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芬,王 钰 (吉林医药学院:.图书馆,.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吉林 吉林 303)
高校社团是大学生依据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开展高等教育的有效形式。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社团也进入了平稳、高效的发展阶段,但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2005 年1月13 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可见,正确认识、准确引导、科学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资料来源于吉林省内八所本科院校中社团成员(大一至大四及以上)的问卷调查数据。
调查主要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辅以访谈、网上资料查询等方式。(1)通过大量搜集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析确定问卷设计内容。(2)共发放问卷808 份,其中包括由学校社团工作负责人填写的总体资料8 份,学生问卷共800 份,总体资料全部收回,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学生问卷收回784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目前高校社团发展的现状、社团成员对于目前社团自身、社团活动和管理的态度及出现的问题等,得出目前高校社团科学运行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八所高校共计拥有社团752 个,其中文艺类社团总数量最多,达到187 个,其他社团按照数量依次为体育类182 个,社会服务类160 个,专业技能类106个,知识类技能类97 个,其他类别20 个。从类别上看,各所高校分别拥有4 ~6 个不同类别的社团,每所高校社团总数在29 ~317 个不等。
从各类社团所占比例上看,目前高校社团中将近半数的社团为文艺类和体育类社团,说明学生参加社团的主要目的是以娱乐、锻炼身体为主;社会服务类社团其次,由于参与社会服务类社团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即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基础,所以比例仅次于文艺类和体育类;知识类和技能类社团所占比例偏低,这是影响高校学术氛围的重要因素,而其他类型社团仅占所有种类的3%,说明社团类型比较单一。
从社团规模上看,51 ~200 人的数量最多,有320个,其次为50 人以下的社团共256 个,再次为201 ~500 人的社团,数量为155 个,而501 ~999 人和1 000人以上的社团数量较少,分别为14 个和7 个。数据表明目前高校内社团以中小规模社团为主,较之大型社团,中小型社团人数少,管理方便,社团活动容易组织并且易于找到相对合适的活动场所,可以看出,适当的社团规模是社团存在并发展的必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75%的高校社团成立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批准,批准部门为校团委、校社联或学院团委,一方面说明社团的成立需要严格的审批,但另一方面说明社团的成立手续较为繁琐,应整合各部门中关于批准社团成立的机构,做到简化程序,便于社团的组织和发展。
关于社团的经费来源,大部分社团的经费来自于各社团所收取的会员费,费用由社团成员定期缴纳,会员费收取标准由社团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并报送学校相关部门批准,所占比例为72.21%;学校经费支持的比例偏低,只占总体费用的22.57%。其次是来自于商家的提供,主要是社团活动期间外来的赞助等,但所占比例很少,只占总体费用的3.70%。说明社团的发展受到经费和发展空间的双重限制,社团活动不能得到有力的物质支持,也不能外引内联,社团规模和内涵都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
关于社团的招募方式,各高校均以学生个人自由报名为主,社团负责人的产生方法为由社团会员大会选举产生,说明无论是社团成员还是社团主要负责人,其产生方式均以自愿和民主的原则为主。社团内部的组织机构形式一般为“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社团成员”的三级管理制度,对社团主要负责人工作作风监督的方式主要为由社联成立专门的监督门部定期开展监督和检查工作,表明目前社团的组织管理和监督体制已经趋于合理,并逐步完善成熟。
在所有参与调研的同学中,有45%的人认为所参与的社团基本符合想像中的标准,39%的人认为与想像中的标准有点出入,6%的人认为所参与的社团脱离想像,另有10%的人认为比想像中的要好。可以看出,目前高校社团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时期,大多数社团能够满足成员的心理预期,但还不能完全满足成员的要求,也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所以必须提高社团活动的丰富性,采取更为民主的方式采纳成员的意见,满足成员对社团活动的要求。
社团的内涵建设关乎高校的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辅助推动作用。目前,吉林省高校社团状况表现出文艺、体育类社团较多,学术类社团较少的特点,不利于校园整体文化的发展。应加强知识学术类社团的建设,调整社团类型比例失调的现状,提高学术氛围,推动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社团管理不但要严格,而且要系统。首先,高校社团应该严格按照有关章程对新建社团进行审核批准,但手续不应过于繁琐,目前高校社团出现的审批需要至少两个以上单位批准的情况不利于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会消减大学生建立社团的积极性,应简化审批手续,整合高校相关部门,对社团审批进行一次性审核,不但体现了效率优先,也使社团组织者增强了信心。其次,学校应加大对于社团经费和场地的支持力度,适当的鼓励社团外引内联,加强校外联系,从校外其他社会团体争取到相应的活动经费,促进社团可持续发展。再次,控制好社团的规模,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使社团规模与自身发展、活动场所需要、经费需求等相互匹配,使社团能够健康合理地存在和发展。
目前高校社团不能完全符合学生想像中的标准,以及社团不能够满足成员的心理预期,都说明社团目前缺少高质量的社团活动。高质量的社团活动是提升社团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保证,也是维系社团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要求社团活动的组织者对社团活动进行把关,宁缺毋滥,组织好每一次社团活动,还必须要求社团有相应的指导教师予以指导,保证每次社团活动的质量。
在高校社团管理中引入品牌意识是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开展社团管理工作的体现,是当前高等教育形势发展引导下社团管理的一大特色。在日益社会化的校园中,品牌可以树立社团良好的形象、增强社团的吸引力、扩大社团的知名度、加强社团的凝聚力,使社团更具内涵从而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建立品牌社团,关键在于提高社团质量,挖掘社团独有的特色,这样才能使社团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形成真正体现当代教育特色的高校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