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采用B超诊断的价值分析

2015-04-15 21:26胡大海贵州航天医院贵州遵义563003
吉林医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暗区肿瘤性B超

刘 敏,刘 靓,胡大海(贵州航天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3)

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采用B超诊断的价值分析

刘 敏,刘 靓,胡大海(贵州航天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3)

目的:分析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采用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0例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患者,均采取B超诊断,并对比术后病理诊断,分析B超诊断效果及表现。结果: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超声诊断符合28例,占93.3%,与术后病理检查无明显性(P>0.05)。结论:B超诊断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具有较为显著的近期疗效,诊断率高,临床价值高,值得临床应用。

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B超;诊断价值

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是临床常见疾病,临床触诊是以往检查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的主要方法,但检查人员的操作经验以及淋巴结的大小、性质及部位等都会影响诊断效果[1]。B超是目前临床疾病诊断的常用方法,应用广泛,其本身所具备的无创、无痛、可重复等优势,促进了B超的应用。为了明确B超在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笔者以30例患者为例,采取B超诊断,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30例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患者,面部淋巴结性肿块患者2例,颈部淋巴结性肿块患者28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6~60岁,平均(42.6±2.3)岁。

1.2 诊断方法:使用飞利浦iU22高频彩色血流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2 MHz。患者取仰卧位,取枕头垫在颈部下面,行面部和颈部多切面扫描,仔细观察淋巴结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髓质等情况。

2 结果

2.1 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超声及术后病理检查分析: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3%(28/30),经病理诊断,炎性反应性淋巴结肿块18例,占60%;肿瘤性淋巴结性肿块12例,占40%。B超诊断出炎性反应性淋巴结肿块18例,符合率为100%,肿瘤性淋巴结肿块10例,占83.3%。因此,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超声诊断符合28例,占93.3%,与术后病理检查无明显性(P>0.05)。

2.2 颈部淋巴结性肿块超声诊断特征:炎性反应性淋巴结超声特征表现为:淋巴结性肿块多发,直径在10~20 mm,为类圆形形状,有规则形态,边缘清晰,内部回声呈均匀性。肿瘤性淋巴结肿块超声特征表现为: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多发,双侧颈部同时出现,直径在20~70 mm,为类圆形形状,边缘清晰,部分聚集相连,内部有中等强度或较弱密集光点,均匀或不均匀分布,中央有液化小暗区。淋巴瘤:不规则形态,直径在30~40 mm,边缘清晰,内部有中等强度密集光点,中心小暗区不规则。转移癌性淋巴结肿块:轮廓模糊,边缘模糊,肿瘤内部有不均匀回声,后方回声减弱。

2.3 良性和恶性淋巴结性肿块的超声表现:良性淋巴结性肿块超声表现为:为椭圆形形状,边缘清晰,淋巴结内部回声为髓质增宽,加强,皮质变窄,回声稍均匀。恶性肿大淋巴结肿块表现为:类圆形形状,部分融合,边缘模糊,内部回声主要是皮质低回声,髓质及门部强回声变形不规则、偏移、缩小或消失。

3 讨论

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是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关键组成部分,机体各部分的癌症会转移到面颈部淋巴结,同时全身性疾病导致淋巴结性肿块也多发生在颈部,因此,临床必须要重视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尤其是颈部淋巴结性肿块,而颈部淋巴结性肿块占到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的主要部分,在本组30例患者中,面部淋巴结性肿块患者2例,颈部淋巴结性肿块患者28例。以往在诊断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时,多采用临床触诊,但在临床触诊时,检查者的诊断经验,淋巴结的大小及部位等都会影响诊断准确率。B超是现今临床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其本身具备的无创、无痛、可重复等优势促进了B超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2]。

通常情况下,淋巴结表面覆盖被膜,为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被膜中有多条输入淋巴管穿越,与淋巴窦连接。淋巴结一侧凹陷,淋巴结实质为被膜下方皮质及近中心髓质,通常采用超声可探查到正常淋巴结[3]。采用B超检查面颈部淋巴结,具有独特的超声图像表现,同时在不同疾病中具有一定特征。在本组研究中,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超声诊断符合28例,占93.3%,与术后病理检查无明显性(P>0.05)。由此可见,采用超声诊断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具有显著作用,诊断符合率高。在B超图像表现中,面颈部淋巴结的包膜回声较为光滑清晰,内部为实质暗区,光点细小,均匀分布,后部轻度回声增强。在超声图像表现中,炎性反应性淋巴结病程长,增长速度慢,病情不同,数量也不同;中心部位有液化小暗区。肿瘤性淋巴结肿块超声特征表现为: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多发,双侧颈部同时出现,为类圆形形状,边缘清晰,部分聚集相连,内部有中等强度或较弱密集光点,均匀或不均匀分布,中央有液化小暗区。且肿瘤性淋巴结肿块无明显症状,增长速度快,无压痛。因此,通过B超诊断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具有显著疗效,检查者必须要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掌握病情基本情况。综上所述,B超诊断面颈部淋巴结性肿块具有较为显著的近期疗效,诊断率高,临床价值高,值得临床应用。

[1]赵艳华,董伟华.高频超声在颈部淋巴结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影像技术,2007,22(12):84.

[2]蔡素娜,胡智慧,邹 青,等.高频彩超在颈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110.

[3]武建中,张俊平.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诊断价值[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11):977.

2014-08-16 编校:朱林]

猜你喜欢
暗区肿瘤性B超
胆囊肿瘤性息肉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征
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分析鉴别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写字的尴尬
基于配准图像与水平集算法的宫颈荧光多生暗区分割方法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阴道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
光束分析仪测量高阶拉盖尔高斯光束暗区半径研究
杭州市三年消除城市照明暗区3098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