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尔库什对马克思“人的本质”与历史的辩证关系

2015-04-14 03:06
关键词:人的本质异化本质

方 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 30601)

对于马克思理论中“人的本质”概念与历史的关系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存在分歧与争论。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是在批判人的本质等人道主义概念并与之决裂后,才成为了科学的历史理论。[1](P218)对此,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者、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著名学者马尔库什(布达佩斯学派主要成员之一)反对阿尔都塞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不可调和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与历史存在辩证关系,将人的本质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割裂,就会陷入不可解的二律背反。分析马尔库什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及其与历史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四位一体”:马尔库什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剖析

马尔库什认为,马克思是从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的差异来分析人的本质。“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2](P10)人依据其独特的人类生活活动与动物区别开来,这种独特的人类生活活动就是广义的哲学意义上的劳动。劳动是人类以自身活动为中介,改造劳动对象,满足需求的活动。劳动引起人的自然化,自然的人化,从而提升人的活动能力,拓展人的需要。基于生产与需要的辩证关系,人类需要的历史生产,劳动过程不断在更大范围内展开。由此,就劳动对自然和人的影响而言,劳动在量和质两方面越来越具有普遍性。这表现在:“人潜在地具有这样的能力:可以把一切自然对象转化为他的需要和活动的主观质料,可以呼吸一切自然能力,即可以把原则上范围无限的自然法则和规律转化为他自身的行动原则,从而持续地拓展自己的环境。 ”[2](P24)

马尔库什认为,人的劳动具有普遍性,劳动构成了人的本质。因此,人在本质上是一个普遍性的自然存在物。对于人的这种普遍性,他认为,只是内在于作为特殊人类活动的劳动的一种趋势。人的普遍性的实现形式、程度和限度依赖于劳动所处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历史类型。他分析马克思人的劳动本质观点,并进而通过推理,得出人是普遍性的自然存在物的结论。

劳动构成“人的本质”的最重要特征,但并不足以涵盖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全部内涵。马尔库什从劳动特征出发,进一步阐述“人的本质”内涵与特征。因为,劳动必须在与集体合作、占用前人创造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技术的条件下开展。所以,人是社会性的存在物。这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人的群体性,即人必须与他人保持接触和交往,否则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不能过人的生活;其二,社会历史性,即人占有前辈或同时代的其他人创造并对象化的能力等,并纳入自己的生活和活动,从而成为人。由此,马尔库什主张,社会性构成人的本质特征之一。

马尔库什还提出,意识是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另一个特征。他认为,意识形成的前提是外在的客观实在对人呈现,与人相对。动物不是作为一个独立于对象的主体而存在,换言之,动物没有意识。人是从事劳动的生物。劳动行为以改变事物为目标,因此,劳动必然以人的需要与对象的分离以及主体与客体的分离为前提,并发展这种分离。由此,劳动推动了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人的意识由欲望、需要以及内在的理智生活和情感生活构成。

马尔库什认为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包含劳动、社会性和意识等特征。“人的本质必须在劳动、社会性和意识之中寻找,在包含这三个要素并在每一个要素中显示自身的普遍性中寻找。 ”[2](P61-62)

马尔库什强调指出,在理解人的本质概念时,试图寻找人人皆有的、基本的、恒久的特性之思路是不能接受的。“劳动”、“社会性”、“意识”作为人的本质的要素不同于每一个人类个体所共同具有的经验性之不变的特征。永远处于不断生成过程中的“人的本质”本身构成了一个统一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并归结为一个统一体。这为我们提供了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概念的钥匙。

在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概念与历史决定论的关系时,马尔库什提出,对于每一代人来说,都存在着一个由上一代人继承而来的客观条件所限定的行动范围,这意味着他们面对一个发展可能性的范围和一个可选择的范围,人本身在实践中可以从可能性中做出选择。因而,人是自由的。“人的自由概念是人的本质概念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2](P99)如何理解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概念?他认为,马克思并不把自由视为人所具有的某种外在的一个确定事实,而是理解为一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展开的,与日俱增的历史性的能力和状态。马克思自由概念包含两重含义,即抽象的消极含义和具体的积极含义。抽象的消极意义的自由蕴含在人的意识之中,意味着从某物摆脱出来的自由,即人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实际活动使自己从那些已历史性地转变为限制和制约人社会地形成和表达个性的条件、关系和特性中解放出来。具体积极意义上的自由,意味着人掌控和支配自然力和人自身的本性之能力的发展,意味着人作为个人或集体可以处置的可能性范围的拓展。它是人的创造性和本质力量的形成和培育,超越任何固定的局限,终止于自身。

综上所述,马尔库什提出,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包含劳动、社会性、意识、自由四个特征,即四位一体。他认为,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永远处于正在生成中,人的本质的自我生成过程就形成了历史,特定时期的历史是人的本质显现的条件。因此,探讨人的本质生成、显现和历史的辩证关系,对于理解人的本质与历史及两者的关系都不可或缺。

二、辩证统一:人的本质的动态生成及显现与历史之互相关系

人的本质通过人的历史性延展活动而存在,人的本质的动态生成过程与历史的形成过程具有同一性。

(一)人的本质之劳动为历史创造可能性

历史演化形成的、表现为物质形式的人类需求和能力,这一人化世界构成人生活的环境。人不能从零开始,必须占有这一人化对象而生活、生存。马尔库什认为,个体把自己创造的、对象化于环境要素中的社会性的需求和能力转化为个体生活的需求和能力,由此,传统的物质—实践转化在社会中得以实现,历史连续性的基础得以延续,社会进步由此成为可能。因此,作为人的本质的劳动实践为历史创造了可能性。

(二)人创造自身本质的过程为历史的形成提供现实性

马尔库什认为动物的历史是环境累积的被动产物。“对于动物来说,它们的历史性归根到底不过是外在于和独立于自身物种的偶然性环境因素所造成的改变的选择性累积的后果 (所以动物的历史‘与它们本身无关’——不以它们的意愿为转移)”。[2](P69)人的历史与动物的历史根本不同,人类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与此同时,人在通过劳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本质。“人不同,历史不是简单发生,人类自身创造自己的历史,人通过自己的行动和需求本质性地形成和转变自己的本质。 ”[2](P69)

人在行动中塑造自身本质与创造历史是不可割裂的同一过程。对于个人来说,创造个体本质的行动具有先在性,这种活动的自然结果便是创造人类历史。由此,人在创造自身本质的过程中为历史的形成提供现实性。马尔库什强调,这一过程是人的自我创造过程,决非社会变化外在地偶然地施加于人的结果,决非人被动接受外在环境作用的过程。“马克思认为,这个历史过程不能简单地视为一系列不连贯的独立的社会变化外在地并且(或者)偶然地施加于人的结果;而是人的‘自我创造’的过程,是人通过他自己的行动,通过他自己劳动而形成和转变他自身的连续过程。 ”[2](P69)

(三)人的本质预设了历史的方向性

马尔库什认为,马克思用“人的本质”概念首先表示人类真实的历史存在的那些特性使得我们可以把历史理解为一个具有发展趋势的连续统一过程。人创造自己的历史,趋向于人的自由和普遍性的增长。“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概念预设了把历史理解为一个有确定方向的统一过程。”[2](P89)他认为,历史过程内在统一性思想根源于马克思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看法。人是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体。一方面,个体作为物质性自然存在物,依赖于他所处的实际环境,受他的需要和能力的社会对象制约。另一方面,个体又具有能动性,这体现在个体通过实践活动占有和改造客观环境。每一代人继承和占有社会环境,这些社会环境是以前世代所创造和对象化的,这一代人以自身方式改变社会现实,而它的特性本身又是在积极地占有社会现实过程中并通过这个过程形成。先前世代活动的产物决定了下一代人的生活条件,并通过这些生活条件以一般的方式决定了下一代人活动的“方向”、可能性和局限。

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概念所表达的这种历史一般趋势和方向?马尔库什指出,这种趋势并非外在于历史过程,而是内在地包含在历史行动和历史变化之内。“人的本质概念所表达的这种历史一般趋势不是存在于具体历史变化过程之外和之上,作为一种规律指导和掌控这个过程;而是一系列的具体历史转换和历史行动的片面特性和概要的结果。这些转换和行动相互联结、互为基础,只有抽象的思维才能与这些历史过程相分离。”[2](P95)他提出,这种趋势是一种原则上不受限制的进步趋势。

(四)人的本质概念体现于特定历史时期

特定历史的存在也使得人的本质之具体内涵得以显现。马尔库什认为,寻找超历史的人的本质不符合马克思的思想。“在马克思看来,正是人拥有历史(就这个词的严格意义而言)这个事实使得人的存在获得真正的具体性,而把人从这种历史性中抽象出来就意味着遗漏了人的最本质的特征。”[2](P69)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表征的是人类真实历史存在的那些特性。人的本质内含的人类物种统一性,只有在人所创造的历史过程中并通过这一过程才能得到恰当的理解与把握。“为了真正理解人类物种自身的这种实际统一性,不能脱离这个历史过程,而只能在这个历史过程中,通过这个历史过程来理解。 ”[2](P70)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马尔库什揭示了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与唯物主义的历史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体现为,一方面,人的本质的动态生成与历史的形成过程具有统一性。另一方面,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得“人的本质”具体特征得以显现。

三、背离与统一:社会历史与个体本质发展的现实与前景

在分析人的本质概念与历史辩证关系的过程中,马尔库什注意到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的趋势与人的本质之间的背离现象。因此,他提出了人的本质的承担者是整体的社会的思想,并进而提出,只有超越异化,变革社会体制,才能实现整体历史进步与个体本质的统一。

(一)社会历史与个体本质发展的现实处于背离状况

马尔库什认为,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预设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性。历史发展方向与趋势表现为人的自由和普遍性的增长与不受限制的进步可能性。然而,真实历史的发展却出现了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与个体本质的背离现象。他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作为人的本质特征的劳动、社会性、意识等都处在与个人本质相割裂中。

对于人的本质之劳动特征而言,在马克思那里,劳动不仅是作为人类生活的必要前提的人与自然之间新陈代谢的过程;就其人类学意义而言,劳动还意味着人形成、发展和占有自己的能力之自由的自我活动。这种意义上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异化劳动。

对于人的本质之社会性特征而言,人是社会存在物,人的存在和本质是由现存社会关系决定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对社会整体的依赖并不意味着集体性的存在,他的存在的社会规定性并不是对全人类创造的需求和能力的多方位占有。作为商品生产的原子化和非人性化的结果,“这个异化的人的社会是一幅描绘他的现实的社会联系,描绘他的真正类生活的讽刺画。 ”[2](P66)

对于人的本质之意识特征而言,意识是每一个人类个体、人类物种的每一个正常成员都拥有的属性。劳动分工出现以后,伴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出现分裂和对立,导致个人经验性日常意识从精神生产的领域剥离出去,成为迷信,成为被社会决定并维持现存秩序、对现实扭曲反映的囚徒;与此相应,在精神生产和真正社会意识层次上,“意识形态”演变为脱离实践和现实的孤立和异化的思想,被扭曲和异化的表现形式。

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社会性、意识等人的本质特征处于异化状况,这与人的本质所预设的自由普遍性增长、进步趋势存在明显不一致。由此,马尔库什提出,“人的本质”的承担者或主体不是单个的人,而是在历史变化和发展连续体之中的人类社会。社会表示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总和。“在马克思的观念中,社会只不过是真实的、具体的、历史的个人所构成的实际关系的总和;不能把社会理解为在这些个人之外或之上的实际关系的总和;不能理解为独立于个人并且超越个人的价值(或目标)。”[2](P71)作为个人关系总和的社会之所以成为“人的本质”之承担者,原因在于:第一,从社会视角出发,人们才能把历史理解为一个统一过程,从而与人的本质所预设的历史趋势一致。“历史才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统一过程。这是因为历史不仅表现为技术的发展,同时表现为‘人类学’的进程,表现为社会整体所推动的能力、需求、交往形式和知识的范围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发展过程。 ”[2](P72)第二,在人发展成为普遍的自由存在物的过程中,历史得以展开。正是在人转变为普遍的自由存在物的逐渐的无止境的过程中,历史展开了自身。

人的本质之承担者是整体的人类社会,而不是个体的人,其原因还在于,从个人角度看,并不存在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将历史理解为发展。“毋庸置疑,从社会整体的视角看来表现为进步,表现为统一过程的东西,从个人视角看来却表现为退步;从社会整体的视角看来标志‘艺术和科学’的发达的东西,从个人视角看来却被抱怨为‘道德’的衰退。就处于历史绵延中的典型个人视角而言,历史无所谓进步,也无所谓退步,因此历史根本不是一个统一过程。”[2](P74)

马尔库什认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趋向进步,根源于历史过程中个人的关系和合作的不断拓展。然而社会进步过程对于个人而言,却导致个人的片面畸形发展。“走向普遍化的总体历史趋势有可能通过关系和互相作用的多样化和广阔化实现,与此同时,个人却沦为‘片面的’、受制约的、狭隘的特定化的,或用马克思的话说,‘抽象的’个人。”[2](P74)

马尔库什联系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理论,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片面化、畸形化发展状况。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变成占主导地位的普遍现象,首先表现在经济领域。“数量已经增加了的,同时是劳动的客观条件,再生产条件的劳动产品,经常作为资本,作为从劳动异化出来、支配劳动的和在资本家身上个性化了的力量同劳动对立。 ”[3](P299)“产品支配生产者,物支配主体,已经实现的劳动支配正在实现的劳动。”[3](P303)

国内有学者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体,个人成为“偶然的个人”的历史过程。“虽然,从理论上将个人与社会是互相构成的,但是,在现实的社会变迁中,个人却往往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后者取代个人成为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体,个人却沦为一种偶然的存在,即成为‘偶然的个人’。 ”[4]这一历史过程的原因是个人隶属于阶级、个人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限制。

人的本质所表征的自由和普遍性的方向,在异化的社会中,仅仅表现为整体人类社会进步,个体却深陷异化之中,这就出现了历史与个体本质发展的现实背离。“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普遍性的自由的存在物,通过他自身的自我活动形成自身,他的方向是不断拓展对自然的掌握,不断拓展普遍性的交往、自主性和意识。人类发展的这个趋势在每一种社会形态中自我肯定,但是在一般异化时期,它仅仅抽象地有效,在‘自身中’有效,表现为社会进步总体的一个特性。”[2](P86)

(二)在超越异化中社会历史发展与个体本质发展的前景趋向统一

在异化状况下必然出现个人发展与整体社会发展的不一致。然而,异化也孕育着对自身的否定。一方面,异化并不能把社会的个人自主性和主体性予以彻底消灭。另一方面,由于异化的历史性发展与人类个体性的历史性出现重合,因而,异化的增长过程同时就是为消灭异化创造和形成主观前提的过程。超越异化将促使社会发展与个人本质发展趋向统一。

马尔库什认为,对马克思而言,异化是人的本质与人的存在的分裂和对立,因此,超越异化意味着消灭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之间的不和谐和冲突,也就是说,为历史发展创造条件,并终结社会生活的丰富与社会生活的全面性之间的颠倒的、敌对的关系,从而终结个人生活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终结异化意味着创造一种社会体制,使以单个人发展水平为衡量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般水平成为可能,从而使人类的普遍化和自由直接呈现在人的生活的自由和全面性之中。

超越异化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变成现实。马尔库什认为,“一般哲学概念的‘人的本质’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人类历史总体过程。但是它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实现实践的真理,因为只有在共产主义中人的本质才能成为人的真实‘本质’,才能变成具体的个人的特性。 ”[2](P85)在这里,马尔库什显然说的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最高原则。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将得以自由全面发展,“人的本质”将在每个人身上成为现实。

四、简要评论

马尔库什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及其与历史的辩证关系的论述,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第一,马尔库什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四位一体”的新见解对于把握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极具启示意义。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中,在不同的语境下,马克思提出了对“人的本质”概念的多重理解,如人的本质是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等。以往学界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理解有两个趋向。其一,强调其中的一种观点,如有学者提出“人的本质即人的需要”的命题扬弃了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有机整合了人与历史两种不同的考察向度,实现了人的历史的逻辑和历史的人的逻辑的完美统一,使人之本质中主体能动性得以复归,是人本质的最佳概括。[5]其二,按照思想发展历程逐一分析马克思不同时期关于“人的本质”的概念的提出背景和理论内涵。如有研究者依次分析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类本质”(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人的社会关系本质”。[6]而马尔库什不但提出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是包含劳动、社会性、意识、自由的“四位一体”新观点,而且分析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概念中最重要的特征,其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性、意识等人的本质的其他特征。这一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分析较为深刻、新颖、系统。这对于学界深入理解“人的本质”概念具有重要启示。首先,人们不能片面地将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理解成某一观点或认为某一观点最精确。其次,不能依时间顺序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概念,而忽略马克思不同时期关于“人的本质”观点的内在联系。为准确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应该剖析马克思不同时期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并将其系统理解成有机整体。按照这一思路,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恰当的理解应该是:从人自身出发,立足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人的类本质——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即劳动,联系特定时期社会关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尺度考察人的劳动本质的现实状况及人的发展前景。

第二,马尔库什关于“人的本质”与社会历史的辩证关系的思想,提出了“人的本质”概念对于社会历史的重要意义。人的本质为历史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现实性,人的本质还预设历史的发展方向。这些思想无疑准确揭示了马克思理论体系中人的本质概念对于历史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恰当地回答了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互相关系。这不仅有力回击了阿尔都塞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与早期人学思想彻底决裂的基础上的片面看法,还显示了在“人的本质”方面,青年马克思和成熟时期马克思是一个统一体,一定程度上论证了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整体性。人、人的本质与人的解放仍然是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在阿尔都塞所谓马克思后断裂时期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虽然从字面上较少使用早期的概念,如人的本质、异化劳动等人学词语,但是在运用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与方法,分析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时,人(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与命运、人的价值、人的解放仍然是马克思理论关注的焦点。对于阿尔都塞所谓后断裂时期的马克思致力关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这一特定人群的生存状况和人的解放问题,国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戴维·麦克莱伦在《马克思传》中认为,马克思思想中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本质、人的异化及其解放的可能性的关注是始终如一的。“在后来的这些著作中(即《资本论》等,笔者注),毫无疑问是更系统、更细致、在极为纯粹的经济和历史的背景下探索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题;但是核心的具有启迪意义的思想,即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及其解放的可能性(通过共产主义社会支配自身命运的可能性)并没有改变。 ”[7](P126)

第三,马尔库什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与个体本质发展在现实中背离的观点也是深刻的。社会历史进步在特定条件下要付出牺牲某些个人或群体发展的代价。然而,社会历史进步的终极标准是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历史的发展终究会实现与个人的发展相一致。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的才能的这种发展,虽然在开始时要靠牺牲多数的个人,甚至靠牺牲整个阶级,但最终会克服这种对抗,而同每个个人的发展相一致;因此,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只有以牺牲个人的历史发展为代价。 ”[8](P405)社会历史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是长期的趋势,对于特定历史阶段个体可能的片面发展,应该通过社会变革将其减少到最低限度。

虽然马尔库什认识到,“正是劳动在其历史具体性的这种社会形式——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某种历史类型——在每个历史时期,在给定的社会经济形式中决定着通向普遍性的实现形式、程度和限度”。[2](P24)但是他却没有系统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形成后马克思著作中有关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本质发展状况的思想理论。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相关著作中,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分析批判中,都蕴含着人的本质发展与实现状况的思想。这些思想都表明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人的本质发展之间的背离与对立。马尔库什仅仅联系《剩余价值论》、《资本论》等马克思后期著作中个别词句来谈及异化思想,并说明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畸形发展及工人与资本家的对立。这显然是不够的。应该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本质发展状况与工人命运不仅仅体现在马克思后期偶尔提及的异化概念中。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与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如资本积累过程与资本积累规律等,都揭示了工人阶级命运及发展状况。这些马尔库什都未论及。这表明,虽然他看到了人的本质与历史的密切联系,却没有结合马克思系统剖析的特定生产关系历史类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来深入考察人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具体表现与发展。国内学术界同样也存在这一问题。如有学者提出,《资本论》只是从宏观方面使马克思人学成为一种科学形态, 关注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等。[9](P75-78)由此看来,联系马克思《资本论》等政治经济学著作深入研究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仍然是有待探索的问题与领域。

[1] [法]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良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匈牙利]乔治·马尔库什.马克思与人类学[M].李斌玉,孙建茵 译.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4]李荣.马克思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三重逻辑[J].东岳论丛,2012,(8).

[5]赵伟.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内在逻辑及其当代启示[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6]张奎良.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问题的再思考[J].现代哲学,2011,(8).

[7] [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9]韩庆祥.马克思的人学理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人的本质异化本质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回归本质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童年的本质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再论唯物史观的人本思想
人不是什么:卡西尔批判式人学观探究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从“人的本质”看犯罪的刑罚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