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酒歌与民俗文化

2015-04-14 18:25:20邢怒海
焦作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酒歌酒令山阳

邢怒海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焦作 454000)

山阳酒歌与民俗文化

邢怒海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焦作 454000)

焦作地区古称山阳,农业发达,不仅酿酒历史悠久,品种多样,民间文化也非常丰富发达。具有地方特色的山阳酒歌,其内容涵盖了酒的起源、历史、名人酒事、民间酒俗、酒令等。

山阳;焦作;酒歌;民俗

千百年来,饮酒人无数,世情百态皆在其中。正如明代的陈继儒在《小窗幽记》所说的:“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1](P5)在山阳地区,酒早已融入了民间日常生活。百姓口头相传的酒歌谣反映了地方浓郁的乡土文化。

山阳有一首《酒谣》:“酒是杜康造传流,能和万事解千愁;成败破坏皆此过,洞宾醉倒岳阳楼;李白贪酒江心丧,刘伶大醉卧荒丘;盘古至今留于世,酒迷真性不回头。”[2](P204)

这首《酒谣》中充满了掌故与传说。“酒是杜康造传流”,点明酒是杜康所发明的。传流即流传,也指传说。杜康又名少康,是夏朝的第五位君主。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朝君主相因政变而被杀,帝相的王后后缗氏已怀有身孕,逃到虞国后,生下儿子杜康。少年杜康以放牧为生,带的饭食挂在树上,因忧思故国常常难以进食。无意中,杜康发现树上的剩饭居然产生了非常香醇的汁水,于是反复思索,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从而奠定了酿酒业祖师的地位,后被周平王追封为“酒仙”,其所造之酒也被命名为“杜康酒”。酒发明之后,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也给人们带来了众多的烦恼,可谓是毁誉参半,正如歌谣中所说的“能和万事解千愁;成败破坏皆此过”。

“洞庭天下湖,岳阳天下楼。”岳阳楼坐落在湖南岳阳,临楼可览八百里洞庭无限美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更是脍炙人口。传说八仙之一“诗酒神仙”吕洞宾,自称日饮斗酒不醉,然而他三到岳阳,三饮龟蛇酒,次次醉倒在岳阳楼上,因而有“洞宾醉倒岳阳楼”之说。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号称“诗仙”、“酒仙”的李白,据说晚年穷困潦倒,乘一叶扁舟在安徽当涂的长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捞月而不幸溺亡,故山阳《酒谣》称“李白贪酒江心丧”。

“刘伶大醉卧荒丘”写的是活跃在山阳竹林的魏晋名士刘伶纵酒放浪形骸的故事。据《晋书·刘伶传》载:“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3](P1375-1376)《世说新语·任诞》载:“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4](P180)刘伶真可谓嗜酒成性、醉生梦死。这样的狂狷行为大概与魏晋的黑暗恐怖有密切关联,政治高压之下借酒浇愁便成了名士发泄内心不满与苦闷的良药。

山阳孟州有一首《酒》歌谣:“说起酒来酒字能,杜康造酒最酽灵,虽说不是国家宝,皇上也要用三盅。婚丧嫁娶不可少,修房盖屋敬祖宗;坏事也打酒上坏,成事也打酒上成。”[2](P208)

这首歌谣除了点明杜康造酒的技艺最为高超外,还指出了酒在生活中的各式功能,评价了酒的社会效应。婚俗嫁娶中少不了酒,人们以酒来助兴,渲染欢快的气氛。《礼记·昏义》曰,“共牢而食,合卺而酳”[5](P536)。即新郎新娘各执由一瓠剖开的瓢而酳,也就是用酒漱口,称为合卺。合卺后来演变为“交杯”。酒在这里蕴含了祝贺、欢乐、幸福等诸多元素。在传统观念里,酒具有沟通天地的能力。因而无论在丧葬祭奠仪式中,还是在清明、忌日里,酒都是必备物品,用以寄托生者的哀思与敬意。“修房盖屋敬祖宗”指的是在建造房屋过程中要以酒举行祭拜活动。动工前要祭拜土地神和鲁班;上梁时要办“上梁酒”,祭拜姜太公;搬迁时还要喝“乔迁喜酒”,可谓“酒酒(久久)不断”。

在山阳济源,有一首《宴席酒令》:“一只螃蟹,脚八个,两头尖尖,这么大个。两夹夹,往后拖,巧七门,咱不喝。宝一对!元宝捶!一定定!一枚一!哥俩好!两相好!三桃园!四季财!四季红!五魁首!六六顺!巧七门!八金魁!八大仙!八仙过海!九重阳!快九州!十来个!全来到!十全十美!”[2](P155)

山阳武陟则流传着《螃蟹八只脚》:“一只螃蟹八只脚,两只眼睛恁大个壳!魁魁魁!该谁喝?巧七门!该谁喝?二好三星魁红金,四红六缘巧七门,八仙过海登九洲,十全本是满堂红。”[2](P156)

这两首酒歌,在结构上比较相似,都是以一只螃蟹起兴,而后引出猜拳行令的呼喊,在行令的术语方面也基本一致,在个别词的方言发音也趋同一致。如《宴席酒令》和《螃蟹八只脚》里都有“巧七门”的说法,其中的“门”字应当是“猜枚”的“枚”字。在覃怀方言中,“枚”字发成了“门”的音。从内容上看,这两首酒歌反映了山阳地区饮酒要行令的风俗。酒令多指饮酒时用来助兴的小游戏,名目繁多,如联枚、传花、度曲、投壶等。据考证,饮酒行令源于西周。上古时期,人们在饮酒时,常常以射箭方式比较高下,这和当时的渔猎生活息息相关。西周贵族多保留此遗风,称“燕射”,“燕”即“宴”。随着贵族射箭技能的减退,变为“投壶”,即在宴会上置一铜壶,饮者分别将箭矢掷向壶内,少者罚酒。

酒令分为雅令和通令。雅令流行于文人雅士之间,方法为宾主按照要求吟诗作对,形式与内容不符者罚酒。雅令要求行令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通令形式多样,流行范围也比较广泛。山阳民间最常见的行令方式便是“猜拳”,又叫“同数”、“划拳”、“猜枚”等。“猜拳”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因其规则简便、输赢分明而深受群众喜爱。其玩法为饮酒双方伸出手指,以手指多少和姿势代表某个数字,同时口中也呼喊某数字。如果某一方所呼喊的数字与双方手势所代表数字之和相同则为胜。若呼喊的数字少于自己手势代表的数字则算落败,称作“失枚”。通常情况下三局两胜,输者罚酒。猜拳没有拆字联句的繁琐,其呼词从零到十,吉庆语言较多,有的暗含典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分析起来也颇有意味。在这两首酒歌中,这些数字、物象实际上蕴含了隐喻现象。隐喻的存在缘于喻体和本体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似性,通过创造性的联系,从而构成了民俗事象来完成祈福求富的民俗功能。

“宝一对!元宝捶!”(《宴席酒令》)“宝”、“元宝”都指数字零,这点古今相同。为何如此称呼呢?一是数字和物象之间有形状方面的相似,都近似圆形,于是通过由具象到抽象的思维活动,把二者联系并统一了起来,满足了民众求吉求利的心理需求。“元宝”据说源自对唐代钱币铸文的错误读法。唐代铜铸币为圆形方孔,初期正面铸“开元通宝”四字,正确读序为“上下右左”。有些百姓误以为读序为“上右下左”,铸文读作“开通元宝”,“元宝”之名遂兴。宋代开铸金银锭,上面也铸有“元宝”字样,于是后世多以“元宝”代指财宝。猜拳时以一个拳头代表零,以拳头形状摹拟元宝形状。“宝”为“元宝”简称。“一定定!一枚一!”(《宴席酒令》)指数字“一”。“一定”即“一定恭喜”等吉祥祝福的简称。“定”与“一”的重复当是语言押韵的需要。“哥俩好!两相好!”(《宴席酒令》)与“二好”(《螃蟹八只脚》)都指数字“二”。“哥俩好”、“两相好”原意指兄弟之情甚笃,后来演变成为划拳时的酒令。北方地区的口语中说“两”时多用“俩”,南方则喜用“二”,这也是地域引起的语言差别。现今也多以“两相好”等语开局。

“三桃园”(《宴席酒令》)、“三星魁红金”(《螃蟹八只脚》)指数字“三”。“三桃园”指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义结金兰的故事。山阳人喝酒时图热闹、讲究豪气义气,因此用“三结义”的典故来喊“三”。“三星”即民间传说中的三位星君,即道教信奉的天官、文昌和寿星。据说“天官赐福”,故为福神;文昌主加官进禄,为禄神;寿星即南极仙翁,乃长寿之象征,为寿神。三星高照,保佑福气钱财寿命全部得到。山阳酒歌借助这些非常吉祥的话语,在民众的心理构筑了一种意愿图示,形成了词语方面的隐喻。外地则有“三元及第”、“三阳开泰”等用语。

“四季财!四季红!”(《宴席酒令》)、“四红”(《螃蟹八只脚》)指数字“四”,分别为“四季发财”和“四季红旺”的简称。现代人多忌讳数字“四”,以其谐音不好,古人却不以为然,简单地一转换便成了人人期盼的吉利话语。这是不是可以启迪现代人的思维观念可以更加通达超脱一些呢?“五魁首”(《宴席酒令》)指数字“五”。“五魁首”者,系指古人苦读《诗》《书》《易》《礼》《春秋》五种经籍著作,以求功名,夺得魁首,也指在科举乡试中荣获前五名者。外地有“五福”(据《书经·洪范》所记: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五子登科”(据《宋史·窦仪传》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等用语。

“六六顺”(《宴席酒令》)、“六缘”(《螃蟹八只脚》)指数字“六”。民间以“三、六、九”为吉利数字。“六顺”出自《左传》:“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此数者谓六顺也。”[6](P5)意指六种通顺的伦理关系。“六缘”指传说中人之六缘,即寿、情、姻、子、文、财。“五魁首”、“六六顺”这一类的用语,符合本民族的认知心理,营造出一种欢喜、美好的意象。“巧七门”指数字“七”。传说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民间妇女多于葡萄架下焚香设供,以线穿针,乞求织女将高超的女红技术传授给自己,所以这一习俗又称“七巧”或“乞巧”。在山阳酒令中一般称之为“巧七门(枚)”或简称“巧七”。

“八金魁!八大仙!八仙过海!”(《宴席酒令》)、“八仙过海”(《螃蟹八只脚》)指数字“八”。“八大仙”、“八仙过海”具体指何人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是唐人杜甫笔下的“饮中八仙”,即贺知章、李进、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和焦遂。也有的认为指民间传说中的“八仙”,即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和何仙姑。这八仙与覃怀渊源颇深。据杨连仲考证,在温县城东北有一杜庄,传说古时候这个村最初叫李家庄,乃铁拐李家乡。据温县人民政府编印的《温县地名考》(第一集,1986)记载:“据传,唐朝时此村叫聚仙庄,因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八仙曾在村北天王庙聚会得名,后称聚仙古庄。明初,杜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改为杜庄至今。”至今当地还有一出名叫《铁拐李三度梨英》的地方戏流传,唱的就是铁拐李回乡度他妻子梨英成仙的故事。八仙在此聚会饮酒之后,便顺着黄河东渡大海升天,流传民间的便是著名的“八仙过海”故事。

韩湘子其人物原型为韩愈的族侄,曾官大理丞,五代时被仙化。《唐书·宰相世系表》《太平广记》《仙传拾遗》等书都有记载,韩愈曾作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称韩愈有一年少远房子侄,为人狂放不羁,韩愈曾责怪他,他却能在七日之内使牡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变颜色,后传说跟吕洞宾学道成仙。在山阳九里山东麓,早年建有韩湘墓与韩湘子祠。原墓冢高六米,碑高九尺,筑有碑楼,碑刻“唐大理寺丞韩公湘子墓”。韩湘子祠在韩湘墓前,面南而建,祠为三间。祠内两山墙上绘有大型壁画“八仙过海图”、“八仙降龙图”各一幅。由于1956年以来开山采石,墓与祠已被毁。今天山阳孟州尚存有韩湘墓、韩湘子祠等。

南唐沈汾《续仙传》说:“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一脚著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带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机捷谐谑,人问应声答之,笑皆绝倒,似狂非狂,行则振靴……后踏歌于濠梁,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板拍,冉冉而去。”[7](P236)在山阳修武郇封乡有蓝采和墓、蓝采和庙,颇具规模。附近有蓝封村,多为蓝氏子孙。据蓝采和庙碑刻记载,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蓝采和就出生在蓝封村,唐开元元年(713年)中进士,任谏议大夫,因与杨国忠不和而辞官隐居乡里,常踏歌而行,后被汉钟离点化成仙,号曰“大罗仙”。

外地多有呼作“八匹马”的,典出于西周穆天子之事,相传他乘坐八匹骏马牵引的车子到昆仑山与西王母相会。“九重阳!快九州!”(《宴席酒令》)、“九洲”(《螃蟹八只脚》)均指数字“九”。“重阳”即九九相重,借以指“九”。“九州”源自《禹贡》,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九州”原是虚指,后来才逐渐具体化,又引申为“全国”的代称,同于“天下”、“四海”等词。“州”字金文象河流环绕的山丘之形,《说文解字》曰:“水中可居曰州。”[8](P239)其本意与“洲”字相同,故又有“九洲”之称。古时降水较多,人们往往居于傍水的山丘之上,因而“州”又成为居住区域的名称。

外地多以“久长”表示,不仅谐音“酒常”,而且有“天长地久,身体健康”之祝愿。语出《汉书》“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9](P2231)。“十来个!全来到!十全十美!”(《宴席酒令》)、“十全本是满堂红”(《螃蟹八只脚》)指数字“十”。“十全十美”意指十分完美,毫无欠缺。语出《周礼·天官冢宰下·医师》:“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10](P108)“十全”也指清乾隆时期的十次重大军事行动,乾隆帝因此自称“十全老人”。“满堂红”本指升降式灯架,民间俗称“满堂红”,喜庆吉日都用其设置厅堂上照明。山阳酒歌中借助“灯”可以照亮带来光明这样的功能,又利用它的俗名内涵,借用隐喻来祝愿全面兴旺。而使用“久长”、“十全”这样的词语,体现了山阳人的思维认知方向,突出表达了民众希望美满长远的心理。

山阳济源有首酒歌《蛤蟆吸水》:“蹦来蹦,蹦下水,一个蛤蟆来吸水,一个头,一个嘴,两个眼睛四条腿。……蹦来蹦,蹦下水,三个蛤蟆来吸水,三个头,三个嘴,六个眼睛十二条腿。……蹦来蹦,蹦下水,九个蛤蟆来吸水,九个头,九个嘴,十八个眼睛三十六条腿。……蹦来蹦,蹦下水,二十四个蛤蟆来吸水,二十四个头,二十四个嘴,四十八个眼睛九十六条腿。……”[2](P156)

这首酒歌所描述的酒令与当代酒令《青蛙跳水》非常类似,主要通过数字的倍增干扰游戏者的表达,输者罚酒。这样的酒令容易营造热闹的气氛,适合人多的时候进行。

山阳修武有首酒歌《虎鸡虫木》:“虎吃鸡!鸡吃虫!虫蛀木!木打虎!”[2](P155)

这首酒歌简单明了地表述了全部游戏规则,以四种事物举例,一物降一物,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单向循环游戏格局。无论术语还是规则与当代酒令《虎棒鸡虫令》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这些酒歌充分说明当代所流行的许多酒令其实都源于传统的习俗。

[1]陈继儒.小窗幽记[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6.

[2]翟作正.中国歌谣集成·河南焦作卷[M].焦作:焦作市文艺集成编撰领导小组,1990.

[3]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刘义庆.世说新语[M].长沙:岳麓书社,1989.

[5]礼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9.

[6]左传[M].长沙:岳麓书社,1988.

[7]沈汾.正统道藏[M].涵芬楼影印本第138册.

[8]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9]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0]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娄扎根)

K892

A

1008-7257(2015)02-0083-03

2014-10-29

邢怒海(1977-),男,河南焦作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猜你喜欢
酒歌酒令山阳
乡酒歌
黄河之声(2022年14期)2022-11-16 10:58:48
酒歌
黄河之声(2022年13期)2022-09-28 07:05:26
山阳医派宗师吴鞠通
华人时刊(2022年21期)2022-02-15 03:42:30
彝族传统酒歌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艺术品鉴(2021年6期)2021-04-26 10:10:02
念好“四字诀”探索文明实践山阳路径
雷锋(2021年12期)2021-04-12 00:57:22
迷途的山阳
寻得山阳好住家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54
古人酒令花样多
唐朝定居指南·贰 酒令
火花(2016年7期)2016-02-27 07:46:09
酒歌研究现状不足简述
黄河之声(2016年14期)2016-02-04 09: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