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李涛安(1968—),女,教授。研究方向:英语翻译、英语教学法。Tel:13979163294;E-mail:1356323140 @qq.com。
★ 李涛安1** 赖祎华2 赵永红1 (1.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南昌 330004;2.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 南昌 330031)
“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江西中医药大学校训英译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李涛安(1968—),女,教授。研究方向:英语翻译、英语教学法。Tel:13979163294;E-mail:1356323140 @qq.com。
★李涛安1**赖祎华2赵永红1(1.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南昌 330004;2.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南昌 330031)
摘要:近年来,出于对外宣传、扩大办学声誉和国内外影响的需要,许多大学将校训译成了英文,江西中医药大学概莫能外。本文将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从“翻译目的论”的三大运用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分析研究了江西中医药大学校训的英译。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三大原则;江西中医药大学校训; 英译
1“翻译目的论”与江西中医药大学校训的一般论述
1.1“翻译目的论”述评及对校训翻译的积极意义“目的论”概念最早是德国的卡特琳娜·赖斯( Katharina·Reiss) 在1971年《翻译批评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一书提出的,她认为翻译首先应考虑译本的功能。此后,汉斯·弗米尔( Hans·Vermeer)以行为理论为基础发展并创立了“翻译目的论”。1984 年他在《普通翻译理论基础》一书中把翻译当作基于原语文本的转换行为,而任何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因此翻译也是有目的的,能够在目的语文化中产生影响。曼塔利以行为理论为基础将翻译定义为“旨在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复杂行为”。她特别强调翻译过程的行为方面,着重分析了翻译活动参与者(翻译的发动者、译者、文本的使用者、信息的接受者)各自的作用以及参与者发生的语境条件。诺德提出了“忠诚原则”。
目的论为翻译实践提出了多元化标准,对翻译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1]。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行为过程(即目的原则);译文与原文要实现语内连贯,在目的语文化背景及使用环境中,译文对于读者来说要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即连贯原则);译文与原文间要实现语际连贯,要准确传达出原文内涵(即忠实原则)。目的论要求译者在具体的翻译操作过程中,既忠实于原文,又忠实于译者,实现两者间平衡。三个原则中,目的原则是首要原则,连贯和忠实原从属于目的原则[2]。
“翻译目的论”对校训翻译启示巨大,这不仅表现在翻译原则上,也体现在翻译评价标准方面。中文校训翻译要实现校训翻译跨文化交际的翻译目的,在兼顾校训原有内涵基础上,着力解决妨碍校训翻译交际功能实现的因素,在追求译文内涵意义忠实性基础上,努力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语言和思维习惯[3]。
1.2江西中医药大学校训述评所谓校训,《辞海》云: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于学校公见之地,是为校训。陈桂生认为“校训是学校着意建树的特有精神表征”[4]。蒋树声认为“校训是学校制定的对师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是对学校办学传统和目的的高度概括”[5]。 杨福家认为,“作为大学精神象征的校训,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是学校办学理念集中的体现,是对学校特有文化内涵的简练表达”[6]。
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校训是:“惟学惟人,求强求精”。“惟”:思考、慎重考虑,引申为“注重、崇尚、推崇”,表示一种追求,一种价值观。“学”的基本涵义如下:一是指学习过程和方法,即钻研、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二是指学习主体,即学生;三是指学习环境。四是指学习内容和目标。五是指教师的教。如《广雅》云:“学,教也。”指教师通过教达到自己也学习提高的目的。“惟学”要求师生员工要不断学习、进取、创新,学会做事、做人。“惟人”突出“以德为先”,注重塑造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加强修养。 “惟人”可总结为10个字:诚信、宽容、奉献、敬业、乐观。“求”:设法得到,即追求、求索,永不言弃。“强”:强大、强盛、有潜力、有力量。“求强”:不断加强学习,“精”原义为挑选过的好米,引申为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有“专一、深入、完美”之义。“求精”指在做事时应追求完美,在学业、学术、事业上要精益求精[7]。
2“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江西中医药大学校训英译
2.1妥善处理源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间的差异,实现校训翻译跨文化交际的翻译目的翻译是一种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众多层面展开的一项互文性转换活动。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在与其它文本的符号系统进行互换,它不可脱离其它文本形式而存在。
奈达认为,“在翻译中,译者所寻求的应当是对等语而不应是同一语”。这也就是强调再现原语信息,妥善处理源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之间的差异[8]。 以校训中的第一个代表性主题词“学”来说明,在微观上看,此处“学”文化内涵并不是“knowledge”或“erudition”之类的词所能完全诠释的,“knowledge”是一个普通名词,侧重于“做学问”;“erudition” 也是一个普通名词,侧重于“博学,学识”。而动名词learning既侧重于“做学问”,也侧重于“搞学术”,把追求知识和搞学术研究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再以校训中的代表性主题词“人”来说明,在微观上看,此处“人”并不是“human”或“people”之类的词,而是指“美德(virtue;integrity) ”。为了实现校训翻译突出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应适当采取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根据翻译目的正确处理源语与目标语文化间的差异,若校训含有不易为目标语读者理解的含义,译者就要考虑目标语读者的理解能力,在理解原文含义基础上,在目标语中寻找有类似引申涵义的词语,以帮助读者理解并跨越文化间的差异。比如,此校训的“人”是个典型的具有丰富“引申涵义”的词语,指“道德修养、做人处世”等涵义,远远超越了其本身涵义。
2.2正确处理源语与目标语的语言差异,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在江西中医药大学校训的多种试译本中,有一个版本为“Knowledge,Human,Strength and Intensiveness”,若仅从语言学角度考虑还可接受;但从连贯性法则看,“Human﹙人﹚”和“Intensiveness﹙精﹚”用在此处并不符合语内连贯标准,译文不能让接受者理解,在目的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会让人困惑。从《朗文字典》的释义看,“intensiveness”指:involving a lot of activity,effort,or careful attention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如:a one-week intensive course in English;a day of intensive negotiations。再从《牛津英汉双解字典》P1511看“strength”的英汉解释:①quality of being strong力量、力气;②that which makes sb/ sth strong;particular respect in which a person or thing is strong 强点、长处;③number of people present or available; full number人力,实力。再看《牛津英汉双解字典》P1516对strong的解释:having great power, esp body﹙强有力的,尤指身体上﹚。也就是说“strength”更多强调的是身体上的力量。从恰当处理源语与目标语的语言差异方面考虑,我们不宜用“strength”和“intensiveness”,而应使用“mightiness”、“excellence ,perfection”之类的词,大大提高了译文的可接受性,使译文语言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表达习惯,保证校训英译跨文化交际翻译目的和准确表述办学理念目的的实现。
2.3准确传达原文的精神内涵,实现原文与译文的语际连贯“Translation means translating meaning (Eugene A. Nida)”翻译的目的就是用译入语再现原语信息,即传达原文的意思,使译入语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表达,往往会出现译入语载体所用的词语与原语载体的说法完全不一致。因此, 在翻译校训之前,必须吃透原文精神,挖掘深层含义,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译文才能传意。
“惟学”的内涵非常丰富,既体现了“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精神内涵丰富而深刻,这个校训从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来看,体现了两组因果关系,“惟学”是动态的,“惟人”是静态的,指人的品德、修养、人文价值观,是目的、目标;“求强”是动态的,“求精”是静态的。用两个动名词“learning”和“devoting”能显示出其动态的不断努力、进取和学习。“learning”既包括学生的学习,也包括教师的学术。如前所述,“knowledge”是一个普通名词,侧重于做学问,而动名词“learning”能够把追求知识和搞学术研究结合起来,恰当地体现了校训丰富的精神内涵和追求,学校的办学目的、培养目标,又体现了学生的主要任务,突出了教学的中心地位,表明了学校构建学习型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这种“追求知识和搞学术研究”的指向就是“virtue”,让自己具有美德和修养。动名词“devoting”强调了“不断进取、奉献”,将做人、求知、探索、献身的动态过程很好地展现了出来,这种 “不断进取、奉献、探索”的指向就是“excellence”,让自身,包括个人、集体或组织变得优秀、杰出。因此,将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校训“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翻译为“Learning and Virtue,Devoting and Excellence”,既遵循了“忠实性原则”,实现了内涵意义上的“神似”,又符合国外校训的语言表达特点,容易被西方文化接受。
3结语
“翻译目的论”突破了等值翻译论的框框。翻译不再仅仅是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对等关系,对等只是适合翻译目的的一种形式。它将译者从“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认为翻译应在分析源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综合考虑各语境因素,选择最佳处理方法[9]。 运用“翻译目的论”理论翻译的江西中医药大学校训简洁凝练,体现了学院师生在品德治学方面的追求,反映了学校的准确定位。
参考文献
[1]沈继诚.目的论与广告语篇汉英翻译的策略[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0(2):69-74.
[2]郜万伟,田翠芸. 翻译目的论——松开译者脚下之链[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7(4):145-147.
[3]郭或斌,赵家红. 从翻译目的论看大学校训的翻译[J]. 大家,2012(1):59-60.
[4]陈桂生. 校训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29-30.
[5]蒋树声. 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J].江苏高教,2002(4):12-13.
[6]杨福家.校训,大学精神的象征[N].新华日报,2008-09-17.
[7]吴晓明,吴寒斌.惟学惟人求强求精—论江西中医学院校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6):80-82.
[8]唐载喜. 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10.
[9]张沉香. 功能目的理论与应用翻译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Study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chool Motto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C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LI Tao-an1,LAI Yi-hua2,ZHAO Yong-hong1
1.HumanitiesSchoolofJiangxiUniversityofTCM,Nanchang330004,China;
2.SchoolofForeignLanguagesofNanchangUniversity,Nanchang330031,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for meeting the need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of expanding schools’reputation and influence at home and abroad,many universities have translated the school mottos into English. Jiangxi University of TCM is no exception to this. Based on the“Skopos Theory”,the paper analyze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school motto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CM from the three principles (purpose principle,coherence principle and fidelity principle ) of the“Skopos Theory”.
Key words:Skopos Theory;Jiangxi University of TCM;School Motto;English Translation;Three Principles
收稿日期:(2014-08-25)编辑:薛铁瑛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