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严重创伤262例院前急救

2015-04-15 18:47:58印建军
交通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受伤者伤员急诊科

印建军,陶 旭,张 明

(南通市急救中心,江苏266006)

交通事故严重创伤262例院前急救

印建军,陶 旭,张 明

(南通市急救中心,江苏266006)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严重创伤院前急救的成功经验与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62例交通事故严重创伤伤员接诊记录资料,运用回顾性分析的统计方法,总结院前急救经验。结果:242例患者获得成功转运,20例死亡,其中成功转运率与病死率分别为92.3%和7.7%。结论:正确的院前急救措施,入院后的急诊科抢救,加上重症监护室的细致治疗与处理,多科室的联合救治,是保证患者获得成功转运的重要举措。

交通事故;严重创伤;院前急救

严重创伤急救需要“黄金一小时”[1],从我中心2010年1月—2015年1月间对于交通事故严重创伤262例伤员的急救处理来看,将院前急救与急诊科急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联合起来,可以使患者的生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保证,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中心接诊的院前急救的交通事故中严重创伤伤员262例,男182例,女80例,年龄7~82岁,平均45岁。从治疗记录分析,选取的患者都属于正常健康的自然人,受到意外伤后,医务人员及时赶到事故现场对其采取急救措施,患者受伤后的就诊时间在15分钟~1小时。

1.2 损伤情况 262例严重创伤患者中,四肢受伤者为147例,躯干受伤者为53例,颅脑受伤者为39例,休克者为23例。院前急救之前出现昏迷者为19例,有脑疝者为6例。

1.3 救治方法 (1)院前急救:接到急救电话后,医务人员迅速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理,转运以及到达医院前给予生命体征监护。对受伤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初步了解;对其表皮的损伤情况细致观察;并通过与其对话,安抚等,了解其言语表达情况与神智状况;缓慢的使患者的四肢试验性小幅度活动,对其四肢受伤的状况进行了解;总体上将伤者的受伤程度,与可能性的损伤部位,以及伤者的耐受度初步了解与记录。对于较为严重的具有生命威胁的重伤者根据其具体情况迅速而直接的进行一系列急救,打开呼吸气道,进行静脉输液,使通路建立,对于出血部位进行包扎,对于可能受伤部位进行一系列的简单固定等。在做完这些初步的急救处理之后,将患者进行转运,使其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医院,进行治疗。(2)抢救和配合:在接到急救信息后,值班护士就应该根据具体的急救信息与拟转送医院所需准备的科室进行沟通,及时通知护士长,让院内的抢救组做好各种抢救准备。当伤员到达医院,及时将伤员转进医院急诊科室进行病员交接,根据不同的病情与危险程度进行分类,采用通常的重症、较重与较轻的程度,将伤员分到红、黄、绿不同的急救区域进行抢救治疗。譬如红区,就需要对接手术室,准备生命体征监护仪等,首先将伤员的生命体征进行维持,并根据具体情况施行手术治疗。在此过程中,应该注重指导接诊医师、手术医师、护士的多方配合,紧急联系患者家属,一方面对伤口进行清理,包扎,固定,另一方面护士也要做好协助抢救,在此时应该牢记,时间就是生命,尽可能的抢先对伤员做各种可能性的处理与治疗。如遇特大交通事故,保卫人员也应该是尽力做好现场的秩序维护,并且安排一定的人员对来到医院的家属进行相应安抚。

2 结 果

262例伤员中有242例伤员成功转运,抢救成功转运率在92.3%,20例死亡,病死率为7.7%,死因分别为:脏器功能衰竭7例,脑疝10例,重度休克3例。

3 讨 论

对于重症伤员及危急到生命的伤员,应该先保持其呼吸通畅,可以用通常的医疗常识,如听呼吸,

观察胸廓运动来了解患者的呼吸情况[2],缺氧程度,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插管或气管切开。由于交通事故出现严重创伤的伤员有时会因为心理因素或者身体方面的原因导致休克发生,此时可以尝试掐人中穴看其是否有反应。当有休克预兆时,应加强观察,做好抗休克的准备,根据医嘱进行血型配对,尿液检查,尿量记录,做到准确无误,还要对其体温,血压等各方面进行检测,及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与各种生理反应,要对各种脏器进行损伤检测,如心电图等。以及了解患者心理需求,观察其语言表达,可以更好的使病情得到准确的判断,同时也有利于患者各方面的处理到位。最后,应该注意脑外伤等,防止脑疝的突然发生,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损伤对于患者的挤压较大,易于出现各种估计不到的意外情况,所以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观察,做到准确的判断,防患于未然[3]。

通过对交通事故严重创伤伤员262例的院前急救,总结救治经验如下:首先,指挥系统应该灵活,强力,健全,对于各部门的调动应该有序,注重各科室的互相配合。完善的急救系统是急救的第一保证[4]。其次,抢救措施要适当,有效。抢救人员与抢救队伍建设应该进行专业训练,专业、有经验、细致入微、全面准备是保证伤员成功转运的前提。第三,硬件医疗设施要配置得当,技术要强。急救网络系统,呼叫系统等覆盖要全面。对于各种应急情况应该考虑到位,保证各方的通畅,但是同时应该具备在信息化失灵情况下的应急措施。从我中心的院前急救与处理工作来看,伤员的成功转运情况较好,成功率较高。

[1]白涛.现代创伤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21-25.

[2]刘喜文,刘冬焕,万宝珍,等.多发伤病人的急救系列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37-38.

[3]潘培珠.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5):354.

[4]王秀洁,檀桥,马满玲.关于二十一世纪急诊医学机制与模式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1999,19(7):442.

R459.7

B

2015-07-02

2015-07-06

1006-2440(2015)04-0340-02

猜你喜欢
受伤者伤员急诊科
伤员呵护队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爱情受伤者公约
涉牙之案谨慎判断
法制博览(2019年33期)2019-12-17 08:05:35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11-25 04:06:23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游泳中颈椎受伤的救助方法
游泳(2015年4期)2015-10-17 02:37:43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0
亟待建立重大事件伤员救助基金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