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新 于保罗 马玉侠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蒸脐法是将药物研成细末填满脐部,或用面圈固定药物,加盖槐皮或生姜,上置艾炷进行施灸的一种方法,也称炼脐法、温脐法或熏脐法[1]。蒸脐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脐疗方法,虽然其适应证较广泛,但目前临床应用相当有限。笔者不揣陋昧,整理了古代蒸脐法的适应证,希望能对蒸脐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些许参考。
1.1 阳虚证
1.1.1 虚寒 鲍相璈《验方新编》:“蒸脐补气散,此药治气虚体倦,肚腹畏寒,下元虚冷等症极效。五灵脂、夜明砂、枯矾各一两,共为细末……久久行之,不可间断,受益无穷。”[2]
1.1.2 泄泻 宋朝名医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中记载了几则医案,“予尝患痹疼,既愈而溏利者久之,因灸脐中,遂不登溷,连三日灸之,三夕不登溷。若灸溏泄,脐中第一,三阴交等穴乃其次也。”“泄泻宜先灸脐中,次灸关元等穴。”[3]王执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单纯灸脐对治疗慢性腹泻有很好的疗效,笔者亦在临床和科研中发现,隔药灸脐(即蒸脐法)对治疗慢性腹泻和肠易激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1.2 实寒证
1.2.1 中寒腹痛 龚廷贤《万病回春》记载了蒸脐法治疗寒邪直中三阴之腹痛:“蒸脐法,用麝香、半夏、皂荚各一字为末填脐中,用生姜切薄片贴脐上,放大艾火灸姜片上,蒸灸二七壮,灸关元、气海二七壮。热气通于内,寒气逼于外,阴自退而阳自复矣。”[4]261龚氏所载此方流传甚广,后世医家多以此疗中寒,如武之望的《济阴纲目》、李中梓的《伤寒括要》等所治中寒腹痛皆用此方。清代蒋示吉更是在《医宗说约》中将此方以歌诀的形式记录下来,如“舌卷囊缩指甲青,脉绝蒸脐不可忽”[5]。
1.2.2 胸腹结痛 丹波元坚《杂病广要》:“蒸脐法,治胸腹结痛不可忍,以此蒸之。丁香、木香、茴香、肉桂(各一钱),香附(五钱)……令药气内通,则痛随已。”[6]孙文胤《丹台玉案》:“神仙蒸脐法,治一切肚腹疼痛。毋论虚实,气血痰食等症,一蒸即愈,屡屡神验。 ”[7]231
从古代文献记述来看,蒸脐法治疗的脾胃病包括泄泻、痢疾、腹痛、痞满等,大体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不完全性肠梗阻、各种急慢性胃肠炎等。
2.1 不孕症 李梴在《医学入门》中记载了一首治疗不孕的蒸脐方——温脐种子方,介绍如下:“五灵脂、白芷、青盐(各二钱),麝香(一分)为末,另用荞麦粉水和成条,圈于脐上,以前药实于脐中。用艾灸之,妇人尤宜。但觉脐中温暖即止,过数日再灸,太过则生热也。”[8]285张景岳《类经图翼》:“神阙,当脐中。一曰纳炒干净盐满脐,上加浓姜一片盖定,灸百壮;或以川椒代盐亦妙。妇人血冷不受胎者,灸此永不脱胎。”[9]
2.2 月经病 吴正伦《养生类要》:“蒸脐法,治妇人月经不通或癥瘕血块,脐腹作痛,此方神效。乳香、没药、血竭、沉香、丁香(各三钱),麝香(一钱),上六味各另研,青盐、食盐、五灵脂、两头尖(各六钱),四味共为末。上各末和匀,外用麝香少许,安入妇人脐内,次将面作条方圆一寸,绕脐围住,安药末于内,令满,以槐树皮方圆一寸盖上,皮上钻三孔,用大艾炷灸之,月经即通,血块即消,累用神效。”[10]龚廷贤《万病回春》:“彭祖小接命熏脐秘方,每年中秋日熏蒸一次,却疾延年,彻上部之火邪,去心肠之宿疾,妇人月信不调,赤白带下…并皆熏之。”[4]316
从文献对症状的描述来看,蒸脐治疗的妇科病包括不孕症、经闭、痛经、月经不调、癥瘕血块、带下病等,类似于西医学中的排卵功能障碍、多囊卵巢综合征、痛经、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以及生殖器肿瘤等。
邹存淦《外治寿世方》:“太乙真人熏脐法,通治劳伤失血及阴虚、遗精、白浊、阳痿、精神倦怠、痰火、妇人赤白带、子宫冷诸症。麝香、龙骨、虎骨、蛇骨、附子、木香、丁香、乳香、没药、雄黄、朱砂、五灵脂、夜明砂、胡椒、小茴香、青盐、两头尖(各等分),以麝填脐眼,荞麦圈脐外,填药盖槐皮,艾灸之,汗出病已。慎风寒戒油腻生冷酒色等。”[11]龚廷贤在其著作《寿世保元》和《万病回春》中分别记载了“益府秘传太乙真人熏脐法”和“彭祖小接命熏脐秘方”两首蒸脐方,两者都是强身保健的名方,依法熏蒸能疗诸虚百损,益气延年。早在汉代《五十二病方》中就有通过中药填脐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记载,如“取桂、姜、椒、皂荚……即取入中身孔中,举,去之”[12]。此处所说的“中身孔”即肚脐。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在中药填脐的基础上加艾灸熏脐治疗此病效果较好。
蒸脐治疗的虚损性疾病范围较广,可谓诸虚百损,无所不疗,而其中男性病主要包括阳痿、遗精、早泄、尿浊、不育等,类似于西医学中的男性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精囊炎、乳糜尿、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
4.1 阴毒伤寒 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较早地记载了用蒸脐法治疗中寒重症和阴毒伤寒等急危重症,如:“如寒中少阴肾经,寒热手足甲唇皆青,舌卷囊缩,脉伏绝者,用蒸脐法及大剂姜附温之,不然则死矣。”“阴毒伤寒……如汤药不受,面唇指甲青黑色,或时郑声,舌卷囊缩,烦躁,冷汗不止,腰背眼痛,此皆阴寒毒气入深,急用蒸脐法,如手足温暖即止,知人事者生。”[13]
4.2 噎膈 孙文胤《丹台玉案》载蒸脐法可治疗危重病,如:“神仙蒸脐法,治噎膈,极危重症,服药不效,用此法神验。并一切五劳七伤,诸虚百损,遗精白浊,痞块蛊胀,中风不语,妇人赤白带下,效妙种种,不能尽述。大附子(一个,重一两,童便浸焙),人参、白茯苓、鹿茸、青盐、莲蕊、真川椒(各一钱),上为细末,填入脐中,外用槐钱盖上,将蕲艾灸五壮为度。”[7]213
4.3 脱阳 《丹台玉案》:“大吐大泻或房欲过度,大耗真元,阳气既去,阴血不能固守,亦随而脱去也。”[7]93孙氏治此证,外用蒸脐法,内服回阳汤。
4.4 鼓胀 《丹台玉案》:“神仙蒸脐法,治鼓胀,服药难于取效,内服换金丹,外用此法。”[7]240
4.5 霍乱欲绝 《丹台玉案》:“蒸脐法,治霍乱欲绝。但胸中微有热气。用盐填平脐中灼艾不计壮数即苏。 ”[7]211
4.6 中风 《景岳全书》:“灸非风卒厥危急等证,神阙,用净盐炒干,纳于脐中令满,上加厚姜一片盖定,灸百壮至五百壮,愈多愈妙,姜焦则易之。或以川椒代盐,或用椒于下,上盖以盐,再盖以姜灸之,亦佳。 ”[14]
蒸脐法治疗的危重病有阴毒伤寒、霍乱、噎膈、鼓胀、中风、脱阳等,类似于西医学中的急性左心衰、食道癌、肝癌、食道贲门失弛缓症、肝硬化腹水、急性脑血管疾病等。
综观文献,蒸脐疗法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内科疾病的治疗,特别是胃肠系统疾病和男女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所治月经不通、癥瘕血块、宫冷不孕、脐腹疼痛以及寒中少阴、遗精白浊、阳事不举、下元虚冷等症无论虚实皆可应用,还可用于危重病的治疗。李梴《医学入门》一书对炼脐法的适应证有较详尽的论述:“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及久嗽久喘,吐血寒劳,遗精白浊,阳事不举,下元极弱,精神失常,痰膈等疾,妇人赤白带下,久无生育,子宫极冷,凡用此灸,则百病顿除,益气延年。 ”[8]283
蒸脐法可用于诸虚百损和预防保健,临床上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内科疾病的治疗。虽然蒸脐可以治疗众多疾病,但并不是所有的疾病蒸脐是首选方法,从笔者多年来在脐疗防治疾病的应用体会来看,蒸脐法在胃肠病、妇科病、男性病、虚弱及衰老性疾病等方面发挥着较其他病症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挖掘古代文献,笔者发现蒸脐法在治疗急危重症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目前限于施术者的操作水平、患者的接受程度以及当前的医疗体制等种种原因,蒸脐法在治疗大病重病甚至是急危重症方面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丹台玉案》等古代文献的记载来看,古人治疗急危重症通常是内外合治,或蒸脐配合汤药,或汤药配合蒸脐,总以使人恢复健康为目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汤药不受”的患者,作为外治法的蒸脐将显得尤为重要,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甚至会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疗法。笔者认为,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可逐渐将蒸脐法引入急危重症的治疗,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提高疗效,使这一古老的外治法在今天焕发生机!
[1] 高树中.中医脐疗大全.济南:济南出版社,2009:21
[2] 清·鲍相璈.验方新编(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78
[3] 张威,主编.中华医书集成第十八册·针灸资生经.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53
[4] 明·龚廷贤.明清名医全书大成·万病回春.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5] 清·蒋士吉.医宗说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61
[6] 日本·丹波元坚.杂病广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959
[7] 上海中医文献研究所古籍研究室,选.丹台玉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8] 明·李梴.医学入门(上).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9] 明·张介宾.明清中医名著丛刊·类经图翼.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629
[10] 明·吴正伦.养生类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309
[11] 清·邹存淦.珍本医书集成(第三册)·外治寿世方.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68
[12] 马继兴.马王堆古医书考释.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55
[13] 明·孙一奎.明清名医全书大成·赤水玄珠.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18
[14] 何清湖,周慎,主编.中华医书集成第二十八册·景岳全书.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