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的内涵与文化特征

2015-04-15 20:02:22刘春援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医者周易黄帝内经

★ 刘春援 (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330004)

什么是中医?有人会说中医就是中国医学,与西医相对而言,这就是不懂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不懂中医的表现。

1 中医的内涵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在长期与疾病、创伤的斗争实践中,创造了光彩夺目的中医治疗经验与理论著作,对中华民族的繁衍与丰富世界医学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医典名著,是人类医药宝库的精华。古代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为独特的医药体系,处处闪烁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这种医药体系即称之为“中医学”,简言之“中医”。那么,中医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事实上,将中国医药学称之为“中医”,并不仅仅因为其诞生在中国,而是有其更加宽泛和深刻的内涵。

1.1 “中”的内涵 中医的“中”字,既取“中国”“中华”的“中”,更重要的是与孔子《中庸》之“致中和”思想关系密切。《中庸》指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节谓之和。”又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而中医治疗学中有“中病即止”的原则,唐·刘禹锡《寓林折枝·鉴药》云:“然中有毒,须其疾瘳而止,过当则伤和,是以微其剂也。”由此可见,中医,也可以说是“中和之医”,是中和之道的简称。中和之道,即中庸之道:不偏谓之中,不倚谓之庸。其渊源于儒家学说。中华民族主张“和为贵”的文化思想,其所诠释的就是:万事万物都以和谐、中正为贵。凡事不激不厉,不偏不倚,方能进能退,左右逢源。这就是中庸之道的精神。中医从整体出发,追求的也是人体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并且,在临床实践中,中医也确实体现了游刃有余、灵活多变的特性。所以,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中医都与“和为贵”及其中庸之道一脉相承。

1.2 “医”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中医学对于“医”字的理解是多方位、多角度的。

1.2.1 医者,抑也 抑,即抑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医疗活动最初起源于抑制疾病。抑制疾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得病之后,不让其发展。为达此目标,中华文化中有了“神农、岐伯尝百草”的实践与理论。抑制疾病的第二个方面,也就是“医”字的第二个内涵。

1.2.2 医者,颐也 颐,在此作保养解。《易·序卦》曰:“颐者,养也。”唐·韩愈《闵己赋》:“恶饮食乎陋巷兮,亦足以颐神而保年。”保养,就是养生。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几乎每一部的内容中都有养生的内容,《周易》的“潜龙勿用”,《老子》的“道法自然”,孔子的“仁者寿”及孔、孟的人格精神修养,《吕氏春秋》的“知本去害”等,都是关于保护生命抵制疾病的论述。而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和百科全书的《黄帝内经》,则可以说是阐释如何养生抑病的经典巨著。如:“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素问·移精变气论》)“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此外,《黄帝内经》中还把一些专门阐释遵从宇宙自然阴阳规律,调养人体阴阳气血的篇章都冠名以“大论”,这也体现了《黄帝内经》的“医者,颐也”的深刻内涵。

1.2.3 医者,宜也 中医追求人体最适宜的生理状态,就是阴阳相宜,气血相宜,人体内脏与体表相宜,全身经络相宜,人与自然环境相宜,人与社会环境相宜,等等。在治疗学中又强调“三因制宜”,即: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1.2.4 医者,易也 易,在此有多重含义:①指变,即变易。如《明医指掌》:“易者,变易也。”《小儿药证直诀》:“变者,易也。”②为《周易》之简称。《周易》也叫《易经》,易经,即变经。其所阐释的就是自然界阴阳、六气、五行等自然现象变化的规律。《周易》所揭示的真理就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这么一条哲学定律。再说“医者,易也”之内涵:由于“易”有上述二种含义,那么,“医者,易也”也应该有二种含义。一是指中医临床当随机应变,知常达变,灵活变通。即医者要懂得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善于分析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高明的医生。二是强调中医学和《周易》之间的关系。既然《周易》揭示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规律,而人是世界物质之一,那么,人体也是一个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如此,研究人体就必须研究《周易》,因为其理相通。《医旨绪余》曰:“医之理,可比《周易》。”明代医家张景岳云:“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明代医家孙一奎也说:“深于《易》者,必善于医;精于医者,必由通于《易》。”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1.2.5 医者,意也 “医者,意也”语出《后汉书·郭玉传》:“郭玉,和帝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而医疗贵人,时或不愈。帝乃令贵人羸服变处,一针即瘥。如玉诘问其状。对曰: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此处是讲针刺治病之法,针刺能否起效,在于针扎下去能否“得气”,而要达到“得气”之效果,医者必须聚精会神,以医者之神,去会患者之神。《灵枢·本神》云:“凡剌之法,先必本于神。”不仅是针刺,药物治疗也是一样,要懂得“意会”,注重悟性。“医者,意也”的另一层含义还包含有中医心理学的内容,即要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之后,才决定是施针遣药,还是言语开导,或用其他治疗方法。

1.2.6 医者,役也 役,作动词为“会意”之义,作名词则为“劳役”之义。“医者,役也”名、动词二义均有:作动词,同“医者,意也”;作名词解,意指医生是一个很辛苦、劳累的职业,既要有不畏辛劳、不畏寒暑的吃苦精神,还要有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的人格。公立医院不是企业,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公立医院的医生自然也不是一个能赚钱的职业,更多的时候是在奉献,甚至是在透支自己的心血和体力。

1.2.7 医者,义也 义,在此解释为:公正的道理,正直的行为。医生是道义的传授者和守卫者。正如希波克拉底誓言(即医学生誓言)所说:“我将要凭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医业;病人的健康应为我的首要顾念;我将要尊重所寄托给我的秘密;我将要尽我的力量维护医业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我的同业应视为我的手足;我将不容许有任何宗教,国籍,种族,政见或地位的考虑介于我的职责和病人间;我将尽可能维护人的生命……即使在威胁之下,我将不运用我的医学知识去违反人道。”

1.2.8 医者,一也 一,即“道”。“道”是万物的本源,“道”是唯一不变的真实。道,即规律、法则。在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学中,一,即是“道”,亦指“气”。《庄子·知北游》云:“通天下一气耳。”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人之一生,一气而已。医者,一也,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大道不二,万妙归一。

2 中医学的文化、科学特征

通过上述中医内涵的阐释,意在以“中”和“医”来说明中医学的传统文化特征,其内容归纳起来就是以下五个方面:(1)中和之道的医理。(2)天人合一的整体观。(3)人命至重,以人为本的医德观。(4)动静互涵、阴平阳秘的恒动观。(5)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疾病防治观。

此五个方面之内容全部在上述“中”“医”的内涵之中。

对于中医药的理论,特别是《黄帝内经》之学说,现代实验科学不能进行论证,这并不能说明这些理论不科学。恰恰相反,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中医药理论是超级科学!现代实验科学发展至今,其现有的实验手段和水平,还不能对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进行客观、全面而准确的验证。这也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要认清的事实。

猜你喜欢
医者周易黄帝内经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大众文艺(2021年6期)2021-04-22 01:58:14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我是医者
草原歌声(2020年1期)2020-07-25 01:45:18
非常医者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甜甜的“蝴蝶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