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问陶的爱情诗看其节烈观与爱情观(上)
——兼与李白、杜甫及袁枚比较

2015-04-11 10:42郑家治西华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妻子诗歌

郑家治(西华大学人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从张问陶的爱情诗看其节烈观与爱情观(上)
——兼与李白、杜甫及袁枚比较

郑家治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张问陶表现夫妻真情的诗歌计有五十多首,其中表现出他鲜明的节烈观与爱情观,包括反对荒淫而重视夫妻和谐、爱情与贞烈并重、区别重视夫妻真情而鄙视欲望、大写夫妻之情却又同情妾等方面。这与蜀中前辈诗人李白、杜甫颇多近似之处,而与袁枚的差别却很大。

张问陶;诗歌;爱情观;节烈观;比较

张问陶一生以儒家思想为主而又兼及释道,其儒家伦理思想极为浓厚,主体是以仁为核心,进而发展为实施仁政,其他伦理思想则包括忠孝忠义、孝悌亲情、节烈爱恋等三个方面。本文以张氏的爱情诗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他的节烈观与爱情观,兼与袁枚等人进行比较。

1 反对荒淫而重视夫妻和谐

儒家所谓“乐而不淫”,司马迁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都认为夫妻两情之乐应该有度,尤其是男子。但古代帝王及权贵多荒淫无度,或者淫乐无度,这样既戕害了自身,又破坏了家庭,重者甚至危害国家及百姓,所谓荒淫吴国,以致有美女是误国祸水之论。其实这是一种因果颠倒的说法,因为帝王荒淫误国,所以玩弄女性,而不是女性荒淫玩弄帝王而误国。张问陶有《读<桃花扇传奇>偶题十绝句》[1]140,谴责南明君臣误国。比如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四镇挥戈绕地哗,东南白骨乱如麻。”忠臣不得重用与好死:“生遇群奸死报君,裹尸微借一江云。”但其重点却在谴责荒淫嬉戏误国。其二:“布衣天子哭荒陵,选舞征歌好中兴。不到无愁家不破,干戈影里唱《春灯》。”诗歌说朱由嵩以福王世子,逃亡流离,后因马士英等拥立而素服拜谒孝陵哭陵,登帝位,为弘光帝。朱由嵩由流亡布衣之身登位,本当发愤图强,挽狂澜于既倒,但却大肆荒淫,“选舞征歌”,沉溺声色,还自诩中兴,且完全不顾国家的残破,在干戈四起国家危如累卵的时候,还在内庭演剧取乐。其四:“君相颠狂将帅骄,妖姬狎客送南朝。百年剩有伤心月,还照青溪半里桥。”前二句说疯狂玩乐荒淫不已的国君宰相、骄横的将帅与妖姬狎客共同断送了尚有可为的南明王朝,后二句说百年之后,只有惨淡凄冷的月光还照耀着南京的山水与城邑,让人反思昏庸荒淫误国的典范。其七:“丁字帘前奏管弦,薰风殿里聚婵娟。秀才复社君听曲,如此乾坤绝可怜。”前二句写南明弘光王朝建立时,南京成了乐户聚集之地,一片笙歌繁弦,朝廷大殿上聚集美女戏子,歌舞作乐,不知危亡将至杀戮临头;后二句感叹复社秀才文人诸君无能为力,只能作词曲听词曲,眼睁睁看着王朝的覆灭,所谓“如此乾坤绝可怜”。这组诗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责其荒淫误国。考察历史,可知南明王朝及明王朝最终灭亡,其原因多多,但腐化荒淫应该是主要原因。诗人谴责淫乱,其原因一是淫乱误国,二是淫乱只有情欲而无爱情,三是即便是真情,包括夫妻间的欢爱,也不能过度,所谓“媚人不杀人”。

2 爱情与贞烈并重

儒家于夫妻关系既讲平等及相敬基础上的爱情与爱敬,也讲礼,所谓“发乎情,止乎礼”。后世演化为贞烈观与三从四德。贞烈,“贞”为“正”,用在女性对男子,特别是妻子对丈夫的关系上,则是指专一。如果夫妻平等,互相之间情感专一,应该是正面的。贞烈的意思一指忠贞不二的节操。张衡《东京赋》:“执谊顾主,夫怀贞节。”①又指封建礼教下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道德行为。又有节烈之说,节烈指女则指旧时指守节或殉节的妇女,所谓节女烈妇,或者指人性格贞烈、刚正。《晋书》说:“既当时贞烈之徒所究见,亦后生所备闻。”②《史通》说:“案刘向《列女传》载鲁之秋胡妻者,寻其始末,了无才行可称,直以怨怼厥夫,投川而死。轻生同于古冶,殉节异于曹娥,此乃凶险之顽人,强梁之悍妇,辄与贞烈为伍,有乖其实者焉。”③无论贞烈与节烈,原来都指人贞节刚烈的节操,后都演变为专指女性的节操,即夫在时感情专一,夫死后也不改嫁。先秦两汉时不忌讳改嫁,宋代以后则反之。诗人的《题佩香夫人<秋灯课女图>四首》之三说:“韶光如梦感年华,黄鹄歌成事可怜。定有彤管褒苦节,不须题咏亦流传。”④诗歌用《烈女传》陶婴少寡不嫁、养育孤幼的事例来彰显节烈,认为佩香夫人定会留名青史,即便没有人题咏也当流芳千古。

收稿日期:2015-05-10

作者简介:郑家治(1953-),男,四川营山人,西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古典诗学、古典诗歌及经学。

张问陶主张爱情与节烈并重,曾多次赞扬母亲守节,辛勤养育儿女。如甲寅年(1794)所作《徐节母殷孺人诗为寿徵作》:“我无文人文,能传节母节。使笔如心心有血,作诗犹足传风烈。……母节相夫子,十年如一朝,持筹称药忘其劳。……节母奉衰姑,夫亡心不懈。”[1]277丙辰年(1796)的《〈寒檠永慕图〉为稚存题》:“父志母能承,父书母能教。节义文章无不到,使儿如父儿能肖。”[1]346赞美母亲的贞烈:父死母不改嫁,而且继承父亲的遗志,以儒家经典教授儿子。教授的内容是“节义文章”,目的在“使儿如父”,自然也包括“使儿如母”。再如庚申年的《<风木图>为张八愚桓同年题》。诗前作者有序:“八愚,生逾年,失怙;又逾年,失恃。育于世母,世母寡无子,抚之甫成立,世母又殁。郑君存一作《双节传》,传母徐、世母汪节烈事甚详。”[1]434序言主旨在赞美二母之节烈。在描叙了母亲徐、世母汪二人生养儿子的艰难之后赞美说:“徐贾生,汪程婴,丈夫忠义妻大节,死生异路同峥嵘。”诗歌将徐、汪二母比作古代的贾谊、程婴,都是忠义之士,徐、汪二母父死不改嫁,而且抚孤成立,当然是贞烈节烈之典型,所以能培育忠孝的儿子。

张问陶赞成节烈观的重要证据是他在《辛亥春日读班昭<女诫>有感》一诗中全面肯定与宣扬三从四德。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⑤《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⑥四德最初是对宫廷妇女的四种必备的修养,出嫁前集中培训。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郑玄认为妇德的核心是“贞顺”。《女诫》具体指出:“妇德不必才明绝异”,做到“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⑦,就是具备了妇德。身为妻妇,事父祖要恭顺柔和;身为正妻,要“去妒”,帮丈夫纳妾;身为母亲,要会“教子”,为继母要“慈爱前子”;与家庭成员相处,要“和叔妹”“睦娣姒”;家境贫寒则要能“安贫”,富贵还需“恭俭”。还要“敬身”“重义”“守节”“复仇”。郑玄对“妇言”的解释是“辞令”,也就是善于应对,说话得体。班昭认为“妇言”不必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只要说话时考虑言辞是否恰当,不恶言伤人,不抢话、不多言,不使人讨厌。班昭认为妇容不是指颜色美丽,而是做到“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为妇容”⑧。班昭认为“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⑨,但巧媳妇历来受到赞誉,“懒”和“笨”之妇当受谴责与嘲弄。

张氏《辛亥春日读班昭<女诫>有感》[1]139共十首,写于中进士之次年。诗歌的主旨有五,一是认为女子在家从父,不能因私情而私定终身,甚至“求偶急”而轻易嫁人。其一:“抱雨春云腻,黏花病蝶香。莫因求偶急,轻上合欢床。”其二:“冷面铁錚錚,严妆傲邻女。如何未嫁时,花底闻私语?”二是认为出嫁之后不能恃色专宠,不能忌妒,要容许丈夫纳妾。其三:“竟擅专房宠,其中亦有失。如花能几日?何苦妒婵娟!”三是打扮不妨漂亮,但不能过度,而使丈夫欢爱过度。其四:“持家固有道,入帷亦有耻。肯学登徒妻,以淫事夫子?”其五:“颇无专宠心,但有可怜色。媚人不杀人,此意已难得。”四是出嫁之后当坚定从夫之念与辅佐丈夫,不能一有谣言就随便弃夫而去,如《白头吟》所谓“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其六:“众女能谣诼,皇天不捐弃。事夫明大义,何必小姑怜?”其七:“兔丝附女萝,轻尘栖弱草。缠绵《白头吟》,可忆前夫好?”五是应该贞节,能抵御金钱享乐的诱惑,更不能淫乱,否则遭人笑骂,终生惶恐,悔之不已。其八:“纷纷邯郸倡,数钱夸向客。静女如英雄,千金不能赫。”其九:“细草绿蒙蒙,弓鞋滴小红。任人窥宋玉,无语立墙东。”其十:“晨为卖笑人,夕作饮冰妇。一日判贞淫,如何不回首?”这组诗歌重点强调在家从父与出嫁从夫,尤其是强调妇德。不过诗人也重视夫妻真情,或者说更重视真情,否则他就不会留下如此之多表现夫妻爱情的诗歌。

3 区别重视夫妻真情而鄙视欲望

《汲县怀古》之三说:“儿女私情比兴殊,诗关君父费踌躇。颟顸只作淫奔读,天厄风人遇宋儒。”[1]226汲县在周代属卫,《诗经》中《卫风》多爱情诗,所谓“郑卫之声”,诗人因此有此诗。诗歌首先赞扬卫风多用比兴写儿女私情,而且情味独特,进而认为这些诗歌与君父忠孝有关的说法值得怀疑。接着转而批判讽刺宋人颟顸不已,将其解作淫奔之诗,遇到宋儒真是老天要迫害当时的采风之人了。《毛诗》序说:“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朱熹注:“此淫妇人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2]这是《诗经》正解,已成定论,但张氏却敢于怀疑,认为郑卫之风只是用比兴手法写爱情,既非诗关君父,也非淫奔之作,表现了他对爱情的肯定与重视。

不过诗人将情与欲区别得很清楚。色空观是佛教哲学的核心。《心经》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⑩佛家之色一是指物质现象的基本元素,按佛教的说法就是地、水、风、火;二是指整个物质世界。空,是指时间空间或空无(物质现象湮灭)。物质不可存在于时空之外,空不可离开物质绝对存在,所以色和空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与相互对立的。物质现象的堙灭(空)是绝对的,物质现象存在是相对的,没有物质现象就没有物质现象的堙灭,没有物质现象的堙灭,就没有物质现象,二者是对立的统一。用色空观的辨证思维方法认识世界,是佛教哲学的理论核心,包括宇宙在内的一切物质现象处在不断的生成和湮灭之中,人们大多认识世界不能破除自我的执着迷障,所以才生出贪、嗔、痴。释迦牟尼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⑾因为美色简称色,美色也是色,所以往往以佛家哲学的色空来比附对美色情欲的态度。张氏亦如此。他的《题沈舫西琨太守<观空观色图>》[1]454诗首先说:“人生竟无欲,块然其土木。有欲而无情,疆行亦禽鹿。”认为男女欲望是人的本性,不然就形同土木,但欲望之上还有情,否则便形同禽兽。接着认为人是上天钟爱的天地精华,有情有欲是天然的正常的,没有什么罪过与毒害,所谓“惟天爱吾人,生机兼慧福。逍遥情欲天,万物本无毒”。进而认为“人中生美人,如农播百谷”,非常自然,而且值得赞美与珍视爱恋,所谓“是真五行秀,清灵超百族。其来夺明月,朗朗照心目”,否则便悔之晚矣:“匹如优昙花,一见恐难复。”因此他批判俗儒对美人美色的忽视近乎焚琴煮鹤,其观点是对人间真情的拘束与桎梏,所谓“琴鹤必焚煮,拘儒真桎梏”。他还认为古人视美人为革囊之说是狠毒之语,或者违心的狠话,所采取的方法也很粗俗,所谓“革囊造狠语,彼法亦粗俗”。最后他从《周易》的角度来解释男女之情。《周易》说:“天地氤氲,万物化淳;男女媾精,万物化生。”⑿诗人认为即便是神仙道士也懂得阴阳男女之道,连天上的神仙也结婚成家,所谓“仙道通阴阳,云霄犹眷属”。末尾他批判当时人“陈陈三教书,几人不误读”。君放大光明,神光一轮足。开图为赞叹,此义吾所服。”诗歌联系佛家的色空观,认为美人美色的产生是自然的,因此值得赞美与珍视爱恋,所谓“爱美之心,人人有之”,所谓“食色性也”,男女爱恋和结婚也符合儒道原理。联系色空观,当承认并赞美美色,珍视爱恋美色,但又不可沉溺与美色,区别情欲与爱情,所谓“有欲而无情,疆行亦禽鹿”。

对此,他在《美人篇》[1]495中有进一步的描述与认识。他认为宇宙间有美女超尘出俗,实在是幸事,美人本身没有任何罪过,爱美也属正常,但又不能过分沉溺,所谓“人貌充宇宙,有美忽超尘。美人实无罪,溺者自忘身”。进而斥责佛家视美女为革囊是狠语,而且与慈爱及花鸟相互矛盾,所谓“佛慈逮花鸟,何独憎美人?革囊斥玉女,狠语殊津津”。还认为美丑妍媸不由人,爱美是正常的,所谓“妍媸无定相,抟土凭风轮。譬如妙莲花,凡艳谁与邻?亭亭出淤泥,照世常清新”。还认为因为“妍媸无定相,抟土凭风轮”,所以对美丑应该平等看待,所谓“彼法故平等,好丑尤须均”,而自诩远离美女之人是逐臭怪癖,且未必是真话,所谓“河干能逐臭,未必皆应真”。他认为普通人爱美是正常的,结婚也是自然的,都是正常的人伦与人道,所谓“况此浮世人,何处无婚姻?儒书必庄诵,人道宁全沦?”认为及时结婚是正常的,其婚姻之美恶自有原因,所谓“桃夭对之子,美恶皆前因”。因为“美人亦人耳”,所以“既遇宜相亲”,而且“房帷期静好,何必矜天神?”最后他认为美人可以爱恋,但不可过分沉迷,所谓“戒色不戒美,美人胡可嗔?”而美人则当自重,不可恃宠而娇与忌妒,所谓“惟当绝娇妒”,追求的是“燕婉和天伦”,其实就是遵守儒家的妇德。而后再一次强调“神仙犹眷属,道妙资含醇”,因此人间的爱恋与结婚再正常不过了。最后说:“嫦娥坐明月,宝曜流三辰。清芬记彤管,妙孕来祥麟。瑶篇被琴瑟,万户歌阳春。”说嫦娥一类神仙美女其美光照天地,爱恋美女都应该得到凡人赞美,甚至写成诗篇。在古代诗歌中联系色空哲学,全面论述美丑情色之作不多,这两首就是其佼佼者。概言之,美人是上天所赐,所谓“人貌充宇宙,有美忽超尘”,“人中生美人,如农播百谷。是真五行秀,清灵超百族。其来夺明月,朗朗照心目”,而视美人为革囊之说是狠毒之语,或者违心之言,所谓“革囊造狠语,彼法亦粗俗”,“革囊斥玉女,狠语殊津津”。因此爱美人也是应该的,与之爱恋结婚成眷属是自然的,所谓“既遇宜相亲”,符合人伦人道,所谓“仙道通阴阳,云霄犹眷属”,“况此浮世人,何处无婚姻?儒书必庄诵,人道宁全沦?”婚后夫妻生活应该和谐欢乐,所谓“燕婉和天伦”“房帷期静好,何必矜天神?”不过不能过分沉溺,所谓“溺者自忘身”,“戒色不戒美”。关键在于区别情与欲,所谓“有欲而无情,疆行亦禽鹿”。诗人还提出男女夫妇关系的关键在情感,美丑应该平等,所谓“妍媸无定相,抟土凭风轮”。总之,诗人爱美重情,因此写下很多表现夫妻情爱的优秀诗歌。

4 大写夫妻之情却又同情妾

既然上述三个有关男女伦理的观点都包括重视夫妻爱情与和谐,因此作为情感真率的诗人,他必然写下不少有关夫妻情爱的诗歌。诗人一生中正式结婚有两次,晚年曾纳一小妾,他为三人写下了不少情真意切的诗歌,下面作简要论列。

4.1怀念发妻周氏

诗人发妻知书识礼,婚后一年多生一女名阿梅。周氏身体不好,但两人感情很不错,船山当时还只是秀才,故其《张家湾晓发》有“营求不事如廉贾,潦倒相知有病妻”[1]595之句。可惜婚后两年多周氏就病故于涪陵,不久阿梅也不幸夭折。船山后来在十多首诗中表达过对亡妻与殇女的悲悼之情,如丙午年他23岁时的《悼亡》;己酉年他26岁时有诗说:“客心秋老向谁开,潘鬓中年亦可哀。梦入夜台惟白晓,离鸾雏凤不重来。”[1]113诗歌先感叹自己因为思念亡妻长期悲伤与流寓,已如潘岳一样迅速衰老。第三句写思念之切,大白天做梦,梦中进了亡妻的坟墓与妻相会,可谓思念之极。最后写逝者已矣,再也没有见面之时。作者29岁时携继室赴京途径涪陵拜见岳父时有《涪陵感旧》,诗歌前半悲痛妻子小女的不幸辞世,所谓“小冢埋香痛阿梅,离鸾雏凤总成灰”。后半回到眼前:“眼前新妇新儿女,已是人生第二回。”[1]198两相对照,对亡者的痛惜,对生活的热爱珍惜都表现得很突出。直到晚年,张问陶从莱州知府任上辞职隐退,在峄县车中仍想起周氏而有诗。诗歌以序为题:“峄县车中,忆乾隆乙巳,予方为诸生,携家归蜀,舟泊仲家滩,周恭人生女,逾年相继谢世。今廿八年矣。早食马兰墩。志感。”[1]529诗题简洁清楚而又感慨深沉。第三联说:“重补鸳巢如隔世,再来鸿爪又留痕。”写诗人在周氏辞世第二年又与林氏结婚,到而今已经二十八年,真个恍如隔世,再次经过当年为诸生时携家第一次归蜀的地方,所谓“再来鸿爪又留痕”。不过斯人已逝,物是人非事事休,其悲伤与感慨与贺铸的“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⒀同一机杼。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可称喜新而怀旧的多情种子。

4.2钟情继室林氏

船山继室林颀,美慧多情,工诗善画,有“四川才女”之称。船山《砚缘诗四首》序言提到了这段姻缘的成因:“妇翁林西崖先生初任成都县时,有人持古砚求售,匣上玉符一,符下有铭,其末云:‘赐自大君,藏之渠厦,子孙宝之,传有德者。’翁知为故家赐物,赎而藏之,后二十年,余赘其家,见之,实先高祖文端公赴千叟宴时,仁庙所赐之绿端砚也,为族人所鬻。道于妇,妇以告翁,翁惊喜,以砚归余。且曰,余始读君诗,爱之,因以女妻君。岂意二十年前,君早以此作纳采之物耶。余固不足副传德之言,然得失有数,婚姻有缘,亦足奇也。作《砚缘诗》四首志之。”[1]110其三曰:“十年简对嫁黔娄,一卷新诗当蹇修。唯我佳人能得解,还君故物更何求。学书且喜从吾好,觅句犹堪与妇谋。研到香螺狂不减,画眉家世本风流。”“蹇修”语出《离骚》,意为媒人;“香螺”盖为一种加了香螺又厣灰的墨;“画眉家世”是说自己是汉代那位替妻子画眉的张敞的后人。其四曰:“六六鹅笙引凤来,墨光鬟影共徘徊。袖中已遂襄阳癖,林下犹逢谢女才,娶妇也须无俗韵,生儿应免出凡材。白头同守端州石,肯让他家玉镜台。”“鹅笙”用萧史与秦穆公女弄玉吹萧引凤的典故,在古诗里吹箫有时被转为吹笙,如韩愈《谁氏子》有“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⒁。精制之笙,其管用玉,似鹅管,故又称鹅笙,“襄阳”指宋代书画大家米芾,意为自己与米芾一样爱好砚台;“谢女”即谢道蕴,是古代一切才女的代称。在这里两首诗里,诗人表示出了对这位可为之画眉、可与之讨论诗书画的“佳人”、才女的高度赞扬和深切爱意。林西厓赏识船山的诗,甘心让自己的千金小姐来做这个尚无功名的穷书生的填房。而林西厓在称赞他的诗时,也可能将诗给女儿欣赏过,所以他说“唯我佳人能得解”。他不但欣赏太太的脱俗有才,还因有这样的太太而看好自己的下一代。

此后一段时间,诗人的情诗写得很多,下面拟依序作简单的论列。

己酉年(1789)诗人在京下第,四月出发西归,途中有诗四题十一首。《凤县得妇书》:“十样鸾笺百斛愁,拈毫涴泪写蝇头。销魂犹怨春明柳,那识归人已凤州。”[1]62诗歌前二句写妻子含泪拈毫,用蝇头小楷来写信,表现了无尽的怨愁。后面写妻子因悲伤怨愁而怨恨京城的柳树,因为它留住丈夫迟迟未归,却不知自己已经急急西归到了凤州。

诗人匆匆归来,八月抵遂宁,但十二月又不得不赴京参加恩科考试。匆匆一见,旋即离别,自然十分想念,因此有《十二月十日发成都留别内子二首》,之一说:“敢厌年年万里行,故园无地可归耕。雪窗夜话卿知我,久似高柔少宦情。”诗歌前二句写他家庭贫困,以致“故园无地可归耕”,只有科举出仕一条路,因此只得年年长途奔波,即便离家别妻也不得不出发。后半转写夫妻二人雪窗夜话,已经成了知音,知道自己“久似高柔少宦情”。诗歌写夫妻的恩爱与知心,说他无意于仕宦,却不得不求仕,妻子也能理解他离家别妻的苦衷。之二说:“入怀蟢子信如神,吉梦新占小玉麟。预喜将雏春正好,红笺早晚报征人。”[1]77诗歌认为蟢子是喜事降临的征兆,还写夜里做了好梦,预示着妻子会生个玉麒麟一样的儿子。第三句转写春天是妻子生产的好时候,到时候不要忘记报告他这在外奔波之人。诗歌写夫妻的恩爱,与小夫妻即将为人父母的惊喜与期盼,写得十分真实传神。

八天后出剑门关有《腊月十八日出关忆内濒行内子约以是日移居芙蓉西院二首》,之二说:“残年客路又逢春,雪虐风寒剑外人。正忆含情咏飞絮,芙蓉小院画帘新。”[1]79诗歌前二句写他自己在一年将尽、立春将到的时候,冒着凛冽的寒风与肆虐的大雪在剑门关外奔波,其寒冷与辛苦难以想象。后二句写想象中的妻子,上句写他回忆中妻子昔日含情脉脉咏飞絮的形象,下句转写此刻迁居芙蓉西院在新画帘下凝目沉思的情景,诗歌不言情而情自深,两幅画面对照,好一幅风雪怀人图。

稍后又有《嘉陵江上立春寄内六首》[1]80因为江春入旧年,思发在花前,所以他一口气写了六首诗寄给林韵徵。他说自己的心随着东风吹到夫人的“怀袖”里,所谓“东风如我心,吹入君怀袖”。又想象夫人的“晓梦”应也跟随着自己的“征鞍”,自己走后,夫人想必懒施脂粉,即第二首所谓“遥怜玉窗月,晓梦随征鞍。掩镜谢膏沐,下帘香雾寒”。诗歌将《诗经·伯兮》“岂无膏沐,谁适为容”⒂,与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3]融合点化,形象鲜明,意境优美。想起临别时夫人赠他的诗,他想续夫人的“断肠吟”,但却难以表达,即第三首所谓“欲续断肠吟,愁棼语难剖”。他太思念夫人,因此一路走来一路思念,沿途的碧草似乎都象征着他心中的愁绪,如欧阳修的“离恨恰如春草”,离别时妻子的眼泪滴落在他的衣服上,此刻因为思念而不忍洗掉,即第五首所说:“客行日已远,碧草新愁满。香泪在征衣,因君不忍浣。”这组诗歌首首清新而又不失深沉,表现了他对妻子的思念与妻子对他的深情。纵向比较,清以前的诗坛上有过玉台体、香奁体等言情诗,但那些诗基本上是写给意中人的,绝大多数还是代言体。文人写给妻子的诗不多,如杜甫《月夜》这样的作品已是吉光片羽,而如船山这样因有妻子香泪而不忍浣衣服的,实在十分少见。

庚戌年(1790)六月,诗人中进士后有《忆内》:“腊雪春风减带围,经时客梦绕鸳帏。一番梅雨迎初伏,几度鱼函劝早归。别久愈愁乡路远,情多真觉宦游非。将雏未报遥相忆,坐看梁间乳燕飞。”[1]98首联写他去冬今春对妻子的长时间思念,魂牵梦绕,所谓“减带围”,“客梦绕鸳帏”。次联上句写时令已是初伏梅雨时节,下句写妻子多次来信安慰他,即便考不中也不必悲伤在意,家庭是他温暖的港湾。第三联转写他的感受,最后写他对妻子的思念,却通过想象中妻子对他的思念来表现,方法十分高明。中进士不易,诗人亦然,一般人肯定处于狂喜之中,忙着饮宴答谢,出入同年及权贵之家,以铺平进身之路,而他却写下了深情之诗来忆内,而且有“情多真觉宦游非”之念,足见诗人确实是不爱功名爱贤妻的多情之人。

不久又有《七夕忆内》:“漠漠仙云倚玉京,迢迢香雾满蓉城。人间风露遥相忆,天上星河共此情。帘肆回槎应识我,针楼向月最怜卿。他家儿女无离恨,隔院微闻笑语声。”[1]104诗歌首联将京城与蓉城相对又相连,烘染出两人两地相思那迷蒙优美的环境。次联以天上人间相对又相连,来表现爱情不分时空的永恒。第三联转写夫妻二人此时的相思:自己因思念而希望乘槎回到家乡妻子身边,妻子则在针楼望月思念丈夫。最后想象普通人的此刻欢声笑语的团聚情景,希望过夫妻团聚的日子。诗歌结合七夕牛郎织女相思相会的神话来表现对妻子的相思,前半写天上,后半写人间写自己,情感真挚而缠绵,不失为写七夕相思的佳作。稍后有前面已经论及的《砚缘诗四首》,此不论。又有《外姑杜恭人将赴广州以亡妇周孺人脂粉盏及殇女阿梅衣衫弄物贻余灯下不寐凄然有作》五首,之五说:“客心秋老向谁开,潘鬓中年亦可哀。梦入夜台惟白晓,离鸾雏凤不重来。”[1]113表现他对亡妻周氏及殇女的哀吊与爱恋。九月初的《九月二日得家书知七月三日生女以枝秀名之》云:“剖得双鱼万里迟,七襄新织引珠诗。怜余故国天边远,问汝前因月上知。习礼他年宜学母,慰情此日似生儿。思归预想还乡乐,绣褓初添玉一枝。”[1]113联系女儿的生日,可知《十二月十日发成都留别内子二首》的“预喜将雏春正好”不确,是诗人不懂孕期的结果,也可知当时京城同遂宁的书信需两月才能到达。诗歌前半感叹两地相隔的遥远,得到女儿出生的消息已经两月了。第三联转写对女儿的期望,与对妻子的安慰,所谓“慰情此日似生儿”,说张顾鉴一房此时尚未有孙子,因此希望林氏能生儿子,诗人因此安慰之。最后写他虽然初中进士,但思归之念甚浓,且不由“预想还乡乐”,乐在添了一个女儿,初为人父,喜悦之情可知。

稍后有《得内子病中札》:“同检红梅玉镜前,如何小别便经年。飞鸿偶呼音常苦,栖凤将雏瘦可怜。梦远枕偏云叶髻,寄愁买贵雁头笺。开缄泪涴销魂句,药饵香浓手自煎。”[1]121首联回忆去年在老家玉镜之前同检红梅的温馨与高雅,感叹离别之久。次联写妻子来信偶然谈及自己的艰苦状况,包括单独抚育女儿枝秀,以致母女都瘦弱可怜。第三联转写妻子对丈夫的深情相思:夜晚独卧,云叶髻偏倚枕上,梦见远方的丈夫,不断写信来寄托愁怨,以致买贵了信笺。最后写开缄看见了妻子的眼泪浸湿了信纸上真情的文辞,由此想象出妻子生病自煎药汤而又自饮的情形。诗歌表现夫妻间的爱恋与相思,重在写想象中妻子思念丈夫的情景,他对病中妻子的思念与关怀自然得到表现,进而还表现了其时家庭的艰难与困苦,不然就不会“栖凤将雏瘦可怜”,“药饵香浓手自煎”。毕竟林父正在为官,而张家则是五代官宦之家。

因为本有归隐之念,且家中父母年老,弟兄四处奔波,更兼女幼弱,妻子生病,因此他在刚中进士不久之辛亥年(或者庚戌年)冬,就生出归家之念,有《思归》四首。其一总写思归,其二写孝亲,其三写念弟兄,其四写恋妻:“彩毫分寄画眉妻,缄札年年累汝题。一枕高寒青嶂外,三峨窈窕碧云西。灯前煮药炉香静,雪外钩帘月影低。娇女牙牙初学语,我归应与绣床齐。”[1]122诗歌首联写自己写书信分寄给妻子,而妻子也经常给自己写信,两地飞鸿,情意无限。次联写自己与妻子相隔遥远,自己居住枕卧在无数高寒青嶂之外,而妻子则居住在秀美多姿的故乡。第三联写妻子在病中亲自在灯前煮药,自己则透过钩帘看着窗外雪中低垂的月影,二人都孤独不易。最后写想象“娇女牙牙初学语”的情景,还想象自己不知何日能回家,弄不好是在很久以后,那时女儿“应与绣床齐”。

辛亥年(1791)正月有《春日忆内》二首:“房帏何必讳钟情,窈窕人宜住锦城。小婢上灯花欲暮,蛮奴扫雪帚无声。春衣互覆宵寒重,绣被联吟晓梦清。一事感卿真慧解,知余心淡不沽名。”诗歌首联上句明确宣称:“房帏何必讳钟情”。下句写妻子这窈窕人应该住在锦城,意思是美丽多情之人就应该有美丽幽雅的居处,幸福的生活环境。第二联想象而今妻子的生活情景:在春花要被淹在暮色之时,小丫头就来上灯了;强壮的男仆用扫帚扫着春雪,没有发出声音。第三联转写当年新婚时的情景:春宵寒冷而互相披衣,钻在被窝里还在联句。可谓一片真情,一片温馨。最后说有一件事能感觉出妻子真是慧心而善解人意,就是:知余心淡不沽名。诗歌在宣称“房帏何必讳钟情”之后,接着描写才子佳人真情钟情的动人景象,最后点明二人不仅两性谐和,生活情趣一致,而且是高层次上的知音。其二:“一双人立影珊珊,竟欲移家住广寒。别后方知春有梦,书来惟许月同看。痴情怜偶如余易,幻想登仙似汝难。归去清斋参绣佛,拈花密坐小蒲团。”[1]142诗歌首联描绘勾勒出夫妻月下独立的幽雅动人形象,所谓“一双人立影珊珊”,妻子美丽幽雅,性格高傲,以致想象着她要像嫦娥那样“移家住广寒”。次联写与妻子别后的相思:当时团聚,夫妻和谐恩爱如在梦中,自然无梦,而今分别之后才知相思之苦,有相思之梦,还借书信传情,不过此信只有在月下看,仿佛怕其他人看见,或者被其他景物破坏了这种温馨似的。第三联上句写自己痴情爱恋妻子容易,下句写像妻子那样幻想登仙却很难。最后想象将来的情景:二人心心相印,一同清心素食参佛,拈花相挨而坐在小蒲团上。这两首诗歌都写得情真意挚,明确宣示“房帏何必讳钟情”,再用笔墨描绘过去的钟情,又想象未来的钟情,点明钟情不仅在两情谐和,而且在高层次上的知心知音。回顾历史,儒家孔子孟子及荀子都不是寡情者,且没有移情别恋的瑕疵,但后世大男子主义盛行,“妻子如衣服”,《琵琶记》中蔡邕新娶妻子方才两月,父亲就逼他去应举,他要不去就定他一个“恋新婚”之名。理学盛行的明清,狎妓者不少,敢直言爱妻者更是极少数。船山此诗大胆地向封建观念挑战,说“房帏何必讳衷情”,可称大胆而又纯洁,所谓钟情重情而不好色,与世俗人的好色有本质的区别。

二月初诗人再次请假,被允准,二月末终于成行。临行前有《寄内子成都二首》,之一:“一年小别暗魂销,谁与薰衣侍早朝。今日将书慰乡里,归期先订百花朝。”诗歌前二句先写别后的极度忧伤,接着希望妻子来京团聚。第三句转写寄信给家乡妻子以示安慰,预定归期在花朝节。之二:“办装钱尽强勾留,且检红笺报益州。莫怅人归春已去,浣花犹及看遨头。”[1]616诗歌前半写无盘缠不能成行的尴尬,与写信告诉实情。第三句转而安慰妻子不要惆怅自己归来很晚,所谓“春归人未归”,至少可以在四月归家相会,能观赏太守浣花节出游的盛事。诗人二月末成行,四月末至成都,前后仅仅两月,足见诗人马不停蹄,星夜赶路,也足见对妻子的思念之深。五月初有《留成都二十日将归遂宁别内子》抒发他刚到成都不久便离开妻子到遂宁,是为了与父母弟兄团聚,所谓“来去无处开三径,骨肉何年聚一州”[1]163。

责任编辑:周哲良

The Chast i t yV i ewandConcept of Love fromZhangW ent ao's Love Poem s —ComparisonamongLiBai,DuFuandYuanMei

ZHENGJiazhi
(Collegeofhumanities,Xihua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39)

Zhang Wentao has more than 50 pieces of poetries which express truelove among couples,which show his distinctive chastity view and view of love,including opposition to dissolute,and attention to the harmony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both love and chastity,and which pay attention to husband and wife,despise desire,and enlarge husbands and wives′feelings and sympathy for his concubine.This is a lot of similarity with Li Bai,Du Fu,and Yuan Mei,and the differenceisverygreat.

ZhangWentao;viewoflove;chastity;comparision

I207.22

A

1672-2094(2015)04-0008-07

猜你喜欢
妻子诗歌
诗歌不除外
为何妻子总是忧心忡忡?
女儿要富养 妻子要暖养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道理重要,还是妻子重要?
最应该富养的,不是孩子是妻子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歌论
诗歌过年