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丽君 李雪静
面对低油价带来冲击,国际石油公司通过减少投资、优化资产组合、减少管理费用和人工成本来应对。
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原油供应相对过剩以及地缘政治更趋复杂等诸多因素影响,从2014年6月起,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从6月的100多美元/桶跌至2015年3月的50美元/桶以下,跌幅超过50%。各大石油公司利润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埃克森美孚2014年盈利325亿美元,基本与上年持平,但第四季度仅盈利65.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BP公司2014年盈利由2013年的234亿美元锐减至37.8亿美元,其中2014年第四季度亏损约44亿美元。雪佛龙公司2014年盈利192亿美元,但第四季度仅盈利3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近30%。康菲石油公司2014年盈利69亿美元,与2013年相比,锐减23亿美元,其中第四季度亏损3900万美元。而受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油气产量相对过剩、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近期内油价恐难以回到高位,低油价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纷纷有针对性地调整策略,以应对低油价危机。
□ 在低油价冲击下,国际石油公司艰难度日。 李晓东 供图
面对油价下跌,如不考虑政府干预、寡头操纵等非市场因素,石油公司普遍采取“成本领先”战略,以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具体来讲,国际石油公司抵挡低油价的三招是:一是减少投资,延迟或取消部分项目,通过节约投资保证经营效益;二是优化资产组合,通过出售部分非核心、低效油气资产增加现金流入,规避经营风险;三是减员与降低薪酬,通过减少管理费用和人工成本减少支出。
石油业是一个高投资、资金密集型行业,大量的资金需求是石油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基础。在低油价的大形势下,全球各大石油公司纷纷减少投资,回笼资金,以缓解困境。
通过分析已公布的2015年主要石油公司的投资预算,与2014年相比,康菲石油公司投资预算将减少20%,雪佛龙公司将减少13%,BP将减少40亿~60亿美元,壳牌将在2015~2017年的3年间减少投资150亿美元,此外,独立能源公司Carrizo、Range Resources、BlackPearl Resources 等公司也纷纷减少2015年预算。据美国知名调查公司Cowen & Company对全球476家油气公司的勘探生产投资预算数据研究表明,预计2015年,如果WTI原油价格保持在70美元/桶时,全球勘探生产投资将至少减少15%,至5710亿美元,当WTI原油价格降至55~60美元/桶时,投资将至少减少20%。
上述大型石油公司预算的减少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延迟或停止一些在建或将建的项目上。康菲石油公司将减少对美国页岩油气的投资,主要减少在美国Permian、Niobrara、Montney等页岩区的项目,投资集中在回报率较高的Eagle Ford和Bakken页岩区。雪佛龙公司日前决定退出波兰页岩气的勘探,同时推迟在北极的勘探项目及在加拿大的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而其北海的Rosebank项目已推迟了数年,近期又宣布“无限期延迟”。壳牌将取消在澳大利亚的Arrow LNG项目。道达尔削减英国北海地区、加拿大油砂矿区以及包括加蓬和刚果在内的西非国家成熟油田的勘探和开发作业。挪威石油公司决定延期建设巴伦支海投资约160亿美元的Johan Castberg项目,同时推迟6个月决定是否向Snorre油田投资57.4亿美元。俄罗斯也暂停了一批位于北极的深海项目并取消了格陵兰岛附近的勘探计划。
在各大石油公司纷纷减少投资预算、停建或缓建项目的同时,现有的油田钻井或生产作业也在不断减少。据贝克休斯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正在运行的钻井平台数量连续10周持续下降,截至2015年2月6日,钻井平台数量减少至1456座,创下自2010年3月以来的新低。加拿大正在运行的钻井平台数量减少到381座,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255座。钻井平台数量减少的趋势还在持续中。
剥离资产、出售部分股权是国际石油公司应对低油价冲击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油价下跌前,壳牌已着手出售旗下非核心炼油和油品销售资产,随着油价下跌,壳牌加快了剥离非核心资产和回笼资金的速度,其将出售在华合资企业——统一润滑油中国有限公司的全部75%股权。近期,壳牌又与道达尔达成协议,计划将位于法国留尼旺岛的加油站业务SRPP出售给法国某油气储运公司。BP将陆续剥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东海岸两个深水区块70%的股份、墨西哥湾Atwater Valley 地区17个深水勘探平台50%的租赁权以及德克萨斯州Hugoton和Panhandle West的天然气田资产。俄罗斯最大石油公司Rosneft公司于2014年12月宣布出售其19.5%的股份,该计划将回笼资金130亿美元。西班牙Respol公司斥资83亿美元收购加拿大Talisman能源公司。
除石油公司外,国际大型油服公司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措施。2014年11月17日,全球第二大油服公司——哈里伯顿斥资346亿美元,以新股和现金收购的形式,收购了全球排名第三的贝克休斯公司的所有股权,通过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来抵抗低油价带来的冲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此外,石油公司之间加强合作也可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康菲、Suncor能源、壳牌合作共同开发加拿大新斯科舍省Shelburne深水盆地的油气资源。雪佛龙、BP、康菲三家公司于2015年1月底决定共同开发墨西哥湾某区块深海油田,通过整合三家公司的资源和经验,降低设备和人工成本,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有效的人工成本控制对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进入2015年,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已纷纷调整用工与薪酬策略,以减少低油价带来的收益下滑。
BP计划今年在其北海业务部门裁员300人,包括200名由其直接雇用的陆上人员以及100名合同工,同时还宣布冻结员工2015年的基本工资,以降低公司人工成本。壳牌、道达尔、雪佛龙等公司均已下令降低其雇用的北海项目合同工的薪酬标准。油服公司的裁员力度更大。全球最大油田服务商斯伦贝谢已宣布将裁员9000人,相当于目前员工总数的7.5%;哈里伯顿也宣布在美国之外地区裁员1000人,并表示这只是开始;已被哈里伯顿并购的第三大油田服务商贝克休斯则计划在今年第一季度在全球范围内裁员7000人,占员工总数的 11.3%;世界第四大油服公司威德福国际于2月4日宣布裁员5000人,相当于员工总数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