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盛
(江西省信丰中学)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第二册)第五章第三节中的“乙烯制取与性质”演示实验时间较长,直接影响教师按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此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两个铁架台(铁夹、铁圈)、平底烧瓶(250mL)、双孔橡胶寒、温度计、导气管、石棉网、止水夹(三个)、Y 形管、试管、碎瓷片、火柴、烧杯,自制贮气瓶,自制三芯酒精灯。
酒精、浓硫酸、酸性KMnO4溶液、溴的四氯化硫溶液、肥皂液。
1.按图连接好装置,分别在窗口内盛装相应的试剂。
2.关闭止水夹b,打开止水夹a、c 且用三芯酒精灯给烧瓶加热至170℃将产生的乙烯注入盛有肥皂的烧杯中。
3.待肥皂泡沫充满烧杯后,立即打开止水夹b,关闭c,让乙烯通入自制的贮气瓶内。
4.点燃烧杯中的肥皂泡,观察乙烯燃烧的现象。
5.熄灭酒精灯,在继续打开止水夹b 的同时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c,让贮气瓶的乙烯分别通入酸性KMnO4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1.实验现象明显,乙烯燃烧很旺,火焰呈黄色,黑烟腾空而起。酸性KMnO4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迅速褪色。
2.将乙烯通入自制的贮气瓶避免了多余的乙烯逸散和污染环境。
3.自制三芯酒精灯火力大,缩短了加热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