认识党、认同党的信仰奠定更加深厚的心理基础。
在涉及党员信仰教育的方式方法方面,对多渠道的宣传教育网络平台,要强调针对高校青年教师文化水平高、思想观念活跃、批判意识强烈等特点,在高校积极开展专题大讨论、学术理论讲坛及各种博士沙龙等活动,以青年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员信仰教育渗透到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甚至娱乐休闲当中,潜移默化影响其思想和观念,形成应有的政治素质和修养。
高校要把青年教师的党员信仰教育与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实施“理论引领工程”,构建教师骨干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网络在线培训班的理论培训体系,建设各种学习平台,举办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论坛,遴选教师理论研究骨干等增强教师的认同感;实施“信仰夯实工程”,尝试将教职工党支部建在学科团队、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等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组织单元上;加大教师党员发展力度,把教师骨干纳入党校培训班次,校党委书记亲自上党课、亲自联系骨干教师;注重在各类团体和组织中发挥教师的参政议政热情;组织学校各级党组织书记积极开展“三进”活动,走进课堂讲坛、走进科研院所、走进宿舍食堂,着力解决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注重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不断开拓党员信仰教育平台,增强信仰教育影响力和实效性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活跃,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社会思潮等多因素影响,呈现多动态的变化。努力打造多渠道宣传教育网络,营造浓郁的政治文化氛围,有利于帮助青年教师抵制不良文化、错误政治思潮的影响,不断开拓党员信仰教育平台,抢占党员信仰教育新阵地,能够从源头上引领思想政治舆论导向,进一步增强信仰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所谓的多平台,是指高校青年教师党员信仰教育不仅要加强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更要善于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媒体平台,强化教育效果。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宣传平台网络化、电子化,社交微信微博化等现象日益普遍,将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与新媒体结合,抢占和利用新媒体开拓新的教育平台,成为高校青年教师党员信仰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
在校园文化主阵地建设中,高校除了常规建设之外,还要充分发挥校报、广播台、新闻网、官微、宣传栏等校园宣传主导媒体作用,展示学校办学成就、树立学校形象、塑造学校品牌,增强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改善新闻网的后台技术管理,针对热点开辟专题,增强新闻性和应用性,扩大宣传教育效果;开通高校及校内各单位官方微博,发挥微博的自媒体功能,以个人为主,开展互动,在总覆盖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把握舆论导向,形成全方位覆盖的教育氛围和环境。
注释:
[1][8]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2013-05-04。
[2] 《信仰》,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UMjiE3xhO6_q6KseAeNEX6MnERdqkO5hiGwhMPkihVRrCHkta2pKviqEVfYf4jC1PvWxfYyNgmEKLsYGH9rjeVYZsKjPQkXoLK3CYiXZ2m,2015-04-10。
[3]《政治信仰》,http://baike.baidu.com/view/5607350.htm,2015-04-10。
[4]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2010-08-13。
[5][7]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2014-06-11。
[6] 陈 琳:《高校党组织加强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影响力研究》,《思想政治课研究》2014年第3期。
[责任编辑:余 言]
2015-05-04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4969);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4512); 福州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13SKZ39)
赵 鹏, 男, 山东潍坊人, 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科长, 助理研究员。
G641
A
1002-3321(2015)06-0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