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苏226300)
D-二聚体联合24h尿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杨平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苏22630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D-二聚体和24h尿蛋白水平、临床意义及D-二聚体和24h尿蛋白两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72例PNS患者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散射比浊法测定PNS患者和对照组24h尿蛋白含量。结果:D-二聚体含量,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为(2.75±0.89 mg/L),对照组为(0.25±0.2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尿蛋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为(6.68±4.52 g/24h),对照组为0.01±0.01 g/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和24h尿蛋白二者含量成正相关(r=0.583,P<0.01)。另外D-二聚体含量,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功能正常组为(1.74±1.34 mg/L),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组为(3.02±1.5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尿蛋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功能正常组为(5.08±3.22 g/24h),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组为(7.81±4.83g/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组的血浆D-二聚体、24 h尿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和恶化,血浆D-二聚体和24h尿蛋白的水平也会随之逐步增高。同时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24h尿蛋白水平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情监测、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D-二聚体;24h尿蛋白;肾功能不全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是临床较为常见一种的肾脏疾病,主要因为肾小球滤过膜血浆蛋白胶体通透性增强,清蛋白(Alb)大量丢失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水肿。同时患者往往存在血小板功能改变,凝血系统激活,内源性抗凝因子丢失,纤溶系统活性降低等导致高凝状态;利尿剂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均可加重此种高凝状态;肾小球凝血系统的激活和内皮功能的损伤也会参与发病[1-2]。
D-二聚体(D-Dimer)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再由纤溶酶水解后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及纤溶功能和状态[3-5]。本文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72例,检测其D-二聚体和24h尿蛋白,讨论其临床意义。
1.1 病例选择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72例,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18~70岁,平均(34.2± 11.4)岁,其中伴有肾功能不全者2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PNS诊断标准,并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正常对照组为体检的健康正常人30例,年龄22~68岁,其中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7.3±15.6)岁。所有病例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凝血功能异常、肝硬化、肿瘤等疾病。两组观察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和健康对照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约2mL与BD真空采血管,用0.109 mol/L枸橼酸1∶9抗凝,3 000rpm离心15min,检测D-二聚体。血浆D-二聚体测定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日本Sysmex-CA7000),检测方法为免疫浊度法。患者和对照组留取当天上午8时到次日上午8时24 h尿送检。24 h尿蛋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OLYMPUS-2700)、罗氏试剂,散射比浊法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与24h尿蛋白的关系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检验。
2.1 2组人群血浆中D-二聚体和24 h尿蛋白结果比较 D-二聚体含量,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为(2.75±0.89 mg/L),对照组为(0.25±0.2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尿蛋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为(6.68±4.52 g/24h),对照组为0.01±0.01 g/ 24h,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血浆D-二聚体与24h尿蛋白相关性分析 7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24h尿蛋白两者含量存在正相关性(r=0.583,P<0.01),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2.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功能正常组和不全组血浆D-二聚体和24h尿蛋白含量比较 D-二聚体含量,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功能正常组为(1.74±1.34 mg/L),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组为(3.02± 1.5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尿蛋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功能正常组为(5.08±3.22 g/ 24h),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组为(7.81± 4.83g/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蛋白后,在因子ⅩⅢa的作用下交联在血管壁上,交联蛋白在裂解时形成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唯一目前可直接反映凝血和纤溶生成的活性分子信标,其价值优于FDP。D-二聚体水平的增高提示体内有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和纤溶发生,其含量的改变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指标[3-5]。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的蛋白(白蛋白)由于从尿液中大量流失,导致低白蛋白血症,由于代偿作用导致促进白蛋白在肝脏中合成增加,同时伴有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Ⅶ、Ⅷ、Ⅹ等含量明显增多,而抗凝血酶Ⅲ含量减少,这些因素均会导致患者发生高凝状态。另外由于肾病综合征患者水肿的原因,水分进入组织,促使血液中有形成分增加、血液浓缩、机体凝血系统处于较亢进状态。进而导致血液中的各种凝集前因子均增加,抗凝及纤溶活性的机制受损[6]。另外血小板凝集能力过强、纤维蛋白和因子Ⅷ水平增高。体内天然抗凝物质抗凝血酶Ⅲ和游离蛋白S的血浆水平下降,纤维蛋白降解能力降低。纤维蛋白肽A水平上升,提示血栓过度形成。以上大部分紊乱与低白蛋白血症和蛋白尿密切相关[7]。
Assouad等[7]指出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状态的严重程度与低白蛋白血症的血浆白蛋白浓度密切相关,特别在白蛋白低于20g/L时,患者发生肾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因为低白蛋白血症时,患者体内的花生四烯酸与血浆白蛋白结合下降,最终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A2上升。而造成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是大量血清白蛋白从尿中排出,形成蛋白尿。以上表明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在造成患者的高凝状态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9-10]。
及时准确的监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高凝和纤溶状态对临床病情监测、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结果显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还发现,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肾功能不全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者(P<0.05),提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肾小球局部存在高凝和继发性纤溶,且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进展与恶化过程中,D-二聚体升高更为明显。分析主要原因可能与D-二聚体在体内主要以肾脏排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时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D-二聚体在体内的半衰期相应延长;同时伴有肾功能不全时,抗凝血酶、纤溶酶原丢失减少也会进一步导致纤溶酶活性增强。因此,临床在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时,D-二聚体升高者要考虑予以适当的抗凝和溶栓药物,同时要结合患者肾功能和24h尿蛋白指标情况,检测D-二聚体对判断患者血栓形成和血栓溶解情况,指导合理用药是非常有价值的。同时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与肾功能损伤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数据表明D-二聚体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性。说明D-二聚体水平越高,24h尿蛋白越多,肾功能损伤越严重。r不完全等于1,表明D-二聚体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呈一定相关性,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应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临床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低蛋白血症、高24h尿蛋白及高D-二聚体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往往存在程度不一的高凝状态,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的患者,随着
抗血小板、抗凝及溶栓治疗的药物的及时使用,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预后也比较好,对治疗效果也比较满意,D-二聚体水平也逐步呈下降趋势。有些高24h尿蛋白及高D-二聚体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虽无明显栓塞,但血浆白蛋白低于20g/L,同时使用抗血小板、抗凝或溶栓治疗的药物,尿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呈下降趋势者,对治疗效果也比较满意,预后也比较好,而对于D-二聚体水平高,高24h尿蛋白又未及时抗血小板、抗凝及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生血栓形成较多,治疗效果及预后就比较差。
因此,D-二聚体可以作为衡量和判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凝与纤溶状态的较好参考指标。同时结合24 h尿蛋白的检查,可以更好的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病情监测、治疗和预后作出全面判断。
[1]王远.肾病综合征患者检测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273-273,274.
[2]胡石炜,张道友,杨利才,等.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抑制物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2,18(18):3085-3087.
[3]陈薇,王德光,任伟,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安徽医药,2002,6(3):50.
[4]聂昀,王鸿利,邵慧珍.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杂志,1994,1(3):126-128.
[5]黄尉国,王鸿利,张颖琪,等.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2):71-74.
[6]徐明,王怀莲,李敏.血浆D-二聚体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86-87.
[7]Kanfer A.Thrombosis and disorders of homeostasis in nephritic syndrome[J].Nephrologie,1992,13(4):151-157.
[8]Assouad M,Eknoyan G.Does the choice of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adversely affect the hypercoagulability associated with renal disease[J]?Am J Nephrol,1998,18(3):175-178.
[9]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0]欧三桃,陈明.低白蛋白血症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J].医学综述,2003,9(3):164-167.
R586
B
2015-05-13
1006-2440(2015)04-03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