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梦(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南宋豪杰之词与才子之词题旨原型之别
周梦梦
(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于同一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爱国之词,由于自身经历和所处的政治环境不同,英雄豪杰们在词作中大量运用了与才子之词截然不同的意象,其中最为普遍最为独特的意象即战争军事和英雄人物。这两类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正是南宋特殊时期词人们相对稳定的心理模式与情绪模式的符号化。他们很好的显现了词人们面对山河破碎、国家不保之时的复杂心绪,通过分布于豪杰之词之中,形成整体的、系统的思想体系,成为南宋时期形成的区别于才子之词的别具一格之题旨原型。
南宋;豪杰;才子;词
豪杰之词的词人大部分为把自己的荣辱致力于疆场、驰骋于政坛或着用自己杰出的政治或文学才能去捍卫国家尊严、主持国家政局的大臣。其中多数人不是专门从事于写作的词人,而是在打仗或者参与政治活动之余通过作词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对时局的忧虑思索,或鼓励自己,或者激起一同从政的大臣及部署、下级不要放弃为国家和平统一而努力的斗志,这一题旨自然使得这一类词作中展现出了与才子之词截然不同的对时局祸患强烈的忧虑之色和英雄豪壮之气。
南渡时期身负军国重任、亲自参加抗金战争和政坛斗争并喜欢用词来抒发慷慨悲壮政治感情的英雄豪杰,为数相当不少。本文仅以岳飞、辛弃疾为代表的将帅、军人词人,以李纲、李光、赵鼎、胡铨等“中兴四大名臣”、李纲的部下或战友王以宁、邓肃、胡世将、王之道以及王之望为代表的宰辅重臣词人和以“二张”(张元斡、张孝祥)为代表的以文人之资而积极参与军国大事的士大夫词人为代表。
根据豪杰之词与才子之词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豪杰之词中的战争军事和英雄豪杰之类的原型出现频率极高,同时也是才子之词所不具备的。下面即分析豪杰之词与才子之词题旨不同的相异原型。
“原型”这一概念是由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它指:“人类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模式与情绪模式的符号化”。[1]原型批评家弗莱认为:“原型即一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而原型和题旨往往是紧密相连的,在漫长的历史嬗变中,任何一种抒情方式都会形成诸多的原型意象及其所表现的题旨,如伤春惜别与人生情感原型、芳草美人与现实政治原型。作为普遍象征意义与文化功用的艺术符号、题旨原型通常是民族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荟萃了民族的文化观念。
本文即分析南宋豪杰之词与才子之词,参考《全宋词》[2],将这两类词进行分类并分析其代表性的原型意象群。因南宋才子之词已有多位学者详细分析,故本文着重从豪杰之词区别于才子之词的题旨原型入手,以期加深对南宋词的理解。
宋词的意象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意象的类型划分,学者王志新将其分为“闺房乡户和青楼酒馆意象、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意象、军事类意象等[3]。而豪杰之词和文人之词原型题旨最突出的区别即军事战争类。由于从事军事活动、驰骋疆场、对军事生活极为熟悉的缘故这一类词人对此类意象的运用极为频繁而游刃有余。
总的来说,军事意象即“与战争、军旅、兵器等军事内容相关的意象或意象群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4]南宋豪杰之词中,频繁出现的军事战争意象有:剑、箭、弓、刀、枪、戟、鞍、甲、旌旗、万夫、锦襜、突骑、兵……
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人物,抒发爱国之情和豪杰之气是其词的基本特点之一,之所以能将豪杰之气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源于他的军事生活,作为军人的辛弃疾怀着满腔的热血,一心为国家奉献所有的忠诚,把毕生的精力都付诸于对抗金朝、实现国家统一的努力之中,“表现出强烈的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5]
收稿日期:2015-05-28
作者简介:周梦梦(1989-),女,河南登封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
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词人描写了夜晚独自挑起油灯看着曾经驰骋疆场之时随身携带的宝剑,在醉梦之中仿佛回到了战场上,一系列战争军事意象纷纷展现在作者笔下。“醉里挑灯看剑”一句,“剑”即是典型的战争军事意象,是行军打仗的兵士与敌人抗衡,取得战争胜利所必备的兵器。而再加上一个“看”字,就将词人于白发已生孤独落寞之时慨叹自己不能亲自去战场上以洗尽国家所遭受耻辱的无奈流露出来。梦惊醒的时候,仿佛看到“吹角连营”,整个军营都响起了鼓舞大家士气、奋力进攻的号角之声。“分魔下炙”、“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使得词的意境进一步延伸、扩大,无论是分给部下烤熟的牛肉、还是军营中各种乐器演奏出宏大豪壮的乐声亦或在战场上检验着军队,都生动形象的刻画了军营上下高昂的气势。上片词作中,每一句都是围绕着军营生活,一系列的战争军事意象更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孕育其中的赤胆忠心。作者在下片中继续描写了战场上更为特殊又更为普遍的意象,即战马和弓箭。与上片相比,下片的意象更容易把人带入激烈的战争之中。行军打仗之时,马像的卢马一样在战场上急速的驰骋,弓箭急速发射响声如雷震一般令人振聋发聩。简短的两句战争军事意象即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极为壮大、激烈的战场上的场景,让人无不置身其中。而这些都是辛弃疾日思夜想,渴望已久希望能够付诸实践的能够血洗国耻、建立功业、留名后世的一生宏愿。然而这些战场上军营中的一切毕竟是诗人的梦境而已,最后一句只能回到现实,现在的朝政是由主张投降的一部分大臣主持,而所有的幻想、所有的雄心壮志、赤胆忠心,收复祖国山河的自信都在残酷的现实中化为乌有,可怜可气可恨又可悲的是白发已生……从上片战场之上的意气风发、士气高昂、兴高采烈到此时的无奈、压抑、悲愤,这一情感落差源于理想和现实巨大的矛盾,所有的愿望全部落空、化为泡影。在辛弃疾的这首词作中,没有出现任何一个情感性的词汇,而这些看似没有冰冷的战争军事意象却能形象的刻画出现实与梦境的两个画面,两种矛盾的情感,突出词人无奈的心情。
此外还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中“把吴钩看了,拦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以“吴钩”为中心意象,让读者直接体会到诗人独自一人一次次抚摸着随身携带用来杀敌却不能如愿以偿报效祖国的刀剑,直接深入词人的内心,感受他忠心报国、却始终未能如愿以偿的无奈苦闷的心绪。而抚剑之时“无人会”的落寞、孤寂感受是朝廷之上那些鼠目寸光、私心重重、苟且偷安的奸佞小人根本不能体会的,表明了词人高尚的品质和高洁的情操。仔细看来,此句的情感效果和上文中辛词有极大的相似之处,战争军事意象集中表现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无门的落寞之感。
再如《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整首词作的上片皆是由一系列的战争军事意象链接而成,有军营中的“旌旗”,有“万夫”即数量众多的士兵,有穿着“锦襜”训练有素的“突骑”,有金朝军队“夜娖银胡觮”的时候,我们汉人军队一大早就向敌人投射著名的“金仆姑”之剑,这一系列的战争军事意象将词人壮年之时战场上意气风发的英勇之气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仅仅是意向的罗列就为下文从回忆到现实的落寞、无奈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样残酷的现实正是一个把赤胆忠心毫无保留的奉献给祖国,“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6]的英雄豪杰莫大的讽刺与打击。
辛弃疾是一个富有英雄豪杰之气、驰骋疆场、一心恢复祖国山河的战士。因此,军营生活是他战争军事意象的源泉,疆场是他一生伟大抱负的心灵寄托,战马兵器是他最为熟知的事物。他所有美好的回忆和幻想都集中于这些事物,他所有的梦想和感情寄托都环绕于这些实实在在的物象之上。
除了辛弃疾之外其他豪杰之词也多出现战争军事有关的意象,在此以“剑”意象为例:
剑阁峥嵘,何况铃声,带雨相续。——雨霖铃·明皇幸西蜀李纲
霜凉剑戈,风生阵马,如闻万鼓齐挝。——望海潮·八月十五日钱塘观潮赵鼎
从古将军自有真。引杯看剑坐生春。——转调定风波·和答海南统领陈康时胡铨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张元干
念腰间箭,匣中剑——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张孝祥
孙郎前日,豪健颐指五都雄。起拥奇才剑客,十万银戈赤帻,歌鼓壮军容。——水调歌头·裴公亭怀古王以宁
剑水冷冷行碧玉,扁舟一叶吹风。——临江仙·登泗州岭九之四邓肃
这些词人虽没有像岳飞、辛弃疾那样驰骋于沙场,但这些朝廷重臣亦或士大夫慷慨激昂、悲壮热烈、金刚怒目的诗风却使他们的词作充斥着大部分文人才子们所缺少的豪杰之气。
豪杰之词中英雄人物也是多次出现的意象。这些英雄人物或者指词人自身,或者是所崇尚的英雄来比喻自己,而这些英雄典故多是与战场和军事活动有关。
岳飞本人虽然大业未成而悲惨地死去,但他壮烈的政治、军事行为却最好地体现了民族愿望和时代精神。千古传唱的爱国主义颂歌和鼓舞斗志的战歌《满江红》中描述了自己作为英雄豪杰以赤胆忠心,英勇奋发、慷慨纵横的“忠勇沥血之辞”[7],无论是开头的叙事:头发的直竖、帽子的顶飞、登高凭栏、仰天长啸,还是之后的抒情:告诫自己,过去三十多年来建立的功业都微不足道,要抓住大好时间,为国家建立功业,都很好的展现了一位一心为国的爱国英雄。
当然,这只是岳飞精神世界的一面,另一面则是在他的抗敌大业受到投降派阻挠和破坏时产生的焦虑悲愤之情及知音难寻的孤独感。如他的另一篇脍炙人口的词作《小重山》,词中展现的是一代民族精英的悲剧命运和被压抑的心态。当然,凄冷的夜晚,英雄的深沉叹息与他雄狮般的怒吼,同样具有震动人心的力量。
与岳飞不同的是,辛弃疾常通过引用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来表现自己的英雄情结和政治志向。而就其自身而言,辛词中出现的人物多倾向于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英雄”、“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天下英雄谁敌手”;《贺新郎》中的“诸葛”、“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中的“东北看惊诸葛表”。此外还有“壮士”、“曹”、“刘”……这些均是辛弃疾词中频繁出现的意象。
纵观两宋时期的词家,没有谁能如辛弃疾那样将感情如此专注于英雄豪杰,他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榜样,渴望像他们一样以一颗赤胆忠心为国建功立业。他以军人的精神气质来要求自己,并以英雄人物来自称,希望驰骋疆场,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因此,辛弃疾在词中不仅以英雄人物来督促自己,更以英雄人物来鼓舞整个时代的人。
此外,其他豪杰之词中也多次出现了英雄形象:
临风酹酒,堪笑谈话觅封侯。老去英雄不见。惟与渔樵为伴。——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张元干
英雄当日感会,余事了寰区。——水调歌头·为总得居士寿张孝祥
君王天纵资仁武。要尺棰、平骄虏。思得英雄亲驾驭。将军行矣,九重虚宁,谈笑清寰宇。——青玉案·送频统辖行张孝祥
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水调歌头·吴汉阳使君王以宁
他们用炽热的政治情感与崇高的政治理想来拥抱人生,豪爽的军事本色常常企图与历史上的众英雄相认同。
最后要指明的是:除了战争军事、英雄豪杰这两类意象之外,还有“山川”原型,表现词人政治打击后寄情山水之悲愤,“乡村”原型,表现词人关注农村,向往农村……虽然这些原型在豪杰之词中出现的频率要高于才子之词,但是文人才子几乎一多半的词篇中都会涉及这些意象,且已有众多学者对此有过论述。因此本文不再赘述。
此外,文人之词中部分题旨原型运用的频率要多于豪杰之词,如代表时间的意象“月夜”、“黄昏”等,代表空间的“楼”、“帘”等,代表自然景物的“水”、“柳”、“花”、“鸟”等原型,但因豪杰之词中也同样大量运用了这些题旨原型,因此本文亦不再赘述。
总体而言,南宋词作从意向的塑造和情感表达的方式等方面均出现了分化。军事生活是部分豪杰之词战争军事、英雄豪杰原型产生的生活基础,而政治生活的熏陶也使朝中重臣和一部分文人士大夫诗词区别于才子之词。由此,于同一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爱国之词,由于自身经历和所处的政治环境不同,英雄豪杰们在词作中大量出现了与南宋才子之词截然不同的意象。在词中,他们运用所熟知的战争军事意象,极力塑造飞驰于战场之上,为国杀敌、慷慨悲歌、忠心报国、收复山河的英雄形象。而这两类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正是宋代特殊时期词人们相对稳定的心理模式与情绪模式的符号化。他们很好的显现了词人们面对山河破碎、国家不保之时的复杂心绪,通过分布于豪杰之词之中,形成整体的、系统的思想体系,成为南宋时期形成的区别于才子之词的别具一格之题旨原型。
[1]荣格.集体无意识原型[C].//荣格文集.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2]唐圭璋.全宋词(1-5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王志新.稼轩婉约词探[C].//周保策,张琦.辛弃疾研究论文集.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
[4]宫臻祥.稼轩词军事意象论略[J].文艺评论,2013,(04).
[5]袁行需.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6]范开.稼轩词序[M].//景刊宋金元明本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7]吴世昌.罗音室词跋[M].香港:商务印书馆,1984.
[8]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9]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0]王伟勇.南宋词研究[M].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7.
[11]邓红梅,侯方元.南宋词研究史稿[M].济南:齐鲁书社,2006.
[12]余传棚.唐宋词流派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13]许兴宝.文化视域中的宋词意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14]王雅新.辛弃疾词作中几个典型意象群初探[J].语文学刊,2013.
责任编辑:周哲良
I207.23
A
1672-2094(2015)04-0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