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雪莲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义乌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汉语言文学由于包含了人生百态及历史内容,因而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汉语言文学极大程度的表现了中国广博的文化,可以这样说,没有汉语言就没有中国文化。然而面对注重科技,注重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熟悉了在键盘上敲敲打打,发明各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的作用却被很多人所忽视。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是一个民族忘记自己灵魂的表现,让汉语言文学之光重新闪耀,是每个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重视汉语言文学的首要,是将汉语言文学的实用性提高,只有将汉语言文学的实用性提高,才能引起国人的重视。
汉语言文学主要研究中国语言、诗词歌赋、各类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等,学生在学习汉语言的同时,可以间接增强自身的文学功底、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并具备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批具备汉语言文学知识,能担任各单位文学评论、文学教学和文化、宣传方面工作的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国文化,为了使汉语文化得到发展,让中国的文化精髓得到传承。这门学科建立至今,其教学体制已相当完善,教学内容相对固定,是一门魅力很大的学科。
汉语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出文学素养较高的学生。让学生在发扬中国文化的同时,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及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品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中国语言、诗词赏析、散文、小说等文学瑰宝,为此,熟悉汉语言文学,对有意立足文坛的学生有很大帮助。
学生对语言的分析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重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相对的其写作能力必然也会提升一个层次。当前汉语言文学的教授内容大多是一些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以至于培养出的学生只擅长理论知识,而写作水平却不如非本专业的学生。由于学生缺乏实践操作,因而在就业上处于劣势地位,这也是为什么汉语言文学的光辉逐渐暗淡的原因。
一门专业是否受人关注,最主要是看这个专业是否具备实用性。当下由于发展需求,整个社会很注重某一门知识的实用性,因而使得现代社会的艺术气息、浪漫气息以及对美的欣赏能力逐渐变弱。
汉语言的就业方向相对较多,范围也很广。由于汉语文学专业的学生在研究汉语文学的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及书籍,因而其知识面比较广,而中国文学的涉及范围内容又相当广泛,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军事、管理、诗词歌赋、艺术等等。追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情况,自“文化大革命”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机构、企业公司、新闻出版等。以政府机关来说,中国文学中含有很浓厚的政治气息,尤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运用汉语言文学知识研究历史时,必定会涉及政治内容,并使学生拥有一定的“大局观”,且学习我国的政策及法规是此专业的主要内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研究汉语言文学的同时,使得自身的文学素养、自身修养得到提升,因而也为自己从事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会需要到不同的人才,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的如文案、内刊的撰写等等,都要求任职者有较高的文字功底。新闻出版对此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加对口。
经调查发现,汉语言文学的毕业生在任职期间,没有得过素质低、专业水平不高的评价,这是因为,由于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在研究汉语言文学时,拥有了较浓厚的精神底蕴,这是其他专业的学生所不具备的。此专业的学生在研究正统文学时,受文学文化的影响,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在谈吐之间能展露出一种特定的思想境界和自身独有气质。有了扎实的素质,再加上掌握一门职业技能,此类学生必定很受各用人单位的喜爱。
学生在临近毕业时一定会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工作,其次是否选择深造。而汉语言文学不仅会对就业产生影响,也会对学生深造产生影响。大学是一所除了培养学生的应用型技能之外,还负责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教育机构。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对提高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需要有宽阔的知识面,也要拥有较强的实操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一定深度的知识,更要在知识够用、实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挖掘程度更深层次的知识。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要掌握实操能力,也要具备创新能力。并且要求学生不仅要拥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同时更要具备很高的非专业素养,如道德观念、心理素质、意志力等等,这些看似与岗位工作内容无关的因素,却恰恰与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息息相关。因而在培养人才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更要注重学生的非专业素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虽拥有很高的非专业素养,但在专业素养方面尚有不足,因而学校要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方面下大力气,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
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者是学生,而专业的应用性是要看学生本人是否掌握好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只有较好的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才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成竹在胸。因而为了使专业的应用性增强,学生一定要在掌握好专业知识后,为能应用这类知识做好准备。
兴趣是学习的一大关键,它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将这门知识学好,所以学生应当主动培养对汉语文学的兴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生只有对汉语文学产生兴趣,才能对语言产生感情,例如对文化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对古诗词有一种浓厚的感情,这类学生对此类风格的文字有较强的敏感度,其内心情感较为诗情画意。汉语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学的语言,它不仅要求在运用文字时无病句、破残句,更要求语言有感情,有境界。而这种境界的培养相对较难,其难度犹如去参悟释迦摩尼拈花一笑的含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然而兴趣会驱使学生去阅读大量的书籍文字,使得学生逐渐能体会到文字中的感情和意境,例如小学时读《红楼梦》的感觉与大学时读《红楼梦》的感觉不一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是与心境变化有关,更是与知识面的拓展、精神层次的提高有关。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对文学作品有一种感知力,应首先培养自己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互动性很强的学科,“一千个《三国演义》的读者,就有一千个诸葛亮”,这是因为每个人对诸葛亮的感觉看法不一样。以文学作品为例,每个人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有不同的注重点,有的学生注重文字修饰,有的同学注重逻辑分析,有的学生注重人物的感情和心理,而有的学生又注重文学价值和精神境界。所以为了能更全面的了解汉语言文学,学生应当主动与其他学生和老师多多探讨汉语言文学的内容。在探讨文学作品时,尽量避免“文人相轻”的现象出现,不要随便否认他人的见解和观点,也不要怯于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述出来。
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过程事半功倍。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记”是非常重要的,而“记”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脑记”,其次是“手记”,以脑记来说,有的学生有很强的选择性记忆,并且体会很深,因而很容易将那段内容记在脑海,并且能记很久。与之相对的,当自己对某部分内容还不熟悉时,就先把内容记录在内,慢慢去感觉,去体会里面的感情。例如以“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为例,文学素养较高的学生可能感触一下,就将内容牢牢的记在脑海中,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就需要将文字记录下来,慢慢体会其中心境,一般情况下,当了解一句话的内容、意境、心境时,记起来就会很容易。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是片面的,学习不仅需要看学生本人,也要看传授知识的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并且喜欢大量板书,以显示自己上课内容充实,而学生就在台下辛苦的抄着,并没有主动去体会其中寓意。以语文课为例,很多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直观自己滔滔不绝,对学生不管不顾,到最后别说让学生体会到文学作品的意境,光修改病句就已经工程浩大了。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当将课堂还给学生,在上课前就拟好相关问题,拟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念和见解,使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老师给予他的思想。
汉语言文学的就业范围是非常广阔的,所以要求学生的有宽阔的知识面,为此教师在讲授课程的同时,要对内容进行拓展,有目的的向学生讲授一些相关知识。
汉语言文化是中国世代传承的瑰宝,是中国祖祖辈辈智慧的闪光点,有它存在,中国文化就不会消亡,一个民族的灵魂就不会沉寂。它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是泱泱大国光辉不灭的至宝。维护发扬它,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为更好的维护它,我们要时刻关注汉语言文化专业的应用性,努力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国人对它的重视,才能使汉语言文化的光辉永远灿烂耀眼。
[1]金璐璐.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教学模式探微——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113-114.
[2]苏兆龙.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在就业市场中寻求新发展——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11(16):466-467.
[3]张爱明,宗瑞.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分析[J].大众文艺.2011(08):234-235.
[4]钱慧真.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02):140-142.
[5]郭秀敏,王宪政,王贵宝.关于普通理工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定位与发展的思考[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