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丽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在高校中,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将课程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两种形式,人体解剖与生理学被定为考查课。这种考查课和考试课之分,虽然可以让学生抓住本专业的重点科目学习,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一些弊端。首先,作为考查课程,学校不组织统一考试,由任课老师随堂进行,由此学生不够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受到了影响。出现上课听讲不专心,课堂上看专业课的书籍、甚至缺课等现象。其次,人体解剖与生理学课程实际包含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两门课程的内容,考查课的课时少,但内容广泛,名词术语繁多且抽象难懂,如仅依靠课本和教师讲解,难以摆脱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会有畏难心理。再次,考查课的考核形式不够客观,随意性较大,以写论文或平时成绩作为期末成绩,很难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已变得至关重要了。笔者在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考核方法的完善等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新教学计划中,《人体解剖与生理》作为考查课从原来的36学时减少到32学时。解剖与生理学知识不但更新很快,而且课程内容繁多,课程内容与授课学时数比例失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针对专业特点,认真研究教材规律,以功能和机理讲解为主,结构讲解为辅,遵循“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形态结构阐明生理意义,将形态结构和功能有机地融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渗透,基础与前沿相结合。因为它不但与遗传学和生物化学密切联系,而且还与电子学、力学和化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同时应把分子生物学、生物科学技术的一些新概念、新理论有机的融合到人体解剖与生理学中。其次,内容应有所舍取,突出重点,细化学时分配,保证重点内容教授的课时数。根据专业特点,对于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应详细讲解。如神经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功能部分不仅重要而且晦涩难懂,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多占用一些学时把知识点讲解透彻。而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和血液可简单讲解,其它章节内容可由学生自学完成。通过以上优化达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目的,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考查课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如何让学生主动来到课堂,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根本目的。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游刃有余就得有大量的知识储备,除了要大量的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还要熟悉教学大纲,熟悉每一章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深刻理解和把握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穿始终,如启发式教学、探讨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等方法。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会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进来,真正的实现共同学习。其次,教师要做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由于学时的压缩,教师无法把所有内容都详细介绍,教师在讲课时应侧重把重点章节的主要问题详细介绍,分析到位。最终把难以理解的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根据大纲要求把相关内容为主题布置给每一个同学,提前安排学生预习,查找大量的资料,制作PPT然后上台讲授,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和总结。首先,教师在安排讲课任务时,可以结合内容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查阅资料和制作幻灯片,这样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在讲授的时候真正的成为了一个“主角”,而其他的学生也是很认真的参与问题的讨论和探索。学生不但想了解自己的讲授是否会引起共鸣和讨论,而且更加期盼其他同学的表现。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做的很好,课堂也真正的成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其次,教师作为指导者,起到了指引和促进的作用,在学生讲解后进行即时评价。教师主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讲解方法、表达总结能力、板书书写、PPT制作的内容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点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给予表扬和鼓励时起到很好的激励和导向的作用,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教师针对每个学生讲授的内容即兴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可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通过这样一个环节的实施,不但是学习能力的体现,也是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
学生将每章内容讲授结束后,教师会根据学生讲授的情况进行查缺补漏。如有的内容拖沓冗长,重点、难点不突出;有的内容学生觉得难以理解,无法讲解清楚;有的PPT制作粗糙,听课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当教师再讲解总结时,学生们就会很认真的听讲和思考,一是讲解的学生要听明白自己讲述不清楚的内容;二是想知道自己课件的主要问题。通过学生的主讲和老师的穿线、总结、讲授使学生真正的掌握了知识点,也使每章的教学内容得到完善,教学进度得以掌控。
成绩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学生有权利知道期末考核的方法。以往考查课的考核都是由任课老师出题学生答题的考核模式,随意性大,主观性强,甚至根据个人喜好来打分。要想体现评价体系的公平性,考核标准通常是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为了更具有可比性和较强的说服力,将考核方式分为平时成绩和现场考试两个环节。考核标准中包含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具体方法如下: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70%,由出勤率、课堂表现等方面构成。具体量化的指标是出勤率占20%、课后作业占10%、课堂表现占30%、出题情况占10%。其中课堂表现包括章节讲解和现场解答问题。考核方法在学生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就以表格的方式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期末成绩是如何计算的,力求做到了公开和公平。在实施中,严格遵守定期抽查。通过具体数据的给出,学生的积极性和好胜心都被调动出来,学习兴趣高涨。
首先,理论课全部讲授结束后,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经过讨论后给出5道考试题,考试题涵盖了本门课程的重点知识,教师根据学生出题情况进行打分。其次,教师对这些题目进行审查合格后再随机发放给各组学生,学生现场笔试解答,课后由教师评析给出成绩,现场考试占总成绩的30%。这种随机的现场考试能很好的反应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改革,不但使教师的职能、教师的教学发生了转变,也使学生对考核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学生在与教师的合作与指导下,都能很好的进行预习并积极地投入到讲课之中,每个人都努力做到最好,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在准备讲课教案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而且重点知识掌握良好。同时通过客观的量化评价标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能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以学生为主体,让其大胆的表现自我,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学好一门课的根本,才能将考查课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1]杨玲,胡凯猛.组织学与胚胎学考查课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8):694-695.
[2]马雪泷.《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黄山学院学报,2011,13(3):134-135.
[3]李亚君.考查课讲授方法及成绩评价的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