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洁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验案4则

2015-04-15 23:07
江苏中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枢机方用肝气

曹 洋

(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指导:刘玉洁

刘玉洁教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首批20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北省首届名中医。先后师从王国三、郝万山、鲁兆麟,临证三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崇尚仲景,擅用经方愈顽疾。笔者随刘玉洁老师(以下称刘师)从事临床学习,感悟颇深,尤其是刘师深谙经方之法理,屡屡活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治疗效果良好,现举验案4则如下。

1 发作性睡病

苏某,男,68岁。2012年7月9日初诊。

患者因在白天有不可抗拒的短暂睡眠发作,不能自制,多方就医效果不著,遂来就诊。每次发作很快即进入睡眠状态,睡眠一般持续数分钟,每日可发作多次。发作不择时间、地点及活动情况。入睡前或觉醒时伴幻视、幻听。醒后感到精力充沛、头脑清楚,如果阻止其入睡则烦躁易怒。有时醒后数分钟再次突然入睡。伴突然出现的不自主低头或突然倒地,但意识始终清楚,持续数秒钟,几天发作一次。伴有记忆力减退,全身无力,心情抑郁,情绪低落。夜间睡眠时不自主地乱叫乱动而醒后不自知。舌苔薄腻,脉弦。中医诊断:厥证(肝郁痰浊证)。此肝气不调,痰阻清阳。治宜疏肝理气,化痰升阳。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

柴胡 10g,半夏 10g,党参 10g,茯苓 15g,黄芩10g,生龙牡(各)30g(先煎),石菖蒲 20g,远志 10g,茯神 30g,丹参 30g,郁金 10g,合欢皮 30g,龙齿 40g(先煎)。常法煎服。

服药7剂后白天睡眠时间减少,上方加减前后共服用两个月,睡眠基本正常,精神渐佳,乏力感及郁闷情绪好转,白天不可抗拒性短暂睡眠未再发作。

按:发作性睡病可归纳为“厥证”、“多梦”、“惊恐”等范畴,刘师认为,本病的发病特点是发病突然,时发时止,善行而数变,属风邪的特点,风在脏为肝,肝主风,故刘师从肝论治。拟调肝气,安心神,和枢机,化痰浊之法。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107条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1]从条文中可以看出,本方具有和少阳、畅三焦、利膀胱、泻阳明、镇心胆、安神志的功用。又宗前人“怪病多由痰作祟”,故加石菖蒲、远志、茯神化痰宁心,开窍醒神。丹参、郁金、合欢皮行气解郁,清心安神。诸药共奏解郁化痰、行气醒神之功,故收良效。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病变

刘某某,女,44岁。2011年6月12日初诊。

2006年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两月来,左腿内侧出现溃破,经多方治疗效果不著。面颊和鼻梁部可见蝶形水肿性红疮,左侧大腿内侧可见5cm×7cm溃疡面,皮损处局部发白,有黏液性分泌物。纳可,二便调,夜寐尚可。舌苔腻、黄白相间,脉滑。辨证属寒热错杂。宜寒热平调,升提中气。方用半夏泻心汤合升陷汤加味。处方:

半夏 10g,黄连 6g,黄芩 6g,炮姜 6g,党参 10g,炙甘草 6g,升麻 6g,柴胡 10g,黄芪 24g,桔梗 10g,连翘30g,茵陈24g,桑白皮24g,知母6g。常法煎服。

上方服用7剂,溃疡面分泌物减少,开始收口。加减连服3个月,左侧大腿内侧皮肤完全愈合,面部皮肤恢复正常。其后以知柏地黄汤加减调理善后,又服6个月后病人病情平稳。随访至今,皮损未再复发。

按: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黏膜损害类似于中医学“狐惑”、“阴阳毒”等范畴。《金匮要略·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云:“蚀于喉者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选用甘草、黄芩、人参、干姜、黄连、大枣、半夏等。本病溃疡虽发于大腿内侧,病位虽不相同,但病机相同,均为湿毒内蕴而发,遂仿仲景之意,方用半夏泻心汤寒热共用,补泻兼施,辛开苦降,清热燥湿,和中解毒,使创面“消散于无形”。又加茵陈、桑白皮清热利湿,以皮治皮。《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云:“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参照此意,加用张锡纯升陷汤,扶助正气,托毒外出。全方标本兼治,寒热并用,符合仲景之意。

3 外阴白斑

李某某,女,48岁。2012年3月16日初诊。

患者于唐山市妇幼医院诊断为增生型外阴白斑三期,现阴部瘙痒难忍,夜间为甚,伴见外阴皮肤干燥肥厚,大阴唇及小阴唇变白,局部破溃,有疼痛及烧灼感。带下量少,月经周期正常,经血色暗有血块,伴经行腹痛拒按,时伴乳房胀痛。纳可,二便调,夜寐欠安。舌淡暗、有瘀斑,脉沉弦。中医诊断:阴痒。此肝气郁结日久,而至瘀血癥块停留胞宫,冲任失调。方用桂枝茯苓丸合逍遥散加减。处方:

桂枝 6g,桃仁 10g,丹皮炭 6g,白芍 10g,茯苓15g,柴胡 10g,当归 10g,白术 10g,薄荷 3g,炮姜 3g,生黄芪 24g,红花 10g,何首乌 30g,鳖甲 10g(先煎)。忌食辛辣刺激及荤腥发物。常法煎服。

上方服用7剂后,阴部瘙痒稍有减轻,遂又服3周,阴部瘙痒大减,溃破处收口,夜间得以入睡。阴道始有分泌物。服药4个月瘙痒、疼痛、烧灼感已除,患者自觉无明显不适,经妇科检查,阴道病变区域皮肤颜色及弹性恢复正常,大、小阴唇颜色变深,已无溃破。至今未再复发,情况稳定。

按:外阴白斑又称外阴营养不良,是妇科常见病证之一,属中医“阴痒”、“阴疮”、“阴冷”等范畴。《疡医大全·卷二十四》:“妇人阴户作痒,乃肝脾风湿流注,亦有肝火郁结而成。”[2]刘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及足厥阴肝经密切相关。足厥阴肝经经脉绕阴器而行。因此,刘师抓住脾肾不足为本,肝气郁滞,气机不调,日久则瘀血阻滞,经脉不通为标,因而治疗上采用标本兼治之法,拟补肾健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法,用仲景桂枝茯苓丸为主方,活血化瘀散结以治其标。方中桂枝、芍药通调血脉;丹皮、桃仁化瘀消癥;茯苓益气健脾。全方通血脉、除滞结、畅经络、开壅塞,再用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理血,加何首乌、鳖甲滋补肝肾之阴以治其本。药证合拍,故可收桴鼓之效。

4 心因性发热

王某,女,53岁。2012年5月25日初诊。

患者无任何诱因每月发热一次,每次发热体温39℃以上,自服感冒冲剂维持,各项检查均正常。患者平素心情郁闷,情绪低落,易于疲劳。胸中憋闷,心烦急躁,夜寐欠安。纳可,便调。舌尖红、苔白略腻,脉沉。中医诊断:郁证。此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失调,郁而发热。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

柴胡 10g,半夏 10g,黄芩 10g,党参 10g,茯苓15g,生龙牡(各)30g(先煎),桂枝 6g,熟大黄 6g,石菖蒲 10g,远志 10g,茯神 30g,丹参 30g,郁金 10g,合欢皮30g,青蒿10g,炙龟版10g(先煎)。常法煎服。

上方加减连服3个月,郁闷情绪已除,发热亦未再发作。

按:刘师认为治疗本病虽以发热为主,但详问病史,患者有情志不遂的病因,加之心情郁闷,本病的发生不能局限于发热的表象,而应抓住肝气不调的病机,根据病机用药。少阳受邪,枢机不利,郁而发热,必须和解少阳,拨转枢机。因而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畅枢机,使陷里之邪得出;加桂枝通阳透达,助小柴胡转出里邪;少量大黄,并无峻猛伤正之弊,而有泄热和胃之功,以解郁结之火;龙牡重镇安神,定悸止烦;妙在茯苓一味,既可淡渗利水,疏利三焦,又能宁心安神以止烦惊;去甘草者,不欲其甘缓之性妨碍祛邪也。如此攻补兼施,使胆热除,肝气疏,心神宁而心悸得除。再加石菖蒲、远志、茯神化痰安神,丹参、郁金活血通络化瘀,合欢皮解郁安神,终获良效。

[1] 王庆国.伤寒论讲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88

[2] 马宝璋,刘瑞芬,杜惠兰.中医妇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41

猜你喜欢
枢机方用肝气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基于“开阖枢”理论浅析乌梅丸通利枢机之用
五谈肝与咳、喘、哮
——肝与枢机密切相关对肺之影响*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春季养肝食何“味”
贝西•黑德《枢机》中的爵士之声
从少阳主“枢”论小柴胡汤治疗荨麻疹的应用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68例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中医护理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