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英,孙 宁,张彩芹,郭 莹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苏 徐州 221002)
急诊PCI血运重建的护理干预对评估有效循环的价值
张彩英,孙宁,张彩芹,郭莹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苏徐州221002)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对恢复有效循环的价值。方法:从心电图监护、心肌灌注情况、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表现、情绪变化5个方面对196例急诊PCI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及干预。结果: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发生室颤,均由护理人员早期识别,经抢救建立有效循环,PCI手术成功。结论:导管室护理人员早期识别患者术中危象,体现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在PCI手术中的辅助价值。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效循环;早期识别;护理干预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emergency pci for restoring effective circulation.MethodThe 196 patients undergoing emergency PCI were nursing observed and intervented by monitoring ECG,myocardial perfusion,hemodynamic changes,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mood changes.Results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that 18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uffered uring emergency PCI,they were identified early by nursing personnel and treated successfully via establishing effective circulation.ConclusionIntervention nursing staff have assisting value in emergency PCI by early identifying emergency PCI crisis and timely and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课题项目(kFSN201403-03)徐州市科技课题项目(XZZD1382)
[收稿日期:2015-08-01编校:李晓飞]
The valu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during revasculariz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to assess blood circulationZHANGCai-ying,SUNNing,ZHANGCai-qin,etal(DepartmentofNursing,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Xuzhou,Xuzhou221002,China)
Key Words: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Effective circulation;Early identification;Nursing intervention
冠心病介入治疗始于1977年,经过近30年的不断发展、完善,目前已成为治疗冠心病十分重要的手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该项技术创伤小,见效快,死亡率低,住院时间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正是由于PCI所具有的优势,使得PCI技术近年来得到蓬勃的发展,目前已经与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一样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PCI仍然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技术,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甚至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与外科手术一样,PCI的成功与否,除了与医生正确决策和操作技术有关外,事实上还与手术中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本文就急诊PCI血运重建的护理干预对评估有效循环的价值进行研究,旨在配合医生高效操作、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进一步增加PCI患者的临床获益。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统计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从120接诊或急诊科收治即刻需要PCI的患者196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美国心脏学会(ACC/AHA)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标准,无PCI禁忌证,均在发病后12 h内行PCI术。
其中男125例,女71例,年龄29~92岁,平均(62.52±12.35)岁。
1.2方法
1.2.1收集患者术前各项资料,包括心电图,心脏标志物测定、血压、心率、血氧、压差,发病时间。
1.2.2PCI术中术中护理观察项目内容
1.2.2.1心电图监护: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过早搏动、心动过速、房颤。
动态监测患者心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尤其是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并常规记录,特别情况随时记录。护士不能只看懂心电监护仪上的心率、血压、呼吸、氧饱和度等,还应对异常心电图波形正确识别,如果不能做出快速反应,将会延误抢救时机。导管室护士应全面熟悉整个手术过程,掌握心电图的监测和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充分了解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根据梗死的部位进行重点的观察。
1.2.2.2心肌灌注情况:TIMI分级、TMP分级:TIMI分级是评价病变远端血流的标准,TIMI血流分级有重要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再灌注的程度和速度与病死率显著相关[3]。
1.2.2.3血流动力学改变:低血压、高血压、心率改变:血压低,若<90/60 mm Hg(1 mm Hg=0.133 3 kPa),应考虑主干病变、急性血栓、血管再灌注;血压高,若 >160/100 mm Hg,应考虑高血压、肾动脉狭窄、术中憋尿;心动过缓,窦性<40次/min,可能是迷走神经反射、血管再灌注所致;心动过速,窦性>120次/min,可能是紧张、血压高、术中憋尿导致的结果[4]。
1.2.2.4临床表现:胸痛、憋闷、恶心、呕吐、四肢湿冷、出血:术中严密观察患者心电图监护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若出现异常,患者即伴随以上临床表现,特别情况随时记录。护士发现异常立即告诉术者,并及时处理,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1.2.2.5情绪变化: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恐怖。
急诊PCI属于有创的一种操作,是半开放的手术。患者紧急的情况下进入到这种陌生环境中,各种导管室的影像设备、监护仪器和医护人员的铅衣穿着令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恐怖的情绪变化[5]。由于PCI是局部麻醉手术,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导管进入体内的刺激、担心手术是否成功、畏惧突然死亡和医护人员的严肃谈话都会加重紧张心理,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1.3PCI术中护理干预措施:护士一旦识别心电图异常,立即提醒医生,尽快将引起刺激的导管从血管内撤出,以便防止机械再度刺激。将抽吸好的急救药品放在静脉入口最近处备用。术中护士除配合抢救外还要不停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手术过程中及抢救成功后,患者常常出现严重的恐惧心理,这时护士及时地给予心理治疗,消除其恐惧与忧虑情绪,使手术顺利进行。日常对护士进行了心律失常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护士掌握了室早、室速、室扑/室颤及其他心律失常波形,以便早期发现异常波形,通知医生及时处置[6]。PCI术中医生因忙于术中操作等,护士应密切观察压力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告诉术者,并及时处理,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2结果
从临床表现、心电监护指标来评估有效循环,进行护理效果分析。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发生室颤,均由护理人员早期识别异常心电图和动脉压力曲线并及早发现室颤,积极配合抢救,经过严密的术中监视,患者均恢复正常心律,建立有效循环,PCI手术成功。
3讨论
目前有关医生PCI手术的文献甚多,但对于导管室护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PCI术中有效循环的恢复对手术成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愈来愈多的高龄、高危、重症复杂及一些多器官衰竭的患者进入导管室,需要心脏介入治疗,有时会出现不可预知的紧急情况发生,因此做好介入治疗手术中患者的各项监护,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显得尤为重要了。
PCI术中由于病变特点、介入器材和操作者技术等因素可导致各种紧急情况发生,如何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果断处理介入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前收集影响血运重建的因素,评估高危人群,术中护理观察至关重要,对重要项目进行重点监控,制定周密的护理措施。 对于紧急情况进行干预能够及时弥补手术医生的疏漏[7]。本研究结果有利于导管室护理人员早期识别患者术中危象,体现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在PCI手术中的辅助价值,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对冠心病这个患者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重要的介入手术环节选择最恰当的护理干预方式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4
[2]Seo S M,Kim S,Chang K,et al.Plasma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 can predict myocardial tissue perfus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Coronary Artery Disease,2011,22(6):405.
[3]王青,王瑜.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1968
[4]马灏,马娜.最新冠心病介入治疗400问[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5-96.
[5]侯桂华,霍勇.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实用技术[M].第1版.北京:北大医学出版社,2010:283-284.
[6]张彩英,孙宁,郭莹,等.急诊PCI术中室颤的早期识别与抢救配合[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35(1):61.
[7]孙宁,张彩英,郭莹,等.33例高龄高危AMI患者急诊PCI术中风险评估及护理对策[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