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晓梅 向 孟 顾 民 哈维超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频次最高、损失强度最大的国家之一[1]。卫生应急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分支,越来越得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以及社会的广泛认可。医疗机构是突发重大伤亡事件处置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应急管理工作的水平高低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2]。为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适应新医改不断完善制度、深化推进的形势,以及等级医院评审的新要求,江苏省人民医院于2013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有独立编制的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隶属于院长办公室。随着我院应急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和系统化管理,我院应对院内外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医疗救援质量和水平均得到很大提升,能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发生后一旦造成人员伤亡,必须实施紧急医疗救援。因此,医疗机构在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中承担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显得极其重要。我院根据《江苏省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管理办法》,成立了应急办,逐步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
1.1 加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 医院成立了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独立的应急办。应急办制定医院中长期应急管理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定期参加院办会议,汇报每个月应急工作,讨论下个月应急相关工作安排。应急管理的有效运行保障了医院应急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1.2 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 及时修订和完善各类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 医院每年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评估,对医院面临的各种潜在危害加以识别,风险评估后进行分类排序,明确不同时期医院应对风险的重点。我院灾害脆弱性分析评估结果显示,医院面临的4大类危险事件的风险排序依次为:技术类事故(31.28%)、危险品伤害(19.89%)、人员类伤害(16.84%)、自然灾害事件(16.49%)。根据灾害脆弱性分析结果,应急办组织专家对以前的《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流程图。将应急预案流程图分别悬挂于相关科室的显要位置,内容简明扼要,方便医务人员学习及操作。例如,2014年我院肝脏外科、血管病区分别发生火情,夜班医务人员发现后,根据火灾流程图,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扑灭,没有造成任何不良后果。
1.3 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和管理 医院根据应急队员年龄、性别、专业、职业等进行合理配置,组成了跨度合理,覆盖全院应急各方面的5支应急小组,分别是卫生应急医疗救治组、预防控制和院内感染管理组、后勤保障组、信息管理组、宣教组,其中卫生应急医疗救治组又由应急专家组、专业救治组、应急救援队组成,人员涵盖医生、护理、信息、管理和保障人员等。我们建立了应急专家库,涵盖了各学科所有高级职称专家,为应急队伍提供坚实的支撑。应急队员也建立了电子档案,同时制定队伍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和分工,确保遇有突发事件时能够有条不紊、从容应对。
1.4 开展培训和演练 提升人员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 我院是省级综合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应急队员相对固定、受过专业化培训、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奉献精神,能够有效应对突发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中批量伤员救治的医疗救援任务。应急办积极开展创伤救治、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骨通道穿刺、伤员转运等紧急医学救援基本技能的培训,采用“现场模拟施救”的方式考察医师在CPR操作、气道开放和使用除颤仪等方面的急救基本技能,以及应对各种紧急突发事件的应变反应能力。除重视业务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操作培训,还定期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处置实战演练,锻炼队员的实战应急处置技能,并通过演练后的总结评价不断优化医院应急反应流程,提高医院应急救援水平。
1.5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 加强应急物资巡查工作 我院根据国家和我省制定的应急物资储备目录进行了相应的物资储备,做到物资品种齐全、数量充足。注重加强对专业应急物资和生活保障物资等日常管理工作,明确仓储、管理、调配、维护、更新等具体要求,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物资管理,应急办定期对应急设备、物资和药品检查。同时为避免储备的盲目性、减少资源浪费现象,我院把应急物资储备分实物储备和协议储备,实物储备采取平战结合的方式,平时借给科室使用,战时供紧急救援使用。协议储备是将一些不经常使用的药品和物资,如某些疫苗、生物制品、防护设备等与厂家或药商签订供货协议,供紧急救援时使用。
1.6 加强医院危险品的管理 医院危险品主要有放射性危险品、化学性危险品、易燃易爆液体、医疗废弃物等。医疗机构是公共区域,人流量大,一旦危险品引发突发事件,后果严重。我院的危险品安全实行分级管理,即使用科室管理和保卫处管理,科主任为危险品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指定专人负责危险品安全管理和自查工作。保卫部门建立完备的巡查监督制度,协同科室做好管理。应急办每个月联合保卫处对易燃易爆、放射物质等危险品安全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立即下发整改通知,督促有关科室整改落实。
1.7 应急信息发布 我院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准确地传递突发应急卫生事件信息,避免流言、谣言带来的消极影响。新闻发言人由院办主任和党办主任担任,确保信息发布及时和准确。
1.8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评估 我院的评估体系包括:应急处置的结果评价与考核制度、相应的奖罚机制、定期评估及持续改进制度等。每次应急处置的结果我们均及时评价,建立相应的奖罚机制,成绩优秀的职工年终予以相应奖励和鼓励,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员工予以惩罚和警告,以此调动职工积极性,保障医院应急能力的整体提升。
2.1 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不断完善是医院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 医疗机构应该设立具有独立编制的应急办,隶属于院长办公室,负责医院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处置活动。应急办的成立,可以保障各项应急工作有效地推进,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医院应急工作的集中管理,保证了医院各部门之间良好协作。
2.2 开展风险评估 进行灾害脆弱性分析 是制定、修改和完善应急预案的前提 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包括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对面临的各种潜在危害加以识别、分析和评估,根据分析评估的结果及时制定、修改和完善有关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这样能有效提高制度和预案的适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保障落实到位。
2.3 建立一支装备精良、技术精湛、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卫生应急队伍 是医疗机构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培训演练是顺利完成卫生应急任务的核心,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和演练。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对应急事件的预警意识,演练是从根本上提高医疗机构应急反应能力、锻炼和增强员工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技能,同时也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除了开展业务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操作的日常培训外,还要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演练。例如,2014年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召开,我院作为运动员定点收治医院,除了对应急队员常规进行“运动损伤及处理”“中暑及心肺复苏”“创伤及包扎”等技能培训外,还针对青奥会医疗保障任务开展了“埃博拉病毒”的防控知识培训,青奥会英语培训和考核,反兴奋剂知识、礼仪社交知识培训,急救转运知识培训以及食物中毒、踩踏伤等应急演练等等,提升了应急人员综合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为青奥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医疗救援服务;2014年发生的“8.2昆山爆炸”,我院接到上级部门要求应急医疗救援的任务,1小时内迅速组建好由烧伤、呼吸、感控、急诊、ICU等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救援小组,集结后立即赶赴昆山参与医疗救援。
2.4 充足的物资储备是医疗机构应急处置的重要保障 医疗机构设立了专项的应急管理工作预算,每年投入固定资金专门用于物资储备。建立严格的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各部门指定专人管理,以保证各种抢救器械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抢救设备和药品齐全、生活保障物资充足,随时可以进行紧急救援。同时加强医疗机构内危险品管理,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风险处置能力,有效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事故发生后的危害程度。
2.5 建立应急信息发布制度和应急管理体系的评估也非常重要 应急信息及时发布可以让公众及时掌握突发应急卫生事件信息,增强信息的透明性。应急管理体系中要逐步建立起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及持续改进可以不断促进应急管理工作向前推进。
1 张曙光,周丽君,姚兵,等.远程医疗会诊在救治汶川地震伤员中的应用及体会[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21(8):855 -856.
2 王飞,邱海鸥,王乐民.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评估[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4,3(3):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