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影视剧的美学特色及反思
——以景德镇陶瓷题材影视剧为中心

2015-04-16 04:54鲍欣璐
江西社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青花影视剧景德镇

鲍欣璐 胡 辛 何 静

陶瓷文化影视剧的美学特色及反思
——以景德镇陶瓷题材影视剧为中心

鲍欣璐 胡 辛 何 静

《祭红》是中国第一部景德镇陶瓷文化题材电影,此后这类题材的影视剧仍寥若晨星。进入新世纪后,却出现一系列相关景德镇陶瓷文化题材的影视剧,如《青花》、《大瓷商》、《雾里看花》、《景德镇》等,出现收视的新趋向。这与中国经济繁荣、政通人和、“盛世藏瓷”不无关系,也从中折射出中国人对陶瓷文化正本清源的觉悟。因而,强化景德镇地域历史特色,彰显无可替代的景德镇陶瓷叙事,方有景德镇陶瓷文化题材影视剧一枝独秀的天地。

景德镇;陶瓷文化题材;影视剧

鲍欣璐,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胡 辛,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

何 静,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研究员。(江西南昌 330031)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瓷是中国人率先创造的新物质。在英语词典中,大写的CHINA是中国,小写的china即瓷。而位于江西东北端的景德镇是世界陶瓷史上无法绕开的城市,青花瓷、颜色釉瓷、粉彩瓷和青花玲珑是打上景德镇烙印的四大名瓷。城市与文学艺术显然有不解之缘,在当今的电子信息时代,优秀的富有地域文化色泽的电影电视剧无疑是推介城市的特色名片。

“1927年2月21日伦敦举行中国影片 《青花瓷盘的传说》首映仪式……这是有确凿记载的一部最早在海外上映的中国影片,而且当时的英国王后陛下玛丽王后亲自出席了这次文化盛典。”[1]这部老电影从青花瓷盘的绘画演绎出一则“梁山伯祝英台”式的爱情悲剧故事。而青花,正是景德镇人在元代所创制。瓷器在郑正秋编导的电影《姊妹花》(1933)中也作为重要的细节和道具出现过。接下来以景德镇陶瓷文化为题材的电影却一直至1979年才出现一部 《祭红》,虽轰动一时,但此后此类题材的影视剧又寥若晨星。然而,新世纪十余年来,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中,陶瓷文化题材却成了热门,尤其是直指瓷都景德镇。2002年,电影《周渔的火车》表达的爱情哲理如泣如诉,飞奔的火车当是主道具,但女主角周渔是在镇上做陶瓷的,瓷符号的寓意影影绰绰。在景德镇建镇千年纪念的2004年,同时推出的同名《青花》的电影和25集电视剧则明明白白拉开景德镇陶瓷影视剧帷幕。4年后名导名角阵容的36集长篇电视剧《大瓷商》更是轰动一时。2009年的《雾里看花》和2011年的《景德镇》皆是30集长篇电视剧大制作,亦夺人眼球。2011年香港制作的34集长篇电视剧《天生无才》另开喜剧新路。2012年的40集长篇电视剧 《青瓷》,2013年的44集长篇电视剧 《正阳门下》,虽然并不以景德镇为背景和场景,但是皆离不开景德镇陶瓷。这与以往此类题材影视剧寥落稀拉的景象相比,显然呈喷发趋势。冷静剖析其缘由,中国经济繁荣、政通人和,“盛世收藏”中“藏瓷”市场引发国际热与国内热互动。如若从文化心理认同来看,则折射出中国人对陶瓷文化正本清源的觉悟,不仅认同而且萌生新的崇拜。而陶瓷的烧炼与人生及情感之间的某种暗合亦让人产生太多的联想。

一、瓷元素绽放于史诗中

陶,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新物质,耐人寻味的是由陶到瓷,却是中华民族的专利。瓷,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探索陶瓷文化,绝对离不开景德镇。世界各类词典皆把制瓷的骨骼命名为高岭土,而这名称源于景德镇郊区高岭村,国外的古陶瓷学者和陶瓷工作者将去景德镇敬为“朝圣”。瓷都景德镇,既以御窑皇瓷享誉世界,又以民间青花芬芳全球。

《祭红》是中国第一部名副其实的景德镇陶瓷题材故事片,片名“祭红”寓意深刻。祭红是高温颜色釉中最名贵的一种,始创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是景德镇瓷工继钧窑铜红釉后的又一创制。祭红难以烧炼,配方中有珍珠玛瑙乃至黄金,而且一窑千变,火的艺术难以把握。成功的祭红,其色泽与朝霞晚霞霁色,以往朝廷用作祭器;民间则有“孝女跳窑”的传说,电影《祭红》的片头便用声光色影还原演绎了这一传说。《祭红》采用第一人称回叙形态,贯穿全剧的红线是阶级斗争,将陶瓷工人的血泪仇凝聚其间。其结构形式为因果式线型呈封闭循环型。从祭红烧炼的技术历史来看,影片也不符合史实,祭红在明代中期的确一度销声匿迹,但于清康熙朝得以恢复。

2004年,同年出品的25集电视剧与电影不约而同以《青花》命名。“青花瓷产生于唐,成熟于元,而它的全盛期是在明清,这已成为史界的共识。”[2]“元人汪大渊著的《岛夷之略》一书的记载,青花瓷器已经大量输往海外作为贸易之用了。”[3]25集电视连续剧《青花》是明确地以景德镇为地域背景的江湖恩怨情仇传奇剧 。时代背景为清末民初。故事既立足景德镇又跳出景德镇,或曰以外地外域视角来凸显景德镇。主线是本地陶瓷世家,既有跌宕起伏的明争暗斗,又有纷繁如乱麻的情感纠葛,但最终在民族情仇中幡然猛醒,青花国宝和青花秘笈得以守护。

36集电视连续剧《大瓷商》彰显的是史诗的气势和布局,这是大导演吴子牛继《大国医》后又一部直面中国传统文化之国粹的电视剧,他明确该剧的立意和主题是发掘弘扬瓷文化。虽然用的仍是传统家族剧类型,仍是景德镇的陶、赵两陶瓷世家的恩怨情仇,但其视野更广阔。从叙事时空来看,横跨30个春秋寒暑。从1915年至1945年抗战胜利,《大瓷商》的踪迹从景德镇到南昌到浙皖鄂粤沪乃至马六甲海峡,从中国到日本到法国,纵横捭阖。从陶瓷手工业到陶瓷机械化工业,从制瓷秘笈到技术革命,从工业到商业,从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陶瓷之路,与其大气势、大构架相匹配的是豪迈的大风格。

《大瓷商》依然凸显瓷元素,一是大龙缸,二是釉里红之美人醉。开片即是景德镇官窑主赵孚生烧制皇帝祭天用的祭红大龙缸失败。祭红与血腥弥漫,信誉与生命相关。众所周知,在生产技术不够发达的时代,大龙缸和薄胎瓷也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外引以为傲的两大奇观。大龙缸以其巨大威严、厚实又灵秀博得皇帝青睐,成为故宫内防火、用膳、养鱼之缸,也用于皇帝地下寝宫点长明灯。而釉里红美人醉属名贵的高温颜色釉。此外,珠山八友群体也出现在故事中。家族的变迁、人物的命运与炼瓷售瓷难解难分,瓷文化的寻根,昭示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所在,薪火必须代代相传。

与吴子牛齐名的另一位大导演滕文骥2011年也将视角投向景德镇,由他执导、老作家胡正言编剧的30集电视剧 《景德镇》理应引起人们的热切关注,但迟迟未能一睹真容,其缘由可能与滕导拍摄期间心梗有关。该剧号称历史剧,主人公张天三从十八到耄耋七八十岁,六十余年其命运虽坎坷多舛,但他始终特立独行,在烧制奇瓷奇器上历经种种磨难却九死不悔。张氏家族几代人、形形色色瓷艺名人、仿古鉴古高手等,生为瓷而生、死为瓷而死,从元青花到明瓷百花盛开,一起演绎出《景德镇》传奇。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对陶瓷史和陶瓷艺术的研究,国内外始终为热点,因而将景德镇陶瓷文化题材故事搬上银幕荧屏,定会受到业内外观众的喜爱,是大有作为的。在陶瓷历史上,既有童宾跳窑、孝女跳窑、青花姑娘等民间传说,又有督陶官中英明干练的唐英、郎廷极,凶恶贪婪的潘相等真人真事,还有褒贬不一的法国传教士殷宏绪等,虽然有的已拍成电视剧,有的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但瓷史传奇多,仍值得挖掘和拓展。

二、瓷哲理蕴藏于民间叙事

作为史诗式的影视剧,当属元叙事,然而,纵览景德镇陶瓷文化题材的影视剧,编导仿佛不约而同地采取民间叙事与主流叙事缝合的叙事策略。一是叙事内容多为家族形式,二是叙事情节多为传奇,三是叙事宗旨多以瓷的象喻哲理来探讨人生。

瓷的根在中国。瓷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瓷哲理昭示着什么呢?瓷是土与水在火的恋膛也是炼狱中的结晶,越是精美的瓷器越害怕碰撞,哪怕轻轻一碰,它就会摔得粉碎。这太像人生,又太像人的感情,更不用说像女人的感情。

电影《青花》,在创意、结构、叙事等诸方面的追求都无愧于瓷都千年纪念。影片以现代电影后现代叙事之手法,将青花瓷诞生的元代、青花瓷走向繁缛的清末和乱世民国这三个时空的三个故事,既各自独立成章,又交织穿梭;青花瓷若一根红线贯穿始终,而三个时代三个故事的主人公同名,还由同一演员杨子扮演。这同名同姓同貌的杨放,却有着迥然的人格和追求。当然,编导亦不能免俗,编织的三个故事同样属恩怨情仇。元代的杨放满心只有对青花瓷技艺的追求,为了青花瓷的创制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终梦想成真。清末的杨放从美国留学归来,满目山河破碎,但他力求重现青花瓷的辉煌,然而报国无门。如果说元代的杨放是有知识的技艺者,那么清末的杨放则是喝了洋墨水的读书人。民国时期的杨放,身处抗日战争时期,这个读书人却一改前两者骨子里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和志向,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利己思想和行径。国家、民族、爱情,在他的心里,如若与一己之利相冲突,全可摒弃、背叛、践踏。编导用这样一个虽是后现代结构但仍通俗易懂的影像故事试图展现人性,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的变异和分裂。像爱情这样一个人类文学艺术史上永恒的主题,其实也如同精美的瓷一样,你以为她历经了火的炼狱,理当坚韧无比,然而,瓷是经不起碰撞摔打的,第三个杨放与恋人青花的破碎爱情,昭示的就是这么回事。同名电视连续剧《青花》,以及《大瓷商》中无论是状瓷还是绘人,彰显的也都是这种瓷哲理。

2012年40集电视连续剧《青瓷》在央视八套热播。青瓷,当是中国瓷的鼻祖。唐代诗人陆龟蒙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颂越窑青瓷。龙泉窑的青瓷则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通览全剧,似乎与瓷的关系不大,更与景德镇不搭界,只有个青瓷会所,3D拍卖公司董事长张仲平与扬帆启航地产管理公司总经理颜若水常到此品茶下棋聊天而已。但是其中藏有玄机,这里的藏品,无论青瓷真假优劣,是古是今,行贿者都愿意用高价买下,受贿者可到此处“兑现”,所以干的是雅贿勾当。这其中的纠结难解的种种关系,无论是血缘亲情还是非血缘的友情、上下级关系户等利害关系,皆如同《青瓷》副标题所直指的“中国式关系”。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青瓷一样,“洋溢着美和神秘,但同时也是易碎的”,“青瓷”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含蓄温玉当是中国式关系的一面,而另一面内敛深藏、亦明亦暗、似是而非却让人欲说还休。

其实早在2009年出品的30集电视连续剧《雾里看花》已拨开社会迷雾。商场比战场还要血腥,笼罩硝烟迷雾。仿古瓷本是陶瓷人对前辈的崇敬和传承,是“恨不同时”的遗憾和喟叹。但是在钱迷心窍的当今商海中,高明的仿古者人生被“绑架”,在道貌岸然的官员、奸商编织的黑幕中成了收藏变质、发大财捞大钱的筹码。道德学问、人情世故在当今社会中会演绎出怎样的人性异化的篇章。父与子、父与女、同事邻里上下级,人心、人情、人性,有贪欲的膨胀无止境,更有真情无价永恒不变。

44集长篇电视剧《正阳门下》于2013年热播。虽然展现的是皇城根下一群60后北京平民知青回城后的故事,但是,其构架亦称恢宏,从20世纪到21世纪跨越百年,就像编年史一般将此时间段改革开放对平民的影响一一铺陈。知青回城、恢复高考、下海闯荡、倒卖水货、开发房地产、建私人博物馆等等,但影像聚焦处最出彩的还是玩古玩,又以玩古瓷为最。好小伙韩春明顺应时代打拼闯荡,但不变的是爱国和真诚。而坏小子程建军在制假窝点守着窑口烧制瓷器赝品祸害人间:清乾隆官窑的斗彩罐,写有硬笔的梅瓶,差点要了郭大爷命的青花大瓷瓶,破烂侯祭奠关大爷摔了的哥窑高足八方杯又被他复活了,让韩春明“走眼”的十万大洋的清代高仿笔筒……高仿瓷变味成作伪,祸害邻里街坊!关大爷“假死”事件让一个个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说到底,还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较量,是爱国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较量。让我们怦然心动的是韩春明与苏萌的长达21年的爱情故事,真正的爱情是不会随着岁月老去的。在故事中有茶罢楼、再回楼、聚半仙和茶飘香这四座茶楼,的确,瓷与茶难解难分,但是,《正阳门下》蕴含的还是瓷哲理。

三、瓷都题材影视剧反思

古陶瓷学者刘新园曾说过:“七下西洋的舰队和屹立在大江、钟山之间的宝塔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长达28000余卷的《永乐大典》,除了残存的几本之外,也都已化为灰烬,惟独有趣的是我们将要讨论的瓷器——那些微不足道且极易破碎的瓷器,却历尽沧桑,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以及东南亚和中东的一些中世纪的遗址里依然如故地闪烁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光辉。”[4](P13)

作为世界瓷都的景德镇,理应以相关的电影电视剧为城市名片,推介与张扬其地域风貌与历史文化积淀。相关题材影视剧在新世纪的崛起无疑是大好事,但纵览各剧,仍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故事背景空壳化,名不副实

景德镇陶瓷文化题材影视剧的一大软肋是打的是景德镇的品牌旗号,但偏偏缺的是景德镇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质。所谓陶瓷元素换成青铜器、柴米油盐也可将故事进行到底,因而,必须强化景德镇独有的地域历史特色,强化无可替代的景德镇陶瓷故事。

譬如《大瓷商》在时空的大跨越中,虚晃一枪处多,情节内容跟进不上。“民窑主”的说法,虽耳生,但可理解为一座座民窑之主;而“御窑主”就有点怪异了。从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一书记载来看,清代的御窑厂已不自己烧窑,而是全部官搭民烧了。《大瓷商》的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应该没有官窑主。历史上也只听说过朝廷派到景德镇的督陶官,还没听说过什么御窑主。该剧一开始就是赵孚生烧制大龙缸失败得问斩,扯出传说要用童男童女烧窑;陶盛仁是为了娃娃亲的亲家和无辜孩童,才请命代烧皇瓷的。然而,在有官窑民窑之分的时代,且不说民窑绝对敌不过官窑水平,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如何能让“民窑主”来主持官窑烧炼皇瓷呢?在“官搭民烧”的清朝,不存在官窑,就没有官窑主。何况,窑主并不烧窑,负责烧窑的喊“把桩师傅”。固然,电视剧不是历史书,不是学术论文,还可以虚构,但历史背景真实一点,地域特色岂不浓点?

如前所述,《天生无才》较之此类题材大多呈现出的正剧风格不同,拓展为古装轻喜剧,这从它的创作班底也可略知一二 (由香港导演成志超担任导演,选用的演员也是香港喜剧明星欧阳震华等人)。创作者力图使观众在笑中了解这一段历史,感受人生的真谛。而我们却遗憾地发现,此部号称以景德镇陶瓷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可以感觉到创作者对娱乐性的强烈追求。剧中,御窑厂、督陶官、景德镇瓷器只是权利与金钱的代名词,是众人追逐的目标,也是所有阴谋的“引子”。过分的戏说和牵强的情节编制使此部剧流于平庸之地,这样的叙事趣味不仅导致该作品历史感的缺失,也使作品失去对于文化的自觉的理性审视,更不用说留下文化的记忆了。

《正阳门下》中头上生疮脚下流脓的坏小子程建军,是一既非出自陶瓷世家,又无陶瓷专业学习的北京返城知青,只是瞧着仿古瓷能赚大钱,就在京郊搭建的窑里烧制起来,中间倒是交代去景德镇学习了半年,但就这么做出以假乱真的仿古瓷,这也太小瞧景德镇的仿古技能!为什么近年来两万余名世界各国的陶瓷艺术家成了“景漂”,甚至在景德镇安营扎寨,成了“景德镇人”,或许这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问题了,还得有景德镇的地气天气人气!

(二)故事编织同质化,依稀仿佛

故事编织雷同是中国影视剧的通病,大至题材的趋炎附势,辫子剧、谍战剧的一窝蜂,小至同一题材剧的情节细节的雷同。新世纪景德镇陶瓷文化题材影视剧的热闹中故事编织的同质化也很明显。如《大瓷商》与《青花》,故事结构、人物设置、情节起伏等大同小异:皆是两大家族的对抗,一方代表正义、智慧和刚毅,另一方则为邪恶、愚蠢和阴险。就连多角情感情节也依稀仿佛。25集电视剧《青花》中的情感纠葛如几团乱麻,解不断,理还乱。豪侠任凭风与夏鱼儿一见钟情,大女也对其单相思,更有三春茶楼老板娘李凤白痴心一片!这就酿就了纠结不已的四角恋。司马弓则早年丧妻,有独女彩云。彩云深爱剑兰,而大徒弟常野却想当上门女婿,又垂涎绣娘柳鸣儿,而柳鸣儿恰是司马弓的相好!这又是乱麻一团。接下来最让人懵的是,原来司马弓是女扮男妆!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匮乏的是人文底蕴。爱为何爱?恨为何恨?制瓷秘笈与武侠片中的“葵花宝典”已混为一谈,哪有景德镇的真正的内质和气息?

《大瓷商》里的陶家又是寡妇当家;又是赵家女儿如意挚爱陶家男儿;陶昌南酒后又有个雪玉,卫秋禾又有个法国男友,爱与情生出多角多叉。虽然比《青花》晚播出4年,但是,两部剧在观众的脑海中还免不了交叉穿越,混沌朦胧。

现实剧《雾里看花》由古玩看人心、识人性、悟人生,古瓷,尤其是高仿瓷占了很大的分量,播出后收视率和反响都不俗。于是,《青瓷》干脆由瓷来象喻中国人的形形色色的关系;《正阳门下》也将高仿古瓷作为重头戏。看来看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同小异。其实,景德镇陶瓷文化题材丰富多彩,后者不必跟进前者故事的思路,虽然这样做可借力、可讨巧,但是,创新才是真正的生命力。

(三)情感纠葛人为化,过于求异

《大瓷商》中,赵父不仁不义、落井下石、恩将仇报,但赵如意仍在意陶昌南,最后为护卫昌南而死在哥哥赵如鑫的枪口下,这样的深情挚爱本应感人,但剧中此女子却非善良之辈,为嫉恨与陶昌南相爱的卫秋禾,竟借助英国传教士华莱士,指使土匪刘猛子劫走卫秋禾,幸而陶昌南在寻找卫秋禾时巧救刘猛子的老母,孝子刘猛子才放回卫秋禾。人物性格心理的多态多变的塑造总得合情合理,让人信服才好。

过多的巧合、误会和突变让人物命运纠结于太多的偶然性上,编造痕迹重,看着都不踏实。陶昌南与卫秋禾的相识相爱过于罗曼蒂克;赵如意对陶昌南的痴情缺乏铺垫。陶昌南与卫秋禾之外的第三者王雪玉更不可思议,父亲为报答救他于破产边缘的恩人,也不至于献出女儿去做他人之妾吧?偏偏这个王雪玉又是个先人后己的善良情种,忍气吞声忍辱负重,做妾、献子皆心甘情愿直至皈依佛教,看来编导有根深蒂固的妻妾同堂情结。而且,也没让卫秋禾闲着,也有个将她从病魔手里夺回来的法国同学麦克伦,不过,只是中性友情,剧终以麦克伦夫妇带着陶思北到法国去深造以报效祖国为结尾。这让人想起将制硬质瓷秘诀高岭土寄到法国去的传教士殷宏绪。编导很可能仅仅根据景德镇瓷都历史的碎片,或只不过一鳞半爪而想入非非。

中国的电影电视剧必须有中国文化的特色。“中国古老文化可供电影发掘的资源何其丰厚,何以火爆全球的《人鬼情未了》(1990)中拉坯制瓷竟成为美国式镜头经典?中国是瓷的祖国,可夺得当年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的沟口健二的《雨月物语》(1953)恰恰是凭借了陶瓷的神秘与神奇意境。低矮的窑屋、拉坯胎的辘轳车、冒烟的柴窑、茫茫雾霭、夜运瓷器的小船、女鬼若狭……陶瓷意味、聊斋意蕴,依稀仿佛、似曾相识。”[5](P190)当下,以景德镇陶瓷文化为题材的影视剧呈渐热态势,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让文学艺术为载体展现瓷之中国!日本古陶瓷学者三上次男说:“瓷片就像是一片片神奇的甲片,静静地沉睡在……荒凉的城镇遗址和古窑址的各处。当我看到它那不加修饰的、可爱的身姿,便不由得伸出手去把它拾了起来。于是它内在的美便化作歌声轻扬,而藏在它身上的历史就涌现在我的眼前。”[6](P145)

用难以计数的数字符号和立体形象显然可以还原演绎出景德镇陶瓷文化故事,但重要的是把握传统历史文化的 “本真”,成为瓷都景德镇的货真价实的名片,而不是对历史的背离,对地域文化似是而非的解读。

[1]沈弘.《青花瓷盘的传说》——试论填补中国电影史空白的一部早期古装默片[J].文化艺术研究,2012,(4).

[2]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6).

[3]陈立立.再论“青白花瓷”[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4).

[4]景德镇珠山出土永乐宣德官窑瓷器展览[Z].香港:香港市政局,1989.

[5]胡辛,邓煜.中国电影民族化与数字化兼容思考[A].艺文论丛[C].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

[6](日)三上次男.陶瓷之路[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文 飞】

J971

A

1004-518X(2015)02-0104-06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江西地域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12YS15)、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文化产业化生产机制下江西地域影视剧的文化价值观研究”(YG2013150)

猜你喜欢
青花影视剧景德镇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青花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