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能力建设思考

2015-04-15 17:56:34修长庆赵宏伟解放军65133部队卫生处沈阳110043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能力建设中心医院

修长庆,赵宏伟(解放军65133部队卫生处,沈阳 110043)

中心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能力建设思考

修长庆,赵宏伟*
(解放军65133部队卫生处,沈阳110043)

[摘要]结合中心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建设实践,定位具备的基本要求,分析存在的问题短板,研究建设的对策措施,加快提升机动卫勤分队核心保障能力。

[关键词]中心医院;卫勤力量;能力建设

Improvement of Service Capability of Mobile Medical Team in the Central Hospital

XIU Chang-qing,ZHAO Hong-wei*(Division of Health,No.65133 Unit of PLA,Shenyang 110043)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goal of mobile medical team construction of hospital,set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as the standard,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discussed,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speed up the upgrading of support capability of mobile medical team.

[Key words]central hospital; medical service manpower; construction of capacity

Hosp Admin J Chin PLA,2015,22(6) :528-529.

本部所属医院抽组“三所一队”四支机动卫勤力量,经过多年聚力建设和实践锻炼,初步实现计划方案配套齐全、基础设施规范完善、医疗救治业务熟练、应急行动紧张有序的建设目标,但总结建设经验,暴露的问题也比较明显。深入研究机动卫勤分队建设问题,对于提高应急卫勤保障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机动卫勤分队建设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机动卫勤分队经过逐年发展建设,建设标准逐步细化完善,建设要求更加具体实用,经受住了演习演练、抗震救灾、援外维和、抗击非典等急难险重任务检验,具备遂行保障任务能力。

1.1紧贴实战化要求机动卫勤分队建设必须以担负的作战保障任务为牵引,着眼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需求,充分考虑各种类型部队、多种作战行动、错综复杂战场环境,按照实战化标准组织建设。突出各项建设的实用性、遂行任务的便捷性、复杂条件的适用性,紧贴实战真储精练,确保随时能够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卫勤保障需要。

1.2着眼快速化反应机动卫勤分队主要担负应急保障任务,不确定因素多,在没有预知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不动则已,动则至急。短时间内要齐装满员,迅速机动,展开部署,紧急救援。实现快速化反应,要求预案计划配套实用、物资储备精细齐全、指挥方法灵敏高效、战备演练保持经常,确保遇有任务,迅即反应,全要素展开救援保障行动。

1.3适应野战化环境机动卫勤分队以应急保障为主,区别于基地医院既设保障,行动地域多是条件恶劣、地形生疏、气候多变的野战环境,要求抽组队员必须具备坚韧不拔的身心素质,物资存储运输尽量实现箱包化、模块化,装备器材携带方便、经久耐用,生活保障以单兵单装为主要保障形式,力求简单、方便、快捷。

1.4立足超前化储备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保障,机动卫勤分队担负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救援、药材供应等多重任务,且难度越来越大,各种伤情、病情、疫情将越来越复杂。必须针对创伤急救多、分散救援多、心理问题多等特点,着眼最困难最复杂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人员、技术、药品、器械的超前足量储备,满足执行不同任务的卫勤保障需求。

1.5具备科技化含量机动卫勤分队建设成果不能仅停留在小发明、小革新、土办法的低层面,遂行战时和突发事件卫勤保障任务,必须靠高技术卫勤装备和信息化手段作支撑。要充分借助运用军地技术保障资源,积极提高卫生装备器材的科技含量,具备与后方医院建立危急重症远程会诊条件,逐步建立并运用信息共享平台,能够用好系统用活数据,提高建设成果的信息含量和科技水平[1]。

2 机动卫勤分队建设的主要问题

随着应急卫勤保障行动的不断增多,机动卫勤分队已进入频繁使用时期,受检方式不断增多,但受组建时间相对较短、抽组形式寓编预任等特点制约,与遂行“两多”任务卫勤保障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2.1保障预案针对性不强虽然各级反复强调预案的重要性,多次组织培训,并持续组织保障预案修订和完善,但根本性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各类方案的情况预想片面单一,指挥关系模糊不清,行动程序简单粗糙。精细化程序不够,与实际保障任务明显不符。这类方案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普遍不强,在人员抽组、装备编配、物资筹备等方面也缺乏标准化响应程序,行动中必将造成工作定位不明确,作用发挥不明显。

2.2基础建设标准化不严虽然各支机动卫勤分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趋于完善配套,但很多设施设备并不具备通用性,不统一、不规范、不标准,以及功能单一、不成系统、无法形成保障链条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战备库室设施设备简陋、容积不够、要素不全、信息化管理水平滞后,难以保障任务需要。还有重复投入、重复研制、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脱离实际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2.3训练水平层次不高随着第一批抽组预任人员因年龄原因相继退出,资深队员仅占30%,新任骨干队伍组织指挥能力偏弱,抓训练招法少。以体能科目代替共同训练、以岗位工作代替紧急救治训练的现象比较普遍[2]。训练评价体系不科学、缺少常态化训练机制,全员全装全要素野外综合演练和与部队的协同对接训练组织较少,导致各要素配合不默契,卫勤保障能力达不到要求。

2.4支撑条件持续性不畅机动卫勤分队经过多年建设,人员抽组、装备器材、科技条件三大支撑要素持续性建设不够的问题逐步显现。抽组人员的优越性、优先权、荣誉感逐渐丧失,抽组人员年龄、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各类装备器材多年在野外低温、高温、多尘等恶劣条件下训练,经过多次演习、救灾等大项任务考验,损坏较为严重,加之维修补充和更新换代不及时,保障效能逐年下降。科研成果多用于申报奖项,成果转化和实际运用较少,背离建设方向。

3 机动卫勤分队建设发展的对策措施

机动卫勤分队经过周期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具备一定基础和保障能力。但仍需在实案化准备、模块化储备、实战化训练、标准化管理上持续用力,狠抓落实,提高机动卫勤分队核心保障能力。

3.1立足实用做预案紧紧围绕可能担负的“两多”任务,按照“一种威胁多个设想、一项任务多套方案、一种情况多种处置”的思路,做好预案的修订工作。要预测准各类情况,梳理清任务需求,考虑全应对措施,每个预案都要搞清“针对什么、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3],真正做到“拿来就能用,照着就能做”。强化依案演练,在实保中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不断充实完善,使分队人员清楚卫生勤务流程和救治任务分工,确保遇有任务,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3.2着眼实备抓战储按照“通用物资不重复,共用物资不减少,特殊物资不短缺”的原则,把机动卫勤分队配备的药品、器材重新整合,进行模块化改造,每个模块既能单独遂行救治任务,也能根据需要进行各种形式的组合。在装备和物资器材入库、装箱、上垛、装配载等方面落实“三分四定”(“三分”:携行,运行,后留;“四定”:定人,定物,定车,定位),降低库室物资存量,减轻配载运行压力。依托小型平板托车和野战叉车,平时按任务和功能装载各类物资,遇有任务即用即推,直接上车,实现装备物资的全机械化装运。加强信息化管理,运用扫描查询系统对物资的调整、补充、出库、入库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对使用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实现装备物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3.3按纲实训练精兵紧紧围绕训练大纲,紧贴使命任务,全要素、全员额、全时段落实机动卫勤分队训练内容。注重把专业训练与岗位练兵相结合,开展岗位练兵、质量排序活动,结合临床熟练掌握新的战伤救治技术和救治技巧,打牢专业训练基础。与科技攻关相结合,针对难点问题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讨、课题研究和经验总结,搞好成果转化和实践运用,发挥训练最大效能。与实战检验相结合,纠正和克服搬箱子、抬担架、支帐篷、搞包扎的低层次重复训练,把分类后送、救治指挥、分级救治、药技保障的连贯演练作为训练重点,并保持常态化运行,增强适应能力,提高响应速度,切实提升机动卫勤分队的训练质量和层次。

3.4贴近实战建标准按照“实战化、野战化、标准化、集约化”的要求,整合各支机动卫勤分队、各专业建设成果。优先整合指控设备、模拟器材、医疗救治、警戒防卫等建设成果,并力争做到一种器材多种用途、一项成果多项应用。对保障物资,在种类、功能、数量上进行重新定位,制订紧急情况下必须携带的最低标准,正常情况下需要携带的一般标准,野外驻训时应该携带的最大标准。对装配载,总结集约化储备、模块化搬运、快速化装卸、标准化加固的方法和手段,制订图文并茂、数据详实的配载标准。机动卫勤分队在各种训练、演习和遂行实际保障任务中,详细对照标准,深入探索规律,不断充实完善,形成规范、配套、实用的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蔡玉祥.战时卫勤信息系统建设问题探讨[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1,13(3) :127-129.

[2]张宏涛,陈建武,曹警愉.我区机动卫勤力量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1,13(4) :210-212.

[3]王谦,陈文亮.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应急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66-67.

(2015-02-07收稿2015-06-10修回)

(本文编辑戴志鑫)

[文章编号]1008-9985(2015)06-0528-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 197.32

[通讯作者]赵宏伟,电话:18909883209

[作者简介]修长庆,男,处长;电话:18900998858

猜你喜欢
能力建设中心医院
达州市中心医院
宁城县中心医院:改善服务,把患者放在心上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8:19:57
农村社区村民能力建设问题研究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6:20:35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的思考
中国市场(2016年32期)2016-12-06 13:00:30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