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伯文运用化痰散结法辨治脑瘤验案3则

2015-04-15 23:39:47郭晨旭朱国福
江苏中医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昆布软坚钱老

郭晨旭 朱国福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201203)

钱伯文运用化痰散结法辨治脑瘤验案3则

郭晨旭 朱国福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201203)

脑膜瘤 颅内肿瘤 化痰散结 海藻玉壶汤 验案 名医经验

钱伯文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首届导师。钱老在治疗肿瘤方面建树颇丰,被业界誉为“癌症克星”,自20世纪60年代即开始用中医中药治疗脑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钱老认为脑瘤是以痰浊上扰、清窍受蒙、气血郁结为主证,擅用化痰开郁、消肿散结之品,治疗痰瘀互结型脑瘤收效甚佳[1]。现摘录钱老运用化痰祛瘀法治疗肿瘤验案3则,以飨同道。

1 脑膜瘤术后

王某,男,49岁。2005年8月12日初诊。

脑膜瘤术后2月。患者2005年初因头痛伴恶心呕吐,入住上海某医院,CT显示颅内占位,诊断为脑膜瘤,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左顶叶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标记显示:Vim(+)、GFAP(+)、CD56(+)、EMA部分细胞(+)、S-100部分细胞(+)、P-ck(-)、CD34(-)、Syn(-),免疫组化结果结合HE形态,符合室管膜瘤(WHOⅡ级),局灶区域有间变型室管膜瘤(WHOⅢ级)改变。为求中医治疗特来门诊,刻下:头痛,目内外眦混浊,面色晦暗,唇色暗,神差,恶心欲呕,体倦乏力,右侧肢体时常有麻木感,胃纳欠佳,小便尚可,大便略干,舌暗、苔薄腻,脉弦涩。中医诊断:头痛(痰瘀互结型)。治法:化痰软坚消肿。方拟海藻玉壶汤加减,处方:

昆布20g,海藻20g,茯苓20g,莪术20g,天龙2条,远志肉6g,石菖蒲12g,生薏苡仁30g,陈皮20g,象贝母20g,夏枯草12g。水煎服,日1剂。

同时服用成药六味地黄丸。

2005年9月10日复诊:服药14剂,病情好转,头痛缓解,纳可,恶心欲呕感减轻,乏力及麻木感减轻,舌色微暗、苔薄,脉弦微涩,效不更方。原方加三棱20g、川芎12g、焦山楂20g,以增活血化瘀、消食开胃之功,继服14剂。继续配合六味地黄丸治疗。

后诸症好转,以前法加减治之,观察至今,病情稳定。

按:中医学中脑瘤散见于 “头痛”“头风”“脑鸣”“厥逆”“瘫痪”等病。患者中年男性,脑瘤术后头痛、体倦乏力、胃纳欠佳、右侧肢体有麻木感、舌暗苔薄腻、脉弦涩,乃痰瘀凝滞所致。海藻玉壶汤方中海藻、昆布、象贝母化痰软坚,石菖蒲、远志化痰清窍,茯苓、生薏苡仁健脾益气,莪术、夏枯草有一定的抑瘤作用。诸药合用,化痰软坚消肿,又能发挥一定的抑瘤作用,故患者症状缓解,肿瘤未见复发。

2 左侧颅内占位

顾某,女,57岁。2004年12月6日初诊。

头晕、头痛2年余。患者2002年6月始出现反复头晕、恶心呕吐。曾于2004年9月在当地医院查CT示左侧顶叶靠近中线处可见一不规则的稍高密度影,周围见水肿,脑室系统无扩大,中线结构居中;MRI示左侧顶叶可见一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可见不规则斑片状强化,周围水肿明显。肿瘤标志物检测:CA125 39U/mL,CA199 40U/mL,癌胚抗原CEA 7μg/L。西医诊断为颅内肿瘤(胶质瘤可能性大),因患者拒绝手术,故而转求中医治疗。刻下:患者搀扶入诊室,步履歪斜,面色少华,唇甲色淡,神差,头晕,呕逆,言语不清,目内外眦淡白,纳差,小便尚可,大便不畅,舌淡、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脑瘤(痰瘀凝滞)。治法:益气化痰,活血化瘀。方拟海藻玉壶汤合四物汤,处方:

昆布20g,海藻20g,茯苓60g,川芎15g,丹参12g,赤芍20g,远志肉6g,当归15g,煅牡蛎30g,夏枯草30g,天龙4条,生山楂20g,莪术20g,陈皮6g,生薏苡仁30g。水煎服,日1剂。

2004年12月13日复诊:服药7剂后,头晕呕逆感减轻,自行步入诊室,右半侧面部麻木刺痛稍有减轻,胃口开,舌淡苔薄,脉弦,诸症好转,效不更方,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地龙9g、石菖蒲6g,以增理气化痰开窍、活血化瘀之功。

后服用中药2年多,上述症状均有好转,仍继续服药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患者由于正气虚弱,脑失所养,诸邪乘虚而入,脑部清阳之气失用,津液输布不利,瘀血与顽痰互结酿毒,积于脑部,发为肿瘤。海藻玉壶汤可软坚散结,消除肿块。方中海藻、昆布化痰软坚,为治瘿瘤主药;陈皮疏肝理气,配合理气药可使气血调和,促进肿瘤的消散;夏枯草、煅牡蛎为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要药,再加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共以收化痰软坚、行气活血之功;生山楂健脾开胃、行气,薏苡仁健脾渗湿,可改善患者胃纳不佳的症状,使营养精微物质得以濡养全身。全方配伍精当,攻补兼施,从气、血、痰、瘀方面入手,治标和治本兼顾,获得了理想的疗效。

3 桥脑占位

孙某,男,45岁。1997年7月6日初诊。

桥脑部位占位致头痛、耳鸣、呕吐、走路摇晃。患者1997年因左侧头痛,伴耳鸣、呕吐、走路摇晃而入住上海某医院。体检反应迟钝,左睑裂>右侧,双眼球有水平性粗震颤,双眼球外展不能到边,右眼角膜反射消失,左侧周围性面瘫,左侧小脑共济失调,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分次气脑造影提示:小脑颞部之积气影略向右移,表示后颅凹中线片左右占位病变。碘油脑室造影显示:四脑室明显向后及右移位,呈轻度扩大;第三脑室未见全貌,亦有扩大现象。诊断为颅内肿瘤,相当于桥脑部位偏左。因无法手术,遂至钱老门诊要求中医治疗。刻下:神差,木讷,言语不清,搀扶走入诊室,头痛,常有头晕呕逆,面色暗,唇色暗,目内外眦淡,白睛混浊,瞳神无力,纳差,小便频,大便微秘,舌体微胖色暗,苔白腻,舌根部苔厚腻色浊黄,脉弦涩,两尺脉沉迟。中医诊断:头痛(痰瘀互结型)。治法:化痰活血,泻肝软坚。方拟海藻玉壶汤、夏枯草膏加减,处方:

龙胆草 10g,夏枯草10g,决明子15g,生牡蛎30g,昆布20g,海蛤壳20g,海藻20g,象贝母12g,白菊花12g,珍珠母20g,姜半夏15g,制南星10g,光杏仁10g,全瓜蒌15g,丹参10g,茯苓20g,赤芍10g,丹皮10g,桃仁8g,天龙2条。水煎服,日1剂。

1997年7月21日复诊:服上药14剂后,头痛、呕吐略减,言语口齿不清感改善,小便次数减少,大便可,舌苔薄白微腻,舌根部苔黄微腻,脉弦,两尺脉缓。诸症改进,效不更方,上方加黄药子15g、生薏苡仁30g,以增强化痰散结、解毒抗癌之功,并酌情加用成药指迷茯苓丸、六味地黄丸、牛黄醒消丸等。

此后以前法加减治之,诸症逐渐减轻。至2003年随访时,患者头痛、呕吐,颅神经左侧损害等均临床治愈,并已恢复工作。

按:患者因桥脑部位占位而致头痛、耳鸣、呕吐、走路摇晃,属中医“头痛”病范畴,结合舌暗苔腻、脉弦滑等舌脉象表现,辨证为痰瘀互结型。因痰瘀阻滞清窍,而出现头痛、耳鸣、呕吐等症状。治疗以软坚散结、化痰活血、开窍为法,标本兼顾,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方中龙胆草、贝母、菊花、夏枯草等均为清肝泻火散结之要药;生牡蛎、昆布、海蛤壳、海藻等软坚散结;南星、杏仁、瓜蒌化痰祛痰;丹参、赤芍、桃仁、天龙活血化瘀。中成药如指迷茯苓丸、六味地黄丸、牛黄醒消丸对脑瘤的治疗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钱老经常强调,治疗肿瘤要善用攻补兼施的手段,扶正以驱邪,攻邪不伤正。正确处理扶正与祛邪的关系,是治疗肿瘤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2]。关于脑瘤,钱老认为其发病是由于人体正气虚弱,脏腑功能失调、紊乱,脑失所养,诸邪乘虚而入,脑部清阳之气失用,津液输布不畅,瘀血与顽痰互结酿毒,积于脑部而发[3]。除见上述诸症外,痰瘀互结型脑瘤的舌脉象大多是舌暗苔腻、脉弦滑,其治疗以化痰开郁、消肿软坚、滋补肝肾等为主,药物多选用半夏、南星、昆布、海藻、牡蛎、象贝、僵蚕、石菖蒲、远志等,配合行气活血的三棱、丹参、当归等[4]。

[1] 钱心兰.钱伯文诊治脑瘤的临证思路与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1):13

[2] 朱国福,钱力兰.钱伯文教授治疗恶性肿瘤经验总结.国医论坛,1998,13(4):25

[3] 钱伯文.辨证论治213例颅脑肿瘤的疗效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9):6

[4] 钱心兰.钱伯文运用攻补兼施治疗肿瘤的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6):1

R273.941

A

1672-397X(2015)08-0049-02

郭晨旭(1984—),女,博士研究生,从事抗肿瘤中药研究。

朱国福,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zhuguofutcm@163.com

2015-03-10

编辑:吴 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钱伯文名师工作室”项目(A1-Z1401010504);上海市博士点基金(K130204)

猜你喜欢
昆布软坚钱老
乳痛软坚片抗炎镇痛及调节免疫药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医药导报(2024年2期)2024-03-26 07:52:14
消痰散结说昆布
养生月刊(2023年3期)2023-04-05 02:33:31
二甲软坚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送别爱笑的钱老
传记文学(2017年11期)2017-11-20 23:52:56
中药昆布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的评价
海 带
爱你(2016年17期)2016-11-26 07:45:45
昆布与海带
85岁老人的“绿色养生法”
钱学森批评人
学习博览(2014年5期)2014-07-04 06:26:23
鲍世平
江苏中医药(2014年5期)2014-04-18 03: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